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轻飏的头像

轻飏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1/13
分享

苕事

                                      苕事

     "咦,中午有苕粉丸子吃。"排队点餐的人们腾起一团欢喜。

       我踮起脚尖,目光越过人群,投向雾气蒙蒙的打饭窗口。果然,搭配着碧绿小葱花、红艳花生碎的苕粉丸子,油光闪闪地挤在一大排菜肴中,瞬间点亮了人们的目光,温柔了人们的脸庞。

        我站在时光的岸边,打捞苕粉圆子的记忆:

        苕粉丸子这道菜里有一个不大好听的字一一"苕",长江北岸人骂人蠢时,就说"你这个苕","实心眼,苕一样的人"。也不知道"苕"是怎么就得了这么一个贬义的称呼。

         苕,有红苕,白苕之分。秋天是收获苕的季节,扛一把锄头,挑一担箩筐,赤脚走进绿茵茵的红苕地中,揪一棵红苕秧,随手一扯,一大家子红苕就破土而出,大的壮似小猪,小的瘦若手指,甩一甩苕上的泥土,再拿水里涮一涮,新鲜的红苕立即进入孩子们的五脏庙。新挖出的红苕,其实味道寡淡,但在那个贫瘠的时代,有一口苕吃,也能欣喜半天。

      挖回来的红苕一半存作口粮,一半制成苕果儿,留作过年待客的佳品。秋霜渐白,草木已凋,经霜的红苕终于甜美。挑一个艳阳天,土灶里升起毕剥的柴火,上面架一漆黑的铁锅,洗净削皮的红苕在沸腾的水中咕咚咕咚的唱歌,缭绕的烟雾中慢慢浸润出红苕的甜香,孩子的眼睛此刻也格外晶亮,群围于土灶边,似一窝嗷嗷待哺的小雀,热切盼望着红苕出锅的一刻。

        待孩子们用软糯香甜的煮红苕撑圆肚皮后,奶奶的苕果也贴满了家中的大小晒筐,小小村庄也飘满了红苕的甜味。很多年后,再回忆起来时,感觉那暖阳,土屋,炊烟,老人,以及满阳台的晒筐,满晒筐里的苕果,不亚于任何一个知名景点的风景。

       红苕还有华丽变身的时刻,那就是擂成苕粉。

       擂苕粉是费功夫的活计。白天大人们都得在田地里刨食,只能是选择晚上空闲的时刻。暗夜如漆,土房中却灯火通明,不大的堂屋中央摆上了了肚大腰圆的擂缸,这种缸外表光滑,内里粗糙,条条纹路状如刨子。父亲单手抓起红苕,一面贴近手心,一面紧贴擂缸内壁,用力上下搓动,"唰,唰,唰,"乳白色的浆液在参差的缸壁顺流而下,平平仄仄,激情四溢的诗句在暗夜中流淌,力与美的赞歌就此开唱。

       缸底的积蓄渐多,堂屋中央架起了一个用雪白粗布制作的"摇篮",红苕浆液将在这里再次变身一一洗苕粉。父亲一边兑入清水,一边扶着摇篮,摇,晃,挤,沉,摇篮吱吱嘎嘎的声响与或隐或显的灯光将沉沉暗夜撕开一道欢乐的口子,人与自然谱写出最动人的旋律。

       成品苕粉细腻柔滑,莹白润亮,奶奶用它制成苕粉圆子,苕粉溜,苕粉糊。童年的记忆里,它们是无上的美味。

       成年后,红苕渐渐远离了餐桌,物质极度丰富的今天更是不需要红苕充塞口腹。市面上当然也鲜有红苕。偶尔嘴馋了,想吃个烤红薯竟成了奢望。

      多年前的问题竟然有了答案:

      实心的苕不比七窍玲珑的莲藕活泛,结实的苕不比嫩脆的萝卜水灵,苕自然就成了人们眼中的蠢货,呆物。可是,物质匮乏之时,是苕陪伴着我们走过饥饿;面临抉择时,是苕提醒我们做人要诚实;被鲜花与掌声围绕时,是苕告诉我们莫忘来处;被命运捉弄时,是苕支撑我们逆风翻盘。       

       

  "食堂的大师傅做苕粉丸子真下了不少功夫。"

    "你这个苕人,就知道说苕事。"

      同事们的说笑打断了我的回忆,挑一坨苕粉丸子入口,嗯,真香!苕粉的绵软与花生碎的香脆竟然和谐统一,凛凛寒冬中,有朴实内敛的苕粉丸子陪伴,内心也沉静了不少。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