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三祥的头像

李三祥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11/04
分享

缘分,与伏羲城相关 【散文随笔】                

缘分,与伏羲城相关 散文随笔               

     李三祥     

    伏羲庙地处天水老城区所在的西关里地带!   

    这就是一直以来,深深扎根在我头脑中的有关伏羲庙的最初印象!     

    作为我这个从乡村迁移进城的乡下人,在过去将近二十年流走的岁月里,真正从文化的高度思考,甚至在更深的层面和视角去了解与认识它,说实在的,还真是新媳妇上轿---第一次!说起来难免使人有点汗颜,尽管我进城以后工作所在的单位,距离伏羲庙只有一条大街之隔的咫尺之远!     

    自从搬迁新居,个人的行踪,便开始与伏羲城朝夕相伴,故而与其结缘,以至于打心底里,也深深的喜欢和爱上了这里的一切!     

    沿着东西两边巍然耸立的高大城门拱楼下穿行而过,看脚下的路面,整个的用天然石料经人工打磨后铺展成整饬平坦的路径,宽阔,平直,古朴,庄重,带给人以舒适闲逸和古典意味十足的心理感受!     

    途经庙门前路段,沿着路面东西延伸,看庙门前台阶上面,东西横跨翘首昂立的牌坊下面台阶的不远处,两侧有南北跨街而立的东西牌坊,门楣正中均镶嵌横匾,其上楷书曰“开物成务”,与对面牌坊门楣上的“继天立极”对称相望!其笔势遒劲有力,端庄厚重,仰观字里行间的品味,足以使人内心滋生几分厚重与沧桑的质感!     

    与太昊宫正门相对,在前沿牌坊正中向南,建有一个戏楼,戏楼规制不大,观其场地大小,大概只适合于场景有三五个人排场的小型剧目上演。平时门窗关合紧闭,好像只有“爷庙对戏楼”的象征意味。尤为引人注目的地方,就是戏楼面向太昊宫的北侧,窗门上雕镂着栩栩如生,威猛不可阻遏的青龙和白虎造型,给人以神圣不可侵凌的生动逼人气象!     

    前面空出的行道地面间,中间和东西两边规划有序的花坛,造型间依卦爻组合元素融合了古老八卦的文化色彩,寓意着神圣伏羲氏一画开天始创八卦的丰功圣德!     

    沿着步行街道的东西走向,在道路南北两旁,是极富地域色彩的文物古器商铺。徒步间抬头顾望,可以看到庙内院落间一株株古柏翘首承天,有森森绿意映现眼帘,枝端苍老古拙的树影,还有就是几株古老的大槐树、主干莽莽粗壮,一般树龄都在400年上下,也有罕见的更早年代的古树枯影,好像要把把头顶的天空鼎立起来,甚至给人以一种要把不远处那片蓝天撕裂开来的穿透力!还有散落在房前屋后的几棵巨大苍老的柳树或刺槐,这些自然景观,加上精工建造的牌坊,八卦花坛,以及人工安放的天然巨石,这里的一切,都浑然相容,在行人的眼里,呈现出一派积淀厚重中略显几多杳远的人文景观!     

    在靠近伏羲城西端城门的地方,尚有一株高大的刺槐,一次不经意的翘望,便有了不同寻常的发现,此间在树端的一个分枝间,有一个圆球般大小的东西结挂在树上,仔细一看,原来是却是大自然造化的奇观,在远离地面的树头间,不知在何时,已自然的生发出一个巨大的马蜂窝,看其形势,估计有一个篮球般一大小!这偶然的发现,足以引起过往的行人时不时顿足观看!     

    在道路西端靠近城门的南边一排,有一古民居院落,门牌为伏羲路95号,在青砖砌成的砖雕大门上,有“结庐在人境,时还读我书”对联一副。近前细观,看横额从右到左书“劬园”两个大字并署小字“梁漱溟题署”并加上小下大方印两枚印迹,在上联后缀有小书一行曰“据之同志风”;其下联后缀小字“梁漱溟 一九八三年”!

    对于朱据之其人,据知情人讲,伏羲庙小街的‘朱据之老先生,是清末天水最后一名考上的秀才,“劬园”就是老先生的住宅。他与马永慎、马永惕弟兄等七人,于1984年发起成立天水诗词学会,也是天水本地一位有名有望的老一代文化人士。但梁漱溟先生,可是中国著名的国学大师,爱国民主人士,他因祖上系出元室梁王,故入籍河南开封,为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有“中国最后一位大儒家”之称。 

    在伏羲庙,正门牌坊有“开天明道”匾额,落款是清代乾隆辛酉孟秋暨望,湟中观察使者鹤城杨应琚。     

    据清史记载,杨应琚字佩之,号松门,辽海(今辽宁)汉军正白旗人,雍正、乾隆年间,他两任西宁道,后升任甘肃按察使、两广总督、陕甘总督。于西北为政几十年,曾经在西宁捐资创办西宁贡院和书院。杨应琚在任期间,倡办教育,不遗余力。他捐俸建贡院,修儒学,创义学,并以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多次捐资修学,利用“俸钱之息以供(学生)厨馔” 并利用闲暇到郡学,“摄衣登席,亲询经旨,诸生如墙而进,鸡鸣风雨,书声朗然,可谓盛矣” 。从天水伏羲庙正门牌坊“开天明道”所遗留的墨宝来看,这是一个以学识渊博,文武兼资而立身寄世于官场衙门,对文化教育情有独钟的传统文人,二十多年后因攻缅战败而被朝廷赐死的清廉官员。   

   《据鞍录》是他传世的著作《古西行记》中为后人所津津乐道的好文章!他写的诗文,亦广为传诵。其诗作诗风清新雅丽,与宋代范成大的田园杂兴诗同放一处,几可乱真。在当代文人墨客陈爱华先生的笔下,认为西部在他的笔下呈现出残月在天,山河苍凉的美,读其笔底所述所记,给人的感受是一字一叹息,总有一种苍郁之美,不要说是叹息肠内热吧,但这种美是西行者叹息出来的而不是高歌出来的!     

    与西部以诗文结缘的文人,现而今为天水当地文人所津津乐道者,仅在清代初年尚有被当时文坛称为“南施北琬”的山东人宋琬,而天水南郭寺二妙轩诗碑就与此人有关,此不赘述。 

    与“开天明道”一样端庄厚重且焕发着浓郁历史人文气息的,是悬挂在伏羲庙前门正中间门楣间的“与天地准牌匾,落款为邑人胡缵宗。胡缵宗,甘肃天水秦安人。据乾隆年间编撰的《秦安县志》记载,在明代正德三年(1508年)中进士,殿试对策拟一甲及第,有权宰谋私庇子,拟置三甲一名同进士出身。但当时的另一位大学士“李东阳怜其才,向皇帝同一甲传胪,即授翰林院检讨”,后参与编纂了《世宗实录》。正德五年因刘瑾谋反受到牵连,被谪嘉定州(今四川乐山县)判官。正德八年升潼川州(今四川三台县)知州,礼民爱士,著于一时。后召入南京升为郎中,继而出任安庆府知府,成绩显著。世宗嘉靖二年调任苏州知府,在苏州4年,他兴学宫,整吏治,减轻农民负担,时人评议“廉洁辨治,名与况钟颉颃”,皇帝敕封为“中宪大夫”。离任后,苏州人士立“吴郡守天水胡公去思碑”,今碑尚存苏州文庙。嘉靖年间为山东、河南巡抚右副都御使,成为一方封疆大吏。嘉靖十八年(1539)十二月,因官署失火事件而被免职,结束仕途生活。罢官回归故里后,他开阁著书,集中精力从事写作,其文学造诣深,善诗歌,著书甚富,有鸟鼠山人集》等诸多诗文传世。其书法师法颜真卿,结体刚健遒劲,酣畅淋漓,名山名寺多见其墨迹存世。伏羲庙庙门“与天地准”,江苏镇江焦山迎客照壁上嵌有“海不扬波”,苏州虎丘有篆书“千人坐”,山东济南“趵突泉”,曲阜孔庙金声玉振牌坊至今悬挂着的“金声玉振”巨匾,就是出自他手的书法。

每天早晨起来,当自己的脚步,穿过坚家河花鸟市所在的路口,迎面而来的一轮红日,总是伴随着人们的身影,在东边的树影和建筑屋檐的映衬下,从伏羲城不远处的楼顶端探出圆润如玉的头来。迎面扑来的清新空气,眼前倏忽而过的几只燕影,在唧唧吱吱轻盈翩飞的景象里,让行人稀少来往匆匆的街头间,顿现出一派祥和安逸的景象,此情此景,总是撩拨起心底里一丝畅想与温馨,让人在意绪涌动的美好里,感受和感谢生活在这一方福地的种种惬意与闲适。


    坐落在西关的伏羲城,是天水这个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朝向外面的世界,打开的一扇窗口。生活和居住在这里,每次上下班经过这里,无论是在白天还是夜晚,当自己以审视的目光,在匆匆而过与环顾扫描的时候,看着这里一天到晚呈现出来的旺盛人气,还有沿着街道走向排列在南北两厢的店面,一个个拥有着着现代商业气息的繁华,还有那些与明清建筑风格相得益彰呈现出古意的铺面,沉浸在伏羲城厚重的历史符号和古韵流溢的步行街,穿过明清风格的建筑长廊里,一种温馨而又文化气息浓郁的氛围,不经意间就让人在心境里有感动生发,涌动起与古人为伍发古今幽思的无限感喟来。

去过外地的好多地方,每次行游归来,相比之下,对自己常年生活的这一方水土,便会增添一层更加美好的深刻认识。每次走过和穿行于伏羲城附近的大街小巷,感受着一年四季里美好的物候风景与变化,以及熟悉而又惯见的市井生活场面,一种浓浓的温馨之情,竟然让人觉得,自己能够生活在这个城市里,呼吸着这个历史文化名城里无处不在文明与古老的气息,这实在是一种难得的造化,心中的幸福感,便油然而生。诸多畅想,让人对这里的一切,有了一种依恋不舍和心得意满的快慰之情。

    天水之美,总是一种富于时代气质,融和了古老文明气息的历史与厚重之美。沿着曾经的西行者伴随驼铃和叹息以至金戈铁马纵横驰骋走过的的史足迹,我们看到的是更多与西部相关的历史遗存和文化与文明的足迹,这或许大概也是自己一直以来,总会把自己的目光和心迹留恋和遗落在西部的浩瀚与无垠之境的蛛丝马迹与理由吧!

     凡此种种,在行行走走间,看天水伏羲庙和伏羲城的大街小巷,总有可挖可掘的文化底蕴隐迹和寄寓其间,天水西关的每一个大巷道小巷道里,处处有不为人所熟悉的片瓦只砖,带给你回味不尽的深思与畅想,还有说不完道不尽的故事!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