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郭娟的头像

郭娟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12/18
分享

乡村风景入画来

乡村风景入画来

乡村振兴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和整体性的大工程,其中文化振兴又是最贴近老百姓生活,提高综合素质的基础。小站镇搭起稻作文化的舞台,唱响的是农家戏。会馆村小站稻核心种植区每天都接待很多游客,连乡村老院子都焕发出新的活力与生机。东西庄房村的民俗美食节,迎新村的乡村大集,操场河村的文化大舞台,西小站村的红色教育基地,盛字营村的书香活动,蜚声津门的“沽上讲堂”更是走进了传字营村。

西小站村,是一个有着红色基因的区级五星村,以环境优美,新农村新风貌而闻名。红色和绿色两条发展主线,带动了西小站村的产业振兴和文化振兴。西小站的红色基因,传自于抗战时期的地下运输队。抗日战争时期,小站曾经有一段沦陷为日本米谷统治会的黑暗时期,当时日本军方为了发动战争,储备军粮,在小站地区建立了十个农场,西小站便是其中大安农场的一部分。日本人强迫稻农为日本农场工作,种植收获水稻。稻农干繁重的活,但是农场是由日本伤残军人管理的,也只给稻农既没有营养,又难以下咽的由陈化粮和米糠等混合的复合面,作为报酬。

稻农们虽然表面上敢怒不敢言,背后也要搞小动作,比如把肥田粉趁着日本人不注意的时候,倒在垄沟水里,故意烧坏稻穗。

我们党的地下组织,也联系动员胆子大,有勇气的稻农,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破坏活动。在稻子收割时节,趁着星月无光的夜里,抢割抢收成熟的稻穗,并快速地组织一个由青壮年组成的运输队,用独轮车夜行二十里,沿着马厂减河的大堤,把稻谷偷运到万家码头,在那里,再由我们游击队的船,通过大港洼水网,运送到位于静海以南地区的津南县根据地。当年运输队走过的路,如今被命名为军粮路。

西小站村的西光剧社,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就凭借自编自导自演的舞台剧《翻天覆地的人》,登上了中南海怀仁堂的舞台。村民利用小站著名的挠秧号子曲调,填上“翻身得解放后,从此走上当家做主路”的词,歌唱幸福美好生活,表达兴高采烈的心情。

“禾苗壮呀,嘿呀哇嘿呀哇,父老那个乡亲呀,嘿呀哇嘿呀哇,拧成了一股绳,嘿呀哇嘿呀哇,全国人民齐努力,实现了现代化哟嘿……”男女青年铿锵有力的歌声,整齐形象的动作,让党和国家领导人,鼓起了热烈的掌声。那个时期,剧社还排演了《绣红旗》《东方红》《长征》等多部红色戏剧,不仅在小站地区演出,还到省里参加汇演。

如今西光剧社不仅成为西小站村的文化地标,更是恢复了河北梆子戏剧的排练。许多当年的业余老演员,又重新走上了舞台,歌颂家乡的新面貌。

乡村振兴,文化领先。文化是有形的,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乡村的生活和思想方式。要想振兴乡村,就得以文化铸魂。有了灵魂的乡村,才会有无限盎然生机和朝气蓬勃的活力。有了文化的乡愁,才会有无限美好的希望和更加光明的未来。

小站镇是天津第一个工农业产值亿元镇,也是中国著名的稻米之乡。要想乡村经济发展,实现物质文明高度繁荣,首先要产业振兴。“一篙御河桃花汛,十里村爨玉粒香”,洁白晶莹,光泽通透,椭圆饱满,清香绵长的小站稻,受到众人青睐,小站稻米成为津南最靓丽的名片。

小站与葛沽毗邻,现同为津南区域,地理位置相近,人员往来频密。翻开厚重的历史书简,小站当时还是人烟稀少、沼泽旷野之地。明代徐光启的葛沽试种水稻与清朝周盛传种植的小站稻,有着一脉相承同宗同源的谱系,而奔腾不息美丽妖娆的京杭大运河,亦为优质小站稻的声名远播立下汗马功劳。

当时空穿越至1875年,清朝名将周盛传来到天津津南小站,并看上这块风水宝地。周盛传深知要想重兵长期守护,不能没有粮食供给,为减轻朝廷负担,增加军饷,他经多方考证派清军将士开挖马厂减河。就这样,一条清流潺潺的大河——马厂减河将小站拥揽入怀。这条河流不仅与千年大运河相通,还一路哼着歌儿,撒着欢儿扎进海河的臂弯。正是这条河流,将大运河甘醇的优质水源引至小站,为种植优质小站稻提供甜浆蜜液。干练睿智的周盛传总结前人经验制定了“疏引河沟,开浚河渠,改良土壤,种植稻田”的方案,续写了小站稻的辉煌篇章。

小站稻的振兴,从一粒米开始。自从2017年提出振兴小站稻的目标任务以来,小站稻的产业振兴便在科学有序的指导思想下,按部就班地壮大优质小站稻的产业链。使得品种选育、种子生产加工、示范推广种植、稻谷收储加工等一系列环节,都飞速发展。小站稻的振兴不仅让小站镇又恢复了“稻花香里说丰年”的场景,而且还带动了整个天津市80万亩小站稻的种植。

2018年4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海南国家南繁基地考察,他向国家粳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华泽田关切地询问天津小站稻的情况,同时鼓励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要勇于创新,为全国人民从吃饱到吃好做出更大贡献。

小站的稻作文化有着超过一百多年的历史,曾经以“贡米”而享誉全国,她的源脉便是跟随天津提督周盛传远道而来的安徽屯垦将士。如今,它不仅成为我国第一个粮食作物著明商标,还在2020年列入我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小站镇稻作文化也被认定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作为稻作文化的重要展示地,小站镇还成为第二轮全国特色小镇的典型经验。如今,天津津南的万亩小站稻,一望无际,青翠欲滴,长势喜人,孕育丰收,收获希望。

产业振兴抒壮志,乡镇风景入画来。家乡旧貌换新颜,会馆仿佛小江南。在乡村振兴的大路上,会馆村可谓打响了小站镇的第一炮。而且这一炮,不仅一鸣惊人,还另辟新径。

小站镇会馆村,因周盛传和周盛波弟兄二人的纪念祠堂位于此地而得名。现在遍布小站镇的美丽河道、亭台楼阁已成为乡村中的灵动身影,生动展现了“如在画中游”,每一处风景也成为居民业余休闲的好去处。其中河道整治,河道水生态、水功能修复,景观营造,再到与美丽乡村建设互融互惠,进一步赋予了会馆村个性和灵魂,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头活水。

马场减河边,曾经的鱼米之乡的场景又回来了。如今如诗如画的稻田风景,古色古香的徽派民居,小桥流水的人家,荷塘月色的乡村,像一幅秀丽多姿的画卷静静舒展开来。无论是春天的溟溟水田飞白鹭,还是秋天的金黄稻穗映夕阳,会馆一年四季都会吸引来大批的游客来此观光旅游,品尝香糯无比的小站稻,肥美的稻田蟹。走过九曲桥,穿过荷花池,登上瞭望台,放眼四望,大型的乡村振兴的3D立体稻田画,就铺陈在面前的稻田中,明媚阳光下,熠熠生辉。

如今的小站,完善的旅游配套设施,满足了游客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让游客感受到了文化的魅力,望得见稻田、看得见美景,记得住乡愁。新征程上,把乡村振兴做大做强,是接下来的又一场硬仗,为乡村振兴鼓劲加油,提供强劲动力。牢记不负人民的使命担当,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用小站人的勇敢、智慧、勤劳、奉献的奋斗之笔,描绘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书写民族复兴的崭新篇章。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