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三祥的头像

李三祥

网站用户

小说
202111/10
分享

哈 达 铺 之 行【游记散文】


 

 

                一、从天水到武都

 

 

2021103日,正是举国欢庆的大好日子。在参加完一场晚辈的婚礼之后,决定趁着国庆节法定长假的时间,前往地处陇南市境内的宕昌县,去红色古镇哈达铺,沿着当年红军长征走过的路径,作一次期盼已久的红色文化之旅。

 

在自己的印象中,心心念念的陇南地域,是一块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厚重的沃土,更是经西秦岭豁口之途,沿着嘉陵江和白龙江贯通南下,可直抵西南巴蜀大地的关锁要道。沿着这一带的水路顺流而下,不仅有穿越其境的西汉水和嘉陵江,还有沿途连通陕甘川三省的古祁山道和文县阴平道等历史上久负盛名的战略关途。追寻着历史的足音,这里也是曾经的马帮驮队和挑夫行商由陇入蜀的商贸流通之地。途径境内的康县茶马古道,曾经昙花一现的古宕昌氐羌之国,红军长征北上途中路过这里的英雄壮举,都在这里留下了足以让人流连忘返的历史光响。就我自己而言,总有一种植根于内心深处的情结,时时涌动难遏,激荡起心向往之,行必能至的感怀与动意。在庆祝建党一百周年和第二个一百年步入新阶段新征程的这样一种现实和氛围中,赶上重大历史节点和举国欢度国庆节这一特殊的时刻,重温历史,感受红色文化,其情所向,终必能至。寻思已久,一旦成行。正是怀揣着这样的心思,以朝圣般的心态,到哈达铺去,作一次触摸和感受红色文化的行游,在秋雨沥沥中,终于踏上旅途。

 

像过去每次出门远行一样,早晨起来准备停当,身背随带相机的挎包,手拿一把长伞,先去附近的楼下,在一家临夏人新开的兰州辣子王牛肉面馆里,要了一大碗清汤牛肉面,吃过之后,便冒雨穿行在通往车站的路上。大约在上午十一点三十分左右,已经坐上了由天水开往武都的客运大巴,一路前行,在皂郊镇上了十天高速。

 

透过车窗,看沿途风景,是一派秋色渐浓的景象。掠过眼帘的山峦树影,平地间的时不时可见的农田草地,笼罩在秋雨扑簌的状态里,看远处山头高地一带,被时隐时现的团状云雾缠绕着,到显得有些画面般饶有情趣,淡淡的雾,地面上的青绿,夹杂着树影秋色,还有时不时可见的玉米地,秋雨中的景象,在秋云弥漫没有阳光的天气状态下,呈现出潮湿浓重的底调色彩,让人在视觉的碰撞间,捕捉到一袭清新凉爽的气息扑面而来。

 

一路走来,客车穿行在川谷河道间,从天水到武都,途经礼县、西和、康县境内,印象深刻的几处隧道,有铁堂峡、云华山、晚霞湖等,沿着黄瓜水和漾水河的路段,是逆流而行,而在西汉水、石峡河、平洛河及武都境内的白龙江沿岸路段,则是顺流而行。由于雨天路滑,经过大约3个多小时的行程,在下午240分左右,终于到了这次旅行的换乘点,位于白龙江畔长江大道钟楼公园附近的武都汽车站。

 

 

         

 

从武都车站出来,顺便找到一家位于街面楼下的面馆,午饭依然是一碗当地随处可见的兰州牛肉面。按照自己原来的想法,到了武都,先在这里转一转,熟悉和了解一下这个地处白龙江畔的陇南古城。在领略当地峡谷之城的风光之际,顺道打听一下前往宕昌县城的客车运行情况。如果时间允许,打算先去宕昌,晚上就在县城找个地方住下休息,待第二天再去哈达铺。从饭馆出来,沿着江边的长江大道,一个人边走边看,感觉当地的气温,很明显要比天水一带热些,打开手机查看,显示果然是26摄氏度。当我散步来到位于江岸附近的车站门口的时候,看见有一辆挂着甘E牌号的私家车,司机见有人经过,便向我打招呼“去不去天水?”我告诉他,自己刚从天水来这儿,准备乘车去宕昌,行游哈达铺。他告诉我,坐去宕昌的客车,要在穿过十字路口附近的拐角处等。

 

顺着他的指向,继续往前走,说来也巧,这时候头顶里感觉突然下起雨来了。好在自己每次出门远行,都是随身带着雨伞的。在等车的丁字路口,撑起手中的雨伞,等了不多一会儿,就看见有一辆张挂着武都至宕昌的客车,迎面停在路边。等我收起伞上了车,司机说这趟车是开往两水镇为终点站的,今天不去宕昌。你可以到陇南站坐火车,直接哈达铺站下车。听了他这个建议,我这才知道和清楚了,几年前刚开通的兰州到陇南铁路,原来从陇南市到哈达铺镇,沿途是有方便直达的哈达铺站的。于是决定坐火车去哈达铺,晚上的落脚点,就住在哈达铺,主意就这样定下了。

 

从位于武都市区的白龙江畔,坐上沿途由市内开往陇南站的15路公交车,时隔不久,便来到了位于北山脚下的陇南站。由于是临时改变的行程,下车后考虑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直奔站台,在位于左边的售票窗口,购买了去哈达铺的车票。看看发车时间尚早,便下了站台,在车站广场周边转悠,边赏景边等待和消磨时间。眼前的陇南火车站,脚下的地面,是清一色的大理石铺地。站立在下边的广场间,抬头可见新修建的候车室,坐落在一处台阶地带,背景后面,是高耸雄奇的山体,车站布局与山体自然景观浑然一体,整体建筑格局,给人以场面广大,视野开阔的气象。由于自己是第一次专程来武都,而陇南站也是最近几年才开通建成的铁路设施建筑,感觉这里的绿化树也很有特色。在靠近左侧边缘的草坪地表间,有新移植的风景树,下部的树身主干低矮,上端的分支四散铺开,很有一种苍劲古拙的风骨气势,陌然映现眼前,让人觉得可亲可喜,只是叫不上它是一种属于什么品种的名木。抱着这样的好奇和新鲜感,经打开手机识别功能鉴定,显示为雀舌黄杨。这下可真让人长了见识,知道在武都当地的植被环境中,竟然有这样让人眼界大开稀罕名木。真可谓一树雀舌叶,绿意沁人心,此情此境,于陌生感中,生发出无边快意,溢美酣然。眼前的这个车站,从低处城市区间到位于高端的站台地面,大致分为三个大的台阶,逐级而上,方可抵达步入车站的台地。站立其上,回望俯瞰,对面的苍山与眼底的市井高楼尽呈目前,给人以奇峰雄姿与楼体错落不群的独特印象。这里沿江两岸是显得有些裸露的山体,沉雄突兀而植被隐约斑驳,似有一种苍凉之感扑面而来,让人在头脑里,涌动出关于古老的氐羌与西域之境这样的独特况味来,俨然是一种别开生面的历史与现实交融之感。

 

在自己固有的印象里,武都地处陇南,为陇南之城,陇蜀之城,是历史上曾经的古阶州。与天水一样,被称为“巴蜀咽喉,秦陇锁钥”,也是中国地理的几何中心,经历了过去数千百年的历史沧桑,在以白龙江为轴线的河道及周边地域,孕育了先秦文化、巴蜀文化和武都氐羌文化。穿城而过的白龙江,见证和弹响着古老与时代气息兼容的浓郁华章,在这一方水土间,哺育和滋养着生生不息的人文与自然生态。这里地处我国地势由青藏高原、黄土高原、秦巴山地等处地理单元的过渡和交汇地带,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南北交融的气候特点,为这里种植油橄榄和花椒等经济作物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物候条件,在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这里已经建成为了富有地域特色的“油橄榄之城”“花椒之乡”。行走在当地的大街上,感受着这种扑面而来的时代气息,在耳闻目睹间,总是有一种鲜活而现实的温馨,让人心生感动而思绪飞扬。

 

 

                三、雨

 

 

从陇南发往哈达铺的D8885次列车,于103日下午17:39分准时出发了。出南陇站坐落的白龙江畔阶州大道附近抵哈达铺,列车前进的路线,大致都是沿着白龙江峡谷地带,一路向西北方向穿行。这其间,只有在途经两水镇时,作了短暂的2分钟停留。沿途经过坪垭藏族乡,角弓镇,过雅园站不久,便在白龙江和岷江交会处的两河口东南地带,跨过白龙江,转折向北,沿着岷江东侧一线的山岭间继续穿行。经由地处宕昌县城北边的将台乡,直达位于西北方向的哈达铺镇。这次出行,赶上国庆长假期间,加之这趟列车发车的时间点,正是临近晚饭的时候,在自己当时的感觉中,无论是前往车站广场,还是在候车大厅检票的旅客,看上去滞留的人数都不是很多。经过为时一个小时的行程,列车已出了峡谷,听广播提示列车已到哈达铺站。

等我出了车厢走上站台,看通往出站口的地下通道口有站台提示标识,在暮色笼罩的氛围中,衬托得电子屏显上的字幕格外醒目耀眼,那散发着红晕底色的“哈达铺欢迎您”几个字2021年10月3日18:44的时间显示,让人心里涌动起一种暖意萦怀的气息,倍感亲切。

从站台地下通道走出出站口的时候,傍晚的哈达铺,正是秋雨连绵的的天气。开阔的车站广场,在灯光辉映的黄昏里,呈现给人一种别样的感觉,迷醉了心境,令人流连驻足。

这就是哈达铺,在国庆这个举国欢度的日子里,在秋雨的飘落中,心中盼望已久的哈达铺,没有哈达的哈达铺!远处的群山,眼前的人间烟火,在彰显着时代主题的建筑群落间,流溢出一种掩饰不住的生活气息,不由地让人在头脑里滋生出关于这里的富庶与繁华之想。

撑起手中的雨伞,用手机抓拍几张眼前的风景,雨中的哈达铺站,灯光映照下的物事,前来接送客人的几个身影,映照在周边的楼房,还有场地间装扮的绿化带,在潮湿的雨迹里,静静地开放的万寿菊,把盏盏黄花绽放枝头,迎接着来到这里的每一位远道行客,是那样的清新与安详,让人感觉出一种陌生而又熟悉的美,哈达铺独特的美。感受和欣赏着这里的风景,凑近看,沉醉眼底,是一种亲临其境的自身独享。边行边走间,顺便分享在朋友圈,让远方的朋友一道来共享,更是一种惬意的同乐与留存。这还不够,像往常一样,用随带的相机,从不同的角度,抓拍和留住让人感动的瞬间,作为行游的记忆,记录和保存眼前景致,留下过往的足迹,这种源自行旅途中的感动和情怀,别有一番滋味在人头。心中的意想,也是为着回来以后的创作,留下一些可资采用的图文资料,在浏览与回味间,滋养精神,以慰平生。

一个人边走边看,冒着头顶飘落的雨迹,趁着暮色出了车站广场,沿着街道所在的方向左转而行,过了停车场不远处就是沿街的店铺。看这里的街道,与其他地方的乡间村镇一样,沿着街道两边,是富有时代气息的商肆店铺,还有灯光弥漫的宾馆餐饮建筑。楼房大多都是两层结构,也有场面和格局显得高大宏伟的四层楼体建筑,给人以繁华大气之想。在夜色降临暮雨疏落的秋色中,街头的路灯光影,楼房间的透漏出的灯箱彩晕,经由地面的水光反射,平添了许多斑斓迷离的色彩,衬托得温馨灿烂,给人一种亲切可爱的感觉扑面而来。笼罩在夜幕下的哈达铺,街头散漫的灯光,时不时穿行的车身和人影,弥散出人间烟火的美好情致。

在一家叫马氏牛肉面的清真面馆,吃了个13元一碗的岷县生羊肉尕面片,感觉当地的清真饮食,不仅口味地道,一碗面片数量足,而且现炒的生羊肉也多,留给人的印象很不错。透过这家面馆和一碗普通的面食,让人感知到当地生意人身上体现出的厚道与诚朴。

吃完饭出来,看外面的雨还在稀稀落落地下着。顺便看了一下时间,手机显示已经是晚上8:22的光景,便找了一家叫途悦宾馆的住宿地,登记停当,经过了解询问,知道经营客店的主人叫许世峰。顺便打听哈达铺红色纪念馆的情况,知晓那里离宾馆所在的驻地大约有1500米远,在镇子的外面一带,晚上是关闭的,不接待游客。

以平时养成的习惯,考虑到离晚上休息的时间尚早,决计出去先到纪念馆所在的地方去转一转,以便为明天的行程作一次探路之行。拿定主意,便带上相机,手执雨伞,在夜色中,冒雨穿行在位于哈达铺镇的街道间。一路边走边看,在夜雨下的灯影里,感受着这片红色土地上的一切物事。

在自己的心目中,滋生对哈达铺的向往,已经是存在了三十年多年的夙愿了。那还是改革为开放初期的前十年,上大学的那阵子,恰是风华正茂的年华,在当地师范院校的课堂上,在自己所学专业的课本里,与来自陇南宕昌的同学相处间,知道了古老的宕昌羌王之国,还有红军长征经过的红色圣地哈达铺。哈达铺,仅从字眼来看,觉得这就是一个富有诗情画意的名字。当时在自己头脑里冒出的哈达,想象中是那样的多姿多彩的,也是多么的富有地域特色,那该是一种古老陌生而又令人心向往之的神秘之境!当自己的足迹,在这一刻,切切实实地踏上这块现实中的土地上的时候,感觉心中向往已久的宿愿,终于梦想成真了。也正是在这一刻,知道了的哈达铺一带,就是历史上羌族和藏族杂居的地方。这从当地纪念馆里保存的羌王金印和哈达铺这样的字眼里,本身就折射出关于地名中隐藏的民族文化信息。把这里叫哈达铺,正是因为曾经生活在片土地上的羌族和藏族,有共同使用哈达的习俗,而哈达铺就是买卖哈达的地方。从历史上来考证,哈达铺作为茶马古道上一个旱码头,既是一个中转站,也是一个茶叶和马匹等商品与藏药丝帛这些特殊用品互市的交易之地。

当自己的足迹和身影,从位于夜色中的哈达铺走过,眼前的古镇酒店,古镇酒楼,红色哈达铺等醒目的标识,毫无疑问,都是在向前来这里的游人昭示着,这里作为宕昌县境内的历史文化古镇,其中所承载的丰厚文化底蕴,历史上作为古道关驿所起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从哈达铺站坐落的下街到红军长征纪念馆所在的上街,长度大约有三里路之遥,沿街一带开张有分布众多的餐馆,既有司空见惯的饮食经营场所,也有数家富有民族特色的风味烧烤点,其中以清真特色的民族风味店居多。巴食火锅与五粮液尖庄酒、嘉峪关烧烤、清真胡辣羊蹄、80元一斤的清炖羊头肉,让人在色香味俱佳的诱惑中,感受到来自这里的那种遮掩不住的独特地域风情。

夜幕下的哈达铺,被灯光红晕装点得热情洋溢的街道路面,因为自己恰好赶上的这一阵阵秋雨,行走在行人稀少的旅途间,感觉那是一种诗意充盈的美好境界,让人沉醉,在眼底现实的富庶与祥和里,伴随着时不时装扮在路边树影间的红五星,或者是斜插在楼层和屋檐前的一杆杆红旗,从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或中国工农第二方面军字样的旗面上,流溢着过去岁月里,红军战士的身影和队伍走过历史的画卷,让人觉得这里曾经发生的一切,是那样的醒目与鲜活,又是那样的悠远与沧桑。匆匆流走的岁月,在这里见证和送走了,曾经征战沙场的英雄队伍,还有特殊的那个时代里,充满着希望与悲壮的历史,但永远带不走的,是一代伟人和他的战友们,已然扎根于这片红色土地上的不朽民族精神。正是他们那一代人,凭借着其自带光芒的英雄之气,以踏破贺兰山阙杀出一条血路的豪情与壮举,抒写了和发扬了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在艰苦卓绝的险恶环境下,一路悲壮,一路探索,以前无古人的坚韧不拔与豪迈精进,一步一个脚印,穿越万里长征,开辟和铸造了时代足音里中华民族气壮山河的红色文化之魂,赓续和茁壮着我们这个古老民族自开天辟地以来,日新又日新自强不息,奋发图强行稳致远的精神血脉。时至今日,在这里,白边红底嵌上“中国工农红军”字样的一杆杆红旗,古镇酒楼大厅里装点的一组人物造像,还有那面衬着镰刀斧头的红艳艳的旗帜,在用无声的语言,呈现和诉说着军民一家亲的那个历史场景,瞬间的表达,竖起的是一座丰碑,传承里是不朽的精神。那个抬头仰着稚嫩脸庞看着红军战士的小孩子,他把手提的竹篓递给红军战士的右手中,旁边是头戴笠帽手拿烧饼的年轻妈妈,双手递过去的是一双布鞋。他们面对红军战士的姿势和笑脸,而对面那个年轻战士的身影,肩背上的一杆枪、一把刀,透过这一组合的三人群塑,呈现出当年军民鱼水情深的感人场景。对面的墙体上,布置和张挂着的,是一组见证和反映了哈达铺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红色主题图片。印象古镇,中国哈达铺,资料不语,但记录和留住的,是历史长河里的一朵朵浪花,在咫尺方寸的穿越间,绽放和掩饰不住的,是红色旅游的亮点和灵魂,是其本身丰厚的文化底蕴和承载的革命精神。

 

沿着这条街道,边行边看,边看边走,行行走走间,路边的碧冬茄、格桑花,还有围饶绿化树蓬生的秋菊花和人工种植的万寿菊,沿着街道两旁的地面,时不时与行道树相伴丛生,吸引着自己的目光,带着好奇与探究的心思,让人在一路经历的时候,体味和领略到一种别样的风物光景,一种与这片红色土地相濡以沫的人文与天然意趣。而当自己的足迹,快要走出街道的时候,眼看着这里已经是灯火寥寥,街面显得有些偏僻落寞,但在对面的楼体上,镶嵌在二楼的两个方框状窗户里,有通亮的灯光,透过玻璃纱窗,映照着这段显得昏暗的街面,在哈达铺街道边缘的这里,在夜色遮掩的背景下,街头不见人迹,只有时不时路过的私家车路过,此情此情,不由人头脑里想起了小时候看露天电影,故事里呈现的夜间情节,联系到红军长征,战争环境下的人家灯火,不由人有一种穿越空间的历史之感感动胸怀。或许,如果这样的情景,出现在86年前的队伍面前,当他们经过长途跋涉,急行军带着任务来到这里的时候,眼前照亮旅途暗夜的灯光,透过当地人家的窗户,对他们来讲,那将是一种何等激动的心情?这些背负着历史使命和一个民族前途命运的英雄们,他们的到来,带给当地人的,何尝又不是一袭穿越时空的希望与历史光亮呢。从车站和住宿地所在的下街,到位于红军长征色纪念馆所在的上街,空间的距离是1500米开外,但当我穿过这条街,站立在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大门前的场地时,看看手机上的时间显示,已经是晚上21:40,整整花去了一个小时零20分钟。也许,沿着这条街走一趟,自己收获的,的确是一次穿越时空的历史文化之旅吧。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