搜索
范建生的头像

范建生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12/19
分享

寻味昔日胡辣汤

河南人喜爱喝汤,以至于百汤百味,无汤不欢。在这其中,享誉五湖四海的胡辣汤最受追捧。而令我这个非河南人终生难忘历久弥香的,仍是47年前上山下乡时在知青农场喝过的那碗令人七窍皆通五脏俱爽的胡辣汤。

手中有粮,心底不慌。一句俗语,道出了粮食生产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曾几何时,吃饱肚子成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如今,虽然国人早已从吃不饱迈入到吃得好时代,但刻骨铭心的饥饿记忆在几代人心头依旧难以挥去。

民以食为天。新中国成立之初,由于国力贫弱,面临最大的困难便是四亿五千万人口的吃饭问题。据史料记载,1955年,全国每人全年平均粮食供给仅为三百斤,每人每天基本口粮不足一斤。为了加快粮食生产,1956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根据毛泽东同志倡议,制定并发布《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提出在12年内,全国粮食平均亩产在黄河以北地区要由1955年的150斤增加到400斤;在黄河以南长江以北地区,要由1955年的208斤增加到500斤;在长江以南地区,要由1955年的400斤增加到800斤。粮食产量“过黄河跨长江”口号由此响彻全国。由于粮食作物平均亩产高低依次为红薯、土豆、玉米、高粱、大米、小麦、大麦,为解决“先吃饱再吃好”的问题,那时的人们首选产量高的农作物种植便不足为奇。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恰赶上三年自然灾害,国家经济严重困难,一日三餐大多以玉米糊高粱饼和窝窝头充饥。

1975年初冬中学毕业后,上山下乡来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场连队,正值“农业学大寨”运动高潮迭起,誓夺粮食产量“过黄河跨长江”成为首当其冲的政治任务。整天从事开荒种地、挖渠筑路等重体力劳动的知青们,本来每人每月仅有的区区40斤口粮定量已难以果腹,每月还要从每人口中再扣减一斤用去“支援世界革命”。全体知青便与贫下中农一道,整日以包谷馍玉米糊和土豆萝卜为食。白面馒头成为一种极为罕见的奢侈品,一碗清汤寡水的面条竟是领导批条病号独享的特殊待遇,大半年吃顿肉更是令人欢呼雀跃的幸福时光。那时的包谷馍五分钱一个,玉米糊三分钱一碗,再加二分钱咸菜,壮劳力的一顿早餐一角多钱即可搞定。常常劳作不到晌午便令人饥肠辘辘,头昏眼花,精疲力竭。胃口不好的腹中酸水频频上翻,叫苦不迭。

忽地一天人们奔走相告,早餐变花样了!包谷馍虽然依旧如昨,但难以下咽的玉米糊却改成了味美怡人的胡辣汤。原来,食堂调来一位河南籍大嫂,把家乡祖传熬制胡辣汤的手艺带到了知青食堂。每天清晨,她将原先用来熬煮玉米糊的大铁锅加足凉水,再把豆皮、粉条、海带丝和黄花菜等依次放入烧开,点入咸盐酱油调味后用淀粉勾芡,再撒入胡椒粉和香菜沫,淋入少许香油,黑红透亮香飘四溢的胡辣汤便告出锅。每碗价格虽增至五分钱,仍令众知青们食欲大振,唾涎三尺。一个个忙将海碗盛满,就着包谷馍开喝。直喝得刚才还睡眼惺忪的人们大汗淋漓,七窍洞开,精神抖擞,劲头倍增。从此,知青食堂每天早餐便以胡辣汤为主,令人百喝不厌,口齿留香,渐渐成瘾,乐此不彼。直到离开农场步入军营乃至此后跻身职场几十年间,个中滋味仍深存脑海,挥之不去。

十多年后成家立业置身城中,恰逢国家改革开放潮起潮涌,个体经济异军突起。一天早间上班途中,办公楼外马路边的小广场上突然传来胡辣汤的叫卖声。只见一对操着河南口音的老年夫妇于广场边的小树林下支起一张条桌,桌旁用一个很大的保温桶装满胡辣汤。问其价格,答曰五毛钱一碗另配烧饼油条。当即连喝两碗,细细品之。虽然汤中增加了些许花生米和面筋及其他辅料,但未能喝出当年知青农场那沁人心脾的滋味。

调省城工作后有机会多次赴河南出差,得以借机深入探访胡辣汤之宗源。每到一地,常常置宾馆酒店豪华自助早餐于不屑,独自深入背街小巷搜尝各俱特色的胡辣汤,更是为了寻味岁月流逝残存的那一缕清香。此时方知,中原大地的胡辣汤竟然是一地一宗,一乡一派,一街一系,一店一味,一家一绝。正可谓特色分明,各有千秋,百花齐放。

当地人告诉我,胡辣汤又叫糊辣汤,在中原大地享有“皇宫御锦汤”的美誉。相传,明朝嘉靖年间,内阁大学士严嵩为取悦皇上,从一寺院高僧手中讨得一副益寿延年的汤料秘方献给皇上饮之。嘉靖皇帝食后神清气爽,龙颜大悦,遂赐名“御汤”。明亡后,御厨赵杞携带该汤料秘方逃至河南周口西华县逍遥镇开店卖汤,生意兴隆,便将秘方传于当地。逍遥镇的人们觉得这汤五味俱全胡椒微辣,故改名为“胡辣汤”代代传扬,历久不衰。

改革开放之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个性化需求的多样,许多胡辣汤专卖店把汤内加入肉丁肉丸,堪称豪华。还有许多胡辣汤经营者涉足高端路线,开发出诸如肚丝、雪蛤、鲍鱼、辽参、鱼翅等每碗15元至90元不等的特制胡辣汤。有的名店甚至推出168元起至368元一碗的天价胡辣汤,从其广告招牌上看,汤内的“金豆子”竟然是人参、松茸、川贝和冬虫夏草,真不知是在卖汤还是卖药。有些小店还根据食客的个性化口味和出价意愿,用特制小锅调煮仅供一人专享的独味胡辣汤,令人眼界大开,跃跃欲拭。

不知何因,虽然三番五次置身胡辣汤的源头故里,竟然始终没能喝出饥饿年代知青农场那碗胡辣汤滋肺润腑、勾人魂魄、催人潸然的特有滋味。

我深知,那味此生难寻。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