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三祥的头像

李三祥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2106/08
分享

有思有行的文化穿越【文学评论】 

 

李三祥

 

憨仲是一位有着自己独到的眼光和思想,创作个性鲜明且特立独行的历史散文作家。他也是一位从齐鲁大地走来,志在弘扬齐文化,而且能够以自己的创作实践和行游天下的气魄,身体力行为挖掘和揭秘齐文化不遗余力,在时代文学的大花园里,风生水起而又形成一定影响的风作者。对散文写作情有独钟,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追求,能够以达观的胸襟,感召和引领一批来自全国各地的散文界文学人士,在写作的道路上与《东方散文》平台同舟共济,以坚韧执着的意志取得不凡成就,以实力证明了自己而令人刮目相看的作家。

谈到本人与他的交往经历,屈指可数间已不下十次。最早的一次,是在2013年的夏天的帝舜故里垣曲笔会上,后来的几次面谈与交往,三次在天水,四次在西安曲江楼观和海洋极地馆,还有高青与遵义之行,大理笔会,都是参加全国散文作家《东方散文》笔会的机缘。关于对他的更进一步的了解,直至成为心有灵犀的同道朋友,则是通过阅读其作品这一途径,才有可能从思想的高度出发,以期达到对其人对其文更为真切而深的评价与认知。

他的创作态度是严谨的,仅从其煌煌数270万字的三部作品中,所涉及到的历史人物系列,数量就达309人之多。行文活泼生动,有历史的表述和交代,也有实地探访的记录,其中不乏自己对历史人物的独到见解,在面对历史遗迹和实物现场时真情实感的流露,这些,足以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引发思古之幽情和时代语境下的昭示与感发。引用史料有据可考,抒发情怀之处,让人觉得可亲信且富有思想的智慧与启迪。既是以自己作为现代人对文化的诠释,其视野所及,上至殷商,夏至秦汉,凡是与齐地和齐国相关的人物及文物古迹,包括民间传说与故事化迹,有形的物质实体之外,亦少不了以各种碎片化的方式保存和留传至今的各种非物质形态的内容。拾遗捡漏,亦文亦史,彰显出行文中的史笔与文笔交相辉映,史料与写实互补为用的呈现风格。读其散文,让人觉得耐读,可读,有一种引人入胜的东西,隐约弥漫在文字所构建的呈现里,带给人一种庄重而不乏情趣,把史实的严谨与文辞的生动巧妙糅合,在娓娓述说间自然而然不留痕迹。

他的散文笔触所及,是以人物为中心来组织材料并展开铺叙的。《味兀自游历于齐都况》是其寻找和捕捉如梦似幻的八百年传奇的开篇之作。生于斯,长于斯,淄博,在这座拥有百万人口之众的现代化的大都市里,立身一隅,张店区的周庄,便是主人公憨仲的故乡。淄水萦绕的营丘城遗址,博物馆里一件件出土的文物,以无声的风采,让我们跟随作者的笔触,拂拭去岁月的积尘,领略一段熠熠生辉的历史眼前所呈现的画面里,古老的土地上,可谓齐国人物一时新。齐姜之国始封为公,周师齐祖姜子牙的传奇,揭开齐国八百年历史的序幕。齐桓公的霸业,稷下学宫的文教,在齐风韶韵里,激荡起泱泱齐风的文明足音。韶院村落里承载的《韶》乐,留下了一代素王孔子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的佳话。历史的足音,在现代人憨仲的文笔传响里,让我们走进了一段穿越千年的时空漫游。从齐鲁古道出发,路过伤心的共城,在雨天里相约在泄柳店,回望晏子的身影,倾听荆楚历史的风云变幻,夜访即墨城.。从齐鲁大地西游,到天水,去宝鸡,走西安,访延安,横跨陕甘晋三省,行程数千里,太公钓台磻溪的足迹,晋祠的寻古和拜谒圣母邑姜。一路走来,历史的面目,便随着作者行游路径和轨迹,一幕幕地清晰起来。圣母邑姜是姜太公之女,周武王的王妃,唐叔虞的生母。她的禀赋和智慧,贤能与才干,教子有方的懿德高风,可谓集众美于一身,尊祀其为圣母,足当以为天下范可矣。与圣母殿相关的建筑艺术,以鱼沼飞梁为典范,以寄托世人对一代伟大女性的崇尚之情。写自己熟悉和擅长的的题材,在这里可以得到印证与体现。

回归故里的一代大儒,写的是古齐国境内,高密土地上出现的两位影响中国历史的人物其中的齐相晏婴,关于他的事迹,在晏子使楚和管晏之术的文献记载里,已是中国的读书人耳熟能详的人物。其中另外一个人物郑玄,汉代的经学大师,一位被后世称为经学集大成者的大儒。他的勤奋与聪明天性,以学富五车的真才实学,倾心致力于阐述儒学,使得儒家经典发扬光大。从《泱泱齐风》128篇里围绕人物为主题的厚重的卷轶中,透过作者的行迹和眼光,在历史人物与现实生活的交会点上,让我们捕捉和体悟到的,是一种时代人文环境下,当代文人应有的使命感与责任担当,还有流溢在字里行间的浓郁的人文情怀。

追寻着齐秦文化的文脉,在《民族精神的家园》和《礼乐文源泉肇文明》等篇目里,岐山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符号,是炎帝生息、周室肇基之地,也是周文化和齐文化的根源生发地。这里不仅孕育了凤鸣岐山的神话传奇,也是西伯侯称王兴周与伐纣灭商,成就八百年周朝基业的原点和周礼与泱泱中华文明的肇始之地。《五百年春秋昭日月》里的中原之行,齐国神医扁鹊的传奇故事,在作者关注的目光里,让沉埋在历史河床中古蔡国,中国的重阳文化之乡,以耀眼的姿态呈现出它清晰的身影。上蔡故城,史称“千古一相”上蔡人秦丞相李斯西汉著文士庐江太守丞桓宽,重阳登高、饮菊花酒、插茱萸的古老习俗,让尘封在历史文化长廊里的重阳文化,复活在现代人的眼前,让人们感受到曾经有过五百年灿烂历史的这一方中原大地,脉搏里重新跳动起文明光响的活力与亮色。古老的烽火台与望河楼,不仅雄峙和见证了过去曾经发生在这里的金戈铁马之声,而当历史的长河在时代的召唤下,再次穿越这里的时候,我们的心跳,伴随着作者杖行天下的行游足迹,捕捉和感受到的,是弥漫在这个时代里,与上蔡这座古城有关的厚重的文化味儿,扑面而来的美好时代气息。

《磨盘山处谒鲍叔》一文里记述的是唐代诗仙李白诗句 “无令管与鲍,千载独知名”里所仰慕的人物鲍叔牙。管鲍之交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对鲍叔牙高尚品质的写照,出于对鲍叔牙的推崇和敬仰,作者的足迹,追寻着这位古人的人生轨迹,去过他的故里安徽颍上,建功立业的齐国故都,后来的封地济南鲍城,而河北河间县的鲍叔牙封地,更是让作者心驰神往,终于得以了却一桩心愿。河间见诸史册的历史,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这里素有“京南第一府”之称,地理位置之重,人文地望之厚,足以使人侧目。河间束州古城和南皮的古皮城、沧县的旧州城、并称沧州地区的三大古城。在冀中小镇束城,有一座奇特的坟墓叫磨盘山,传说是鲍叔牙墓。据当地一位田姓八旬老人说,过去,这地方的人好多没有见过山,当看到我们村北这座像磨盘一样的高大土堆时,以为山就是这样,因此都叫它磨盘山。其实后来才听说它是齐国大夫鲍叔牙的坟墓。可以说,依据历史文献的里记载的线索,结合叙史,实地考察,人物采访,对比各地关于同类题材的遗迹,在相互参验中作出自己的判断,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评价,这正是憨仲在整个齐风系列文章里体现出来的一种学问之道。这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其忠实于历史的史笔风范,亦不乏纪实与民俗采访相结合的文学表达风格。

在《天齐雄风》所收录的80篇以人物为主线所写的同类散文游记中,同样贯穿和体现出这种表述风格与呈现思路。《周易圣地羑里城》是对太史公《史记》里有关历史人物事迹记载的“文王拘羑里而演周易”在一种时代语境里表达,在忠实于史书文本的同时,把自己在行迹考察中所见所闻,加工提炼后予以取舍,以现代人的眼光,呈现的是自己行与思的感受与情怀,同样可以看出其一以贯之的审慎与思索,是有一种穿越时空的大视野折射在这里边的。

总观憨仲历史散文系列文章,其视野之开阔,知识储备丰富,行文洒脱流畅的风格,在文笔与史笔的交互间,在纪实与感发的思绪里,饱含一种能够时时触动读者情怀的深情,真诚而无虚夸之态,厚重而文采兼具,处处能够让人获得一种美的享受,领略到其中的知识风貌和文化视野。这种亦文亦史文史交融的表现手法,无论是此前的齐风系列,还是新近结集出版的《杖行天下》,都有可触可摸的立体呈现。从其对于文字的敬畏与执着,想起了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在行游天下,杖行天下的追求里,彰显和诠释着一位高产作家笔下的大气磅礴。善于以散文笔法,书写历史人物风貌,记录和纵论现实世情的娴熟智慧,还有经行之处的山川风物与人文光景,内容上的知识性和趣味性,让人在倾听与阅读中,体味到源自文字里的丰富多彩与灼见感发,一种有思有行写作的风格。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