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三祥的头像

李三祥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4/28
分享

撷一片白云寄乡情

李三祥

这几年去过周边好多地方,印象最深刻的,是扎根于记忆深处的西和及其晚霞湖。

在我的印象中,最早对西和这个地方感兴趣,是因为我的老家,就在西汉水流域的官屯岭前小林下。由于地理位置和历史上文化的一些渊源,有许多关于西和礼县的话题,在当地人的日常生活中,总是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记。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文化现象,是因为这里地处南乡,从天水到陇南去的客车,一路南向,途中要路过平南川,这里是一段必经之地。就是在这以前,当我自己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每当镇子上的逢集日,跟随大人去赶集,时不时就会见到一些说着西和与礼县话语音的商贩,这些零星碎片的记忆,通过当地人的传讲和述说,很早的时候就在自己的头脑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接触到的西和礼县籍人士也慢慢地多了,加之人生阅历和读书生活的影响,开始有意识的了解有关西和礼县方面的知识。

早在改革开放初期的上世纪八十年代,因为电影《少林寺》的播映,让中华武术这一国粹在当时人们的心里扎下了根,也开阔了人们对中国功夫的认知视野,引发了风靡全国的武术之风和少林热。当时正处于青春年少的我们这一代人,由于受到这种风气的的影响,习武练拳和追捧李小龙霍元甲等当时影视作品里推出的这些民族武术家,便成了我们年轻人学习之余的最爱。不仅如此,市场上出现的诸多与武术相关的印刷品包括《武林》、《搏击》和《电影》等杂志,也为我们打开了一个了解中国武术的窗口。印象里很深的一点,就是在全国如星光灿烂般众多的武术名家里,除了知道甘肃有马明达等马氏兄弟,还有西和民间的老武术家赵斌,这是在一次阅读杂志时,知道的与西和有关的人和事。正因为这样,从这时起,打心底里,对西和这个地方的认识和关注有了一种发自内心的探究与好奇心。

后来参加了工作,因为自己所学专业的原因,对地方民俗和地域人文历史有着特殊的爱好,有一次在翻阅《资治通鉴》时,读到有关南秦州和仇池国的内容,知道了以西和仇池山为中心的仇池国,就是由一个叫杨大难的当地人及其后代建立的国家,而且这个方域之的国家政权,其存在的历史竟然长达四百余年。这不由得让人在心目中,对西和这个地处西汉水流域的古老而神奇的地方,有了一种刮目相看的情怀。

我本人从小生长在农村,打自年龄很小的时候开始,因为乡村文化生活环境的特殊性,农耕条件下,深受当地厚重的传统文化气息的影响,对地方舞台上演的戏剧和流行在民间的山歌民俗有着一种天然的亲近感,因此也格外的关注。有一次在平南镇财神庙庙会期间看一出还愿戏《香山寺还愿》,同时在场的一位老师也是我敬重的老前辈,不经意间的一句话,让人对原本就颇感神秘和好奇的西和这个地方,更加心向往之。在我的记忆里,他的原话好像是说,这个戏里的皇帝叫妙庄王,陪同他去香山寺还愿的皇后叫梓潼(后来研究和关注戏剧,知道皇帝当面把皇后都叫梓潼),而那个修成正果的菩萨,就是现而今中国老百姓心里敬奉和膜拜的观世音菩萨。她在戏剧里叫妙线女,原本是妙庄王的三女儿。为了给患病的父亲治病,她以自己的一片孝善之心,挖了自己的双眼并断掉一只手臂作为药引治好了父王的病,后来修成正果,这就是戏剧情节里那个白衣观音菩萨。按照他的说法,这个故事就是发生在西和的仇池古国,而且大香山就在西和。

这是一个的凄美而富于神话色彩的佛教故事,由此而催生的种种想法,让人对西和古国以及这里曾经发生的一切,有了一种美梦以求的神往和了迷恋之心。后来我本人因为工作调动,进入了现在供职的市内学校,因为已故的老岳父曾经去过仇池山,在南乡一带,终其一生为地方教育事业倾情奉献了自己全部精力的老人家,因为历史教育的丰硕成果和业绩,在西南路一带,真可以说他是桃李满天下。我亲自听过他在与相知的朋友谈到陇南地域风物时,对西和的一些谈话与感受。正因为这些耳熟能详的原因,到西和去走走看看,一直以来变成了我存留于心的一种愿想。

凡此种种,这些零星的记忆和影响,后来也就促成了我去西和一带行游的机缘。这样的机会,在2010年秋季的时候,终于在我本人身上得到了实现。当时因为与几个文学朋友一起,参与了南山诗社的活动,趁着暑假里有时间,我们一起的我个人,便相约第一次去了西和晚霞湖。沿着西汉水南下的古道,我们一行人在长道附近过桥离开礼县县境而直驱西河县城。正是这次行程,小时候吊在嘴边的“西和礼县,长道盐官”这一当地童谣,便实实在在地呈现在了自己的眼下。从县城流出的这一支西汉水支流,河道逆流而进,一路经行,有一个叫石堡的地方留给人很深的印象,后来从熟知当地名物古迹的朋友那里知道,这个地方附近,有一座寺庙,就是杜甫秦州杂诗里曾近吟咏过的法镜寺。长道和礼县永坪乡交界的这一带地域,历史上也是当地一个文化地域深厚的地方,这里与秦人祖先的早期活动有关,而在历次的战乱时期,这里又是一个险要的关隘通衢,其中在元代,这里曾经属礼店兰州管辖,而统兵驻镇这个要塞的,是一位蒙古皇室的王爷,这可以从当地的方志文料里可以得到佐证。

第一次进了西和县城,已经是下午五点多的时光了,因为我们这次出行的本意,就是要去县城附近的晚霞湖去看晚霞。时不我待,沿着霞湖路进入通往峡谷湖区的公路,时隔不久,便上了湖区东边山头的的一处高地,稍微转了一个弯,眼前的一方水域,便一览无余地呈现在足下的眼界里。这次晚霞湖之游,我们找到了上大学时的一位中文系的文学朋友,他就是后来我们熟知的湖畔人家的主人姜克尚校长。接到电话,他很热情地出了家门迎接我们,带找到了停车的地方,我们在环湖南路他家附近的农家乐提前预定好饭菜,之后便在主人的引导下开始了我们的晚霞湖之游。那次行游,给人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影响,而关于晚霞湖的种种美好和感受,自己后来以散文系列的形式,写了五篇文章作了记述这写文章,都已经收录在我2012年8月出版的散文集《官屯岭上的牧歌》里,遗憾的是,由于出书时间仓促,当时计划要写的八篇游记文章,只完成了其中的五篇,其他三篇也就流于泡影而搁置卷外而。

后来连续两三年,又和几位文友相约去了晚霞湖,其中有一次是在冬季的12月,其他都在每年的“乞巧节”前后。经过几次游历,这里的山山水水和难得的一方水域,給人留下了诸多美好而难忘的回忆。不仅如此,每年到了荷花开放的这个季节,心思里都有一种再去晚霞湖看看的渴望,因为那满池的荷花,那汉白玉栏杆修造的九曲桥,还有那一片给这里带来无限生机和灵气的淼淼水域,清澈的水面,四围合抱的的山峦,一株株高大成片的白杨林,还有游曳在蒹葭丛里的野鸭与白鹭燕影,在何锷女士的雕塑杰作巧娘娘高大而修美的造像映衬下,迢迢牵牛星与河汉女在七夕鹊桥相会的古老神话,总会唤发出内心里有一种神秘美好而又动人心魄的人文之美迷离了心境。去了一次又一次,总是看不够也看不厌,每到暑期的这个时候,心思里头都有一种故地重游的思绪与畅想,让人在记忆的碎片里徜徉而心仪怀想。又到了晚霞湖一年一度荷花盛开的时节了,几天来,关于晚霞湖的荷花,还有西和“乞巧节”的种种美好,总是在魂牵梦绕的流恋与畅想里,幻漫了这个夏天里,因为高温天气带来的凉爽之思,到西和去,到晚霞湖去,那该是一片多么令人喜欢和心旷神怡的清凉世界啊!

因了所思,聊以为记,就把这一篇文字,权当一袭凉风和清泉之水,借以摇曳和浣洗这夏日里高温带来的燥热心迹。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