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史诗,一部揭秘白马人民族精神的英雄赞歌》
------诗人汪渺长诗《白马史诗》里彰显的民族文化特色和诗意表达
李三祥
《白马史诗》是一部结构宏大,充满着民族精神特质和诗意光芒的白马英雄史诗。作品里的主人公,是白马人神话传说中的英雄阿尼嘎萨。史诗以英雄人物阿尼嘎萨为主线,以他的出生成长和生活轨迹组织情节,围绕英雄而派生出来的其他人物,如自己的阿爸阿妈,两只白鸽姐姐、七只喜鹊、远祖刑天的意象、头人班大发和儿子几哥比过、班二牛、勒贝杨明远和女儿依曼、白马王国的国王和女儿昼什姆、驸马薛国安、北周将军李忠信等。围绕他的成长和与北周的战争,表现他的勇敢、智慧和神力,来塑造阿尼嘎萨作为白马民族英雄人物的性格和英雄形象。
时间上表现的是6世纪中叶的北周时期。故事发生的地域,是地处陇南市文县境内的铁楼乡白马山寨强曲。这里在历史上,曾经是氐族后裔建立的白马王国,与称雄一时的仇池百顷之国互为邻境。生活在这里的白马人,有自己的语言而没有自己的文字。长期以来,他们的历史、歌曲、民俗,主要靠勒贝口传心授。
据《山海经。海外西经》记载,奇肱之国。刑天与帝至此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英雄的神话传说和祖先刑天英勇不屈的精神,在千百年漫长岁月的长河中,滋养和传承着白马人文化血脉里与生俱来精神气质,他们独特的民族文化,能歌善舞的性格,在苦难和敌人面前所表现出来的英勇不屈的顽强性格。
在他们的心目中,通过勒贝的民间传唱和民谣而流传在神话和传说中的刑天,就是它们的远古的祖先。他们以农耕和打猎为生,流经这里的白马河,白马山寨是他们世代生活的家园,就是在这样一个有山有水,高坡峻岭与森林田野错杂分布的一方之地,孕育了白马文化和白马氐族的后裔部落。
史诗是以英雄的出身和梦境来开篇的。故事中呈现的第一个人物,是英雄的母亲茨嫚娜姆。她站在河岸上,有一个鸟巢从河流上缓缓漂来。漂到脚下,看到里面卧着两只白鸽,将鸟巢捞上岸,白鸽飞起,才发现还有一个可爱的男婴,躺在里面。她将孩子抱在怀里,如同抱着一团春光,孩子睁开眼睛,对她甜甜一笑,一声稚嫩的“阿妈”,好像是月牙发出来的,听得她耳朵里落满了月光。正当她心里清波荡漾,忽然一声鸡叫惊醒了她,原来自己是做了一场美梦!生活在深山老林里的白马人,有娃的家庭,有说有笑有欢乐,阿爸和阿妈梦里都会‘嘿嘿’笑醒。没有生养娃的人家,伴随他们的,是一春又一春的寂寞和清冷凄惶。茨嫚娜姆和阿扎伊这户人家,丈夫都已经三十挂零的年龄了,尚无一男半女。看着自己的妻子因为膝下无儿无女而整天愁肠百结,勤劳善良而性格开朗的阿扎伊,就以自己的歌声来宽慰她,并从喜鹊窝里掏来鸟蛋,让她尝尝鲜,补补身子。但善良的茨嫚娜姆,以她作为女性的天生的母爱之心,不忍心吃喜鹊蛋,在她眼里,喜鹊是有灵性的,吃了喜鹊蛋,就等于伤害了小喜鹊,杀生害命。
他们生活的地方叫金贡岭,在座座青山的围拢中,山脚下流淌的河流日夜奔腾,白马人亲切地称它为白马河。白马人居住在金贡岭的山腰,他们的把自己的寨子也叫金贡岭。寨子里百余户人家,家家都住着一层或两层的沓板房,这是一种依地形而建,屋顶苫着一片片长方形薄木板,如鱼鳞一样铺在上面,两端压着石头以防大风吹刮的民居建筑。阿扎伊家住在寨子西面,门前有三棵大槐树,树干粗壮似壮汉要,树冠下地面开阔,足够容纳三四十人。院子北面的两层沓板房,一层住人,二层堆放谷物,农具。西面两间房,是厨房,东面的两间茅草房,分别养着两头牛和一群羊,生活上属中等人家。他们夫妻生活过得恩爱和睦,但最大的缺憾,是没有一男半女,生活得冷冷清清。
当地有三间土木屋的白马庙,在寨子东头,信仰和供奉白马爷。庙前两棵大柏树,树干粗得一个人抱不拢。这一天,夫妻两人来到庙里,献上美酒公鸡,用歌声向白马爷诉说自己的心病,“河里石头溜溜光,大姐三十没生养。不接瓜的是谎花,白马庙里求娃娃。”求白马爷发善心,保佑把娃怀上,赐他们个迟娃娃。画像上的白马爷头戴沙嘎帽,腰佩宝剑,骑一匹骏马,气冲霄汉,神采夺人。杀了公鸡,孝敬上美酒,许下愿心,生下儿子,杀一头猪,生下女儿,宰一只羊。两人从庙里回来,看见一只大喜鹊领着六只小喜鹊,飞到他家门前的大槐树上欢快鸣叫,将他们的忧愁吹得无影无踪。当三棵槐树挂满槐花的时候,茨嫚娜姆有了身孕。她觉得自己有了尊严,再也不比其他女人低一头,能怀上孩子,才是一个真正的女人。从这以后,她的脸上天天挂着笑,欢乐的歌声也紧紧相伴。在地里除草,她放开嗓子唱《除草歌》,阿扎伊也跟着放声歌唱,撩得其他地里的男男女女也嗓子发痒,和他们一起纵情高歌。歌声像白马河中的水波,一波连一波,那种甜,那种真,好像一肚子唱不完的歌词。在快乐的生活中,茨嫚娜姆的肚皮渐渐腆起。
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一个个都能歌善舞。进入腊月,山寨便有了节日的喜庆,从腊月初八起,家家开始凑柴,将凑集的柴放到街火场,点燃,男女老少考街火,唱歌跳舞。晚上,他们围着熊熊烈火,手拉手,跳着火圈舞。到了除夕,家家有除夕坐夜、岁寿的习俗,白马语叫“耶萨闹斗”,意即坐到天亮,岁寿圆满。在晚上,家家户户展挂祖神图案,献菜,洒酒祭祖。祭祖结束,全家围着火塘而坐,吃肉喝酒,欢度年夜。听到黎明第一声鸡叫,全寨人争先恐后地高喊“噢唠阿韦勒”,反复三次,呼声震天。传说,大年初一黎明,第一个听到鸡鸣的人,一年财运亨通。意思就是“啊,我第一”。将节日气氛推向高潮的是表演“池哥昼”。这是一种傩面舞,由男面相舞、女面相舞和知玛舞组成,扮演者均为男性。男面相,一般四名,面戴木雕彩绘面具,反穿皮袄,身配铜铃,左手执木兵器,右手执牛尾刷,表演池哥舞步,男相面具隆鼻巨口,面目狰狞,表演者动作粗犷有力。女面相,一般也是四名,面戴木雕彩绘面具,身着百褶衣,胸前佩鱼骨牌,表演池母舞步。女面相慈眉善目,仪态端庄,表演者动作柔和细腻。知玛,有两名,脸涂镬墨,一手拿破烂的女性衣服,一手拿犏牛尾,说笑话,唱怪歌,随意乱跳。
在民族文化的记忆里,关于英雄的故事,总是伴随着自己特有的神话传说,在神性与人性的交相辉映中,演绎着他们不朽的精神特质与传奇色彩。白马人心目中的英雄阿尼嘎萨,他在母亲的肚里,整整怀了三年才出生,与十月怀胎相比,本身就显得神秘不凡。顺利生产,却是一个无头无尾的肉坨,一个让父母无法接受的怪胎。母亲因生了他这个怪物,悲伤的泪水,差点冲塌了鼻子。把他遗弃在草丛里,就连羊群和狗都嫌弃,甚至豺狼也不理他。父亲阿扎伊一气之下,将他像扔垃圾一样,扔进了白马河。神奇的是,把他扔进河里,激起的水柱,把太阳都吓白了脸,躲进云层。白马河也失去了浪花,成了风平浪静的海子,不再流淌,并且因此,招致了下游白马寨人和头人对父母的兴师问罪。
他的成长也富有传奇色彩。被父母遗弃的他,后来被七只喜鹊叼着救回来了。两只雪白的鸽子前来解围,她们是阿扎伊的女儿,姐妹俩用嘴啄开拦住海子水流的石岸,下游干涸的河道又涌起滚滚雪浪。阿扎伊听到身后传来‘呱呱’的叫声,蹲下身来,用刀子将肉坨的口子割开,一只拳头大的绿背青蛙,纵身一跳,跳进他的怀抱。原来这就是自己的儿子,一只青蛙。
这只神奇的小青蛙,吃过星星似的,眼睛异常明亮,聪明而富有灵性。父母给他取的名字叫“阿尼嘎萨”。勇敢的小青娃,他的成长过程,身上彰显出的是现实生活中的人性之美。母亲不仅耐心教他说白马语,还以母爱的天性经常教育鼓励,让他懂得勇敢和有尊严地面对一切。十年后,小青蛙还是拳头那么大,依然是只会“呱呱”叫,父亲阿扎伊已不指望他学会说话,可是母亲茨嫚娜姆仍然坚信,儿子的眼睛告诉她,他有人的心智,懂事机灵,聪明有灵气,有朝一日,一定会开口说话。
阿尼嘎萨的聪明和懂事,首先通过班二牛给他尝摘来的瓢子的情节展现出来。在父母面前,班二牛往他嘴里喂,他看了看阿爸和阿妈,摇了摇头,没有张嘴。看到父母和班二牛先尝了,自己才张口吃了。这样的情节,富有人情味,也让人感觉到来自孩子的童心与天真,还有他的天资聪明与机灵懂事。洋溢着人性之美,也让人感受到这个可爱小精灵身上散发出来的神奇与灵光。
在他的成长过程中,既有来自阿爸阿妈的家庭亲情之爱,也在精神上受到勒贝杨明远和女儿依曼的对他的陪伴与精神滋养。在白马山寨,勒贝杨明远是一个肩负着教化与传承使命的神奇人物。作为方圆百里有名的勒贝,他不仅对白马人的历史、民俗、医术样样精通,而且不光会说汉话,还能读懂汉人的书,人们将他当神一样尊重。青蛙之身的阿尼嘎萨受到来自别的孩子歧视,但依曼却把他当自己的哥哥一样对待,他俩一起玩。喜欢听她唱的歌,听一首,即便三天不吃饭也不知道饿。这样的诗句,形象传神,生动而富有人情味,给人以可触可感的亲和之美与穿透力。几哥比过作为白马山寨头人的儿子,他比依曼和阿尼嘎萨年长一岁,从小娇生惯养和不讲理,养成了无法无天的坏习气,是山寨里的小霸王。看到依曼和阿尼嘎萨在一起,他心怀嫉妒和不服气,总是找茬欺负和羞辱阿尼嘎萨。结果不但没有占到便宜,反而因为阿尼嘎萨的灵巧和机智躲闪,自家反倒挨了自己的巴掌,鼻血都流出来了,于是他像挨了刀子的猪,在地上撒泼打滚并喊叫“阿尼嘎萨杀人啦”。这样的情节和语言,比喻形象生动,生活气息浓,刻画人物收到入木三分的表达效果,让人觉得回味无穷,妙趣横生。这事让阿尼嘎萨的阿爸看到了,阿爸赶紧给人家当面赔不是,但几个比过依然是不依不饶,气得阿扎伊一脚把儿子踢飞,为了息事宁人,打了自己的儿子,这才让几个比过觉得满意不闹腾了。阿尼嘎萨被阿爸一脚踢得肚子痛,他也第一次感受和领教到了有钱有势在人情世故中的威力。窝着一肚子的火气,阿尼嘎萨趁父母不注意,赌气离家出走了。他在夜幕中来到旷野里,听到狼嚎的声音,顿时感到了恐惧和害怕,后悔一气之下离家出来,可要强的性格,让他觉得没有脸再走回头路,因为他想,白天的屈辱是别人给的,返回的屈辱是自己找的。看着山寨里人家屋里的清油灯,如小红花一朵一朵开放,自家的那朵小红花,比太阳窝里还暖和。耳畔传来阿妈呼唤自己的声音,那声音如明月一样亲切。还有阿爸的声音、依曼的声音、班二牛的声音,全寨子人寻找他的声音,都在焦急的喊叫着。他感觉到自己闯下了大祸,但却没有勇气跳出来。到处找不到他,人们便簇拥着勒贝杨明远来到白马庙祈求神灵保佑,让他平平安安回家。这样的场景描写,在诗意的语言里,让人感受到一种来自人性的光芒,冲击着心灵。
这次出走,在英雄成长的岁月里,展示出白马人的人性之美,也是一种对英雄自己精神上的磨砺与考验。看到划过天上的流星,一弯挂在天边的残月,听着猫头鹰瘆人的叫声,阿尼嘎萨睡着了。他做了一个梦,梦见有一个怪兽追着他,他疯狂地跳啊跳啊,穿过火堆,穿过海子,突然出现了奇迹:他身上的蛙皮全部脱落,变成了一个帅气十足的白马小伙子,将几哥比过几拳打倒,跪在地上向自己求饶。一阵清风将他从梦中吹醒,太阳从东方升起了。天亮以后,他被阿妈找到,回家以后,从此离开阿妈的怀抱,独自住在耳房,每当子夜时分,准时来到三棵大槐树下,开始了自己从青蛙身向人身蜕变转化的修炼。
依曼的歌声,应和着他家门前三棵大槐树上飞来飞去的七只喜鹊的叫声,让他陶醉。正当他出神地听着歌声的时候,一泡牛粪不偏不倚,砸中了自己,也溅在了依曼身上。原来是山寨里的小无赖几个比过又来捣乱使坏了。阿尼嘎萨拳头大的身体,因为一腔怒火,鼓胀成雄鸡那样雄壮,他那气冲斗牛的气势,有一种摄人心魄的力量。那种非凡的神气,看双眼里喷出的怒火,犹如骇人的雷鸣闪电,震慑人心,它让自己的对手感到背部发凉,依曼也惊呆了,就连路过的杨明远看了,也暗暗吃惊。以旁观者的视觉,从侧面来刻画表现人物,读着这样的文字,让人感觉到一种与生俱来的精气神,扑面而来,一种骨子里难以遮掩的英雄气概,咄咄逼人。这种以小见大的结构和表现手法,让人物本身的故事性更加富有传奇色彩。这也让人想起了汉乐府陌上桑里,作者烘托人物形象时,别具匠心的艺术手法表达效果。
阿尼嘎萨从青蛙之身到修炼成人,史诗在故事情节的表现上,既体现了时间跨度大的特点,也有利用梦境的奇幻故事,注重以细节来充实和展开情节的手法。结合历史素材的和现实生活的场景交代,把中心人物在这期间经历的各种挫折与磨炼,给人以变化多姿,异彩纷呈的故事呈现,这样的安排与推进,体现在诗歌章节的组合上,不仅有缀珠成串的效果,更能为充分塑造和表现人物素材,拓展广阔的空间。从第一章到第九章,史诗主题都是围绕白马文化和英雄阿尼嘎萨的成长这一主题,掺杂和引用大量的民歌与唱词,着力于他抒写从青蛙转化成人的情节,实现了其由神话传说到现实人物的历史转化。把英雄的神性与人性的过渡,展开在白马人建立的白马王国与北周的征战这样一种背景下,以部落王国与敌国的之间的战争来呈现历史,塑造诸多人物。以歌声传情,既是对白马人有自己的语言没有自己的文字的现实表现,更是出于情节需要,而巧妙安排的内容表达,史诗充分体现了他们能歌善舞的民族性格和特点。
阿尼嘎萨和伊曼的爱情,是伴随着他们的成长一路走来的。这期间,几个比过的搅局,让他以丑陋的心灵,扮演着其因嫉妒而生的邪恶的角色。因为他的捣乱,美丽的依曼,右腮被毒蛇咬了一口,不仅差点要了她的命,毁容后的阴阳脸,也给她的心灵蒙上了无法抹去的阴影和创伤。勇敢善良,正直纯情的阿尼嘎萨,在她生命垂危和陷入绝望的时候,不失时机地冒着生命危险,用嘴吸毒救人,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舍身救治,展现了煜煜生辉的心灵之美与人性光芒。他自己因为吸吮蛇毒液,身体肿成了碗口大。奇迹的出现了,依曼得救了。当依曼苏醒之后,阿尼嘎萨则由于舍己救人,肿成了兔子那么大,吐了几口白沫,昏迷过去。杨明远唱起了《招魂歌》为他叫魂,大家配合着齐声喊“回来了”,这样的场景,让人看到了白马人文化中活着的原始而古老的神秘民俗遗风。当他肿胀的身体渐渐消肿,一月间,蜕了三层皮,才恢复成原来的模样。为了安慰失去娇容的依曼,他守在她身边,不声不响,知趣地陪着她,并不时逗她开心。这样的情节安排,使作品对人性的挖掘和表现,获得了抵达人心灵深刻,加上依曼的梦境,让思维向度增添了神性的成分而显得非凡不俗,更拓展了想象和表现的空间,收到了以小喻大的神奇效果。
在九寨沟的爱情奇遇,既有大段大段山水物象描写,也有以歌传情的对唱。现实的场景,历史的回顾,在主题人物的歌唱声中,糅合了当地的自然之美与人性的纯真之美。在鸟语花香风景如画的环境中感受天籁,在半农半猎的生活场景里,以歌声推出人物,白马王国的三公主昼什姆,因为一场梦境,被梦中英俊小哥的歌声,像一支月光做的箭,温柔地射中了。仙女的爱情,在五彩池边,被英俊小哥动人的歌声唤醒了。美妙的歌声,一个唱醉了,一个听醉了。昼什姆和小哥的爱情,为英雄阿尼嘎萨在白马王国的出世与建功立业,在作铺垫。
阿尼嘎萨和几哥比过,在史诗中,代表的是英雄和他的天敌这样两种不同的人物。他俩一正一反,结合故事情节和时间的推移,围绕人物性格塑造和谋篇的需要,在正与邪的对比中,丰富和构成了诗史所要表达的历史场景,让内容显得富有故事性,多彩而饱满丰盈。几哥比过后来是通过人情关系与白马王国的大驸马薛国安走在一起的。在和平年代,他作为薛安国的下属与心腹,起到了为阴谋家充当马前卒和打手的作用。对他长大成人之后的为人处世,诗史特意安插了两处情节,来表现他心底的狠毒与不择手段。其一,是白马王国的三公主昼什姆在九寨沟遭遇蒙面人行刺,由于阿尼嘎萨的救护而脱险,但通过活捉的刺客供述,幕后指使者的身份得以知晓,从而也暴露了白马王国宫中隐藏的隐患。其二是依曼的莫名其妙的失踪和背后隐藏的秘密,这两件事情的发生,都有比哥必过参与其中,正是他充当了助纣为虐的角色。再后来,当白马王国受到北周大将李忠信率兵攻打的时候,其所作所为和表现,则完全是一种奸佞弄臣谗言误国的不光彩角色。白马王国和北周的战事,在保卫白马王城的较量中,几经反复,终于在足智多谋的阿尼嘎萨的指挥下,以他的神勇和善战,斩断了李忠信的一只右臂,让这位久经沙场能征惯战的老将,兵败白马城下,白马王国才得以守护生存。
阿尼嘎萨从青蛙之身到修炼成人,史诗在故事情节的表现上,既体现了时间跨度大的特点,也有利用梦境的奇幻故事来充实和展开情节的手法。结合历史素材的和现实生活的场景交代,把中心人在这期间经历的各种挫折与磨炼,给人以变化多姿,异彩纷呈的故事呈现,这样的安排与推进,体现在诗歌章节的组合上,不仅有缀珠成串的效果,更能为充分塑造和表现人物素材,拓展广阔的空间。从第一章到第九章,史诗主题都是围绕白马文化和英雄阿尼嘎萨的成长这一主题,掺杂和引用大量的民歌与唱词,着力于他抒写从青蛙转化成人的情节,实现了其由神话传说到现实人物的历史转化。把英雄的神性与人性的过渡,展开在白马人建立的白马王国与北周的征战这样一种背景下,以部落王国与敌国的战争来呈现历史,塑造诸多人物。以歌声传情,既是对白马人有自己的语言没有自己的文字的现实表现,更是出于情节需要,而巧妙安排的内容表达,史诗充分体现了他们能歌善舞的民族性格和特点。
在九寨沟的爱情奇遇,既有大段大段山水物象描写,也有以歌传情的对唱。现实的场景,历史的回顾,在主题人物的歌唱声中,糅合了当地的自然之美与人性的纯真之美。在鸟语花香风景如画的环境中感受天籁,在半农半猎的生活场景里,以歌声中推出人物,白马王国的三公主昼什姆,因为一场梦境,被梦中英俊小哥的歌声,像一支月光做的箭,温柔地射中了。仙女的爱情,在五彩池边,被英俊小哥动人的歌声唤醒了。美妙的歌声,一个唱醉了,一个听醉了。以诗歌的形式,既便于唱说情节,也可以灵活地引用当地的山歌、童谣和谚语,即可以抒情,也可以表现和展开故事情节,塑造不同的人物形象,为全面塑造阿尼嘎萨这一人物的性格和英雄形象,拓展了表达的空间。
白马史诗属于叙事诗,按时间顺序安排故事情节,结构宏大,从阿尼嘎萨出生到由青蛙真正转变成人,已十八岁。不仅在时间上跨度大,具备史诗的较长流程,而且有战争故事,并且把特定的历史背景与现实的生活场景相结合,表现了英雄人物的神性,把他放在白马王国和金贡岭与九寨沟、仇池山、西汉水、秦州这样一些具体的地理环境中来安排和组织情节,和其他三大少数民族史诗相比,也是以阿尼嘎萨的出生—少年时代—求婚--降服烈马--秦州学剑—参加和指挥保卫白马城的战争-事业成功为框架,这就使其具备了史诗具有的结构特点。史诗中白马人的祖先是炎帝手下大将刑天,神话传说古老的常羊山即后来的仇池山,漾水于西汉水流经的区域,正是位于西南方的长江流域,从现实生活中,白马人为氐族后裔,他们的传统文化中,池哥昼舞蹈扮演者有四位菩萨和土地的场景,一定意义上也保留有佛教文化遗存的痕迹。他的出生富有传奇色彩,怀孕三年,出生时是一个肉坨,有卵生的寓意,这正是远古时期各民族关于祖先记忆中的神性折射。以人物为主线的表现方式,与其他少数民族的史诗的构成一样,呈现出中国民族的特色的串珠或项链式的结构特点。
汪渺老师《白马史诗》,不仅从体制上,可与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玛纳斯》这三大中国少数民族史诗等量齐观,其语言的表达,更如珍珠般粒粒夺目。相信这是一部在以上三部史诗之后,可以传世的又一部少数民族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