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记得中学课本里,读过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讲述的是中国北平(今北京)城里一个年轻好强,充满生命活力的人力车夫祥子三起三落的人生历程。话剧则以祥子饱受推残,迷失人性,行尸走肉为开端,在祥子买下第一辆车,对美好生活充满希望时戛然而止。剧情里有车夫的圈子,大杂院的生活,底层市民的日常对话和心理活动等场景运用,让人不禁思考,这到底是怎么啦? 到底哪一步出了错?他曾经也是那样意气风发的少年啊的发问。
酷暑时节,我因脚疾,沪上求医,在上海工作的女儿说,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正在上演《骆驼祥子》,一版我从未见过的《骆驼祥子》,何念导演直接自原著小说改编,该剧延续何念导演《原野》"用年轻人喜爱的方式解读经典"的创作理念,将经典名作置于全新的历史背景下,用当代年轻人喜爱的方式重述经典名作。致力于将这部中国现代文学名篇搬上舞台,推向世界,让这部在中国家喻户晓的文学瑰宝与中国当代话剧完美融合演绎。
随着大幕开启,舞台中央是一个三层圆形钢架,中间是转台,旁边安有环形阶梯,背景是闪烁着霓虹灯光的民国商店,人物穿梭于铁板和钢架组织之间,被环绕,控制和囚禁,装置就是巨大而不断重复的符号,与渺小脆弱的底层人物个体形象形成强烈的反差。钢铁与肉体凡身,现实与虚幻,过去与未来等矛盾不断交织,与"现实主义"场景不断碰撞,配乐中大量 运用合成器,噪音器和电子机械,是虚幻主义的舞台风格,又与原著情节相融合,烘托物质与欲望、理想与现实环境的冲突与扭曲。
剧中还加入了现代风格化道具一一机械骆驼,说是"机械骆驼",其实是具备全天候作业,强劲负载与扩展空间、多维感知、全场景覆盖、强大算力与精准洞察等特点的工业级机器狗,担任重磅主角"骆驼",舞台上既是情节的一部分,又参与叙事全过程,也是祥子的化身,与演员共舞。而且,骆驼的笨重与呆滞也是祥子悲惨生活命运的象征。把这一艺术符号搬至舞台上,既是创新,更能够直观表达主创对那个时代的市民悲剧性的理解和认知。
剧情分为四幕,暴雪、骤雨、疾风、烈日。主人公祥子一开始对北平充满了各种期许和欲望,富有丰富的情感,像和小福子的两小无猜,和虎妞的爱情。但在接下来一场又一场事件变故中,只有不断去舍弃,舍弃自己的血肉情感和人性的一面,柔弱地不断去"人性化",一生在"牢笼里",走不开,逃不脱,命运被一次次翻转,倒流,重组,最后都沦落为幻觉,一支烟,一片雪,一阵风,一束灼热的目光,一声声呐喊:我有自己的车了! 我的新车!对困境进行溯源,主人公祥子看上去阳光灿烂,但实际上早已失魂落魄,变成了一个冰冷的机械。
机械是冰冷的,残忍的,但同时也是现实的,高效的,而在祥子变成"机械骆驼"的过程中,给观众予深思,予人性的叩问。在数智化的今天,乃至科技发展的未来,面对A l和高科技产品,如何诀择"人性化"的课题。
剧场内座无虚席,直至演员们一次次谢幕,掌声又一遍遍响起。有观众说,该剧就像一颗刚刚挖出来的笋,一身泥巴,剧情就是一点点剥去老旧的,挖去腐朽的,呈现给观众新鲜的,稚嫩的,充满生命力的新芽。采用倒叙手法重新解构小说,全过程无缝衔接换场,市民生活缱绻交融,已然使这部舞台剧逐渐从一个钢构的转台,形塑为立体可观的震撼时空,让观众沉浸在巨大的演创激情中,台词呈现丰富的时代文化特征与深邃的中国式表达,为整部话剧奠定了宏阔的近代历史文化基调和底层市民生活气象,创新多元表达,突破传统舞台限制,创新多维线性倒叙的结构方式,让观众身临其境,又感同身受,增强了观众,特别是年轻观众对中国历史,国家命运和中华优秀文学艺木的认同与热爱。以及对当下社会现实的深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