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三祥的头像

李三祥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5/07
分享

牡丹园游话牡丹【散文】

牡丹园游话牡丹【散文】


                     李三祥            


    暮春三月,岁在辛卯,逢春末月初,恰“五一”假日春游旺季,在丽日煦暖的艳阳天,下午和几位要好的朋友相邀,登上了市郊南山的牡丹园。


    “牡丹别处有,绝胜是河州”!这是一首出自清代乾隆年间拔贡出身的甘肃狄道(今临洮)人吴镇写河西牡丹花开盛况的的咏陇诗!牡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富贵的象征。古代诗人的笔下,描写的是位于古河州(青海和甘肃交界处)即今天临夏一带牡丹花盛开的境况。


    牡丹的原产地在河西和西域一带,尤以紫斑牡丹为珍稀品种。牡丹属多年生木本花卉植物。西北一带的牡丹,盛开季节多在每年的暮春三月中下旬。盛开的牡丹花,在一丛丛木质花丛间次第开放,朵朵娇艳如大团花。花盘叶片舒展大气,花气馨香四溢,花瓣娇翠欲滴,以一种自然舒展温雅大方的姿态绽放在枝叶婆娑间。色彩斑斓的牡丹花,色泽艳丽,缤纷溢美。观赏盛开在枝头的牡丹花,见枝条雍容华贵,花朵伫立在枝头,满园的牡丹花,一丛一丛花团锦簇,使人往往容易把它与一个人的长相的富态和人间的富贵生活相联系。自然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和意向中,往往流露在文人的笔下,一提到牡丹,自然就渗透和蕴含了富贵和团圆的象征意味。


    在古汉语中,同是对花的表述,单音节字中却有荣和华的区别。概源于同是开花类植物,木本植物所开的花叫荣,草本植物所开之花就叫花。每当开花时节,各色鲜艳的牡丹花,次第吐蕊,竞相绽放在绿叶花丛间,把大自然美好绝伦的美景展现在世人面前,给暮春时节生意盎然的天籁世界一片花红绿的点缀。世间万物,自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辩证法。自然界美好的东西,大致都是如此。作为百花之王的牡丹更不例外。俗谚讲,牡丹虽好,但花期和开放时间毕竟短暂。故而又滋生人们富贵如朝露,旦夕有无间的慨叹和无奈!不是把人间富贵叫荣华富贵吗?以花开的美好形容美好生活的盛况,又以花期的有限和有时来哀叹人生的苦短,这大概与人间事不如意者常十之八九的哲思不无关系。但无论如何,作为一种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或是一种对生活与理想的渴求,应该是不同时代人们所共同追求的价值指向。


    南山牡丹园属近年来人工栽植培育的园林景观。小时候生长在农村,多在自家小院里的廊檐底下,或者邻居家院内南墙脚下,时不时可以看到根大茎粗古拙盘曲不乏劲健的散栽牡丹花。后来进了学校上学读书,在课堂和书本上,往往也可以知道一点关于牡丹素材的相关文章。最有名的就是宋代周敦颐的《爱莲说》。此文旨在写莲,但以牡丹作为陪衬,知道牡丹就是富贵的化身。回想后来曾经在人家客厅中堂经常看到张挂牡丹富贵图,可见对牡丹的喜爱,是渗透到中国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的。后来阅读和浏览戏剧文学作品,多涉猎古人游园赏花的题材。


   读清代人小说《镜花缘》,其中开题的情节,就是以唐季武则天时代洛阳牡丹盛况为引子并逐步铺陈展开来构思的。洛阳牡丹花开之美,以及诗歌文学作品中所写洛花之盛,已经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和意蕴,深深植根于华夏文明的血脉之中。唐代东都洛阳之盛,牡丹作为中国的国花,这应该是小学生都会雀跃作答的基本常识了。


    我们是听着歌唱家蒋大为《牡丹之歌》成长起来的一代,也是在观看电影《白牡丹》中长大的一代。牡丹作为富贵的象征,它不仅仅代表了一种文化的符号,更代表了从古到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爱慕。


    登上南山牡丹园,看人们几代人老幼相携同来休闲,自得其乐。在来来往往的游人间穿梭观光,亲身体验到游人如织的盛世景象,始悟假日旅游的美妙。原来休闲休的是文化,在游山玩水间放松和放牧心情,对整日里忙忙碌碌难得闲暇的现代人,还真是一种饱览山川河岳,感受天地万物美妙的精神漫步。可见到户外步足,去田园放飞梦想,对现代人而言,还真的不再是一种原来只存在于文学作品中,生活在作家笔下的梦想。


    趁着暮春三月莺飞草长,柳绿花红的美好景致,饱餐山川胜景,一得万紫千红游遍的春意,携家人或三五好友相邀,登南山郊游游牡丹园,欣赏和神醉天香丽质,真人间美好气象和赏心乐事!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