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夏晓露(夏子)的头像

夏晓露(夏子)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5/08
分享

我在这个城市守望

文/夏晓露

早晨6点半左右,天未大亮。喉咙仍痛、咳嗽。已经有十多天了。起来第一件事是先咳嗽,伴随而来的是千军万马般的鼻涕眼泪,还有江河般奔涌的清痰,折腾完像打了一仗。天天时时量体温都是36.2℃——36.5℃之间,一遇到量体温的门卫总会问多少度?怎么不发烧?

估计单位同事也是怕的,怀疑我哪天会爆发。我自己却坦然,感觉不会这么容易“中彩”。关键是没有湖北接触史。活动范围只在广州市区内方圆几十公里,几乎就是家、母亲的住地与单位三点一线巴掌大的活动场所。但抵不住家人催促,有天晚上还是跑到医院急诊。医生看后说,一般感冒。心又宽松许多。但每天早晨的“咳嗽仗”还是要打的。打完就回到单位打真正的抗疫阻击战。

疫情刚发生,心像中了“毒”,想利用放假完成之前与中国作协的签约的作品,可写不下去。心口像有一股潮水在努力地往外冲,就想写点关于疫情的东西。每天控制不住刷手机微信、看新闻,像一只无头苍蝇。虽然不在前线、不在武汉。可后方我们应该做点什么呢?莫明的焦虑在一步一步侵犯。

我没有响应“不出门”的号召,天天出门,从早晨到晚上工作10多小时。仿佛疫情期间的每个晨钟暮鼓都是我的。街道、商场、地铁上几乎没有人。

年初三(1月27日)就接到单位通知全体停止休假回到岗位。疫情就是命令,警察不退。这是我们全国公安民警辅警专属的集结号,鼓舞士气的口号。

广州的春天很少有雾霾。连日来,心里却罩着深深雾霾难受、焦虑。办公室的同事个个戴着口罩,讲话交流大气不敢出,整层楼静悄悄,真有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感觉。

疫情发生以来,“不出门”成为人们隔离外界防疫病毒的最好办法。人们一边在温暖的家中包饺子、煮茶、看大片、读书,或做各种美食,一边期盼外面世界传来好消息。在漫长的一天天,很多人呆得发腻、呆得发狂。人是群居动物,聚集方才感觉自己的存在。新冠疫情的突然袭击,令所有人猝不及防。人传人,更是让人恐慌。医护人员近距离与病魔短兵相接;而警察组成第二道防线,以铜墙铁壁阻击疫情。

每天我很早就坐地铁到单位,很多人惊讶,你敢坐?地铁敢开我敢坐呀。况且是“灯下黑”,地铁几乎无人乘坐,空荡荡倒有几分凄凉。

让我想起一天坐的士,司机感叹道,原来我们司机超级怕赌车,现在我对这样的畅通更害怕,每天拉不了两个客,生意没得做,怀念赌车啊。赌车,说明人气旺生意兴隆啊,我们也才赚钱。可疫情一来,这那是个头?老婆儿子在河南老家等着我养活......

春雨在窗外淅淅沥沥。

听到有雨声,打开窗,对面的树开始有了春天的嫩绿。但广州天气比年前更加寒冷。连寒冷都显得如此寂寞与惶恐。车流隐退,稀少的车偶尔在车道上穿过树影急驶而去,仿佛在逃避什么,树下也只有三二个人匆匆而过。一辆白色蓝字的警车驶过,突然心里亮了一下,徒增些许的暖意。此时,对面树上的鸟叫显得清脆起来。

我的桌面摊满了各地公安局上报的抗疫事迹材料,电脑屏幕也是各市上报的微信公众号的警察抗疫情况。

今天的工作是继续组织报道抗疫中一线警察事迹。我一页一页地读着里面的故事,每个人都是一个生动的抗疫故事。

2月11日早晨,一上班,单位领导说:“河源有个民警昨天受伤了,你来采写吧......”

手头只有一份材料很简单,但事迹却令人震撼,心被揪了起来。那个受伤的民警冯智敏目前正在医院抢救,生死未卜。

2月9日早晨6:00天还没亮,冯智敏已起来。每天他首先关心全国疫情。冯智敏想,东源双江镇虽小却五脏俱全。绝不能成为病毒蔓延的缺口。一个人,并不需要有惊天功地的力量,而是在关键时刻坚定地做出应该做的,以无声的力量在疫情“后方”驰援。他与他的派出所民警们就这样做着应该和必须做的职责。这几天,东源天气特别冷。戴好口罩和执勤装备。9点左右,他带领所里几名民警和辅警,已在检查卡点执勤。

阴冷的寒风吹着。河两岸杨柳青青,小叶榕一树华盖,浓绿如荫。他看到山上山下木棉树林立蓬勃,蓓蕾已站立枝头,无限感慨,冯智敏对木棉有着火一样的深情。

他们在检查站站了几个小时,腿脚已经有些麻了,口也干了。将近中午时分,冯所他们又要开展疫情防控排查。然而,在检查中,突遭精神病人林某持刀向他们袭击。林某身高足有1.80米,估计体重也有200多斤。冯智敏身高1.69米、体重60公斤,赤手空拳。他自知这个相差悬殊的体魄,他是劣势。但唯一的办法就是:快速夺刀。刀握在自己手里,群众才能安全。搏斗中,冯所的手掌、手指头、头部被刺重伤,刀插向了他的左太阳穴上方额头,血流如注......

截止2月9日,所辖无新冠肺炎病例、无传染现象。此时,窗外暴雨,而木棉花却露出了火红的花蕾。

黄乃炘又是一个受伤严重的老警,门牙摔断执勤任务不能断。我的笔又一次紧紧抓住了他。

在广东省疫情地图上,直到如今,他所在的郁南县“守身如玉”呈白色,是全省唯一的未被感染的“圣地”。是不是与当地的严防死守有关?

“对抗疫情我有经验啊。2003年非典我都在,这回啊,可不能少了我。家小国大,疫情不退我不退,不打赢这场防疫阻击战,我绝不撤退。”黄乃炘左手缠白色绷带,一瘸一拐的警察出现在检查站。帽沿上细密的雨水,淡蓝色的口罩上是一双机警的双眼。

黄乃炘作为云浮市郁南县公安局副局长的每天必做的一件事是翻看日历。大事小事都会在上面记上一笔。重要的事,他会画一个红五星还会写上关键字,这个习惯他已经坚持了20多年。今天早晨他依然是6点起床。他轻手轻脚简单洗漱完,急忙翻动那本老黄历,翻到庚子年大年初九(2月2日),那双布满血丝的眼睛露出喜色。呵呵,马上立春了。春天来了,一切都会过去的。此刻,他在记事栏空白处写下关键词:防疫第12天。等待春天。

深夜,气温骤降,粤西郁南县城细雨绵绵,寒风阵阵。戴着口罩的黄乃炘感觉有些冷,他一边注视着检查站来往车流方向,一边裹紧那件执勤服。零点左右。当他检查完一台从疫情“重灾区”来粤车辆,不停劝返直到对方心服口服返回。此时,准备换岗的黄乃炘一阵眩晕袭来,重重地倒在了检查站台和高速护栏之间,瞬间嘴里、头部鲜血直流,手骨折……而他手里的对讲机、口袋里的电话相继在响。夜从没有如此安静。

17年前,黄乃炘与非典较量了整整67个日夜。

17年后,老黄已年过半百,他从庚子年二十八到现在已经在抗击新冠状病毒防疫一线连续工作第192个小时。至联合检疫检查站正式启动以来,黄乃炘更是每天值两班,执勤16个小时,早上8点到岗,要到晚上12点才下岗,加上来回四五十里路程,每天实际工作时间是18个小时。明天,他桌上那本老黄历将翻到新的一页,到时,他记录什么呢?应该是立春、胜利、喜悦吧?

时间给予我们的每天就是24小时,然而,对于一线警察仿佛可以生长出比常人多的时间,他们“多出的时间”从哪里来?对于他们,血肉里早已融入忠诚与信念,像血液流动、奔腾,像身体中不可缺失的经络,在生长、蔓延。

抗疫中还有无数警察像老黄这样。疫情越来越严峻,警察却一个个倒下,用鲜血和生命写就了忠诚为抗疫壮歌。寒冬后总会有春天,黑夜,也会有点灯的人,直到晨曦初现,直到黎明般的希望来临。

3月27日王巍完成了凌晨3至7点C区巡控工作返回备勤区时后,早上7时30分,晨光熹微,走在返回备勤宿舍的路上,王巍却突发脑溢血,倒下了。经过送院紧急抢救,目前虽然已过危险期,但预期身体的恢复可能需要长达6个月的时间。王巍是广州市第三看守所民警,刚转业的到公安队伍就面临着了公安监管史上难度最大的一次挑战。清醒后,面对领导的关切慰问,王巍用微弱而坚定的声音说道:“我以前是军人,现在是警察。倒在战斗的岗位上,我已经持续奋战30多余天的艰苦奋战。不后悔”。

作为阳春市看守所所长张盛富没有时间悲伤。疫情期间防控加强,不料却接到父亲和大哥相继去世的噩耗,他却强忍悲痛安抚妻子。春节本应该守在病重的父亲身边陪他度过最后时光,父亲还是在大年初三匆匆离去。作为儿子没能守在父亲身边为他送终,没能与父亲最后话别,不禁潸然泪下。疫情就是警情,作为看守所长,张盛富让家属照料病重的父亲毅然回到所里,研究和制定抗疫工作安排。然而,2月1日看守所全封闭执守。早上,张盛富又接到家人电话:大哥病逝了。又是一个亲人离去,他只能咬牙硬把悲伤压进心里,无人时独自大哭一场。对着天空默默在心中说:爸爸、大哥,对不起啊,等我忙完再去看你们了......

还有倒在抗疫岗位的5名辅警,最年轻的才23岁。

春天不来,我们不辙!这是全国人民的抗疫集结号。

我一直喜欢春天,无可厚非的喜欢,对于四季没有特立独行的想法。心情舒畅、顺风顺水时,春天的所有都似天上云锦,真正是锦上添花,手握一片绿叶也能感受拥有全部的春天;心情抑郁、生命落入低处时,更加渴望拥有绿意盎然、鸟语花香的世界,特别是早春的的梅、桃、樱,粉、红、白般的梦境,纯真如少年。今年,更是巴心巴肺地等待春天,等待她拉长生命的一季,鼓舞活着的斗志。

每当我日夜书写一组抗疫警察新闻故事后,也是我在这个城市的守望。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