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山的高度与皇姑幔的神奇大美【游记散文】
李三祥
舜耕历山,千年的古老足音,伴随着年轻补拙而又智慧超群的重华手中的击打牛尾巴后边绑着的簸箕的声响,在老黄牛吭哧吭哧的拉梨声和土层翻滚的犁沟酥响里,以古老的面目焕发出夺目熠熠的铧犁的光采!倾身于黄河之畔,听惯了鸟语花香里流溢飞度和弥漫了空气和风影的泥土气息和涛声,苍凉悠远而又美丽迷人的皇姑幔,在天晴日丽阳光初升的早晨和正午这一段时光里,追随着岁月流走和日影西移的轨迹,把一派迷离朦胧而又轻若纬纱的通透而又神奇的幻景,以神仙洞府般的清凉与静幽之态,在阳光的挥撒里,展现在游客的眼前!
此情此景,置身于原始苍翠并且不乏崚嶒高峻伟岸神姿的天地里,往往会催发行人头脑里的思绪,一如在一片荷塘水域闭合了秀美花颜静静沉卧了一个夏夜的睡莲,在早晨里阳光的照射下,慢慢舒展了含羞的花蕾,以绽放的仪态把勃勃的生机与活力尽情地发散出叶面,枝枝叶叶的清爽清纯洋溢出一派天然的馨香!畅游在这样的光景里,回望历史的旷世河床,以舜帝的名义和孝德,浸透出舜乡帝里垣曲特有的厚重与深沉。
垣曲是帝舜故里,历山是中条山脉在山西境内的主峰,而皇姑幔则是仅次于历山舜王坪的第二高峰。
皇姑幔原本叫皇姑山,这里是传说中舜帝的两个妃子娥皇女英姐妹两个居住和生活的地方,他们是尧王的女儿,出嫁给舜帝,地灵人杰,以皇姑称呼山名,皇姑山的底蕴里自然就有了人杰地灵的文化意义了。
按照史书的记载和民间传说,尧帝到了老年,自然要思考事关天下人民的归属与传承问题。由于自己的儿子不足以成器,他就开始巡游考察帝位的继承人选,到了帝舜故里垣曲一带,听当地人对虞舜的孝德赞叹有加。此前在历山脚下的历山古镇参观时,在同善村古城北城门的门头上额处的位置,砌有青石砖板雕刻的“帝舜故里”,落款铭记是明代万历八年。依据现存和遗留的同善古城门遗址,“同善”的本意即源圣贤孟子“舜帝善与民同心”。有了这样的孝德和经历,由于制定《七十二候》的丰功伟业,以尧王的智慧和眼光,就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与女英嫁给虞舜重华,来进一步考察他作为帝位继承人是否具备善待天下苍生的德行和品质也就理所当然了。
皇姑幔一年四季多有云雾缭绕,其行迹幻象如帐似幔,加上娥皇女英二妃的传说,容易使人滋生出面服乳白色轻纱的仕女形象,故而人们就以皇姑幔而呼其地,这里的山水自然就有了多情如时而上天接云,云雾相连,时而云飞雾散,倏忽游移,时聚时散的云雾奇观,遮住了皇姑山的面纱,远远望去,整个山间和山体都显得弥漫的雾气幻象云雾缭绕,使人仿佛觉得置身于人间仙境,滋生了胸臆间江山海雾连绵朦胧的迷离与神奇之思!
而当我们自己置身于山间谷底,或者是沿着上山的道路盘桓穿行,透过树影,看眼前遮挡在山谷树影间的朦胧雾色,时而浓密团聚,时而均匀散开,眼前之景,往往顿现出一如细纱般稀薄的轻盈通透感,往往使人想起了一屏在夏季里用来遮挡蚊蝇袭扰的帐幔的柔和与色彩,美丽而神奇的皇姑幔的神姿自然就不同凡响了!
从谷底出发的时候,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景象,是一派大雾弥漫了视野的景致,能见度所及,用咫尺之遥来形容是恰切不过了。
站立在山谷涧底由人工填砌拓展形成的一片场地里,面对汉白玉雕砌的娥皇女英圣像,使人生发出思古之怀想,好像经历了一次穿越过三千年久远历史隧道的访探之旅。除了眼前仅见景象,其他的一切,包括景区的房舍,两边的崖面和山体,都被弥漫的雾气遮挡住了视野,使人有了自己好像站在一场毛毛细雨里,大概天气突变要下雨了的感觉和担忧!而当我们沿着皇姑幔景区的门洞下穿过,沿着上山的路径开始上行到半途一个拐角处的时候,回身顾看两边的山体,突然间的感觉,原来雾气已经褪去了大半,而且可以看到头顶的一片天空里,有太阳的光影照常挥撒下来,这才意识到原来天气是一派晴朗的景象。
待你前行不远,站立在另一处山脊的突起处,把目光投向刚才走过的沟底,原先存在的雾气已经烟消云散,突然之间跑得无影无踪。
继续前行,此前浸入肌肤的清凉之气已经没有在沟底时的咄咄逼人了,也许是步行时间长了,体内生发的热量抵消了原来的一部分凉气,这有顺着面颊流溢下来使人揩擦不及的汗水为证,但明显的凉意还是让人觉得腹背有凉气贴身,这才意识到流出的汗水,早已湿透了上身单薄的短袖衫,但这里地处原始山林里独特的阴湿气息,始终让人感觉不出有丝毫夏天里才有的酷暑的味道!等到我们登上离山顶还有将近三分之一高度的地方时,回看走过的路,已经把出发地的影子,远远地丢在了沟底,只见一线隐隐约约路迹,沿着山谷时隐时现就看不见其他了。而自己所处的地方,已经穿透了原先在下面看起来像是云层的雾气,竟然把云气都踩在不远处的半山腰了!
此情此景,不由得使人联想起了一幅画面上见过的黄山云海气象了。只是,这里的云雾之气没有黄山云气的平流翻滚和沸腾之象,依着起伏的山势,历山皇姑幔轻盈的云雾景象,映衬在苍苍茫茫的翠峰树影之上,就像沿着山体逶迤而下遮住了屏峰翠岭的薄纱帐幔,使人想起了用轻纱遮裹着面容的美女形象,更多几分绰约而袅娜的骄恣!
古老神奇的黄河激流之音,从世界屋脊所在的唐古拉山江河源头起步,以涓涓细流泠泠作响汩汩蜿蜒的山水清音,奏响了中华文明交响乐悠然飘荡的千古流韵。黄河之水天上来,三江源头的沱沱河就是一个地理的坐标。
孕育了古老民族之魂的黄河水,以古老而又年轻的姿态,在起跑点,以闲闲泉水聚溪成流的开拓力,开始了东向大海由高而下一步一个台阶婉转迂回终至折而九曲的漫漫之旅!从源头而至陕晋对望的壶口一带,以绝荡一掷而超越千里的激流澎湃之势,奏响华夏文明之光响彻云霄足以警世超俗的千古绝唱!
由此而下,桀骜不驯的黄河,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磅礴气势出了三门峡,汤汤的足迹如龙姿蜿蜒沿着迂回的征程,在山西和河南交界处继续滚滚东向。
与古老的黄河一样,地处黄河北岸的舜乡垣曲,同样的经历着岁月沧桑和历史风雨的洗礼,黄河的声涛,在它的侧畔耳濡目染了几千年,从远古走来,直至经历了三皇五帝的时代,一直走到了今天!
历山是一座神奇而秀美的大山,是传说中舜王耕治并编制黄河流域最早的物候历《七十二候》的地方,这就是历山的高度。
舜王坪是因为舜王在此耕耘而称其名,这里是中条山脉的最高主峰,也是山西境内南部的最高点,海拔2358米!由于舜帝当年受到继母的迫害,他离家出走,始有历山种麻的伟业和传世功绩。
2013年夏天的垣曲之行,我们一起同行的甘肃天水籍的几位作家,与来自全国各地参加《东方散文》垣曲文学采风笔会的四十多位作家诗人,亲身参观和经历了历山脚下的负夏城,今历山镇“帝舜故里”古城门所在的同善村,登临了海拔2143米的历山第二高峰皇姑幔,这里传说是当年舜的两个妃子娥皇和女英生活起居的地方,由于地处山区,山大沟深,加之有华北最大的一片原始森林就在这里,因而这里常年云缠雾绕,如天降帷幔,故就有了皇姑幔的称谓!垣曲也是“世纪曙猿”的发现地,这一重大发现,彻底打破了人类起源于非洲的神话,也向世界证实和表明了中国是人类始祖的发祥地,人类的远祖起源于山西省垣曲县!
追寻着山涧溪流清澈里浸人肺腑的凉爽气息与潺湲奔涌天然水踪,以朝圣般的虔诚心迹,在弯弯曲曲迂回攀升的山间古道中行走,去探索和捕捉足下这片积淀着民族文化血脉的神山圣水的脉动,采一束花香,衔一叶青草,折几片古林凝翠里延伸出小径边沿的五角枫叶,或者是过去未曾见过的橡树叶片,在漫步登临的闲适与猎奇之际,且行且走间,聆听耳边回响的山水清音,和倏然飞过头顶只把鸣叫翻飞的鸟迹音韵抛落谷间林梢里的天籁之音,感受这融合了历史的悠远与大自然天然流丽之音的美好景观,古老的历山皇姑幔就越发使人流连忘返和想入非非了!
同行的人们,都是来自全国各地参加垣曲文学采风笔会的作家诗人,时值伏夏,大家的衣着,无论老中青,都是上衣短袖,原本在县城出发时还觉得暑热扑面的感觉,一旦到了这里,由于海拔高度的提升和原始林区阴湿低温的缘故,加上弥漫在山间谷底包容和遮住了视野的雾气,尽管没有风,却使人感觉到有一种犹如浸泡在清凉的泉水里洗澡的感觉,明显的湿气和凉意浸入肌肤,如果不是在登山和攀爬行走,就会有不胜寒凉的触觉感受生发,使人真真切切想起体验到了一山有四季和山间多清凉恰如水帘洞般潮湿微凉的境遇。看路边的古木杂树,有丛林乔木也有藤蔓铺展的各色植被,掩映在目力所及的视野里,近看是眼前和脚下沿着山体陡峭的脊岭迂回攀升的人行通道,附着和回护在路径两边的大大小的诸色树木,时不时就会把枝枝叉叉的身影阻挡在你的眼前。
在这样的场景里,无论远看还是近观,随着山势的高低起伏,视力所及,满目都是遮蔽了整个山体和沟间谷底的苍翠森然景象。山势陡峭,时不时会有因为山体断层而突然阻隔在眼的岩体或壁垒出现,但人们总会在这里用自己的智慧,架起一处由低处通向高处的人工钢梯,或者是直接沿着石阶的坡面挂起一个钢索软梯,前面的路,就又弯弯曲曲,依着山势,在通向山顶的脊梁部位,一路畅通无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