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落小山的头像

落小山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4/07
分享

大伯的木偶戏

锣鼓声骤起,胡琴、月琴、笛子、唢呐也合奏起来,有人长声吆喝:“抽柴头仔哎——”,只见大街小巷的人拿着板凳,怀抱着小孩,手挽着一大袋食物,步履匆匆地来到戏台前,热闹非凡。可惜,在时代浪潮的冲击下,木偶戏慢慢地遗落在时光的长廊里,成为许多人脑海中的记忆碎片。

木偶戏古称傀儡戏,客家方言为抽柴头仔。大伯从事木偶戏三十余年,不仅将木偶操作自如,还精通各类乐器,唱功更是一绝,而且还会雕刻木偶。小时候,常看着大伯坐在屋前,一刀一琢地雕刻木偶。记得有一次,大伯一不留神将手割破了,他赶忙将受伤的手伸远举高,生怕血弄脏了木偶,等将木偶安置好后,大伯才漫不经心地将受伤的手用胶布缠上。

大伯将木偶雕刻成型后,采用夸张变形的手法,对木偶进行彩绘、装潢,慢慢地,一个形神兼备、造型精致,身高70厘米左右的木偶就呈现在大家眼前。最后,也是最关键的时刻,只见大伯将3条硬线和20多条1米多长的软线与木偶相连接,然后随意将木偶提高操作一番,只见木偶不仅能灵活自如地转头、摆手、伸腿,还能眨眼、张嘴,再加上大伯柔肠百转的唱腔,将没有生命的木偶彻底演“活”了。大伯说:“以前通讯不方便,抽柴头仔大多由相熟的艺人自由组合,人数二三人为一班,肩挑木偶道具,走村串户,上门演出,也有在‘人过老’(去世)时,被请去帮忙‘吹嘀嗒’(唢呐)。那时候真的热闹得很啊!可惜啊,现在的人都不爱看了。”

能请木偶戏班演出,是非常有排面的事。小时候,一有木偶戏演出,家人就带我前去观看。当时令我翘首期盼的便是木偶戏的序幕,即先让戏中所有的主要人物过一次场,如演《大闹天宫》,艺人就举着孙悟空、玉皇大帝、太上老君等木偶出来在戏台上走一圈,让观众提前熟悉人物。这时,戏台下的我们兴奋地蹦跳着鼓掌,大喊“孙悟空、孙悟空……”等到群众情绪高昂时,艺人便鼓瑟吹笙,缓缓展开剧情。

今年春节回家,我去看望大伯,将至花甲之年的他,说起木偶戏时声音洪亮、意气风发,最后他忍不住感慨:“可惜啊,这疫情给闹的,已经三年没有抽柴头仔了……”当我的目光落在他缠满胶布的手时,忍不住红了眼眶。

《大伯的木偶戏》,首发于《广州日报》,2022年04月23日。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