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三祥的头像

李三祥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3/23
分享

花羊村里那棵紫玉兰【散文随笔】


 

李三祥

 

这个春天的日子,被一场又一场接踵而来的花事,点缀和装扮地比往年更加热闹和繁华起来。

 

当地的人们,先是经历了一个在过去的那个秋天里,青年北路银杏一条街枝头黄叶灿然秋色如金的醉美与狂欢。这是一场富有诗意而又别致的赏秋活动,它以其独具特质的地域和民间民俗色彩,丰富和充实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以它浓郁的时代气息和独到的新闻价值,被《人民日报海外版》推向了世界。生活的美好与多姿多彩,总是多情地眷顾着那些能够发现美并且热爱生活的人们,就连大西北冬天的寒意,也阻挡不了当地人在一场大雪过后的雪地里赏雪的冲动。他们三五成群,来到城郊或乡村旷野,在滑雪或堆雪人的嬉闹中,寻觅和捡拾起自己曾经被遗弃在过去岁月和积雪里的一点童心童趣。

 

到了春节过后,追随着玉兰花开的节奏,在一条保留了明清古民居建筑群落的巷道里,谱写了又一曲讴歌新时代的春天之歌。地处秦州西关老城区的自由路,这里的古巷一条街,在历史文化名城的光环下,因了这一场盛大的花事,在拂面而来的杨柳春风里,被那些沿着街头路边一株株繁华竞秀朵朵绽放的白玉兰,烘托地更加美丽多姿,那种游人如织的观光景象,让人们在赏心悦目的休闲游乐间,感受这里古老与时尚兼具的品味和魅力,享受到一种似曾相识却又光彩夺目的文化盛宴,种种美好,怎一个赏字了得!

 

杨柳拂面风,桃花开了杏花红。尘封已久的思绪,在一路寻寻觅觅间,伴随着自己赏花与踏青的步履,终于在这个春暖花开的三月,把眼前的美景变换作自己笔下的心事,用文字摹写和抒发那一树一花的乡土情怀。

 

2018325天水苏蕙研究会在新任会长、民俗文化学者李子伟先生的带领下,相约而至的30多位朋友,驱车前往位于麦积区甘泉镇境内的花羊村,赶赴一场慕名已久的赏花之约与踏青之游。

 

这次采风活动的行程,早在几天前就已经接到通知,并获知了要去华阳村观赏那里尚存的一株千年古树紫玉兰。在自己以往的游历中,对地处永川河谷的甘泉镇和当地的甘泉寺,因为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一首《太平寺泉眼》诗,对那里情况早已是了然于心且不止一次前去实地到访过的。这里作为通往麦积山景区的必经之地,亦是一条由秦州通往陕西和四川的古道交口。据史料记载,在历史上,由秦州南下前往四川,以秦州为节点,有东西两条通道可以选择,一条是经赤谷南下的西路,大致路径,就是沿着最近今年开通的十天高速一线南下。还有就是位于东路的东柯谷和甘泉所在的永川河谷,因为秦州地处关陇锁钥的地理位置,这里也是西北边境与少数民族交流融合的重镇,曾经在唐代为吐蕃占领,到了宋金对峙的那个时代,宋金沿袭檀渊之盟遗绪,以秦岭和大散关一线为界,以北划归金国版图,秦州城一度沦陷而被少数民族政权所占据和控制。一旦出现这样的形势,西路的南下通道,便因秦州城而阻断,唯一可行的通道,就是择取东路这条南下的路径。这从清代毕沅《续资治通鉴》有关宋史的记载里可以概知其要,而当时的形势,只有秦州城南山以南和赤谷一带是为南宋政权版图辖制,这也正是皂角堡之所以作为当时军事要塞重兵据守的历史背景,从史书记载的情况来看,双方围绕这一要塞的争夺,一直是处于拉锯战的状态,而最惨烈的一次战役,仅皂角堡这里,双方死亡将士竟大五万之众。

 

由于事前已和当地村里的书记通电话联系,知道我们去的时间正是花开正为旺盛的时候。等我们一行的车辆沿着位于白石村附近的沟谷进去抵达村里的时候,这里尚姓村支书已经在路边村委会院子门前等候迎等车停稳,作为熟人和老朋友,李子伟老师一下车,主人和客人双方便热情握手并互道问候,他向主人介绍了参加这次活动的周绍武、张广成、侯京保等退休老人。互道问候之后,尚书记用手指着不远处山脚下可以看见正在开花的一棵大树说,玉兰树就在那儿,你们来的正是花开地最好的时候,从这个路口进去就是通往树下的道路,由他作陪,大家边走边谈。作为民俗文化学者,也是这次活动的领头人,李老师自己已经是第九次来到这个村里,专程观赏和实地考察这株当地罕见的玉兰古树了。在前来的文化人当中,有几位圈内朋友,到这里已然是第二次到来且故地重游了,他们对这里的情况也早有了解,对我而言,尽管早在几年前,就已经通过新媒体博客和图片知晓了在当地有这样一棵古稀罕见的紫玉兰花,但到这里来并作实地考察,应该是初来乍到的一个观赏客。

 

一行人穿过位于人家院落之间的道路,经过几个拐弯和转向,便来到这株地处一条水沟南侧一边地埂角坡上的的古树跟前。据李子伟老师介绍,这是一株大致为武周年间的唐代千年紫玉兰,从当地和其他地方保护存留下来的玉兰古树的历史可以推断,这株玉兰古树,树龄大约应该在1300年了。与甘泉寺院内双玉兰堂前那两棵树龄约1200年(天水地方史志专家潘守正编著《双玉兰志》明确记载:甘泉双玉兰树龄1200年,是50年代国学大师冯国瑞请北京古树专家探测鉴定的;由北道区史志办公室编撰的《北道区志》也记载甘泉双玉兰为2株唐代古树。至于天水名城办树龄800年之说有何依据,不得而知)古树相比,在这里生长的位置和环境,要比那里恶劣干旱,但它硕大的树冠和下部粗壮但已然有了空枯的主干来看,这株野生老树生长的历史,显然要比它们更为古老和早些年岁。

 

在当地人的心目中,这株位于村庄后面山脚地带的古树,因为它拥有的特殊身份和独一无二的价值,事实上已经被当地村民在心目中当作神树来崇拜。在位于树根下面不远处的地面,有一处用石块堆砌的神龛,从烧香点蜡遗留的痕迹来看,其用途就是那种偏远山林地带常见的神庙标志。

 

当我们快要来到这株老树更前的时候,看见有几位村里的老妇人,她们手提着包笼,弯着腰附身在树下的地面上拣选着什么东西,近前一看,原来是在捡拾从树上掉下来遗落在地表的花苞蜕片,一问才知,这就是传统中医上叫辛夷的一味中药,它的用途,既能当作一种调味的佐料来食用,也可以当作治疗鼻炎的妙方良药。此花又名望春玉兰,木兰、紫玉兰,南国常见一种木花卉,但在地处北方的乡村一隅,竟有如此花开锦绣繁茂多姿令人眼目一新且极具医药价值的野生巨株观赏植物,其珍惜罕见,堪称绝世惊艳。这的确让人增长了此前未曾想到的一些见识,让人在恍然大悟的同时,知道了眼前这株神奇的古树嘉木,原来就是古老的《诗经》中已经被人们吟颂了数千年的辛夷花。

 

当我们的行踪到达这里的时候,头顶的天空,那些看上去轻如飘絮的白云,衬托在湛蓝的背景里,被近地表的山峦和树影所回护,透过眼前繁华茂密的高大树影,映衬着眼前的光景,多了一种空灵,掺杂了几分厚重,散发着一些轻盈和飘逸的灵气出来,让人在整体的感观印象中,有了一种时而立体时而平面铺开浑然迷离之感。地面两山夹谷的地势,头顶铺盖的蓝天白云,在古树参天如伞撑天的铺张态势里,以翘首仰望的姿态,望过去,望过去,近前看,远处看,左看右看,用手中的相机,把眼前的天然大美多角度拍摄下来,或许,自己此时此刻的所作所为,就当是在寻找和进行一场人与自然的心灵沟通与灵感对话吧。

 

赶上春暖花开的艳阳天,看枝头玉兰朵朵,结满了绽放在枝头的成千上万朵花朵,正当繁华盛开的旺盛景象,一睹千年老树绝代风华,尽赏人间大美古韵,顿生难得稀有之思。站立在树下,在留下美好记忆的同时,突然间觉得,能够遇到这样一种难得的畅心快意之行,应该知足于大自然的恩宠和赏赐吧!

 

观赏这株古老的紫玉兰,是这次活动的第一站。从尚书记的介绍里,知道了对面不远处的山头,叫麻家山。而当我们以依依惜别的心情,对这里的一切,再作一次最后的留恋和审视的时候,路边的牌标告诉我,眼前这片滋养了神奇古树的村落,叫花羊村。

 

当天的行程,收获颇丰,赶上这样的好天气,庆幸这的确是一次令人难忘的访古之行。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