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三祥的头像

李三祥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3/26
分享

终南阴岭秀,大象在楼观



李三祥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对终南山心仪和向往,当自己还是一介莘莘学子的时候,因为唐人祖咏的这首《终南望余雪》,偶然的场景,便把一粒诗意生活的种子,播撒在那一段令人终生受益且难以抹去的历史记忆中了。

那是在乡下,遇到逢年过节的日子。有一次,跟着大人转亲戚,坐在人家的炕头上,看到一幅张挂在正厅墙壁上的中堂对子。里边的文字,听说是当地一位教书先生用毛笔书写的,内容就是开头这首诗。凭着自己当时识文断字的资质,对诗文中的寓意,可以喻之为不求甚解。但它对自己留下的印象,却已经足以让人深深地记住了终南山这一铭然于心的地方。

可以说,古老的中华传统文化,总是在以一种无处不在大道无形的影响力,把自己与生俱来的文明气息和教化之功,扎根在足下这一片古老而又神奇的土地上。这在生活条件和地理环境显得不便的地方,会彰显得更加分明和突出。在当地流传的民俗社火节目中,有个小调叫《韩湘子度灵叶》。在情节表现的场景中,出现的是一男一女两个人物,其中一人扮演手持拂尘的道士,一个是女性装扮的民间女子。表演者的说唱里,就有明确无误的表白:贫道在终南山修行,就是从终南山上下来的。

  

     滚滚红尘外,隐隐终南山。姑且不谈后来的大诗人王维进京赶考,是在什么样的场景中,被好友玄宗的弟弟岐王李范引见,得以为出家修行的皇家女儿玉真公主弹奏《郁轮袍》的,但从后人的文字记载里,可以知道其中的大略。据说当时王维以高超卓绝的精湛技艺和畅酣淋漓的传神演奏,拨动了在场聆听者的心弦,作为皇家女儿的玉真公主,当即赞赏:“此等才华横溢之士不登榜首,更待何人?”有了这样的传奇经历,后来殿试之上,王维大魁天下,从此踏上仕途,名扬天下。这难免让人想起了,这或许就是过去那个时代风气下,曾经风行一时的终南捷径也未可知。但从后来关于王维和李白两位大诗人,都与玉真公主有过交往的事迹来看,这样的经历,应该就是一种当时的读书人和举子们,步入仕途前的干谒进身之阶。

终南山,从一定意义上说,它本身就是一个象征,一个积淀深厚且富于历史人文景观的文化符号。而当人们以名山大川的眼光来审视它的时候,它所处的秦岭山脉,在南北地理分野上,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地理界标。地处古皇都一隅,南倚秦岭,北邻渭水,东接西岳的而傍曲江的终南山,因为这里古老的历史,还有其本身所承载的丰富人文道化气息,使它真正具备了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山的特质与资格。

 

如果说,一曲《郁轮袍》,一首《竹里馆》,让我们深切地触摸到一种从字里行间流溢而出的一个时代的影子,感受到在诗人笔下,其中所抒发的那种人物心性与天然景象相融合一的混成境界。一个人,一片竹林,还有周围寂静的一切。独自在在这样一片幽深的竹林间,或坐下来弹弹琴,兴之所致,不妨也吹吹口哨,反正这里偏僻寂静也没有旁人来打扰,只有头顶的一片明月,时不时让人心里感觉到,有一种殷勤相照的美好情怀,带给人一派光明与清凉的寂然大美。终南山,以它特有的历史人文气息,在让人感受到身心安逸舒畅的瞬间,有一种大唐气象扑面而来,作为一种情怀,足以让人在历来已久的畅望里,酝酿着一种梦寐以求而心向往之的冲动。

走进曲江,问道楼观。在这个秋高气爽,景色迷人的季节里,一群人,一群来自全国各地东西南北的文学之士,大家在东方散文的名义下,以自己对文学和梦想的执着,抱着朝圣般的虔诚与庄重心理,相聚在终南山下,驻足在古楼观台前。

三天的文学采风活动,从下榻的曲江农业博览园和有机食品体验馆起步,去田峪河畔的华夏正财神赵公明道文化景观区,到古楼观台前的中国道教文化展示区,登临玉真公主祈福延生为主题的道教延生观,游历大秦寺,还有化女泉等人文景观,再沿着薰衣草庄园一路走来。这的确是一次让人大饱眼福而不同凡响的文人聚会。所到之处,领略和感受到的,是一种与众不同的人文场景和道文化气韵。这里的主体建筑和主题规划,彰显和透露出的,是一种融合了道文化气息与天然景观物象浑然天成般的妙思佳致。设计上别具匠心而又风格各异的不同景观,在追求每一处景观独立成体自成一家的前提下,整体上又给人以大气磅礴气度不凡的壮观之美。处处相映成趣而又道意十足,处处相生相伴而具浑成之美。它所带给人心灵的触动印象,不由地从让人在心底里,生发出这样的感慨,即这里的主人,在挖掘地方文化旅游资源,以带动文化大省经济建设和发展这篇大文章时,当之无愧,是可以称之为大象无形,做到了极致的!

     在被称为道林张本和洞天之冠的仙都山门前面,在这里,是一尊象征着老子入关的高大造像。这也让人头脑里想起了,当年他骑着青牛,自东向西入函谷关而来到这里的那个历史画面。秦陇一带,自古到今因渭水相通而秦岭山水相连。自己作为秦人后裔,从甘肃来到地处关中的三秦大地,在这里,看到与天水有关的人物和事迹,打心底里,真为自己的老乡而感到高兴。说到天水与楼观台的缘分,不得不提及两个人。其中一个,就是古代那个因为看到东方有紫气朝函谷关西来,就断定有圣人经过的关令天水人尹喜。另外一个是现代人,他就是出生在现天水市麦积区凤凰山下,后来在楼观台出家修行的原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任法融道长。

     穿过山门,在地面横卧着一块天然巨石,正面是现代人镌刻大书“天下第一幅地”。沿着通往里边的右手方向进入宗圣宫山门,这里是一处弥漫深厚古意的建筑区域,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位于平台之上的几处古代遗址,其中一处是文始殿遗址,还有一处是三清殿遗址,在附近的地面人行道两侧,尚可见到过去时代栽植的几株千年古树。最为壮观的一株,是树径约三米,已中空,但已然枝叶繁茂的古银杏树。相传是为老子亲手所植,树龄在两千年以上,为雄性银杏,它和老子说经台前的一株雌银杏树遥相呼应,形成了楼观台独具特色而罕见的古木奇观。在其下不远处,有后人竖立的一块老子手植银杏标志碑刻。

在这片宗圣宫古遗址的四围区域,尚有数通元代人树立的巨石功德记事碑刻,一处南宋吴琚正书,于元代镌刻的天下第一福地碑,据《史书全要》说“大书极工”,原碑竖于说经台。这里的一尊石牛,是由元代镇守长安的皇子安西王遣提举段德玉斫石为牛,以显当时之迹,牛为卧资,置于系牛柏下,造型神态安详,线条自然,比例均称,为追求神似的造型风格,经历了数百年风雨侵蚀,现已显得残缺,但仍不失神采。一株树干已经枯死但树冠枝端形神酷似鹰状的三鹰柏,据传,老子由楚入秦,在楼观台设坛讲经,有几只老鹰栖止在柏树之上,经久自化,形成三只造型各异形态栩栩如生的栖鹰现状。

凡此种种,当你经过这里的时候,眼前的种种遗迹物象,引发了胸臆间的思古幽情。看着这些被深深烙上了宋元明以来甚至更早时代痕迹的遗址古迹,在开发旅游文化资源,传承与弘扬传统优秀文化的时代脉搏里,一种弥漫在这里的道文化气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