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三祥的头像

李三祥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8/25
分享

七夕,一曲永远的情殇【散文】

七夕,一曲永远的情殇【散文】

 

 李三祥


牛郎和织女鹊桥相会的故事,是一个关于相爱男女追求美好爱情生活的向往和传说。

一个民族的爱情神话,寄托的是现实生活中,人们对美好爱情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对儿时生活的回忆,在闲暇之余,神游物外,跨越时空界限,驾着思绪的小舟,飘忽荡悠在对美丽神话的追忆之中。

回想小时候,一家人在夏天的夜晚 ,围坐在院子里吃完饭后,便一起乘凉。在风轻月朗的树影之下,看满天星斗,忽闪忽闪的眨着眼睛。孩子们数星星都数的厌烦了,剩下来最有趣的事情,就是缠着大人给自己说古今(讲故事)听。应该说,听大人说古今(就是讲故事),这就是童年时期受到的,最早的也是来自父母和家庭的启蒙教育。人类早期生活的影子,以口耳相传的形式,一代一代传承至今,载体包括后来的童话,以及流传于世的神话故事和传说。传统文化能够得以绵延不绝,农村应该是一片挖掘不尽的富矿和沃土。

牛郎很小的时候就父母早逝,由他的哥哥和嫂嫂抚养成人。但他的嫂嫂对他很不好,年龄稍长,就让他去放牛。 由于从小就是一个放牛娃,长大成人后,人们习惯上就叫他牛郎。等到了成年分家产的时候,刻薄的嫂子,分给他的财产,就只有一头骨瘦如柴的老牛。亲人们刻薄无情,但天无绝人之路,吉人自有天相。有一天晚上,与他相依为命的老牛突然开口讲话,原来这老牛是金牛星下凡。后来在老牛的帮助下,牛郎和私自下凡的天上的织女结为夫妻,成就美好姻缘。但这事让王母娘娘知道了,便派人来凡间捉织女回去。牛郎外出回家,正赶上织女被捉上天。他追啊追啊,但毕竟是一介凡夫俗子,没有回天之力。后在老牛的点化下,披上了老牛的皮, 才得以飞升上天追随织女而来。王母大怒,索性用天上织布用的梭子,回身在牛郎面前一划,顷刻之间,一条波澜壮阔汹涌滔滔的天河就将他和织女横隔开来,从此永远不得相见。

每当晴朗的夏夜,我们抬头仰望星空,在南北延伸的银河系(天上的星河)的东西两侧,就会看到有两颗明亮耀眼的星星,东岸的一颗叫织女星,西岸的一颗就是牵牛星。牛女隔河相望,美丽的神话,每年都会唤起人们对美好爱情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传说到了后来,在七月七日这一天的夜晚,就由天上的喜鹊搭建鹊桥,隔河相望苦苦等待的一对情人,才得以在鹊桥相会。与七夕节相生相伴,到后来民间就有了乞巧节,或七巧节,意在乞求能够使姑娘们获得到天上织女的赐福,使自己从事女(工)红等针线活能够心灵手巧。传说中天上美丽的七彩云霞,就是天上的织娘织女的杰作。

据说每年的农历七月七日这一天,如果你仔细观望,就会发现现实生活中的喜鹊,整天一派忙碌,筑巢垒窝,这就是在为牛郎和织女的相会搭建鹊桥。而且传说每到七月七日,在农家院落的瓜棚架下,都能听到相爱的男女说悄悄话的美好场景。

事实上,牛郎织女的故事,初步萌芽于西汉,形成在东汉年间。这是在汉代谶纬星象之学兴起,崇尚盛行黄老之学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加上古代的人们在生活中交通不便,男女分别,远隔千里,山河阻断,一别不是数月就是经年,甚至有的夫妇一旦离别,相会就永远变成了一种美好的向往和梦想。

七夕年年到,年年多感伤。牛郎织女的神话,带给我们的是一个关于爱情的凄美的传说。 寄托着的,更是一个民族对未来和美好爱情生活的渴求和希望。七巧节或乞巧节,彰显出传统社会中中华民族对妇女针线女(红)工的心灵手巧的歌颂和高超技艺的追捧。

每年过七夕,就是感受和回忆一段扎根在民间的民俗情殇!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