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夏晓露(夏子)的头像

夏晓露(夏子)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6/16
分享

仙村密码

仙村密码

夏晓露

  一

路上,我在车上问:

“仙村为什么叫仙村?”

“仙村不是村。”老家是增城的作家陈东明老师告诉我,仙村是一个镇。

“原来仙村是镇啊,这个名字让人误解为仙村就一个村。”

后来知道仙村有17个村,由增江支流西福河、仙村涌环绕。

这次之行是增城图书馆组织作家采风。馆长罗德远是诗人,十分热心组织了这场丰富的读书和文学采风。那日下午先到图书馆聆听陈南生先生“挂绿大讲堂”的《阅读与口才点亮人生》讲座和分享活动,第二天才正式采风。

当晚住增城市区,酒店处于一条不知名的小河旁。天空下起了雨,撑着伞我转了一大圈找酒店。雨中看灯红酒绿的小城夜色,像一块流动的多彩琉璃。街两边卖各种吃的,有双皮奶甜品店、星巴克、上岛咖啡馆、五花八门的奶茶店、冷饮店,灯光迷蒙,音乐迭起;顺着河找岸边的酒店。沿岸的大叶榕、紫荆花树等错落着,树下沿途有烧烤摊、粉面、牛杂摊,摊位都支一把红色大伞,在树枝上挂一“粉面”招幡或“烧烤”灯笼,萝卜牛杂、烤鱿鱼、烤生蚝等海鲜的浓香窜入湿润的空气。雨中,昏暗的灯光下有年轻情侣卿卿我我,在冷雨中吃得津津有味,有爱总是温暖的。相比中规中矩、商业气息浓厚的店铺,这小食摊更有浓浓的人间烟火味。闻着烧烤的烟火味道,吹着晚风,心忽然安静下来。

小河寂静无声流动,河上有一古色古香的白色古桥,长不足100米,拱起的桥身像一匹经历了事事风云白马,处变不惊地载着往来过桥的人们,忠实地送他们到达目的地,迎来新希望,又目送远去的背影。

入酒店,推窗,远处喧嚣时远时近。夜深雨下,入睡。

“仙村,你一定是白色的/我的梦正赤裸裸/不染尘埃。”诗句入梦,而这缕白色正是我人生的缝隙中不可或缺的精神留白。

忽闻:“洪坐至日中,兀然若睡而卒,岳至,遂不及见。时年八十一。视其颜色如生,体亦柔软,举尸入棺,甚轻,如空衣,世以为尸解得仙云。”寻声但见,一老道长乘仙云立于桥上,长髯飘飘手拿一把葵扇,一煽,脚下便出现下基村、沙角村、深涌村、十字滘村、碧潭村、基岗村等17个村落,好有气派的绿水青山、田园丰硕的乡村。

梦醒,已经抵达仙村镇。

一切都罩在了绿里,落着红。

绿,落在土地是植物、落在季节是春天,落在人心便是希望。

红,落在树上是花、是果,落在历史的扉页,便是一枚古老的朱砂印记。

绿是广泛的,也是狭义的。广泛是漫过高山流水的一种宏观镜像,是让内心安静的苏醒;狭义是能目及苍苍茫茫、深深浅浅、重重叠叠的花、草、树、木,庄稼、果实,伴随山峦、飞鸟、清泉等微观物象。

我对绿极具敏感,从狭义的绿色植物到广义的想象。近年来,我总会在目光所及的地方发现绿色,准确地说是植物,那怕街头巷尾的墙角有一棵小如绿豆的小草小花都会进入我的手机镜头。

初冬,站在九重之上的增城,我发现这里依然有春与秋的感觉,四周依然葱绿。因为此行是到增城辖下叫仙村的地方。

来之前,我一直猜想,仙村,一定是有名堂的村,仙,有诱惑。就像有桌盛宴等待我去品尝,加上要去见识荔枝的前世今生,欲望的舌尖便涌出清溪,流动着期待感和亲近自然的幸福感。

沿路看到岭南常见的香樟树、凤凰树、大腹木棉、宫粉紫荆、水松、小叶榄仁、四季桂花;还有南方特有的热带红樱花、繁盛的三角梅、四季海棠、蜘蛛兰和许多不知名的花草树木等等。面对掠过的一荐荐风景,目击的花红枊绿,我都想占为己有,尤其是把我的心、我的眼、还有我的灵魂一起染够这样的绿色,带着生命的、春天的颜色。我一路拍摄,一边不停用手机“识花神器”为我指点迷津。

不知我是这被世事烦恼压抑了多久,就像久居沙漠患了饥渴症一样,积郁了千年的尘埃,寻找吐故纳新的清静安放之地。那些树、花、果、草、河、泉、溪、谷......见到与绿与自然风物相关的东西,就要张大嘴巴呼吸,能摘的就摘回去种植,不能摘的也要拍他个360度,甚至把造型好看的枯枝也带回,枯萎的植物,前世也是绿的,也曾经蓬蓬勃勃生长过。

来到增城,怕是这贪婪更是收不住,以至于“泛滥成灾”。特别是嵌在增城山水间的一滴滴朱砂痣——硕果累累的荔枝。不是因为吃,而是我读到了一棵植物的前世今生。

于此,我的灵魂不得不臣服于她们——我心中的绿野仙踪。

仙村镇位于增城区境南部。仙村之名由来,得先说说历史名人葛洪。

梦中的仙风道长乃葛洪,号抱朴子,字稚川,丹阳郡句容(今江苏句容县)人。东晋著名道教学者、炼丹家、医学家,世界医学界最早的青嵩素使用者,道教神仙理论承前启后的集大成者。所著《抱朴子》继承和发展了东汉以来的炼丹法术,对之后道教炼丹术的发展具有很大影响。

东晋时期,葛洪来到罗浮山炼民主丹修道,后来修道成仙,便四处云游,葛洪仙翁辗转全国各大名山炼丹,最后长隐南粤罗浮山,曾多次来到西福河下游,见此地山青水秀,河涌交错,虽有小数人家,却是一个人杰地灵养育炎黄子孙的好地方,便多次在此沐浴,故后人称此地为“葛水”。有一年,仙村此地遇大旱,恰葛洪仙翁云游至此,作法施降雨露,挽救了干渴的沧海桑田,当地百姓为纪念仙翁取名仙村。

不知不觉,来到仙村镇的基岗村“荔枝小镇”。天地还浸润在水雾中,我仿佛从梦幻中转世。抬眼眺望雨后的山峦绵延雄秀,云树蔼然。冬日暖阳,白雾中丛丛绿林高低起伏隐约可见,天地像披了一件透明的蓑衣。只能雾里看“海市蜃楼”,尘缘一念出,无处若尘埃。“我的梦终染一身素白/唯有心,醉成一颗樱红的妃子笑/如风如鸟,在你的旷野飞翔”又一诗句撞入心怀。

虽然没有吃到荔枝,却触摸到荔枝千年的脉络,从荔枝身上蔓延着人间万相,就像对一幅古画要解析一样,不解开那些潜伏在暗影中的迷惑,就无法感受世界的内里乾坤,无法用心去体悟我们走过的那些风景、那些怡然自乐的美好、那些被我们惯性思维忽略的生存维度。

荔枝,自古生长在繁盛的岭南,福建、广东、广西居多。过去珍贵如油,如今已遍布水果摊挡。她的魅力却胜今朝中外水果。荔枝冠名为“仙果”,尘世中的物象裹着“仙”的出世哲理。

古往今来,人们不知给她授予怎样的“荣誉”才能表达和满足对她的衷情与厚爱。

不仅从大众意义称颂“百果之王”、“果之牡丹”、“果中皇后”、“仙果”、“佛果”等等。从种植的专业上以果实、果核的形态进行大小命名,比如:牛心、双髻、丫罟、鹊卵、犀角子、鹅卵等;以姓氏和身份命名,如将军荔、十八娘、蔡家香、陈業、尚书怀、妃子笑、状元红等;以生长分布特性命名,比如水枝、山校、塘躉、洞中红等;还有黑叶、尴尬、进牽、乞儿甩等,其中乞儿甩,很显然,是荔枝品种最仪低下的,连乞丐都不吃。而我对“玳瑁红”许多联想,首先想到美人手腕上精致的玳瑁手镯,散发幽暗的色泽,增添了美人的神秘;而“虎皮”想到的是开胃的虎皮尖椒,舌头尖自然有了让人口齿生津;“万里碧”更是想象到碧波稻浪与波峰万里的大海;“挂绿”,传说是八仙姑在荔枝树下绣衣服,将一根绿色的线挂在树枝上, 荔枝结果后,每个果中间便有了一条绿色线,后人称挂绿。此品种味道独特,是水果中的“爱马仕”,只能将想象之力伸向云端,她天价的砝码,已经超越了水果本身,真正的“仙果”。

宋代蔡襄《荔枝谱》载:“悉为红盐者(荔枝干制品),水浮陆转,以入京师。外至北漠、西夏,其东、南舟行新罗、日本、流求、大食之属,莫不爱好,重利以酬之。故商人贩益广,而乡人种益多岁之出,不知几千万亿。”可以看出,荔枝早己成为商人的赚钱之道。公开资料显示,2017年广东全省荔枝种植面积411万亩,产量131万吨,均占全国五成以上。其中茂名荔枝产量占据全球总产量的20%,是世界最大的荔枝生产基地。

中国栽培荔枝的外传始于17世纪末,最早是与云南接壤的缅甸。大约一百年后,陆续传播至了印度、尼泊尔、孟加拉国、泰国等国家。自19世纪中叶起,来华的西方人及华南地区的海外移民又陆续将荔枝引种至了澳大利亚、美国、古巴、巴西、南非、马达加斯加、毛里求斯等诸多国家和地区。

荔枝从“仙”开始转凡,但仍带有其独特的“仙”味。

品尝荔枝的精妙在于,外形个个相似,却各有各的味道。桂味,果实细核、肉质爽脆、清甜,仿佛沾上吴刚洒落的桂花酒,满口桂花酒香;糯米糍,果肉乳白色、半透明、丰厚,口感嫩滑,剥壳后似汤圆肉质厚淳,软糯中带有糯米酿的甜香,拥有人体必须的多种氨基酸、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具有多种滋补功用;妃子笑,别名落塘蒲、玉荷包,带有玫瑰味。味道如花房酿造的玫瑰花香,催情浪漫;还有著名的仙进奉,原名胭脂红,又名进奉。果实为长歪心形,较偏身。荔枝的三十多种果味各一,每一种足以让人口齿难忘,舌尖流连的果香不可磨灭,果不是仙,而偿其味,嚼其道,有些出神似仙了。

说到妃子笑,我仿佛看到唐朝的那幅《宫乐图》多了一背景:南昆山下古道上,一匹快马骑手从岭南向北向长安飞奔,这并不是边关的战事告急,而是给唐明皇的宠妃杨贵妃送去新鲜的荔枝。

不过,据史料记载,杨贵妃吃的荔枝来自“荔枝古道”传送。唐天宝年间(742-756),唐玄宗为满足宠妃玉环食新鲜荔枝的喜好,建起一条专供荔枝运输的驿道,形成其基本干道。它以大唐涪陵郡为起点,经子午道到达长安,全程1000多公里。

“从涪陵自万州取开州、通州宣汉县及洋州路至长安二千二百四十里连接四川陕西湖北的古代陆上商业贸易路线”命名为“荔枝道”,此说法是宋代文学家、地理学家乐史在其著作的《太平寰宇记》中记载。从《大唐久典》记载中,唐代驿道每隔20里设置1个驿站,最盛时全国各地驿道总共有1639个驿站,驿道侍者2万余人。要数最繁华就是这条荔枝道了,负责运鲜荔枝的驿使,把采摘下的荔枝带叶密封于所砍下的竹筒中,一是土法保鲜,另外是防止路途中挤压,然后装笼上马:二十里一换人,六十里一换马。“日夜兼程,紧鞭急蹄,保证在七天七夜时间中,把鲜荔枝送到长安”。其速度之快,相当于当今天的“顺风快递”。诗人杜牧在《过华清宫绝句》中有最为精彩的描述:“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就是最贴切的形容。

查阅至此,我对贵妃娘娘吃的是岭南荔枝产生了怀疑,但要说荔枝的味道,蜀国的荔枝哪有热带气候的岭南荔枝好吃呢?在此不必着墨过多,这个问题应该让历史家去考证吧。我只想说明,荔枝除了味道的繁多奇特,还有传说、有历史、有故事。

此时,让我想到了绝症中的母亲。也要让她品尝到当年只有天子皇妃们才能品尝的荔枝。

我的家乡在西南贵阳,过去我们很少见到荔枝。就算现在交通发达,有荔枝,也不如在广州吃新鲜的味道好。2019年7月,我把母亲从老家接到广州治疗,正值吃荔枝时节。刚好应文友之邀到增城鹧鸪山摘荔枝。早一去下午回,老母亲吃到了当天的荔枝。当年臣子们用荔枝孝敬皇帝,以表“忠心”,如今我想倾尽所有美味让重病的母亲品尝,以表孝心,岭南佳果荔枝为首选。

鹧鸪山的荔枝与别荔枝一样。外皮有鲜红、紫红、红中带绿,外形凹凸的圆形颗粒鳞状。剥开外壳,胖嘟嘟的果肉,粗看,外形很像一颗北京同仁堂的大山楂丸的白蜡壳。轻轻剥了面上一层薄膜,汉白玉般晶莹剔透。那日鹧鸪山摘了荔枝后,中午饭后休息,大家把荔枝剥成一颗颗“工艺品”拍照,有的像汉白玉雕,结蒂处连带着几片薄如蝉翼的“内衣”,像蝴蝶翅膀托着晶莹的果肉;有的将里面的果核雕刻成两只小水筒状,栩栩如生。而果肉是个个新鲜水润饱满,不忍心吃,先拿在手中欣赏一番。再一口咬下,果汁满嘴喷溅,甜中渗着丝丝细微的果酸,流经干渴的舌,盈齿、润喉,白脆的半透明肉质清糯爽口弹牙。母亲一连吃了五、六颗,我看到母亲眼中的欢喜,感觉“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也同样适合母亲,母亲脸上的皱纹在阳光中如盛开的波丝菊,我似看到生命中深黄浅绿依然蓬勃。母亲见到我用手在荔枝中间的一条缝上轻轻一捏,便爆开了一条口子,随即汁液流出,果肉如白玉毕现,母亲说这是她吃到最新鲜的荔枝。听后,我鼻子一酸,不知母亲来年还能吃到吗?

我告诉母亲说传说东晋时期,增城基岗村有一寒门孝子,年迈寡母得一身不治怪病,适逢葛洪仙翁云游至此,孝子遂前往求助,葛洪赠仙丹,不料丹药坠地,化成一颗硕果累累的荔枝树。其母吃下荔枝后病痊愈容光焕发宛若少女。似乎故事让绝症中的母亲看到一线生的希望,我也从故事中感受到我们生存更多时候靠的是意念,正气的内力推动。

当我们的身体出现病痛,除了积极治疗,还有7分靠意念自身修复。生命的奇绩往往就是在对事物充满希望,期待柳暗花明又一春。我信奉“心诚则灵”的说法。是的,当老家医生宣告母亲无法医治,不甘心的我把母亲带到了广州治疗,如今仍在治疗中,活过了一春又一春,真希望母亲能吸收到岭南“仙”气,疗愈她的病痛。

我深深感受到大自然的无私,一草一木,一花一果,一树一山,一溪水一河水等等都是上天赐予人类的珍宝。爱她,就是爱我们自身和来世家园,人类唯有守护这份恒定的信念,才能拥有青山绿水来滋养生命的沧海桑田。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