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听天雨
喜欢看雨,更喜欢听雨。每逢下雨,我就会站在窗前,等着看雨。如果是小雨,觉得“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是一种享受;倘若是大雨,就如同有千军万马自天嘶吼而来,涤荡天地。
余光中先生说过:“雨不但可嗅、可亲、更可以听。”任凭是深情含蓄的你,还是细腻温婉的你,只要是耳边响起淅淅的雨声,那么你的故事便会蒙上一层楚楚动人的清婉和幽深,如果再伴上几声萧管丝竹,那情趣则远远胜过“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红树醉秋色,碧溪弹夜弦”的意境。
听雨,如能赶上石破天惊的暴雨,将使你心潮澎湃,激情满怀。躺在床上,听着自天而降的“千军万马”奔腾着窗外的世界,这时候的你,心灵上便产生彻头彻尾的痛快,根本不会在乎是否有人理解此时的你。雨以平凡的姿态诠释着人类生命的伟大意义,就如同苍劲的松柏一年四季都不在乎绽花吐蕾,却以永不衰败的浓浓的绿,昭示着生命的活力与威严。
每当耳边响起雨声,我由衷的感激上苍,因为雨是大自然馈赠给我们最珍贵的礼物。当天与地被雨线紧密地连在一起时,总会诗情大发。我曾经写过一首小诗,“雨,轻轻的落下,像一根丝线自上而下,也许不是为了给人们带来清爽,而是为了丈量,看看天地之间到底有多长。”不用说,雨自然落下,引人仰望,以探究竟。自天落下,一根根雨线不仅滋养了万物,连心一下子也润得湿湿的。觉得天地中的自己是那么渺小,或许只是一只孤单的雁,或许只是一条忧郁的船,或许是一缕无踪的云烟,或许是一株艰难攀附的蔓……
傍晚,乌云一下子便压下来,大雨如约而至。窗外暴雨夹杂着大风呼啸而来,拍打在棚檐上,发出“哗啦啦”的声音,大滴大滴闪亮的雨珠子从天空中密密麻麻的洒下来,房顶上和地面上顿时腾起一层如烟如云的水雾。雨点越来越密,遮掩了我的视线,眼前白茫茫的一片,雨越下越大,闪电和雷不停的给雨伴曲,外面的花草树木好像都不得安宁似的,摇摇摆摆,惊慌失措。
喜欢听雨,尤其喜欢听夏天的倾盆暴雨,疯狂中带着点叛逆,张扬着个性,肆无顾忌的狂扫一切事物宣泄着自己的力量。
莫名想起福建籍作家林如求那篇《听雨的奢侈》。
林如秋听雨时自然就想到“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唐朝的李白喝着老酒,仰头望月,停杯沉思,几分醉意中发问苍冥:这亘古如斯的明月,究竟是从何时就存在的呢?古往今来,有多少人想要飞升到月中以求长生不老,但皆是徒然,而明月却依然用万里清辉普照尘世,伴随着世世代代繁衍生息的人们。晚唐诗圣杜甫面对春雨放声高吟:“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今天的我同样激动,听着天雨,暗自喟叹:今人不见古时雨,今雨曾润古人否?
大凡沾上文人的边儿,喜欢点儿文学的人都喜欢听风看雨,想一下为什么所谓文人墨客们都能从那聒噪的雨声中听出美妙的音乐呢?
雨之美妙,何以知之?雨之韵律,何以悟之?我想关键在心境吧。而生活之美,生命之谛,何以知之?窃以为心境之静使然吧。非宁静无以平心,无以养气;无以超拔而洞观,明辨而善处;无以温敏而细腻,多情而善感。
雨,还在下。淅淅沥沥敲打着棚檐,也敲打着我如雨的思绪……手机正刷着新闻,苏州状元申时行故宅被雨浇塌的新闻正好映入眼帘。
申时行,曾任万历的内阁首辅。以状元出道,自然成为当时各派势力极力拉拢的对象,都想为己所用,找他的人有高官显贵也有皇亲国戚,一时间他的宅院可谓门庭若市。换作旁人,可能早就如脱笼之兔,欣欣然狂奔而去。可他任凭谁来劝说,都不为所动,每天闭门埋头读书,毫不顾及情面和将来的仕途。同门一致认为申时行太老实木讷了,所谓老实,就是傻呗。然而,事实证明,申时行是绝顶聪明的,他在静观朝堂风云变幻,审时度势,等待真正的机遇。当年的朝堂,真是热闹,先是徐阶斗严嵩,后是高拱上来斗徐阶,然后是张居正又出来斗高拱,当时的张居正呼风唤雨,申时行啥都没有,他一心读书,中间除了给皇帝整理文件,主持过几场讲学,就是教学生,这个学生就是万历。
后来,张居正成功当上首辅,在他的邀请下,申时行果断站到张居正身后,申时行的官职也是突飞猛进的一升再升。万历六年,年仅四十三岁的申时行进入内阁。总之是你方唱罢我登场,上台、下台,重新洗牌是家常便饭,世事无常,刚出仕时跟着谁站队都不靠谱,所以谁也不跟的申时行成为笑到最后的那个人。特别佩服申时行的冷静和定力,在青春年少意气风发之时,在大明朝风雨云诡波谲之际,他能冷静地把握自己命运的帆舵,不蝇营狗苟,不随波逐流,在风云变幻的朝堂,在风雨飘摇中,笑到最后,笑道人生的大晴天。
万历十三年,申时行坐稳了首辅的位置,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掀起一场整治贪官的风暴,万历前期的吏治出现前所未有的清明;他还制定了一些列减少农民赋税的政策,国家稳定了,百姓安居乐业,申时行57岁时他辞职了,回到了故乡长洲,安享晚年。
与之相比,十三岁就已名闻天下的汤显祖,于今来讲,可谓脑袋不灵光了。身为王学的门人,先是与当时如日中天的首辅张居正摆谱,有点不识时务的感觉,后又不开眉眼地上书万历皇帝弹劾申时行,终被这位少年早慧、又总不上朝的万历皇帝发配到边远地区去当典史。这次致命的打击,使得这位出身书香门第,早有才名,不仅古文诗词颇精,而且通天文、晓地理、懂医学的,34岁就中进士的汤大才子,一蹶不振,再也没能翻身。
汤显祖曾写《雨蕉》,诗云:“东风吹展半廊青,数叶芭蕉未拟听。记得楚江残雨后,背灯人语醉初醒。”那时的心境,恐怕如今人所唱的歌词有些相同:“”再回首,荆棘密布;再回首,恍然如梦;再回首,泪眼朦胧。曾经在幽幽暗暗反反复复中追问,才知道平平淡淡从从容容是最真。”七年后,汤显祖索性回了老家,来回倒腾几十年,一无所获。四十九岁的汤显祖回顾了自己戏剧化的一生,几起几落,在极度苦闷之中,用悲凉而美艳的灵秀之笔写下了他所有的梦想和追求、遗憾和悔恨,用毕生的心血和才学成就了流传千古的《牡丹亭》。
窃以为《牡丹亭》是最适合雨读的文学作品之一。杜丽娘天生丽质、多情善感。被老师教读的《诗经》“关关雎鸠”一句触动情思。杜丽娘到后花园踏春归来,梦中见一书生拿着柳枝来请她作诗,接着又将她抱至牡丹亭成就了云雨之欢。待她一觉醒来,方知是南柯一梦。这就是著名的游园惊梦。而杜丽娘死后,游魂来到地府,判官查明婚姻簿上,有她和新科状元柳梦梅结亲之事,便准许放她回返人间。故事朝着最壮烈的方向发展——柳生有情,毅然开棺;容颜依旧,丽娘复生。一段生而复死,死而复生的姻缘故事就这样以大团圆作了结局。
也曾雨读红楼。《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说的是宝黛共读《西厢》,回目是“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共读后,黛玉思绪难平,一个人“走到梨香院墙角上,只听墙内笛韵悠扬,歌声婉转。”正唱的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以及“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这些唱词如一场秋雨兜头浇下,直抵黛玉心底,浸入骨髓,遍体通透寒麻。
雨声依旧很响,把心也润得湿漉漉的。我不管汤显祖在明朝经历的那些风雨、无奈和所受的打击,我依旧很羡慕他的想象力,佩服他在理学盛行的明代竟然敢于表达爱情的力量。雨夜曾读的牡丹和红楼,温暖、惊艳了我年轻的生命。《牡丹亭》传唱百年,千古不朽。不得不说,命运中被迫的沉寂与落寞,成就了汤显祖这个伟大的戏剧家。
眼因多流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在一次次的挫折与磨难过后,汤显祖平静了,这平静让汤显祖更加温敏而细腻,这平静反而孕育出伟大和不朽。直至今日,汤显祖《牡丹亭》题记中:“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这句话,现如今已成为天下多情男女高举的爱情标语。
雨声渐渐小了,安静下来。静谧之中的暗流涌动,这就所谓大静若雷吧。生活,需要一种宁静的心境,也需要激情。在繁杂的事务中从容不迫,处乱不惊;在曲折中泰然自若,淡定安详;在纷扰中神闲气定,内心宁静;在嘈杂中专心致志,独善其身……能够始终保持这样一种心态、一种状态,应是一种美好的境界,所以,能在激情之后享受宁静,我想,这应该是最好的激情。
但现实中,做到这一点又很不容易。精彩纷呈的世界,在不停地转移我们的注意力,各种外界干扰,往往不能使我们静下心来做一件事情。不如意的事情常常影响我们的心绪,各种诱惑也不时向我们招手。所以,常常免不了心定不下来,事情不能专注地做下去,情绪起伏,甚至可能陷入浮躁,难以左右自己。
当代作家林如求视雨声为一种难得的天籁,宁心静气地倾听那淅沥的雨声,不啻是一种休息,一种调节,一种陶冶,一种享受。那雨声是大自然的絮语,它轻轻地搓揉着你的心,消去你因忙忙碌碌争名夺利而生的郁闷和烦乱、疲惫和冷漠,唤醒你回归大自然的亲情,找回你那颗失落的平常心,带给你一份平和的心态,让你变得更加青春妩媚、安详可人。
雨还在屋顶轻轻地弹唱。我想,在这座脚步繁忙的城市里,还有多少人能平心静气地听一回雨呢? 听雨的人里又有多少悟
雨的人呢?思绪暗暗滋长,一任驰骋。
听雨是一种感情的宣泄,看雨是一种心灵上的解压。有人说,不懂雨的人,是没有味道的人,那么不喜欢下雨的人就是不解风情的。其实,人爱上的不是雨,而是看着雨落下的瞬间,将心事一点点的融入雨中,融入的不仅是雨,是一点开心、想念和一些无法对别人诉说的故事。从心理学来讲,喜欢雨的人,内心有着别人不懂的伤。有自己的难言之忍,找不到诉说的人和途径,在雨
中或许听见四周笼罩着的声音会感觉很有安全感吧。
宋朝女词人李清照南渡后,不久丈夫赵明诚病死。国破家亡兼夫死,使她在精神上受到很大的打击,从此,她只身漂泊江南,孤单寂寞地度过她那艰苦岁月的晚年,处于“路长嗟日暮”的困境。此时的李清照经历着山河破碎、家破人亡过着凄风苦雨的日子,自然心境也就有那般“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心境。乍暖还寒的秋风吹动了她的愁绪,想借酒消愁却发现“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于是她将目光从现实抽离,浮游于天际,希望以此摆脱现实的苦闷,不料南飞的孤雁勾起更多伤心事。断鸿声里,早已泪流满面的她将目光收回,却发现庭院昔日盛开的黄花早已凋零,更让人无法忍受的是细雨敲打梧桐的声音,不绝于耳 ……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据记载赵明诚死后,李清照行无定所,身心憔悴。不久嫁给了一个叫张汝舟的人。对于李清照为什么改嫁,史说不一,但一个人生活的艰辛恐怕是主要原因。这个张汝舟,刚接触也是个彬彬有礼的君子,结婚之后张对她照顾得也还不错,但很快就露出原形,原来他是想占有李清照身边尚存的文物。这些东西李视之如命,而且《金石录》也还没有整理成书。两人先是在文物支配权上闹矛盾,渐渐发现志向情趣大异,真正是同床异梦。无奈之中,李清照告发张汝舟的欺君之罪。
原来,张汝舟在将李清照娶到手后十分得意,就将自己科举考试作弊过关的事拿来夸耀。李清照知道,只有将张汝舟告倒治罪,自己才能脱离苦海。但依宋朝法律,女人告丈夫,无论对错输赢,都要坐牢两年。李清照是一个在感情生活上绝不凑合的人,她宁肯受皮肉之苦,也不受精神的奴役。一旦看穿对方的灵魂,她便表现出无情的鄙视和深切的懊悔。她在给友人的信中说:“猥以桑榆之晚景,配兹驵侩之下材。”她是何等刚烈之人,宁可坐牢也不肯与“驵侩”之人为伴。这场官司的结果是张汝舟被发配到柳州,李清照也随之入狱。可能是李清照的名声太大,当时又有许多人关注此事,再加上朝中友人帮忙,李清照只坐了九天牢便被释放了。但这件事在她心灵深处留下了重重的一道伤痕。
此时的李清照心里的雨恐怕比她笔下的雨下的更大吧。饱读诗书的她,经历了这样的事情,仿佛整个时空都弥漫着她无法排遣的愁情!一棵孤桐,一片败叶,一场淅淅沥沥的小雨,一位无子丧夫的女子,都经不起秋风的萧瑟。花落无声,叶落无影,就在这一瞬间,繁华尽褪,只留下无声的怅惘与悲愁!
夜色渐渐浓了,雨也小了很多。忽的想到另一位当代作家的随笔集中的一篇文章,讲的是李后主的四十年家国,三千里大美山河,只留下这样的感慨:“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的遗憾和悔恨。在李煜的众多佳作中,我最喜欢的是这阙词的其中几句:“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此时的李后主正独自凭栏,想着自己的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一切恍然如梦,天上人间。
据《西清诗话》本词是作者去世前不久所写:“南唐李后主归朝后,每怀江国,且念嫔妾散落,郁郁不自聊,尝作长短句云‘帘外雨潺潺’含思凄惋,未几下世。”李煜,是一位有文韬没有武略,不爱江山爱诗词的皇帝。他本质上是一个文人,一个文人中的文人。念佛、舞文弄词、墨海浮游;喜看歌舞、钟情美人,不喜政事。这样的人,又如何治理好一个摇摇欲坠的南唐呢?他不想当帝王,他只是想做一个词人,他不愿背负起国家的兴亡。如此而已,但真正让后人记住他的,还是他那些千古不朽的词章。
身为文人,李煜成于文章;身为帝王,李煜又败于文章。“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词意凄绝,心雨如注。以生动的比喻,把悲凉、痛苦、伤心、悔恨,交织着绝望的泪水同时交汇着窗外的潺潺不绝的天雨共同演绎一阙千古绝唱。窗外,落红逐水流,春光已逝,从前在“天上”过着自在自由的帝王生活,而今在“人间”却是暗无天日的俘虏生活……
至今想起那位全国知名作家文字中所体现的家国情怀,作品中的动人力量,仍令我唏嘘不已。
这位作家的“一忧”让我想到了季羡林。季老也喜欢听雨,老先生听雨时的思绪有很多,其一想到的是宋代蒋捷听雨时的心情,想到了蒋捷的《虞美人》“少年听雨歌楼上……”蒋捷听雨时总结了自己的一生,从少年、壮年一直到老年,达到了听雨的最高境界。季老与蒋捷两人听雨时的年龄不同,听雨的心境也就不同。蒋捷是中年听雨就谈“悲欢离合总无情”,季老已到望九之年听雨却“兴高采烈”。他想到了朋友的诗句,季羡林感慨一番,才说出自己欣然听雨的原因,十年九旱的北方春季太需要雨了。这一年春,天旱得邪行,季羡林天天看天气预报,时时观察天上的云,连做梦看到了都是细雨蒙蒙。现在雨下了,他如何能不高兴呢。从文中我们能读出季羡林的儒雅,能读出大悲悯,能读出他的童心,还能读出他的乡土气息。季老听雨并不是像古代文人那样追求雅致,而是为麦田久旱后喜逢甘霖感到高兴,听雨之所以喜悦,是他心系农民,渴望百姓大丰收的情怀,他想到的是“俗事”。
想不起来,曾几何时,喜欢听雨。大概是因为,长大以后我读了许多书,才喜欢上看雨、听雨。听到那“嗒嗒”的雨声,仿佛是在欣赏着大自然的赞美诗。
我想,即使岁月把日子砍伐成一株轰然倒地的大树,也会有甘甜的雨水把泥土下斩不断、挖不绝的根系滋润,并重新繁殖出新的苗苗来;即使你已青春不在,红颜已逝,只要你保留着听雨这份情致,那么你的心定会以独特的方式走遍世界,去繁衍成理想的部落——美好的风景。
雨,成就人生的诗意,就像雨巷中举伞独行的紫衣少女,又像枯燥的暗夜忽然想起的管弦幽咽。我的心仿佛离着天际又近了一些,起身、披衣,走到阳台上,拉开玻璃窗,凉凉的雨丝像个好久没抱的孩子,一下子亲热地吻到脸上、扑到怀里,眼睛一下子湿润了。雨是有温度的,头顶上“叮当”如故,我的心里也如同有一把琴把五味杂陈尽情弹奏。
是啊,也许生活难免艰涩苦恼,生活中的这些来自心灵的小情怀、小情趣却能使人永缀暖暖的情意,如案头那束耀眼的青翠,永不凋谢。
雨后,洗过的天空,晴空万里。天蓝得像一汪海水,几朵飘悠悠的白云,洋洋洒洒地点缀在天空,像一个美妙的梦。生活中只要多些感悟,多些思考,心境也如“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一样平和,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