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赵飞雁
暑假难得花钱买票,在电影院看了一场电影,选择的影片是《银河补习班》。
邓超和俞白眉这个组合导演的电影,无论是《分手大师》还是《恶棍天使》我都不太喜欢,但这一次的《银河补习班》却让我感到惊喜。
影片节奏上显得有些拖沓,个别情节高举轻放,人物设立过于理想化,对立的人物关系也稍显不合理。双线结构,倒叙,插叙这些叙述手法的运用,一方面解决了较长时间跨度的问题,另一方面却也导致不少地方衔接不流畅,这是一部有明显缺陷的电影。但如果抛开对电影本身的评析,把《银河补习班》作为一部教育片,还是能给人很多启发,令人深思。
影片最核心的叙述就是马皓文如何带领马飞正确认识自我,认识世界,确立梦想,实现梦想。所谓的“银河补习班”就是(父亲)马皓文对(儿子)马飞的补习,这从一个侧面展现了家庭教育对一个孩子的身心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银河补习班,算是一种理想的家庭教育方式,从我个人的理解,好的家庭教育离不开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帮助孩子寻找自己的人生目标。在影片中,最初马皓文问马飞的理想是什么,马飞说“上清华北大”。前几天,我问一个高二的学生,你的理想是什么,他说“上华东政法大学”。好像现在的许多学生,对理想没有什么概念。高考后有许多孩子来我家填志愿,不少孩子和家长都有一个困扰,就是“我不知道自己以后要干什么”“我不知道子女适合读哪个专业”?许多人说,这是应试教育下出现的普遍问题,家长,老师,只要求学生在学校把分数考高,去一所重点大学,读一个容易找工作的专业就好。但问题是,读重点大学,是人生的过程,而不是理想,不是目标,在你生命中究竟想要什么,想坚持做什么,才是答案。
一个健康,完整的生命个体,不应该只是简单地去追求分数,而应该去认识生命本身。马皓文的教育,培养了马飞的学习兴趣,在养成学习习惯的同时,找到了马飞真正热爱的东西。电影中,马飞的班主任说,期末考试是马飞人生中重要的时刻。但马皓文却说,“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时刻,应该是均匀地散布在他的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或许,找到自己热爱的事情,并为之努力,才是生命的意义。
其次,是用鼓励去激发不断前行的动力。在电影中,教导主任是经历苦难岁月的老一辈教育工作者的代表,坚信“作业+批评+羞耻感=好成绩”,马飞因旷课,看小说,成绩差而被教导主任开除。马飞的妈妈说,“这孩子就这样了,没救了”,可马皓文却说,“你是地球上最聪明的孩子”。电影中的马飞,在所有的老师看来,就是一个“差生”,不写作业,考试倒数。或许,拿一个“优秀学生”的标准去衡量他,确实不合格,但他却是一个优秀的青年人,他可以在洪水来临的危急时刻,冷静地找到周围能够让他出逃的工具,并成功自救。孔子说“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李白说,“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兴趣与特长,电影里的马飞喜欢飞机,马皓文就会让马飞请假,带他一起去看航空飞行展。马皓文会利用马飞的兴趣,培养他独立思考的习惯,并鼓舞他,坚持对梦想的热爱与追求。或许每一个家长,每一位老师在面对正在成长中的孩子,都应该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
一个孩子在否定中长大,和在肯定中长大必然是不同的。杜威说:“人类本质里最深远的驱动力就是希望具有重要性,希望被赞美。”每个人都希望被赞美,孩子也是如此。电影中马飞在父亲的鼓励下对学习建立起了兴趣,而在兴趣中学习,才不会感到疲惫。学生在学习能力最强的阶段,每天超负荷学习,如果不是兴趣支撑,真的很容易厌烦。
此外,家庭教育中还不能忘记对孩子的挫折教育。电影中,教导主任有一个疯儿子,他的儿子从小到大成绩都非常优异,这让教导主任很得意,但进入大学后他却在期末考试中失利了,受了挫的孩子,被教导主任关在门外。于是,这个瘦弱的男孩就从楼上跳了下去。生活中,孩子因为没有达到父母的期望,达不到自我的目标,从而一蹶不振的例子比比皆是。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对孩子的挫折教育必不可少,得让孩子认识挫折,习惯挫折,并学会在挫折中寻找解决之道,毕竟在不尽如意的事情背后,还是藏着许多让人幸福的小确幸。
最后,家长需要等待孩子的成长。任何一朵花的绽放,都需要时间,任何一个孩子的蜕变,都需要等待。但许多家长会因为孩子不会做数学题,因为孩子考了低分,从而“大发雷霆”。家长们总是以成人的标准去衡量一个孩子的能力,比如孩子刚学完十以内的加减法,就要求孩子的计算速度快,正确率高。在这个“加速”的时代,焦虑的家长总是不断给孩子加压,孩子身上背负着家长自己没有完成的许多梦想。当一颗种子还埋在地里的时候,只有静静等待它生根发芽,才能知道最后会开出的是百合,还是玫瑰。
暑假,周围的孩子都是上完这个培训班后,又去另一个培训班,不停奔波。好像许多个家长陷入了一个误区,只要把孩子的暑假时间填满,他的暑假就是充实的,只要孩子在学习,就是在受教育。其实不然,学习作为知识教育只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还有身心发育,精神成长,生命教育等,都需要家庭教育一起配合同行。
也许,家长们也应该去“银河补习班”补补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