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郭娟的头像

郭娟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5/14
分享

走过三峡的郦道元

曾经有外国朋友问一位当代著名学者,中国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是哪里?这位学者未加思索,脱口而出的地方是三峡。

三峡自古就有“山水画廊”之称。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全长6300多公里,它流经四川盆地东缘时冲开崇山峻岭,形成了壮丽雄奇、举世无双的大峡谷——长江三峡。三峡全长192公里,指的是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奇丽变幻的四季带给三峡的绮丽壮景,涌动的江河,奔驰的溪流,给了古今诗人无限的笔意注入了无尽的灵感。

《三峡》文笔简洁,表意隽永,描写生动,是一部内容丰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优美的山水散文,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北朝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

郦道元,年幼好学,历览奇书,《水经注》不仅是一部地理志,也是一部山水游记和民俗风土录,《水经注》的文体骈散相杂,是一本有文学价值的地理巨著,对后世影响较大。

文中描写了三峡雄奇、错落有致的自然风貌。其间的描写很有特点,文中有画,形韵兼有,动静相衬。如“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情景交融,情随景迁,简洁精练,生动传神。读着“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欣赏这些文字,就如同品咂长江三峡的美景,有一种将激流一饮而尽的豪情。对于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我们再熟悉不过了,清晨从高入云霄的白帝城出发,千里之遥远的江陵,趁着轻舟一天就可以到达。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不知不觉中却已穿过“略无阙处”的青山。白帝城位于瞿塘峡口的长江北岸,奉节东白帝山上,是三峡的著名游览胜地。李白这个作品和郦道元的《三峡》读起来都会有成就感和自豪感,能感受到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和江山的壮丽多姿,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妆扮中华大地。

《三峡》受楚辞、汉赋影响,写景部分多用四字句,描写四时之景很有味道。春季里“素湍绿潭,清荣峻茂”的清新和欣喜;秋天中“林寒涧肃,高猿长啸”的萧瑟和凄清,类似这样的描写,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声有情,带给读者激荡心灵的感受。三峡的山是重岩叠嶂的,用来赏心;三峡的水是盛大、迅疾的可以用来动魄。

“知者乐山,仁者乐水”, 郦道元有着摄影家对美的敏锐性和洞察力,他及时用手中笔的记录了三峡山水的气势恢弘,一泻千里。读过《三峡》这篇文章的人,往往会有疑问,那就是作者写四时风光为什么从“山”写起?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可以先从三峡的“峡”字说起。“峡”的意思是两山夹水的地方,有山才有水,所以从山写起。三峡的水又是最有特色的,所以接着写水。写水不是先写春天的水,而是先写夏水,因为夏水江水暴涨,水势丰盛,后写春冬之水,后写秋天,其实三峡的秋水也是有特点的,不然,久负盛名的李义山就写不出脍炙人口的抒情名篇《夜雨寄北》了。当时诗人被秋雨阻隔,滞留荆巴一带,妻子寄来书信,询问归期。但秋雨连绵,交通阻断,无法确定回家的日期,只能回答说:未有期。诗人在绵绵秋雨中盼望能早归故里,与妻子共坐西窗之下,剪去烛花,深夜把酒畅谈。

郦道元写三峡的山“自三峡七百里中”起笔,既交代了描写对象,又介绍了其总体长度。寥寥数笔便勾勒出三峡磅礴逶迤、雄伟峭拔的整体风貌,使读者很快被三峡的雄险气势所吸引,可以说,道元描写出了山魂,其后在写水,又准确的摹出水魄。

现代作家刘白羽在《长江三峡》中描写三峡的水“万水奔腾,冲进峡口,便直奔巨礁而来,你可想象得到那真是雷霆万钧。船如离弦之箭,稍差分厘,便会撞得粉碎。现在,这巨礁早已炸掉。不过,瞿塘峡中依然激流澎湃,涛如雷鸣,江面形成无数旋涡。船从旋涡中冲过,只听的一片哗啦啦的水声……”可以说,刘白羽写三峡之水和道元有异曲同工之处,但比道元更惊险,写出了三峡水的湍急、奇观给观者带来的摄人心魄的感受。

我认为最有特点的是文章的最后一段:“每至清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是说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充满凄清的气氛。空旷的山谷里,常会听到猿猴拉长声音在叫,声音连续不断,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写秋峡不以秋景多着色,而是用典型事物猿声来表现,很有深意。最后以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结尾,显现了郦道元的不俗,能写出这么好的文章可能也是因为作者曾“践跻此境及余来践跻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的原因吧。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