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三祥
大庄是秦州区杨家寺镇境内地处西北一隅显得僻远的一个自然村落。
驱车从杨家寺街上出发,沿着茆水河上游谷地逆流西向,途中经田家庄村,过马河湾,顺着位于河床北岸的乡村大道一路穿行,在南北两山间天然形成的河床夹谷地带,形成一条贯通东西的坦途通道,这条道路,原本就是一条过去曾经存在的县域公路,即由杨家寺通往礼县固城的杨固公路。这段路径东西延伸,在距离镇子大约有20华里之遥的地方,有一个在当地人心目中具有标志意义的村子,这就是土盆村。
一眼泉,一座桥,人家院落门前的一渠清流,在石墙垒砌的柴门不远处哗哗流淌,让人在身历其境的临流观望间,滋生出一种穿越现实与历史的人文怀想,心底里顿生小桥流水人家这样的诗情画意来。清冽的泉水,顺着人工垒砌的泉眼流溢出来,青砖与石块砌成的一方泉门,楣頂的混凝土水泥墙体间,正中间缀上一颗棱角分明五角星,其下有四个拳头大小的圆圈,内环镌刻有“惠泉长流”的阴刻字体,右下一行铭记文字,隐约可见,是为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修建此泉的时间标记。泉眼临溪而建,靠近左侧不远,是为横跨溪水的钢筋混凝土桥体,桥身侧面镌刻有碗口大小的“金盆”两字。右侧一体相连的不远处,是一户人家的院落和围墙大门,从杂草丛生路面和门庭紧锁的情形来看,这个院落已经是人去屋空荒草满地的一处遗弃居所了,但青石垒砌的围墙,大门两边一株老柳,几棵水桶般粗壮而略显侧倾的刺槐,还在忠实地守护着这一处主人曾经安身立命的房舍家园。村子规模不大,但名气不小,据曾经在乡镇工作了18年之久的石居峰老大哥说,村里现有的这座桥,是自己当年在杨家寺乡工作的时候,由当时的秦城区改水办主任史文设计,乡政府筹措资金,花费造价1万元建成的。在过去的那段时间里,经过土盆村这里,是连接杨家寺当地和礼县固城的杨固公路的必经之地,桥路建成以后,当时负责修桥工作的领导,说这里地处偏远,交通不便是导致当地经济落后居民生活贫困的主要原因,现在大桥建成了,应该把这里改换个名字叫金盆,这才就是把土盆村里的桥叫金盆桥的故事,其中也寄托了金盆养鱼的好地方这样的美好寓意,土盆变金盆,一代人对未来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已然在这里留下了难以抹去的历史记忆。时至今日,这里的一切,已经被赋予了深厚的惠民情怀,成为过去岁月里留给这里的一道人文风景。
通向大庄草原的杨固公路,从镇子坐落的杨家寺村到大庄草原,大约40华里的路程。过了土盆村,道路的走向,由原来的东西延伸转折向北,顺着河道和山形地势的变化,在土盆村这里形成一个拐点,犹如一把木匠师傅手中的角尺,穿行在杨家寺境内与西缘礼县固城交界地带南北向延伸的谷底间。一路所见,沿途河滩的草地溪流,遍地的绿草山花,在阴云欲雨的景象里,送上一派青山绿水清新满眼的气象,让人心神俱爽,顿觉有清风徐来的凉意扑面而来。
大庄村坐落在通向大庄草原道路的东侧山坡谷底地带,沿着地势的坡度,在一处略显平坦而狭长的区域,形成了一个拥有50、60户居民的带状自然村落,土木青瓦的房舍院落,围绕在村前屋后的高大树影,映衬在四围草坪和山坡荒地的旷野之下,让眼前的民居和村落,平添了几许古老悠远的朴素色调。路边的草地间,横卧着一截显得有些斑驳和沧桑的青石碌碡,似乎在向过往的行人,诉说着这个村子里曾经有过的农耕文明和打碾场景。
过了大庄,道路在村庄对面的山坡地带,婉转成一个“S”形的迂回弯道,便朝着通向山梁的豁口,进入草原观光地带。登高四望,满眼青山,绿毯如茵,铺展在视野所及的山体与沟底间。站立山头,看眼前景致,山体情势起伏从容,呈莽然而落之象,地表廓然延伸,有平缓铺展之态,看一山独立则自成一体,没有突兀陡峭的险峻逼人之感,观山体相连则谷底悠然有衔环接遇之情。沿着新近修建的缠梁公路,大家一路且行且住,我们这次同行的30多位文艺界朋友,分别乘坐6辆由私人自驾的坐车,时走时停,选择观景的最佳地带,时而前行,时而驻足,远观近玩,置身于这片让人留恋往返的天然地域,大有身心与天地俱化的陶醉与乐游之情,引逗和生发出无限美好的畅想,大有知之甚晚,美不胜收的感动情怀,让人在开阔视野增长见识的同时,有了一种穿越时空的历史与现实之感。
赶上夏日伏天的大热天,但在这里,因为地处海拔2327米的高地,眼前的青山如翠,足下山花烂漫,时不时可见的一堆堆牛粪或马粪,夹杂着泥土和青草的气息,在清风微凉的掠动下,让人想起了古典里风吹草低见牛羊这样的美好句子来,那种牛羊遍地的场景,还有骑着牧马手持套马杆的牧人形象,让人心里有暖意萦怀的情绪笼罩了心境。只是,在这里,自己看到的牛羊,是时不时可见的数十只羊群,它们散布在远处的草地上,远远望去,犹如点缀在地毯上的白色花儿,那种的安详与静态的画面,甚至让人想起了天上悠游的云朵。而那些分散在草地间的牧牛,或者是五六匹马,它们通体色泽如缎,它们有的显得神态悠闲自在,安静地在低头吃草。在附近的地面上,还有一匹看上去为黑色的小马驹,偎依着把头探向那匹枣红马,依然是一副吃奶的憨态,让人想起了小时候乡下小孩子在母亲怀里噙着奶头吸吮的情景。
据陪同的当地朋友介绍,这里的草场面积大约有300万多平方米,由于地处山区,加上交通和原始封闭的地理环境,这里的居民,它们养牛养马或羊群,一般都是采取自由放牧的方式,它们要做的,就是把自家养的牛羊或马匹,赶到这里的草场,以后隔上三两天,到这儿的草地上来看看就行,也不会担心牛羊出现丢失的情况,足见这里的天然草场和环境,对于他们放牧的便利和广大。在大庄村,有的养牛专业户,仅他一家,就养了120多头牦牛。
杨家寺境内,在先秦和周代的历史上,是属于秦人先祖曾经牧马的西垂地域,这次行游,让人对地处大庄草原的这一方天然草场,有了一种切身的感受和认知。这里在地理位置上,属于礼县和秦州的交界地带,从史书上关于秦人先祖非子,因为在西垂牧马有功,后来被周王室封分为公侯的史实来看,毋庸置疑的,这里应该是古代天水境内秦人牧场的组成区域。沿着大庄草原向北偏西,是武山境内的沿安、温泉乡草川大草原,向北偏东与甘谷境内的古坡草原相连,而向西向南,则与礼县固城相接,如果把它作为一个整体的地理单元来看,这些地方的草原,正是以甘谷古坡所在的主峰瘦驴岭地理山系的有机组成部分。综合区域内景东马场和礼县三县梁绿宝石草原等历史信息考察,古代秦人牧马有功,这里天然的草场资源,周边附近有盐官与北面漳县丰富的盐业资源,都为养马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与条件。
游览美丽的大庄草原,让人想起了藏在深闺人未知这样的动人诗句。在开发旅游文化资源的时代背景下,一度沉寂的大庄草原,在人们关注的目光下,当它再一次为世人所瞩目的时候,或许,用风水轮流转这样的字眼,当它以崭新的面目脱颖而出的时候,它的出类拔萃与具备的天然优势,其所蕴含的厚重历史和人文资质,恰似诗人笔下隐藏在大山深处的佳人,凭着她自身的美丽与天生丽质,一旦登台亮相,自会带来它让观者赞羡不已的绝倒与惊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