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文慧:海红花儿开朋自远方来
塞上府州,春意盎然。谷雨节的温熙阳光,焕发了万紫千红的大地色彩。海红花含苞待放,粉嫩的蕾蕊,半掩着淡淡羞色的浅红脸庞。巧喉婉转的燕舞莺歌,犹如弹奏着一首首热情洋溢的迎宾交响曲;徐风摇曳的杏白桃红,恰是一群群身着盛装的仙女迎宾仪仗队。歌舞跳起来,迎宾的乐曲奏响了;海红花开了,尊贵的客人来了!府州,这座千年古城沸腾了;府谷,这座崛起的新城迎来了尊贵的客人!
(一)
这里,是由府谷县作家协会发起,府谷县委宣传部、府谷县文联主办的《感党恩庆华诞展风采》大型采风活动的接待现场,这里,是山水阳光酒店的一楼接待大厅:
山西省保德县的十位作家,在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赵树理文学奖评委、著名乡土文学作家、原保德县政协主席高定存先生的率领下,带着秦晋之好的胞泽情谊,跨越黄河,以文友的身份,参加采风。他们的到来,进一步增进了秦、晋二省,府、保两地文坛的互动,一衣带水,情谊更盛,可喜可贺,衷心地欢迎你们!
榆林市作家协会的十位领导和作家,在龙耘主席的率领下,驱车二百公里,一路风尘,来了!
龙主席,原榆林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榆林市文联主席、现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榆林市作家协会主席、榆林市陕北文化研究会会长,《陕北文化研究》编委会主任、著名学者。龙主席一行的到来,是对府谷作协、府谷文化的高度重视和支持,热烈的欢迎你们!
张芳主席来了!
张主席,原榆林市政协副主席,曾任榆林市黄土文化研究会会长,现任榆林市陕北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榆林市剪纸协会会长,著名文化人。张主席年近八旬,精神矍铄,步履矫健,神采奕奕。张主席的到来,充分说明了对府谷文化工作的重视、厚望和对这次采风活动的支持,真诚的欢迎您!
陕西省现代文学陕北分会的三位作家,在杨子江副会长的带领下,在和熙的春风中,轻车自驾,来了!
杨子江副会长,原榆林交警支队工会主席,榆林文化人,作家。
马久发副秘书长,榆林文化人,作家。
刘斌武,原清涧县广播电视台台长,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家,出版著作多部。
省内知名诗人、出版多部著作的市作家协会秘书长李纪元、副秘书长惠建宁、霍文多,著名文化人张俊谊、孙丹等作家来了,诸位作家的到来,是对府谷作协、府谷文化工作的大力支持,真心的欢迎你们!
应府谷文联的邀请,保德县文联主席王汇东、榆林市文联领导、榆林市十二市、区、县文联领导前来参加本次采风,热烈地欢迎你们!
走出家乡的府谷人、著名的文化学者陈出新先生回来了,他带着游子对家乡的浓浓情恋,专程回府参加采风,谢谢了,欢迎你!
常居北京的著名书法家松涛(段瑞麟)先生,回府适逢此次采风,欣然参加,体现了对家乡文化事业的全力支持,谢谢了,欢迎你!
山水阳光酒店的一楼接待大厅里笑语欢歌,县委的相关领导、县文联的领导、县作家协会的领导,热情地迎接各位嘉宾。
欢迎,欢迎,欢迎你们的到来!
工作人员给各位嘉宾送上了《采风指南》。
县作家协会领导给各位嘉宾赠送了作协的礼品:近期出版的《府州文苑》45—48期,作协采风作品《作协文集》1—2期,主席孙文慧的出版专著一册,文集二册。
接待晚宴在欢快的乐曲中开始,中共府谷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刘涛先生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致辞,一杯清茶迎嘉宾,府州文坛再创新。庆祝建党百周年,更上高楼又一层。
县文化馆演艺大厅的欢迎晚会,将接待气氛推向高潮。精彩纷呈的歌曲、二人台、晋剧、相声、小品、器乐等节目,不时获得阵阵热烈的掌声。
文朋诗友聚府州,生华妙笔书锦绣。万载古邑新颜焕,龙腾虎跃争上游。
府谷的文化事业,又深层次地向前迈出了可喜的一大步。
(二)
采风线路,经过精心安排。
两日行程的线路与采风点,各具特色,代表了府谷历史底蕴、革命史诗,红色文化、自然景观、经济建设、基础设施、文化发展、城市建设、产业调整等诸多方面。
这个方案,是刘涛部长亲自召开两次协调会,在集中大家共同智慧和意见的基础上制定的。这个线路,也经过了文联领导亲自驾车、实地行走的检验。
唯真唯实,一丝不苟,这就是府谷文化界领导、府谷文化人的思想水平、精神风貌、工作态度、作风素质!
(三)
首日,早晨的空气温润而清爽。八时,绚丽的朝阳下,百余人的采风团队分乘三辆中巴,在北向的沿黄路上前进。脚下是陕西一号公路的最北端,距零公里界碑45公里。车窗外,秦晋大峡谷的风光一览无余,悬崖峭壁,山清水秀;已无浊水的黄河一带随风,清波粼粼。天桥电站的坝库里,碧波荡漾,水面延伸二十多公里。悬挂在峭壁半腰的沿黄路,似一条玉带在半空中飘舞,人在车中坐,车在云中行,绿树红花满目,山光水色相映,好一派江山如画的北国风光,好一个美丽的府州,我的家乡!
行车途中,目眺了:海子庙段黄河峭壁上的玻璃栈桥、清水川口横跨黄河的华莲大桥及桥面上连成一线的运煤车流、黄甫川口皇甫川工业园区的繁华新貌、黄甫镇黄河岸畔的犀牛峰风景区、段寨新农村风貌及绽放着花儿的百亩海红果园。
一路美景看不够,一路歌声醉心头。县文联特邀的县音乐家协会的歌唱家,每车两位,为大家助兴。一曲“摇三摆”,唱尽了府谷先辈人无限的辛酸;一曲“海红果果我唱起来”,唱出了府谷人新时代里的幸福与奋进!
车停在了聚金邦农产品开发公司,这是一处园林式的企业,高大的办公楼、厂房矗立在院落中央,银白色花开的海红果树成片地环围四周,阵阵花香沁人心脾,形成了楼在林荫中、林在厂区间的和谐画面。刘子贤,一位年过花甲的睿智汉子,原是榆林地区五矿公司副总经理。十年前,他以超前的独到眼光,离开煤炭行业,把从乌金里淘到的第一桶金,投资到了海红果的产品开发。
十年磨一剑,他成功了。
目前,投资近一亿,设计生产能力5000吨的世界顶尖的5条海红果生产工艺流水线、三大类九种系列产品中的海红果酒、海红果白兰地、海红果无醇酒,具有国家知识产权,三项均获得了国家级的发明专利。产品已畅销全国,部分产品进入了欧盟市场。企业与国家科技部、国家农林研究院、国家果酒协会、陕西科技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建立了密切的协作关系,刘子贤老总被陕西科技大学聘为府谷企业界唯一的客座教授,聚金邦农产品开发公司也进入了全国果酒企业的一流行列。
刘董事长带领大家参观了厂区、厂房、生产线,介绍了企业情况。截止2019年(2020年因海红花霜冻而未结果),公司以定单的形式,累计收购海红果3500多吨,为600余户果农增收700多万元。
在展销大厅,各位作家品果酒,尝饮料,不亦乐乎!一众的美女作家们,在海红花下流连忘返,拍照留影。
聚金邦农产品开发公司,是府谷产业结构调整中,转型投资农产品行业的成功典型。
众所周知,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府谷人从简陋的社队企业、乡镇企业干起,直至煤炭工业的崛起。支撑经济的,十分天下有其九,就是工业。农业是极其的短板。而从十年前开始,聚金邦的引领,形成了燎原之势。目前,各种类型的农产品开发,包括果品、粮食、蔬菜、养殖、加工等等规模不同的企业、已遍布全县各个角落,数量达数百个之多。2020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6000多元,消除了绝对贫困,这些企业功不可没。
这,就是聚金邦的影响力!这,就是府谷农业发展的缩影!
(四)
车行向前,黄河入陕第一湾景区展现在了眼前。
九曲黄河奔腾而来,在这里转了一个S形的大湾,留下了两岸上万亩的冲积性平川。河东是山西省的河曲县城,高楼林立。河西是陕西省府谷县的墙头农业园区,繁花似锦。陕北黄河富墙头,沃土八千亩,全是水浇地。用现代先进农业科技种植的各类瓜菜水果等农产品,是这里的特产,也是享誉周边的名优产品。本地农民,以身居“塞上小江南”而自豪,也靠“塞上小江南”而致富。年人均纯收入在3万元以上,足可和煤区的高收入人群媲美。
站在黄河南麓赵家山山顶“黄河入陕第一湾”的大型标志石旁,展目一望,晋原葱葱,蒙域苍苍,长河湾弯,禾林碧翠。
丹霞地貌的七彩相间,塑成了远近高低造型各异的岭、崖、坡、洼、沟、豁、凹、凸等不同山体的奇特景观。群山中央,那块肥沃的小平原,犹如绿色的地毯,铺设的平平展展。地毯中的各色图案,是农民的杰作,美轮美奂的让人心胆俱颤。
一条玉带从毯中穿越,那是母亲黄河的恩赐。
秦源德水,天不负我也!
高大的宋太祖赵匡胤塑像,矗立山巅。这里,千余年来,目不识丁的老农代代相传,赵匡胤祖籍即在此地。而这个不起眼的小山村赵家山,相应得地名有老龙头、老龙井、老龙院、老龙窑等等。史无可据,但史书亦无太祖祖籍的记载。只有“河东人氏”几字,但此处当时正属河东。是否存真?难以定论。空穴来风?亦难否定。
记得前几年某日,曾有位省政协的副主席来此视察,看到此像,大为光火,对陪同的县领导和园区领导破口训斥:“这是在捏造历史……”云云。陪同者唯唯。恰有一闲散游客在旁,听后直言:“看你是个大领导,下车伊始,叽里呱啦,你知道老百姓的传说吗?你懂得尊重这里的民意吗……”领导无言,脸红着摔袖而去。
此事,成为了地方百姓的笑谈。
(五)
离开第一湾,车辆在沃野中穿行。正是春种农忙时,一座座大棚、一片片地膜,一台台耕作机械,一渠渠清水,一个个忙碌的农夫,构成了一幅天然的生产耕织图,娇阳沐暖,蓝天碧水,男耕女织,田园绣彩,好一幅盛世的和谐画卷!
右侧农田中,墙头经济合作社380亩的优质改良海红果树,花儿齐放,似一片银色的海洋,微风吹过,花香四溢。正是:“花香袭人人自醉,太白邀我走一回”,瞬时,晕糊成仙了!
车停在了莲花辿观景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四个红色大字“丰收中国”!左侧黄色“陕西府谷”四字,右侧黄色“乡村大世界”五字。
字牌下是一列金灿灿的粮食堆放造型。这是几年前央视七台在这儿拍摄“乡村大世界”的舞台现场。再往左侧,标志大石上“莲花辿”三字红彤醒目。站在观景台上,北向放目,莲花辿全景尽收眼底。这是一处典型的丹霞地貌,十数平方公里的山坳,所有山石全是七彩斑斓,亿万年风雨冲刷而成的不同造型,天然雕刻出了朵朵莲花。而这些小花朵层层叠叠,又迭加成了一朵满山满坳的巨大莲花。花瓣层层,花蕊高耸,恰似向九天献瑞,又像如艳夺苍穹。配置之北、西、南三向之悬崖峭壁,东向之黄河清波,水天一色中,险、峻、秀相连,美、娇、艳共舞,真不知是哪位仙人一时之兴,留下了如此杰作!
民间传说,莲花辿此名,是大清康熙爷西征噶尔丹途经此处,见此美景,随口而吟名。至此,这地方就沾了皇家之气。余倒觉得,这是民间所愿而已。史志记载,清康熙帝西征,从保德州西渡府州,经镇羌堡高寒岭驻跸一宿,遂西向而去。
莲花辿原属秦地。明成化年间余子俊修长城,黄河西岸起点,即今墙头紫城寨,赵家山沟北的峭壁石山寨堡。河西长城第一墩台保河台,在莲花辿北侧的山梁上,今为内蒙准格尔旗龙口镇大辿村境内,现虽破损,仍矗立原地。莲花辿北侧相邻的几个村子,小辿、大辿、灰口等,都在长城内,历史上皆属口里之地,陕西管辖。
什么时划归内蒙呢?时间不长,一九五零年。当时新中国刚成立,秦、晋、蒙三省区确界,全国一盘棋,都是兄弟,友好处理嘛。山西代表因黄河天险,往来困难,故以黄河为界,将黄河北岸至十里长滩的一大片原属山西的区域划给了内蒙。而陕西的代表,则因莲花辿及北侧的几个村落,黄河直逼悬崖,直线五华里,转山走一天,太不方便了,是负累,归内蒙吧。就这样,关内的莲花辿,划归关外的内蒙。现在,莲花辿景区是内蒙十大景区之一,小辿村是内蒙十大乡村旅游重点村之一。
莲花辿,与壶口瀑布类似,属两省看一景。内蒙观景台,是在北侧的山梁上,往南看,摄影是逆光的。而陕西的观景台,则在南侧的山梁上,摄影是顺光的。
(六)
鸡鸣三省景区,座落在秦、晋、蒙三省区的交界处。也是陕西沿黄路零公里界碑的矗立地。
过去,这里峻岭阻隔,人难到达。墙头到小辿村五华里,但望河、岭兴叹,只能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十年前,地方政府重视,双方协议终成,投巨资劈山填沟,天堑变通途。也就有了现在这个让无数人流连忘返的旅游胜景。攀上雄鸡岭,北望莲花辿,东望燠州(河曲县城)城,南望墙头川,一线黄河从中流过,这心旷神怡的舒畅、豪爽、幽然之感是多么的惬意!
黄河之水天上来,我自歌吟向天际!何当奋发三千丈,助我中华腾云飞。
记得二十年前,一位主政府谷的一把手,在一次全县经济工作会议上,当着几百名参会者说:“府谷能搞旅游吗?没有资源嘛!”这话,引起了不少本土干部的非议。
事实上,府谷的自然景观丰富,莲花辿、第一湾,只是其中之一。“延绥览胜”一书中记载的陕北十大奇景之一的“花石山”,就座落在本县的清水镇境内,足可与莲花辿媲美。可惜,十几年前,经无知的领导批准,被无知的企业家夷为平地,建为工业厂区了。
暴殄天物,谁之过?
黄河峡谷之险、胡桥沟之奇、石窑沟之秘、高寒岭之尊、五虎山之蕴、属相山之神、转角楼之威、香炉山之美、虎头之咆哮、神龟之形似,如此等等,遍布全境。感叹我府州,不亚于其他任何地方之众多自然奇观,藏于深山未露容,岂非蓄势待发,欲一鸣惊人乎?盛世开新局,时不我待也!
黄甫古堡中的李家大院,因上世纪粮站的占用而得以完整的保留至今。它修筑于清后期,在明时建堡的黄甫城内,它属于小字辈中的小字辈。府谷县志《雍正志》载:“黄甫川堡,在县东北八十里。城建山坡,周围三里二百七十四步。明天顺(作者注:明,1457—1464年)中筑。”因长城的修建,黄甫堡是河西第一军事要塞,也是商贾云集的蒙汉商埠。据传,在最繁华时,街有六牌楼,院有三百六。这也是“金黄甫”的由来。直到二百年后的乾隆中期,政局的稳定,经济的发展,边贸集散地才逐渐向二十华里外长城边上的麻地沟转移,麻地沟的商贸鼎盛期在清末民初,这才是它能成为“银麻镇”称呼的资本。“铜哈拉寨”鼎盛期在抗日战争马占山驻哈期间,而“铁古城”则是新中国建国以后的事情了。
在府谷,古老的名门大院遍布在府州古城及城外西关五华里长的石畔、石坡上,而同期修筑于明朝中叶的黄甫、清水、木瓜、孤山、镇羌等营堡中,这种古院也是很多。遗憾的是,历史原因,多数已经消失。残留的一些零星的古迹、遗址,见证着历史的沧桑。
山中无老虎,小字辈的李家大院也同样骄傲地见证着这片热土上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往日的辉煌。
我们这些后来者,感同身受,思绪几何啊?
午餐,黄甫镇政府,地方风味的小吃,实惠且丰盛;到任不满十天的孙镇长一杯红茶迎嘉宾,以流利的语句介绍了黄甫的前世今生,基本情况,发展现状,前景展示。短时间内对任所工作的熟悉程度,让大家报以热烈的掌声。
(七)
塞外小镇哈拉寨,因马占山将军而知名。
哈拉寨河水,由蒙域的西北方向流入,缓缓地向西南方流去,下游便是府谷四大川之一的清水川。镇街在河的左侧,座北。河南岸一小村庄,叫西湾,马占山将军修建的“忠烈祠”就座落在山麓的岩壁上。小村背靠的是陡峭的石山,巨石嶙峋,高数百米,山体由东向西延伸数华里隐入茫茫群山,山顶平坦开阔,名仓房梁。古往今来,从仓房梁到西湾,只有一条征服者脚蹬手攀磨溜出的跳阶式石缝小道。马占山将军修建的“东北挺进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塔”就座落在半山腰一块天然形成、半坡式、数百平米的缓坡上。这里踪迹罕至,为安息的忠魂多增了一份宁静与肃穆。但年久失修,亦成了一处被遗忘的荒塚。
十几年前,一位主政哈镇的智者,出于一片赤诚的胆识,高声呐喊,集社会各方之支持,下大气力,硬是从陡峭的山崖上,凿出了一条之字形的盘旋石路,宽3—4米,并硬化了水泥路面。
一位准格尔旗文人,写了一篇“抱愧忠烈祠”的文章,发表于报刊,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
有关部门高度重视,重修了将士塔,整建了烈士墓,修复了忠烈祠,并报批了“哈拉寨抗战陈列馆”。
青松翠柏,植满了整个山体及周边。
眼前,一座外表黑白色相间的高大纪念馆主体已建成,正在进行内部的处理,这就是新建的“哈拉寨抗战陈列馆”,不久即可开放。
站在将士塔、忠烈祠、烈士墓前,静静地默哀!脑海中金戈铁马的悲壮场面,既让我们热血沸腾,又让我们无地自容。热血沸腾的,是烈士们保家卫国的英勇战斗精神;无地自容的,是几十年的时光里,我们这些不孝的后代,把他们忘记了。
好在,盛世的今天,迎接烈士回归;在青松翠柏中,你们回来了!
安息吧,民族的英雄!
流连在马占山将军初修的中山小学校园,今非昔比,校舍崭新,院落齐整干净,一派现代化的气息;中山堂、秀芳图书楼,作为历史的见证,静静地矗立着。据本地人讲,这座图书楼,是马将军三姨太捐资五百大洋而建,因马将军字秀芳且督修,故命名为秀芳图书楼。马将军惠民的事迹,不仅这些,惠家沟的育婴堂、二百亩地的水利工程、牛桥街的市场、西湾的河工、亲手处决恃宠而骄欺压百姓的亲信团长等等。
目览镇后街小巷深处“黑龙江省政府”、“东北挺进军司令部”驻地大门砖墙上那稠密的弹洞,不由对这位铁血的汉子产生了由衷的敬意。
英雄的驻地,小镇哈拉寨!
石窑沟石窟寺,陕北唯一的藏传佛教圣地,它代表了府谷历史上的多元文化。与之遥遥相对的属相山,天然山体的十二属相造型,鬼斧神工,平添了这片景区的神秘色彩。
这里,也是府谷自然景观的缩影!
(八)
翌日,朝霞灿烂。八时,车出发,一路向南,目标:五十公里外的民俗古村、红色新村——郝家寨。
车在南向的沿黄路行驶,全程不离黄河岸,路面宽敞平坦,标牌清晰。
谁曾想到,三十年以前的漫漫时空中,从府谷县城到碛塄村,这四十华里路途中,有三十华里是临黄河的悬崖峭壁,峭壁山腰中,一条跳跃断岩式的羊肠小道,只容青壮年攀爬行走,且危险万分,稍一失手,便会与咆哮的黄河合唱同行。少儿妇孺老年人,则只能望山兴叹。
稍安全的路有三条:
一是绕道孤山堡,翻山越岭,小路近,七十华里;牲畜可行的路远,一百二十华里。
二是水路。碛塄村紧临黄河,这儿的船,因峭壁下水流湍急,无法向上游行船;要到府谷,只能先将船划到对岸,再沿保德境内的河岸由纤夫拉着上行,直至保德东关以上的渡口,再划到府谷渡口。这是一段危险的行程;但船载货量大,虽上行困难,可下行却非常方便。历史上的黄河水量大,流速快,波涛汹涌,行船四十华里,转瞬即到。因此,会水性的胆大人选择这条路。当然,船毁人亡的事时有发生。
三是绕道保德境内的川道大路。这条路,较府谷境内的山路要宽敞平坦一些,故一些较重要的物资等都选择这条道运输。
诗圣李白曾惊呼:“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天下皆知。
延绵了千万年的碛塄石道,天下人未知,但也“难于上青天”啊!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县领导高瞻远瞩,意欲解决这一问题,但筹备数年,毫无进展。原因是全县兵将中,无人敢担此重任。转机出现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一位参过军、当过公安干警、姓祁的年轻人担任了碛塄乡的党委书记。这个一米八个头的楞头青一上任,便提出了“凿通沿河石壁,铺平致富大道”的口号。县领导立即支持,但社会舆论嚷嚷,阻力重重。祁书记又发楞了:“我穿43鞋(土语hai),谁不服气,快和我等等大小来!”
开工了,当时的水平只能是人海战。祁书记身先士卒,吃住工地,奋战三年,一条宽五米的石路硬生生的凿通了。非常庆幸,安全事故为零。
碛塄人告别了祖祖辈辈的封闭生涯,四轮车有了,小三轮有了,小汽车有了,大货车来了,新的生活开始了!
祁书记修路有功,走上了县级的领导岗位。
这条路,经过了逐年的整修,直至沿黄路的贯通,变成了眼前这平展展的康庄大道。
车内,欢歌笑语;车窗外右侧,碛塄农业园区的田野里,枣林片片、大棚片片。左侧,黄河对岸保德新区高楼林立,车流如织。
车入石马川大峡谷,停在了一座高大的牌楼下。牌楼上正中三个红色大字“郝家寨”。
府谷自古七十二寨,这是其中之一。石马川河水由西向东从寨中流过,河北岸向阳坡上,座座新居鳞次栉比,白墙黄瓦,台阶式的院落层层向上;远处望去,犹如拨节的座座高楼,气势恢宏。白墙上的红色大字标语格外醒目,满满的正能量。家家的屋顶上都放置着太阳能热水器,户户都通自来水、有线电视;移动通讯信号畅通。
河南岸是开阔的小盆地,农田、枣林掩映中,一座大礼堂式的建筑座落在小广场的中央,这就是郝家寨红色革命纪念馆。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神府闹红,这里是根据地之一。离此五公里外的王家洼村,曾驻过解放前期的府谷县委、县政府,木瓜镇的榆家坪村,也是早期的闹红地之一,现在,这三处红色革命纪念馆,都是府谷红色革命教育基地,也是振兴乡村建设的新农村样板。
翻过小广场东南方向不远处的一道山梁,阳面,几十座古院落零散地分布山坡上,各具特色,现已打造成了民俗景区,游人颇多。
站在制高点,放目观望,四山围圆,水脉隐秘,中央盆地中,一坛清池碧绿,点坠周边柳翠花红,鸟语花香中一片纯洁与宁静。
真一块世外桃源,真一个风水宝地!
建设这个地方,不能忘记一个人,本村的民营企业家:郝治林!在献智献力的同时,出资五百万,为振兴本村助力。与此同时,为周边的基础设施建设捐资共达三千万!
在府谷,为地方建设慷慨解囊的民营企业家有数百人之多,郝治林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这就是府谷的企业家,这就是府谷的人民,这就是府谷的精神,这就是府谷的希望!
府谷的未来,可期也!
郝家寨的民俗村,见证了府谷的一段民居历史。而田家寨镇“寨山遗址”的发现,更是把府谷的民居史推向了四千五百年前。
(九)
底蕴,深深。
座落在府谷新区的“府谷科技馆”、“荣河博物馆”、“府谷中学”,都是近年来的新建筑,她代表了府谷文化的新成就,给各位采风的作家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神龙山森林公园,国家三A级景区。座落其中的化石馆,展示了府谷远古的底蕴。折家将展览馆,则体现了“英勇善战、保家卫国”的精神,从古至今就是府谷人的高贵品德。
土龙骨,府谷有多处遗存。老高川镇村民刘宝成以一己之力,自建化石馆,复原的古生物化石恐龙,大小各异,有几十尊之多,无论是场地、规模、数量,都远超周边的各方馆、所。
折家将是府谷的骄傲。类似于折家将的英雄,府谷的历史上还有不少。志书中记载的县川张家塔尤氏双雄,黄甫堡大宽坪村王氏七杰,如此等等。特别是近代,奉献于革命的英雄就更多了。
神龙山,是二十几年前,这里刚开发时,当时主政林业局的负责人随个人意趣而起。而这座山,史书记载的正式名字叫“香炉山”,源渊是,府州古城正西方的这个山头,每当夕阳西下,火红的太阳临近山巅,就像一炉旺盛的香火,祀奉着西天佛祖。这是大吉之相,故古贤命名之曰为“香炉”,数千年如是。香炉山西向延续的长梁,名“跑马梁”,即折家军的练兵场。香炉山东侧山脚,有一巨大的天然石,酷似一龟昂首,故此山亦名“神龟山”。
神龙山名字一出,颇具争议。有方士指出:龙虎位错置矣!
有社会名士追根寻底?原由是:古人择地,风水为最。府、保二州,互为乾坤。黄河为中线,以水寨寺(现天桥电站处)为首,左有保德飞龙山,右有府谷五虎山,前方二十华里有鹰塔川,后二十华里有海潮庵,这完全符合“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大吉格局。现在虎的右边突然又现一龙,龙虎异位,妥吗?那龙虎相斗,殃及的又是谁呢?
事实上,在过去现在所有的官方文件中写着的都是“香炉山”,可管理景区的负责人注册时写成了“神龙山”,还大力的宣传,以讹传讹,致世人现在只知“神龙”而不知“香炉”矣。
是福是祸,谁知呢?
告别“香炉”,来到了“府州古城”。府谷县志载:府谷,后唐天佑年间(公元910)置县,原城名“留人得堡”,在现新府山所处的位置,是沟坡并存的地势。二十年前,城垣遗迹有痕。近年建新区,铲填为平地了。现府州城,是原来城的副城。明朝中叶,旧城破落,将副城重修加固,遂成现今看到的府州古城。这个城虽为新修,也有五百余岁了。是中国北方保存较为完好的石头城之一,属国务院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对象有八个,分别是:文庙、城隍庙、钟楼、荣河书院、千佛洞、关帝庙、古城墙、古院落。旧时还有二景:临河悬崖的悬空寺、通天柱。悬空寺年久失修,掉河里了;通天柱,修天府路炸毁了。
“府州古城”是府谷古文化的标志性建筑群。在府谷境内,清水镇的“清泉寺”、孤山镇的“七星庙”,建筑时间则更为久远。曾有碑记载,尉迟敬德领太宗旨,南修慈恩寺,北修清泉寺,即此寺。此寺也以明末王嘉胤在此起义而知名。七星庙也为唐代建筑,因杨继业、佘賽花在此招亲而知名。可让世人未知的是,这个庙真正的意义所在,是它“一砖盖顶”的建筑工艺,这在中华建筑史上独占鳌头,绝无仅有。还有孤山城河对岸西山上的十一层铁铸千佛塔,全国只有三座。
府谷宝贵的人文资源,有待我们的进一步挖掘与传承,今后的路,任重道远啊!
府谷图书馆,则是府谷文化建设新的标志。建筑一流,设施一流,藏书一流,管理一流,对社会的开放服务,开展的各种活动,丰富而多彩,绝对的一流。小小的县级图书馆,已进入了国家图书馆的法眼,容易吗?简单吗?
这是县领导重视的结果,这是图书馆一班人努力的结果,也是全社会支持的结果!
今天,是新起点;迈开步伐,努力吧,明天的成绩会更好!
朋友们,让我们携起手来,在万紫千红的满园春色中,用蘸满浓墨重彩的情感之笔,书写出更加瑰丽的文化之篇、文学之花、时代之言,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中华腾飞之巨幅美画!
府谷欢迎您!
(作者系府谷县作家协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