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府州文苑》的头像

《府州文苑》

内刊会员

散文
202112/28
分享

傅凯顺:到河曲走一遭

傅凯顺:到河曲走一遭

府谷与河曲隔河相望,一衣带水,多少年来,靠着一叶扁舟,府谷河曲交往频繁,互通有无,共同繁衍生息。河曲是二人台的发源地,酸粥的故乡,海红果也在此落地生根。二人台唱得酸,酸粥吃起来酸,海红果同样酸,山西的老陈醋驰名中外,河曲一个酸字了得。人常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河曲在黄河的东面,称为河东,府谷在黄河西面叫做河西。河曲人常说府谷人是河西家又过来了。改革开放以前,河曲人种着靠黄河的大片水地,天旱雨涝保丰收,日子过的舒心畅意,温饱有余,令府谷人十分羡慕,于是府谷人找对象嫁闺女纷纷往河曲跑,为的就是能少吃点苦,少饿肚子。巡镇是河东两岸的物资集散地,每月农历逢三逢八都是赶集的日子。府谷人川流不息,肩挑人背,糜麻五谷,蔬菜瓜果,家畜家禽,手工制品纷纷拿到巡镇去交易。从墙头到川口七家渡口还难于应付过河赶集的人群。集市上人山人海,摩肩接踵、盛极一时。河曲是府谷人十分向往的地方。改革开放后,府谷人抓住机遇,乘势而起,勇于探索,艰苦奋进,昔日贫穷落后的面貌逐步改善,老百姓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富裕起来,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把我们邻居河曲逐步甩到了后边。昔日靠种庄户过日子的河曲人,眼看着府谷一天天富起来,于是成群结队的河曲人到府谷打工挣钱,以往抬头挺胸的河曲女人也纷纷下嫁府谷寻求如意郎君,追赶幸福生活。就连巡镇红火热闹的集市现在也是门庭冷落,生意萧条。大部分人跑到府谷这边赶集来了,这真是三十年风水轮流转。最近,我们寻着往日的足迹,到河曲串了一遭,勾起了许多美好的回忆。邻居么,经常串个门也是应该的。

海潮庵寻幽

我们此行的第一站来到海潮庵。海潮庵,又名海潮禅寺,位于旧县城东南一里处涧河之滨。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崇祯三年毁于兵燹。清顺治、乾隆年间,相继修葺,方“栋宇生辉,垣墙焕色”。道光二年,有扬州北来寺高僧朴山云游到此,见山环水绕,清景堪挹,遂受聘任方丈。朴山广为募捐,补残修废,使寺院面貌一新,僧人达99名。朴山被尊为“开山祖师”。道光二十一年,住持净修和尚派弟子岑和锡钵走万余里,东去雁门,北游塞外,西过长安,南历黔蜀,艰苦备尝,募化以兴工役。经十余年缔造经营,四面窑楼建成,整个寺院台榭高敞,绿荫覆庭,成为禅林圣境。同治十一年(1872年)心田和尚主持建成藏经殿,至此海潮庵的主体建筑已经基本形成。此后又陆续改建了十方院,建成了藏经殿西院,九狮院,形成了目前的海潮庵建筑群。

海潮庵隐于起伏山峦的腹地之中,南临横贯河曲东西的大涧河,东西条条溪水环绕。在20亩地面积内,容12座庭院,数十楼阁。司房窑、观音殿、藏经殿倚山势而连为三层。以此三点一线为中轴,东有碾磨院、菩提院、九狮塔院;西有十方院、牛犋院,方丈院、水月院。期间以院墙曲折分割,以洞门豁然通达,每进一门,都别有洞天,曲折有致。庵内殿楼,飞檐斗拱,雕梁画栋,布局奇特,具有较高的建筑水平。

海潮庵今有碑铭30块,牌匾20多块,楹联10余副。碑铭多记载寺庙创建修葺始末、营造形制等。牌匾、楹联丰富多彩各具特色。

海潮庵每年正月初八为固定的古会期,届时来自四面八方的善男信女,人流涌动,香客如潮,敬禅拜佛,佛心可鉴。走进海潮庵,琳廊满目的匾额楹联仿佛走进历史的文化走廊,让人目不暇接,大饱眼福;袅袅香烟,罄声阵阵,庄严肃穆,干净整洁,让人顿觉清净无为,空灵有致,顿悟天机,幻由人生。

文笔塔今昔

河曲县城东五里大东梁有砖笔塔,建于清乾隆五十九年,称“文笔”,又称“状元笔”,古人造此笔意在“振东山之势”,以裨河曲风水。

笔尖筑于古烽火台之上,连座高9丈4尺3寸,其中土墩高2丈;台墩顶直径5丈4尺,笔尖底部直径1丈8尺。笔尖底座由3层条石垒砌,笔身全部由白灰垒砌,实心,至顶部骤然缩回呈锥形。民间传说,夏至日出时笔影可达河西大口沟。

文笔故名思义,就是一枝写字的笔,夏至日出笔影可达大口沟,这枝笔意欲何为?笔蘸满了水就可以写字,就可以写出大篇文章,孕育出许多才子佳人,文人雅士,河曲人的祖先们为了造就河曲文化人可谓用心良苦。事实也是如此,河曲历史上还是出了不少文化名人。当今的河曲继承了祖先的遗训,在街中心建起了一座文笔塔公园。公园占地4亩多,芳草如茵,假山之上建有一塔,虽然不甚高,但仍然显示出一枝笔的犀利和秀气,让人忘笔生意。外地游人总要在此驻足。河曲县城所在地原叫城关镇,现在改叫文笔镇,城关镇到处都有,很难让人形成特殊的记忆,文笔镇寓意深刻,耐人寻味,又好听,又便于记忆,河曲人在追赶时尚的同时也深深地怀念着历史,憧憬着美好未来。

西口古渡黄河风

黄河咆哮奔腾着冲出龙壕,一泄千里,不远处拐了一个九十度的弯,然后直奔陕西而去。这一拐就拐出近万亩的河滩地,这就是河曲县的所在地。河曲因此而得名。

河曲保德州,十年九不收,男人走口外,女人掏苦菜,这是解放前河曲、保德人生活的真实写照。河曲人渡过黄河,沿着西口路到口外谋生。那难舍难分的场景,那生离死别的酸楚,成为一代又一代河曲人不断演绎的故事。一曲走西口,从古唱到今,直唱得人摇头叹息,直唱得人珠泪涟涟。因为走西口反映了河曲人真实生活,因为走西口打动了无数人的心弦,所以走西口也成为了河曲二人台的经典剧目之一。河曲人为了那段难忘的历史,在古渡边树立了一块醒目的纪念碑“西口古渡”,西口古渡几个字写得洒脱大方,遒劲有力,颇具古风古韵。伫立西口古渡,沐浴着春日的阳光,倾听黄河涛声,让人百感交集,思绪万千。我们仿佛又看到黄河船夫,唱着高亢的黄河船夫曲,驾着木舟在风浪中搏击,在逆流中勇进。他们矫健的身姿,黝黑的脸膛,无不体现着西北汉子勇敢豪迈,战胜困难、勇闯难关、永远向前的拼搏精神;我们仿佛又看到西口路上或抛弃妻子口外谋生,或拖儿带女、一步三回头艰难西去的情景。只有追求才能有生活,只有探索才能有希望,这些是河曲人的一种精神所在。现在龙口以上先后修起了龙口水电站和万家寨水电站,再也看不到黄河波涛汹涌的壮烈场面,听不到声如虎狼,声振百里的怒吼声。平静的河水碧水荡漾,缓缓流淌。昔日二郎神拉着娘娘滩去堵龙壕没有实现的夙愿,今天终于变成现实。西口古渡边建起了文化广场,市民们星期天节假日,茶余饭后,晨练拳,晚跳舞,或情侣对对,或三五成群,悠闲地在广场散步、纳凉,欣赏着黄河美景,品味着今天的幸福生活,绘出了一幅新的黄河风情图。

清素淡雅的河曲小吃

人常说,河曲人说话细声细气,吃饭也是细炊细打,就连吃一碗酸粥也要放好几碟小菜,干干净净让人吃得舒心畅意。我们一行在西口古渡边偶遇人社部门的几位同行结伴旅行。一位府谷人,在河曲很有成就的企业家邀我们共进午餐。席间没有上多少肥酒大肉,大都是河曲特色小吃,品种齐全,色香味俱佳。一个简单的豆腐丸子,不值多少钱,吃起来很是可口。嫩绿的黄瓜,青翠欲滴的青椒,鲜红的西红柿,冰清玉洁的土豆条,珍珠般的水煮花生米,金黄色的玉米,无不让人食欲大开,垂涎三尺。几杯薄酒下肚,话头也就多了起来,人社部门的朋友说,人文景观,人在前文在后;文化部门的朋友不甘落后,立即换一个频道说,谈到文人,那自然是文在前人在后,逗得大家一阵哄笑。豆面一个很普通的饭食,河曲人做得有滋有味;农家风味十足的红腌菜拌汤让人吃了一碗还想吃一碗。花钱不多吃得又舒坦又愉快。这位府谷朋友在河曲办企业已有了一些年头,也享有一定的声誉,据说一个季度可以上缴税金300多万元。河曲县长握住他的手半个小时不愿意放开,感激之情溢于言表。我们不能忘记这位朋友的名字,他就叫高雄。说到河曲小吃,最著名的要数驴肉碗饦儿,到河曲如果不吃驴肉碗饦儿等于没到河曲。碗饦儿细白柔绵,驴肉清爽味浓,如果再加一勺驴肉汤,你吃了不啧嘴那才怪了。河曲人擀豆面薄若蝉翼,长如粉丝,煮一碗汤清水利,吃在口中久久回味,难怪府谷人专门驱车到河曲买的吃豆面。河曲的麻花香脆酥甜,就着碗饦儿吃,或者泡着油茶吃,是婚宴喜事待戚的主要食品。古时行销周边省区,现在也是过往客人的抢手货。听一曲二人台,品味河曲小吃,晋风晋韵尽在其中。

娘娘滩怀古

娘娘滩,天下黄河第一滩,一个十分熟悉而响亮的名字。娘娘滩位于河曲县城东北十五里的黄河中流。四面环水,明镜辉映。岛上绿树参天,果园滋荣,清幽壮观,仿佛蓬莱仙境。又此岛地势微妙:它背靠龙口,像滔滔黄河在数百里陡峻峭壁挟持之后愤怒地吐出一块巨物;它襟怀渐宽,从此展开了数十里富饶狭长的河谷平原。黄河,迎水峭壁浪激数丈。北对岸为内蒙准格尔旗,层峦高耸,云海苍苍。娘娘滩原本不叫娘娘滩,叫凤凰台,因汉文帝刘恒的母亲薄娘娘在此避难,成功将文帝抚养成人,顺利登基,文帝尊其母为太后娘娘,后来才叫做娘娘滩,与之相邻的一道滩,因太子刘恒居住而名太子滩。

娘娘滩还有一段更为神奇的故事。相传,王母娘娘从天河顺流而下来到黄河源头,她一路风餐露宿,搏激流、劈巨浪,过沙滩,穿峡谷,一路艰辛来到了龙口,突然之间觉得鞋里的沙土扎得脚很难受,就脱下鞋子把沙土倒在河中。王母娘娘鞋里的土是圣土,这土水刮不动,浪冲不走,这土愈生愈多,愈长愈高,再后来就变成一个小岛。说来也奇怪,这滩是水涨它也涨,从来没有被水淹过,这就是最初的凤凰台。薄娘娘原叫薄姬或薄女,母亲魏媪,是春秋末期魏国的公主,与薄氏私通于公元前219年生下薄女。秦灭六国,魏媪母女到处流浪。后来秦朝灭亡,六国后裔纷纷举兵造反,魏王豹也拉起一支队伍,占有了魏国原来的大部分土地,自称魏王。魏媪母女投靠了魏王豹,凭借着魏国公主的身份,可以养活母女俩,独自生活。古时的人们都爱算命,相信命运的安排。魏媪带着薄女,去请一个叫许负的人算命。许负在当时算命很有点名气。许负对魏媪说此女将来大贵,要生一个皇帝。魏媪付了钱,回家也不把算命当一回事。因为战国末期,及秦朝灭亡,楚汉相争,皇帝像走马灯似的,你方唱罢我登场。谁也不把皇帝当做一回事。可是这话传到魏王豹的耳朵里,魏王豹认为,薄女生皇帝应该给我生个皇帝才对,于是纳薄女为姬,成为薄姬。可薄姬在魏王豹名下始终未能生下一男半女。后来在楚汉相争中,魏王豹站到了项羽一边,这下惹怒了刘邦,刘邦派大将曹参攻打魏王豹。魏王豹兵败被俘,后被刘邦所杀。薄女母女被刘邦收入宫中,薄女成了一名织布女奴。从王妃到织布女奴,薄女饱尝了人间的辛酸苦辣。但薄女天生爱美,当织布女奴也要打扮一番,所以风姿犹在。有一天刘邦到织布的地方闲逛,看到薄女非常漂亮,便又把她招进后宫,但是一年多的时间没有宠幸她。

这时候要讲另外一个戏剧性的故事。薄女小时候有两个好朋友,叫管夫人和赵子儿。他们三人小时候曾约定,长大后谁先富贵发达了,不要忘记朋友。现在管夫人和赵子儿两人都是刘邦的妃子,看见薄女还是作为一名宫女,就在刘邦身边笑着谈到了这件事情。

刘邦此时是统一九州的大汉天子,他坐在金銮殿上心情非常舒畅。由于刘邦也是出身草莽,平民百姓一个,所以对薄女的出身不太在意。刘邦为人又非常讲义气,听了管夫人和赵子儿两位宠妃这么一说,一高兴就说好吧,让薄女今晚就来服侍朕吧。于是薄女就又成了薄姬。就是这短暂的“一夜欢情”后,薄女为刘邦生下了第四个皇子,名叫刘恒,封为代王。从此以后刘邦就很少宠幸薄姬。

因为薄姬很少得到刘邦宠幸,所以在刘邦死后可以随儿子刘恒到偏僻荒凉的代州,而其他受宠爱的王妃和他们的儿子,都被刘邦的大老婆吕后关起来折磨死了。

吕后和她的手下把代王刘恒和薄姬打发走以后,又有点后悔,就派人追杀或暗杀代王刘恒和薄姬。刘恒和薄姬在飞将军李广兄弟三人的奋力保护下,越代州过雁门关,来到黄河小岛隐居起来,保住了娘俩的性命。

后来周勃,陈平铲除诸吕,刘恒被立为帝,是为汉文帝,薄姬就成了汉室太后。

刘恒登基后,薄太后眷恋田园生活不肯离开娘娘滩,刘恒无奈便派宋昌、张武二将军强行接母。张、宋二人骗出薄太后又火烧行宫以断后路。薄太后无奈,才与刘恒相伴。后来为了纪念薄娘娘才重修了宫殿,供为“圣母”。娘娘滩至今还残留着许多破瓦片,瓦片上还有“万岁富贵”字样。据说薄娘娘临行把自己的化妆品挂在了娘娘滩的树上,薄娘娘的口红就成了海红果,搽脸油便成了海棠果等。薄娘娘性仁善,爱安静。几乎所有的庙宇都有戏台,唯独娘娘滩的圣母殿从来不唱戏。改革开放后,娘娘滩的老百姓获得了空前的大丰收,几个年轻人想唱戏庆祝一番,请来了二人台唱了一天戏。当年大年三十晚上,便遭洪水袭击,至此再也不提唱戏的事了。现在娘娘滩的居民都姓李,据说都是李广的后代。黄河上有共有二十七道滩,唯独娘娘滩上有居民居住,远眺南岸,悬崖峭壁,陡峭挺拔,山上有万里长城中的一大堡叫做罗圈堡,是长城上的一个重要军事设施。黄河如镜、长城逶迤,船在水中行,人在画中游。娘娘滩,一个风景优美,四面临水,安静舒适,鸟语花香的世外桃源。漫步其间,忘却烦恼,洗净疲劳,不能不说是人生的一种享受。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