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三祥的头像

李三祥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3/23
分享

与天地兮同寿:西汉水源头三江镇岳齐寿山


李三祥                   


【一】  轩辕故里齐寿山(古嶓冢山):“与天地兮同 寿,与日月兮同光”       

    嶓冢山,这是一座古老而又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名山!       

    嶓冢山(今齐寿山)在《山海经》里就有记载,西汉水的源头,就出自嶓冢山北山脚下的坚家山村,它也是发源于山南的一支流,在娘娘坝经李子园出徽县高桥镇后归属嘉陵江、渭河支流天水市城区藉河的南支流赤谷水的发源地之一。在地理上系西秦岭山脉的延续,为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分水岭。当地俗谚“嶓冢山不大不小,势压三江河垴”,有三江镇岳之谓,它也是上古所称昆仑山。      

   “指嶓冢之西隗兮,与纁黄以为期”。这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自己在读聂石樵先生《楚辞新注》的时候,在屈原《离骚》九章思美人里发现了的句子。其中表白的意象,是说被流放的诗人,驾着自己的车子,向着那个叫嶓冢的一座山西驰而去,等到日落黄昏的时候,再停下脚步休息。       

    人生天地之间,总有一些让人出乎意料的现象和趣事,它往往会让人在经意与不经意间,因为偶然的触发,一旦开悟,便搅动起自己沉寂久远的心绪,一如泳动的清流,在骤然而生的神思里,洋溢出欢然快意的诸多畅想来。       

    曾经庆幸自己,别无所好,亦无所长,闲来无事,只把读书当做一种打发时光的乐趣。真可谓囫囵读书,倒也是一副呆子吞枣,不甚了了的模样。可愚钝之人凭着固有的执着,时不时也会有憨痴之福,在发现中坚守中悄然而至。“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这是在读陶渊明诗作时,在《读山海经》十三首里发现的诗句。在经历了一番寻寻觅觅的埋头功夫之后,知道了其中提到的《山海经图》和周王传,是指成书于战国至西汉初年,里边配有大量插图,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记载周穆王驾八骏西征之事的《穆天子传》和传说中的地理知识,还有远古神话的古代地理书。这的确让人大开眼界,这就是当时在心驰神往和赞羡之余,它留给自己的深刻印记。       

    原来诗里提到的嶓冢山,就是指位于当时的齐寿乡,现在的齐寿镇境内的齐寿山。按照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只有简明扼要的一句话,嶓冢山,在甘肃。经查阅相关的地理书籍和历代方志,知道嶓冢山就是是西汉水的发源地,也叫崦嵫山,又名兑山或寿丘,还是轩辕故里,即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出生之域。“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 从《诗经》南箕北斗和古代天文地理之学南北斗星之间必有帝生的记载推断,“中央之极,自昆仑东絶两恒山,日月之所道,江汉之所出”,这就是汉水源头流域为天汉和参星对应之地的依据。这种蕴含着天人合一思想及传统文化天文地理之学的历史足迹,一直到延续到明代史学家顾炎武也有“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这样的断语。因为古人是以星宿即天文分野来来裁定方位、城邑,也就是《读史方舆地要》里所讲的“辨星土则列山川之源流”。时至今日,对于中华人文起源的研究,学者们探究史迹寻踪问祖的结果,都指向一个地方,这就是甘肃境内的古秦州天水。这不仅有古人“故中国山川东北流,其维,首在陇、蜀,尾在勃、碣。”这样的记载,从华夏人文始祖祭祀宗庙就在天水,还有上世纪秦安大地湾考古遗址的被人发现,秦人始祖宗庙就是在西汉水流域的古里店兰仓等考古史实,诸多的依据就是最新而足以采信的明确佐证。          在屈原《涉江》诗里,有“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这样的几句子,说的是登上昆仑山以玉花做食粮,我的寿命和天地一样久长,我的光辉与日月一样明亮。古代传说昆仑山产美玉,是上帝的花园。“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离骚此句,正是当地俗语里,把古老的嶓冢山叫齐寿山的来历所指。同齐互义,同即等量齐观。由嶓冢山而齐寿山的称谓之变,至此则不言自解,明白无碍了。       

    读地方史志,引用《尚书禹贡》记载,古代中国划分为九州,雍梁据九州之西。中国山河为首,皆在雍凉。秦州境山川互错,迤东南去州治六十里,为嶓冢山,亦名云台山,俗名齐寿山。其自齐寿山而北者,西折至周家坪,分三支:南一支东之娘娘坝。北岗蜿蜒如蛇,曰蛇山。由齐寿山而西北为坚家山,赵家山抵平南川之西南为崦嵫山。俗名马鞍山,而据《山海经》记载,这里出丹木、龟、玉,苕。又西北为慈音山(今皂郊镇店镇附近有慈金岭)。又西为云雾山、黑鹰崖,范家山(店镇、华歧、平南三交界处西溪水源头的西北所依主山),居平南镇官屯岭北侧云雾山以西一线。山右突起为大掌顶等故乡西汉水流域平南和齐寿和官屯岭北侧店镇一带的诸多地理信息。《山海经》里,有西山经。说华山又西三百二十里,曰嶓冢山,汉水出焉。按照现代高科技条件下的测定和考证,这里所说的汉水当指明确无误的西汉水。       

    读《楚辞》,在屈原离骚诸诗里,提到的昆仑山、崦嵫山、赤水、女娲、上皇等,按照东汉王逸《楚辞》注本〈楚辞章句〉,说“崦嵫日所入山也”。“遵赤水而容与”即沿着赤水缓缓行进。神话传说中的赤水,相传就出自昆仑山,而据水经注赤亭水出郡东山赤谷,大概应是赤谷水。《山海经》云,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楚辞补注》“昆仑者地之中也 ”。女娲,古神女帝,人面蛇身,一日中七十变,其肠化为此神。上皇,指东皇太一。闻一多考证就是指伏羲。       

    这些都与伏羲和女娲人首蛇身的记载吻合。山海经鲧死后变为黄熊曾向西行进,奔道路险阻,越过高山峻岭逃到昆仑山、灵山被西方神巫救活。后东逃,在羽山被帝尧所杀。       

    甘肃所在,就是古代华夏国的中央之地,《淮南子。时则训》“中央之极,自昆仑东絶两恒山,日月之所道,江汉之所出”就是汉水源头流域的参星对应之地。《汉书郊。祀志》提到的古雍州区域的天水市齐寿山(古嶓冢山)把古帝都所在的七大名山,明确限定在陇蜀一带,这有“故中国山川东北流,其维,首在陇、蜀,尾在勃、碣。”这样的记载。       

    从秦州西南天水镇铁堂峡和其西侧的支流西溪水(门纽沟)以西,现在天水镇境内的北端,是北禄山,铁堂峡出天水关交口西侧庙坪村后靠的主山叫太祖山,这些存活在古文献里的蛛丝马迹,都指向先秦与汉代之际,西汉水流域的是我国地理山河及天汉星斗对应的中心区域。作为特殊的文化地理现象,这里不仅有古礼店(兰仓)大堡子山秦人先祖大墓所在地,而且从古漾水从西和县境内,沿着峡谷地带由南向北,经县城出石堡乡继续由南向北流出峡谷,在现在的西和长道镇以西,在礼县永兴乡境内的峡谷入口地带,与西汉水交会合流后,继续穿山越谷西向而流,直抵古天嘉(礼县县城)后有北来的燕子河汇入,再延着河川地势,过石桥南流,在雷坝一带折向东流进入西和境内过成县直抵嘉陵江。而它流经地域的附近的山系,正是北边礼县境内分界由祁山一带由东向西绵延而来的秦先祖古墓大堡子山下。            《诗经》有七月流火,三星在户这样的句子,三星在天,三星在隅,以二十八宿即分野星宿作为地名的标记。       

    西汉水流域漾水所出的西和县境内,不仅有七月七古老的乞巧遗风民俗,这应该是古文献里关于河汉及天汉等文化符号遗留到现代的活化石。这有当地姜席一带巧娘即织女的古老民间传说。从2012年秋季起,一到每年的乞巧节,自己的足迹都要踏上这片神奇的土地,感受和捕捉到一种从远古时代走来,一直传唱到今天,仍然可以感知到那种饱含着沧桑岁月里积淀下来的厚重质感和古老意味的东西扑面而来。这里在几年前,乞巧节已成功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你眼里看着,耳朵里听着,那些年近八旬的老人,在湖畔水域,河流水边边走边唱的时候,那种场景,不由人在头脑里,涌现出那个被流放江汉水域,披头散发行吟江畔的三闾大夫屈原的形象,只不过,所不同的是,他是在洞庭湖一带的汨罗江吟唱。但从江汉这样的字眼里,从沿着有水的地方唱巧的这样一种文化现象,似乎在想我们这些数千年之后的现代人,传递着一种由此而生发的古老文化密码和信息。因为,在古代称为河汉的黄河和汉水(或西汉水)和叫作江汉的长江与汉水,同是江河水流之谓,但其中的文化寓意,是有着它特定的南北地域之别的含义在里面。而西汉水流域,作为一个在地理上相对独立的单元水域,当我们的视野,把它和长江流域联系在一起的时候,这其中独有的文化内涵,便彰显出一种古老而不同寻常的神秘底色。                          

【二】  三月二十日登临齐寿山逛庙会              


(一)西汉水上游一带民间庙会里的传统文化气息        


    嶓冢导漾,北流为汉。发源于齐寿山(曾见民国时人有从宝鸡经大散关到嘉陵江一线过两当徽县到天水的文章中写作“麒兽山”)北麓的西汉水流域,由于这里是南北地理分野上,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界山主峰的缘故,在遥远的古代,就已被当时的人们所关注。这应该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思想,在山河地理上领域里,进入人们视野中并一度提及的原因。       

    在过去漫长的历史岁月里,由于道路和交通条件所限,人们对其活动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要获得直观上的总体认知,在视野所及的限度内,必然要以原始而又可行的办法,以目测步量的方式,通过寻找山脉的来龙去脉,以他们特有的知识和理解,把看山看水得来的印象,形成自己对山河大势脉络去走和纵横布局的识见。参照一定区域内,天上的日月星辰在春夏秋冬四季的运行状况,来定位和把握天文地理现象,这也正是中国人从古到今,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都特别看重和讲究堪舆地理和天文星象之学的特殊人文心理。在过去观测手段显得落后的条件下,以地面形势为参照物和基点,对照茫茫夜空里天体的变动轨迹,这就必然使得古人以天文地理上的分野,作为区划方域地位的依据。与这样的人文观念一脉相承,体现在行政区划上,依据山河地理形势,作为界定相邻两地的疆域界线,包括通驿大道的布局和古代行踪的经行路径,都以其饱含民族文化特质的表现形式,浸透和折射出一种古老而又神秘的文化气息。       

    乡村的民俗文化,古老文明的根脉,在当地老百姓口耳相传的流行话语里,让我们在浓浓的乡土情怀中,感受到一种无处不在而且包容了古往今来诸多人文气息的东西扑面而来。       

    站立在足下这块古老而神奇的文化名山之巅,眼前的一切,触发和搅动起心思里激情涌动的不尽畅想。头顶的蓝天白云,书写着大自然风光无限的变化与幽寂之美。伫立在山头坡顶的一株株落叶松,在飞鸟和鸣的天籁之音里,让人思绪翩翻,追随着那一片充满生机的欣然绿意,把心思托付于那时隐时现的声声鸟语,一如掠过树影林梢的风影,給沉寂的山野凭添了一丝丝木秀林茂的天然况味。       

    在齐寿山主峰的最高处,建有一处古老的佛寺叫慧福寺。关于建寺的具体年代,因为时间久远,加上过去时代的特殊历史原因,在这里最早的建寺年代已无所考。但据当地曾经参与新修建寺院的知情人讲,一直到上世纪中后期的一段时间里,这里原有的寺庙建筑规模不大。经历了漫长岁月的风雨侵蚀,从当时的情况来看,已然是一片破败的残迹。但在当地人的记忆中,就是在这里的寺院地面以下,曾经挖掘和出土有几尊西魏时期的古佛石刻雕像,还有唐代指天指地佛站立佛像,明代石雕坐姿佛像,清代乾隆年制作可以开合的小佛龛和铜坐佛像,包括慧福寺遗存的古铜香炉、铜佛灯,供碗。这些曾经出土面世的东西,因为在当时环境里,人们对出土文物的保存和抢救事宜,在观念上,尚没有像现在这样,从历史和文化的高度去看待,以致缺乏一种思想认知上的明确价值取向。到后来,这些存世的文物,也就在人们的视野里消失而不知所终了。现在人们看到的建筑,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随着国家民族宗教政策的变化,由当地的信士和群众,按照过去民间庙会过会时随会区域的划分遗俗,由方裹周边四方村落里的民众自发筹资新建而成的。          

    从现在的庙会盛况来看,到了每年农历三月二十日庙会正会的日子,附近村落的各村会长和信众人士,都要承头出面,负责举办一年一度的民俗庙会。依照以往故例,只要是寺庙周围随会的村庄,每个村里都要推举一名分会长,由他们组成本届庙会管委会,在过庙会期间发挥运行筹备之责。每逢遇到了这样的日子,还要在寺庙里,由住持僧等举行一干僧俗人等参与的道场法会。这其中一项重大的社会文化活动,就是要约请外地或当地的秦腔剧团和戏班子,按照本届庙会资金的来源筹备情况,在这里的庙会舞台上,举行三到五天的唱大戏公演。按照民间约定俗成的庙会习俗,负责举办庙会的大会长和各村的分会长,都是轮流当值。一旦当年的庙会结束,便按约定俗成的惯例,重新产生和组织下一届庙会活动的管委会人选,也有个别成员,从个人信仰和自愿的需要,是长期参与其中的。庙会的开销和资金来源,除了按照会内人头或门户摊派收取以外,也有当地一些有钱的生意人或贤达人士,出于自愿,随意奉献捐款出资的部分。       

    在三月二十日正会这一天,剧团演出的节目,和其他庙会的情况大致一样,除了正戏加演传统相沿的折子戏《香山寺还愿》外,在上午的时间里,主要配合祭祀酬神活动,根据情况需要,由曾经发愿许下愿心的人士,以个人名义出资点戏,演出以酬神还愿为目的。演出的剧目,有《破宁国》、《临潼山》、《忠保国》等,都是以帝王将相题材为内容的角本。对于庙会期间午场和晚场演出的节目,都是由会长和剧团负责人相商点戏,一旦敲定,就由专人负责用毛笔书写后,在演出前的时间里,事前在舞台一角或附近人行路口,张贴露天戏报,以为宣传广告,提前示知。                                          


(二)登临齐寿山的朝山之行:中途去了天水关前青龙观        


    2017年4月16日,赶上这一天正是农历的三月二十日,也是齐寿山慧福寺民间庙会的正会日子。我与西汉水源头平南镇境内,位于官屯岭前南侧西溪水畔小林下老家一个村子里的几位老乡,相邀同去,乘自驾车,作了一次从市内到天水镇青龙观,再沿徐礼公路经铁堂峡返回经平南境内去齐寿山庙会的朝山之行。我们一起的四个人,这次到齐寿山逛庙会,是在此前的2017年4月6日早就有了约定的。同行的李进元、李守全、刘引男等其他三个人,这次能够登上齐寿山这座古老的地方文化名山,对他们而言,应该是初来乍到的第一次登临,而对我来说,当自己的足迹再一次踏上这里的地面时,已然是第三次重游了。       

    我们几个人,早上起来,各自从家里出发,在伏羲城西侧的花鸟市附近,坐上由李守全夫妻两人自驾的车辆,过藉河西大桥,出天水郡向南沿着去皂郊的方向前行。最初的想法,是直接驱车去齐寿山。但经过电话联系,需要先到徐家店路口接人。原来李进元出门早,已经坐上了由市内发往天水镇的客车。知道我们三人同坐一辆自驾车,他特地在徐家店下车等我们一起会合。几个人见面以后,决定先到位于天水关东山头上的青龙观庙会去看看,然后再折回来去齐寿山庙会。明确了这次出行的路线之后,我们乘坐的车辆,便沿着上山的路径,经西坡梁到平南镇,再沿着徐礼公路穿铁堂峡,抵达位于天水镇石滩子村前不远处的高速桥下就地泊车。        赶上暮春三月天气晴朗的日子,看附近的山坡地带,几处油菜花正在开放,从北边铁堂峡谷坡地带蜿蜒流淌的西汉水支流,在地处河滩一隅的拐弯处,形成一处宛然如同曲弓形状的河床,在附近农田里的油菜花枝和麦地青苗的陪衬之下,呈现出绿意盎然的清新流溢之美。我们几个人沿着被当地人称为蟒蛇洞的山下一侧上山,沿着羊肠小道,登上了坐落于东山嘴平掌地带的青龙观,赶上这里也是道教神祗真武大帝的正会日子,也是供奉着娘娘爷的一处道观。庙会现场的摊位上,可以看到有买卖的用手工做的彩纸花朵,时不时也可以碰到怀抱彩纸花朵的妇女和年轻媳妇,还有手持纸花老大娘。这样的场景,不由得让人想起了小时候农村里,耍社火时“娘娘爷庙里把香插,保佑我生一个儿子娃”的唱词,其中寄寓的民俗心愿,就是已婚的年轻媳妇和妇女,祈求娘娘神保佑自己生养男孩子的一种愿望和期待。        我们到现场的时候,看这里上午的庙会舞台上,正由太白县秦剧团在唱秦腔还愿大戏《临潼山》。从制作的宣传牌幅里,也知道了下午演出的节目是本戏《金沙滩》,特邀演员是陕西戏曲研究院的刘随社。还有已故大师级的老一代秦腔表演艺术家貟宗汉先生的弟子包东东、刘红梅、张兰秦等陕甘两地的著名演员。       

    从天水关青龙观下来,我们又沿着去路返回,在平南镇附近经过于家庄村进入通往齐寿山的谷底(古称马池水)直抵齐寿山下的公路一侧,因为朝山的人和车辆太多,一路堵塞车行不便,我们只好找一处路口停车方便的地方停车后,几个人只身沿着人行小道徒步上的山。                       


(三)游览齐寿山       


    在一条沿着西北到东南走向的山梁路段,于斜坡地带的一处豁口地带,有通向山顶最高点慧福寺所在的车行道路。我们同去的四个人,因为决定是要徒步走上山去,便尾随着附近一带朝山逛庙会的当地村民,沿着一条过去上山的老路与他们一道前行。在一处公路和人行小路交汇地带的交会处,由于这里靠近山麓坡地和邻近的农田,可以看到有几处摆摊设点的杂货摊和卖烧烤的生意点,买卖做地有声有色应接不暇,消费者大多数是小孩和年轻人。在不远处一处开阔的平地上,见有一个放蜂人搭起的帆布帐篷,在它的附近,是排列有序摆放着的的蜂巢,大约有三四十个,都是用木板钉做的,因为正赶上这一带农村田地里的油菜花和杏花开放的时节,可以看到时起时落的工蜂飞出飞进的忙碌景象,也可以听到嗡嗡嘤嘤的蜂鸣声,在行人经过的时候,传到耳朵里来。那些散落在坡头地梗和路旁道里树影里的一株株杏树,夹杂在一片片成条成块的油菜花和麦田间,让人在关注和探看的凭视里,心里有暖意洋洋的意绪扩散开来,带给人的感觉是那样的舒畅和温馨,以致迷醉了眼目。       

    因为我们不是土生土长的齐寿一带地方上人,所以对这里山形地势走向的东西南北,在大致方位是有所知晓的,但对山梁一带具体的走向和布局还不是太熟悉,好在自己在这几年四处周游的阅历中,出于事后要写作游记文章的考虑,尤其是对所到之处的地理方位,在游历的过程中,必须要留下一个准确的方位界定。所以事前早就在思想上做好了必要的条件准备的。这次出行当然也不能例外,早上出门时早就在自己的挎包里,顺便带着一部照相机,还有就是几年前登临市内天靖山麓的玉泉观时,在那里置买一个不大的罗盘针。这次游览和登上齐寿山,这个家当还真的派上了用场,凭借着这个宝贝,我也知道了,从齐寿廖集寨到九源村到坚家山沟底一带上山,沿着山梁朝向齐寿山和赵家山的这一带脊岭,大致是沿西北到东南走向延伸的。       

    一路爬坡而上,随处可见三五成群的游人和香客。有老有少,有男有女,而且多数人都由大人们带着小孩子在一起的,因为庙会时间在三月二十日这一天是正会,也是当地民间信奉的娘娘爷的会期,所以朝山的女香客人数格外的多,这不由让人想起了小时候的一些记忆,赶上逢年过节的日子,村子里耍烟歌时时候,唱小曲的歌子里“三月里进庙把香插,娘娘爷,保佑我,到明年养一个儿子娃”这样的情景来。民俗唱曲里折射出的以上场景,其实在我们刚刚去过现场的天水镇青龙观,这种遗风似乎更加浓厚一些,因为在那里,我们看到有好多中年妇女和老人包括一些年轻的媳妇,她们都在怀里揣着传统手工制作的剪纸彩花,有的是怀揣着进庙里去烧掉,也有的是从庙内怀揣着花朵走出来这样的场景。但是在齐寿山,这里的庙会,商业气息似乎表现地更加浓厚,纸花买卖的情况反倒不是那样的引人注目。        

    等我们几个人登上山顶的时候,那里的周边场地和通向寺院和戏场的道路,已经是人满为患了。原本是位于山顶一带的不太开阔的场地上,在道路两边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小吃零食摊位,都是临时搭起的顶棚和摊位,有售卖孩童玩具的,也有经营香烛贡品的,而更多的小商摊贩,则是一些专门由周边村落和外地集镇赶场的生意人,他们在有空位的地方和路边,现场经营小吃和烧烤,还有就是现场煎炸的油饼酥饼以及热蒸现卖的花卷与烤饼等一类熟食等,可以说应有尽有。至于酒水饮料和小炒扯面等更不在少数。也有几个在舞台一角空旷地带经营供儿童游戏的旋转器材和摇摆设备的。       

    整个庙会现场的人流和生意场景,其拥挤不堪的场面,不由让人想起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和本世纪前十年,在老家平南乡下,每到年前腊月的逢集日,大街上商品摊贩和人流摩肩擦背盛况,出现在这里的庙会上,的确让人心里涌动起一种久违之后一旦重现的感动与震撼。       

    当我们在人群里躲躲让让间进入庙会会场的时候,在位于寺院对面不远处的齐寿山舞台上,正在由兰州西艺秦剧团演出还愿的秦腔传统折子戏《香山寺还愿》。我们同去的几个人,一上山进入人流,各自间便都不见了踪影,好在现在有手机可以随时电话联系,在人海中找人也不是啥问题。我自己一如既往,在可以取景的角度,抓拍了一些现场人里涌动的的大场面,后来又去了舞台。在舞台幕后演员化妆的一角,碰到了这个剧团的负责人,她就是现为兰州市秦剧团团长的陈金萍女士。经过简短的交谈了解,作为这个秦腔剧团的女性掌舵人,她原是麦积区秦剧团演员,陈金萍在艺术上师承倪桂香和刘丽君两位老艺人,在舞台上是一位主工须生和小生的女演员。扮演过的须生人物角色,如《大辕门》里的杨延景,《大升官》里的侍郎官杨波,《大登殿》里的薛平贵;小生人物角色,有《周仁回府》里的周仁,《金沙滩》里的杨五郎等。从后台出来,趁着一折戏结束演员换场的空间,站在台上的不同侧面,取了几个观众看戏的台下大场景,从台上往下看,那种人山人海的拥挤场面,就像后来一位看了我博客图片的不知名的戏迷所说,真是人山人海啊,一看这,就知道秦腔是陕甘人民的魂。       

    事实上,由于齐寿山地处南北分界线和江河源头分水岭的特殊地理位置,还有这里源远流长的古老民俗民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让这一带以齐寿山为中心,辐射到四围交接的周边区域,包括秦州西南和西汉水流域境内的村落,在传统文化的风气上,一直保留着人们在春节里,利用外出打工的人们回乡过年的时机,组织唱大戏和耍烟歌的浓厚习俗。在当地的一些村子里,如果唱不起大戏,人们也要邀请一些附近乡镇和村落里的皮影戏班,在家家户户过大年的日子里,由皮影戏班唱一台还愿戏,也就是在当地人口称里所说的牛皮灯影子戏。至于能不能起唱大戏,还是唱皮影戏,主要还在于当地的经济实力和轮值会长的影响力。正因为这样,在当地也就有了“牛皮灯影子唱成大戏了”这一类民间谚语。       

    在齐寿山附近当地的一些村子里,早在今年的春节期间,因为关注民俗社火和传统戏剧,本人曾利用三天的时间,到齐寿镇境内的杨家山,追随着平南镇大柳树村民间艺人周丑珍的民间皮影艺术团体,和他们一起,感受和了解作为西秦腔艺术源头的皮影戏演出。由周丑珍承头带领的这个皮影戏班,张挂的名号叫神艺双全,是天水镇刘凤祥的的书法,这次在杨家山的演出,成员有来自本村的李怀英(主工旦角)。她自小跟随三叔李福成随班子演出,而李福成又是本村魏福祥的大弟子。周丑珍本人则是魏福祥的关门弟子。此外,和他们一起搭班子的还有大柳树村的盲人琴师周杨保(拉板胡),旦角赵小会,打杨琴并唱旦角兼小生的赵瑞红。店镇张家庄的闫双桃,以及来自华岐和店镇的几位老艺人,演出时挑线子的,是来自娘娘坝镇小玉村的鲁艺成。       

    总共在连续观看了六场演出的同时,随机对这个传统皮影戏艺术班的演出剧本情况和演员的来源作了采访调查。这个演出团队的戏班长周丑珍,是一位出生于1949年腊月二十三日,实际年龄已是六十多岁的人了。根据他的口述,在他12岁不到的时候,就开始不念书跟随父亲周兴邦所在的皮影戏班子学艺,14岁的时候父亲去世。后来在师傅魏福祥的带领下四处行艺演出。在当时,仅平南大柳树村里,就有三个皮影戏班子。文革时期,原有的一副明代保留下来的戏箱子,被当作四旧没收了。停演一段时间以后,政策允许原来的老艺人可以唱新戏,一直到开放以后,他们就演《十五贯》,自己扮演娄阿鼠。他能在《白蛇传》里唱男旦青蛇,因为当时唱女旦白蛇和青蛇的两个演员因为骂仗赌气不演了,他就唱男旦来救场。他们能够的演出的剧目,总共有70多本戏,其中就有《回西岐》、《汜水关》、《三闯碧游宫》、《七箭书》、《聚宝山》、《黄河阵》、《孙膑坐洞》等西秦腔传统剧目,还有一些现在我们能够在其他剧团的演出里常见的剧目。作为在民间长期流传上演的传统剧目,皮影戏的演出,既有固定的情节故事,也有依照师门口传心授的唱腔和唱词,但从演出的情况来看,也加入了演员根据情节即兴发挥的白口与对话,其中包括一些民间社火里传唱的调子。这让人对西秦腔以社火为祖,皮影为舅这样的说法有了一种身临其境的体会和感受。也从一个侧面,让我们感受到,地处三江河脑南北地理分水岭一隅的齐寿山一带,在“齐寿山不大不小,压着三江河堖”的浓郁传统文化气息和古风犹存的厚重底韵。齐寿山亦即古老的嶓冢山,因为其承载的地脉之重,以它悠久的历史和作为地理标志的特殊文化意义,给这里生生不息的人们,留下了可挖可掘的厚重和丰富的人文资源,让人回味不尽。       

    现在的戏箱,是1978年的农村的土地还没放到户的那阵子,先是他自己去陕西陇县,在东南公社从一个制作皮影的老汉那里筹办的新箱子。那一年,他去陕西买办戏箱的时候,社会上正在传讲,说是东北那里天上掉下来两块陨打架(石头碰仗),自己人胆子小,打问到要找的人,头一回去西安,有东西,但数量少,后来又从宝鸡坐车,化了4元的车票到陇县。找到制作的老人买作了些,但还不够。因为皮影戏主要在酬神还愿时唱,而用于唱还愿戏的神头,又因为担心人家说是迷信不敢做。老汉的人很好,当时也很小心谨慎。当时去老人家里的时候,看到他家炕上,到处撒的都是制作的皮影和东西。       

    从陕西回来以后,他拿定主意,把自己家里喂养的一头猪杀了,以当时市场上猪肉价每市斤0.70元的价格,用一头猪肉的价钱加上另外的添头,就把戏箱子里所用的行头都办齐买回来了,东西有了,但还没有专用的箱子。听一块的人说,我们村里有一个旧箱子,就通过当时任村支书的吴耀堂弄来用了。因为原来的皮影早已都被烧毁了,拿回来的只是一个空箱子。时至今日,他现在演出所用的这个皮影戏箱子,拥有360多个人物头像,身材104个,包括文身子,武身子和旦角的身子。由于长期演出和磨损,他的这个箱子,时不时也要更换一些皮影道具。但现在市场上制作的牛皮用料太薄不耐用。他自己从艺数十年,一生带了5个出色的弟子,其中有中梁镇南寨的大弟子陈秀珍,店镇董家庄的董中心,董拜祥,还有同一个村出来的关门弟子赵瑞红,工旦角兼小生戏。自己从事一生的手艺,到了他这个年纪,自己的几个孩子又不爱他这一行,一提到唱戏,看见他这些行头就嫌麻烦。几个孙子也不爱,因为侍弄这个也不挣钱。只有一个孙女爱艺术,进了歌舞团。他有三个儿子,他这个孙女,是大儿子的二姑娘,喜欢舞蹈,叫周颖,在今年大柳树村里的春节演艺活动中,就由她指导晚会演出。       

    仅在三月二十日庙会当天的演出中,因为这一天是齐寿山庙会的正会,从白天上午加演的还愿戏,到午场和晚上演出的点戏角单可知,兰州西艺秦剧团演出的传统秦腔剧目,就有折子戏《上寿》、《香山寺还愿》、《断桥》、《朱春登放饭》、《斩秦英》、《拾玉镯》、《五台会兄》、还有晚场的本戏《哑女告状》,可谓生旦净丑戏角色异彩丰呈,台台精彩。       

    在台上拍摄了部分主场戏《下河东》里的人物场面,又沿着台阶下来,顺便沿着舞台后面的山梁,沿着水泥路面游转着看看山形走势。真是凑巧,迎面碰到了两个当地的熟人,一个是在齐寿乡村学校教学的平南校友丁艳艳和她的爱人,还有在平南大柳树村任教的戏迷老乡魏康乐老师。知道我要沿着位于山头一带的道路一带看看,丁艳艳老师提醒我,树林里别进去,那里边有野猪哩。我说好的我不怕,我也不会进去的。看着道路两边和满山满坡的落叶松高大挺拔,遮挡住了眼前的视野,行走在树影相沿的道路间,要看远处和四围的山形地势,其实是不可能的,走了不远的一段路径,我也就折返回到庙会戏场这边来了。       

    当日的天气,天空是多云与阳光交替的光景,站立在齐寿山,看那位于西北方向上空高悬的一轮日影,从不远处的云层间,投射下柔和的光影,看远山遥映,沿着西北方位山谷出口的远方伫望,让人想起了崦嵫望日落这样的字眼,为了能够让自己在心目中,对自己涉足登临的这一古老的文化名山,有一个明晰的方位感,我当时拿出自己挎包里早就准备好的罗盘针,在舞台附近一处平坦的位置,朝向天边的太阳测定了一下方向,知道了沿着山顶所在的寺院和它正对面的戏楼,其山体走势大致应该是南北方向。       

    在穿过人流通往慧福寺路口的顶棚里,看着有一处买小吃的摊位上,凳子上坐满了人,正在吃地津津有味的食客围了一大圈,经营小吃面皮的摊主,热情招呼客人正忙地不可开交,当我把相机镜头对准那儿拉近焦距抓拍的时候,一抬头才发现,在这里又遇到熟人了,原来是同村本家的老弟李永刚和他的儿子李毅博,赶紧按下快门,捕捉了几张他们正在忙乎的特写镜头,留下这次游览和登临齐寿山,逛乡村庙会期间的民俗采风瞬间。在舞台出口的附近,还碰到了又一个老家里同村的乡亲李学文,他是开着自己做生意专用的面包车,专程从平南镇来到庙会做赶场生意的。因为专注于拍照摄影捕捉镜头,我还没注意到他在车里,碰到熟人,我俩打过招呼相互问候之间,他已顺手递过来一瓶冰红茶给我喝,我因为随身带着茶杯,在游览寺院时,刚从庙会工作人员处添加了开水,盛情难却,我也就不便再推辞接受了。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