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三祥的头像

李三祥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09/23
分享

读墨馨散文集《行走人间》之印象

以至诚之心,真情书写悠悠岁月里的人间烟火(序)

-------读墨馨散文集《行走人间》之印象

李三祥

齐寿山是一座古老而人文底蕴深厚的地方名山。沿着分水岭周边黄河流域一侧的南沟河源头附近,经王家店上去,在靠近稍子坡对面的山梁地带,散布着几个村落,有铁佛沟、肖家崖和周家坪,墨馨的娘家就在肖家崖,墨馨是大山的女儿,她是地地道道的齐寿人。

墨馨真名杨建华,在自己的印象中,她是当地作家群里,一位富有才情和文学禀赋,为人处事低调谦逊的女作家。出于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同为文友和读者,我对她作品的关注和了解,也是从其诗文平台栖梦小筑这个窗口,在阅读其古体诗作的过程中,透过文字构筑的文心路径,洞察作家笔底呈现出来的精神世界的。

行走人间,笔墨抒怀,乡思有寄,句句含情。“闲来陌上蝶蹁跹,夏去秋临又一年。多少幽怀凭雁寄,乡心已到白云边。” 一首《乡思》,几多愁绪,字里行间,可触可摸的是一颗敏感而深情的诗心,这里边有对故乡的真情,对亲情的追思,何尝又不是远嫁的女儿,隐约间对失去母爱的一袭乡心与真情流露!

《陪妈妈回乡》是一篇纪事性的深情回忆文章,内容是写自己陪妈妈回娘家的故事。“妈妈健谈,爱热闹,尤其喜欢转亲戚。我平时话少,喜欢清静。可偏偏妈走到哪喜欢让我陪着,有我陪着,妈心里踏实。虽然不胜其烦,还得隐忍,妈太不容易。”村里有老人去世了,在农村帮人料理白干事这样的特殊场景里,妈妈陪着她的表妹们哭一会儿,劝一会儿,而我,在这样的场合里,显得手足无措,茫然而惶惑。灵前的草铺上,坐满了人,人间百态,尽显其中。我则像个看戏的,为了陪妈妈,看了一场“戏”。

生离死别的场景,我其实早已经历过并将还会再经历。已经经历过的,那是二十年前爸爸去世的时候,而我,爸爸唯一的女儿,不到十四岁。当时出奇的平静,竟没有流一滴泪。后来上学期间,有一天小姑姑来学校找我,要我请假回家,说爷爷去世了。我当时一脸的凄惶,忐忑着心情回到家里,跪在爷爷灵前涕泪交流,就是不出声。奶奶去世时,我已经工作了,结婚后已经有了自己的孩子,那时孩子才几个月大。可怜的奶奶,生前精明了一辈子,要强了一辈子,把个近二十口人的大家庭打理得井井有条,三寸金莲的脚后跟磨起的老茧足有一铜板厚,好话,硬话,精明话说了一辈子,临到最后,竟然瘫痪到床上,口不能言,腿不能动,受尽疼痛折磨,这样的日子延续了三年之久,直到去世。这样感人的文字叙事,把源自生活的记忆和人间真情,以一片至诚之心书写出来,让人读来感觉有内容,有深情,有吸引力,亲切感人,透过传神而富有表现力的文字表达,留给人眼前掠过的,不啻是一幅饱含真情实感而又熟悉不过的乡土民俗风情画卷,怎不令人感动!

《怀念叶儿》是对童年时光的真情回忆。叶儿是邻居家的女孩子,也是自己小时候亲密无间的小伙伴。她聪明伶俐,讨人喜欢。那时候踢坊,玩沙包,跳绳,捉迷藏藏娃娃,帮大人干农活放牛,割草,这样熟悉的农村生活场景,令人难忘。同龄女孩子之间抓五子,嬉闹唱歌,互相之间帮着梳头扎辫子的童年趣事,历历在目。放牛时一起采摘野花,把摘来的花束绑在牛角上,绑在牛尾巴上,以至因为给牛戴花,把牛都惊诧了,由此而引发两头牛抵角大战的惊险一幕。童年的天真烂漫,童心童趣里的生动场面,看似莫名其妙而又惊心动魄的两牛大战,也把束手无策的两个放牛娃吓哭了。后来在附近放牛的大人家的帮助下,才把累得气喘吁吁的斗牛分开,“我说这两头牛见天好好地,今天咋了,原来是你两个碎女子给闹的,真果的娃娃家,没事干了。谁家的娃娃像你两一样把牛当人打扮?再不要给牛角上绑花了,绑上花儿一个人不得一个就顶角了。”原来,牛就是年,对牛弹琴,牛不会懂,对牛绑花打扮,更不是美,这样只会把牛吓着,而且还会引发一场牛与牛之间抵角大战的风险!生动真切的语言,把童心童趣的天真烂漫,以故事情节的场景,活灵活现地呈现出来了。

《铁佛沟,盛放我孩提快乐的摇篮》是写小时候转舅家的经历的。铁佛沟和肖家崖,就好比一把手的食指和中指,血脉相连,历史上就互动联姻,亲如一家。建华的舅舅家就在铁佛沟。舅家在铁佛沟属大户人家。外公是抗美援朝功臣,转业回到地方以后,在铁佛沟村小任教三十多年,一生教出来的学生,可谓育桃李无数。建华的伯父,爸爸,二姑,四姑包括弟弟和她本人,都是外公的学生。敬畏外公,外公一双眼睛炯炯有神,身着军装的照片里,年轻时的外公也是个潇洒英俊的美男子。他的不怒自威让人望而生畏,他笑眯眯的说话时,又是那么和蔼可亲,平易近人。

外公的故事里,有自己趴在外婆窗台上,眼巴巴地朝对面子梁瞅,张望斜斜路渴望妈妈接自己回家的记忆。斜斜路的上面,是肖家崖村的庄稼地,那是自己出生的地方,那里有熟悉的老屋和院落,也是自己难忘的精神家园。舅家是耕读人家,两个小姨正在读四年级和五年级。她两的假期作业,有一次都让自己给偷偷地把填空题做了。心里感动又自豪,心想你们不做,我给你们做。好心办坏事的结果,招来的是外公把两个姨骂了一顿。知道是自己闯的祸,把姨气地暴跳如雷,自己却显得一脸无辜。在院子里的外公听见了,走进屋里来笑眯眯地对自己说了一番你还小,当然做不对,有时间写写生字,看看书这样的教诲。外婆听见了,说自己岁岁地一点,知道帮娅娅做作业,看来是个爱学习的娃。从小就爱学习,天真可爱的孩子气,在平实朴素的地语言里,跃然可见,平淡的生活场景,以素描般的书写,起到了只语千言,亲切而又饱含真情的感染效果,不乏真情实意的自然流露。

《端午遐想》里,有自己对乡村生活和传统农耕文化的深情记忆。拔艾折柳,用彩色丝线搓花绳戴手环民俗信仰,在自家田地里插蘸羊血旗子的血祭印象,吃羊肉喝羊汤,烙花馍,做凉粉吃凉粉以及追节煮甜醅的场景,让人在娓娓道来畅想里,感受到一种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富有仪式感的乡土民俗画卷,引发心里的共鸣,感人至深。熟悉的场面,真情的叙事,不只是在岁时节俗得到表现,对乡思,乡情和地方传说的娓娓讲说里,在对庙会活动的描写中,以现场人物的对话语言,写人记事,吸收和引用以方言俗语,传递和表达一种情怀,不仅生动形象,而且富有感染力,富有情趣。立立路,斜斜路,写山路的陡。羊暮囊’,看样学样,羞死了,连伤脸都晓不得(丢人),跳团,吃欠火些,人多点子稠,到时候你就知道马王爷究竟几只眼了等方言里的地域文化特色,把当地的历史文脉,表现地生动鲜活。《荞面水咕嘟》《立冬日吃扁食》《烟火杂粮—包谷面片》《人间至味是锅鲰》内容写的是当地人熟悉的饮食文化。对过去岁月的留恋,在日常饮食的记忆里,让人触摸到时代的变迁,城乡变化的节奏。怎么吃,吃什么,人间烟火里的温情,诠释着芸芸众生端在饭碗里的饮食文化气息。在对乡土文化的表现中,以鲜明传神的地域方言表达,让沉淀在岁月长河中的人文积淀,得以升华与呈现。

《小儿成长轶事》写的是育儿经。《妈妈是老虎》《没见过秦始皇,你就不能说没有这个人》孩子的世界,是充满阳光和天真烂漫的。母爱里的舔犊之情,是血浓于水的天性流露。保护孩子的天性,呵护孩子的至纯至性,立规矩是必须的,循循善诱因势利导并激励其好学上进,考验的是家长的智慧,舒放的是孩子与生俱来的天性。童心,童趣,母爱,亲情,家庭里的亲情与温情,母亲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成长是潜移默化的。透过这一组记写育儿经的文字,不仅见证着孩子的成长,更反映出家庭氛围在孩子教育和成长中的环境育人功能。有妈妈在,家里就有温度,有爸爸在,孩子的世界里就有规矩的影子。教孩子拖地洗衣做家务,培养出懂事的孩子,有这样的孩子,有这样的母亲,有默契相助的爱人,这样的家庭一定是温暖而又富于爱心的,这样的日子,一定是明媚的春日。突然想起一部电影:《男人上路》。这样的素材和生活场景,以电影镜头为收束,既有点睛之笔,又是对主题的升华与提炼,读来亲切感人,有无声胜有声之妙。

承蒙建华错爱,当她将让我为其将要结集出版的《人间行走》一书作序的想法嘱托,感动和意外之际,我也就没有坚辞,慨然应允,恭以为序了。散文集《人间行走》30多万字,第一辑“亲情寄语”,第二辑“感事纪怀”,第三辑“故土情深”,第四辑“山河纪游”,在全文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其对故乡,对亲人的深情书写,对成长和行走经历的叙事,深深地吸引了我,也被她立其至诚,书其大道的精神境界所感动。写自己熟悉的生活,用真情书写,在追梦文学和痴爱古典诗词的经历中,有思,有情,有声,有色。无论是写人记事,还是行游山水,其行文自然流畅的笔法,至诚纯真的深情,让人在洋洋洒洒的文字间,神游和饱览其中表现出来的人文风情和自然物象,给人以别开生面的感发与启迪。在建华书写自己成长和读书上学的文章中,曾多次提到自己当老师的大姑,说她是村里人眼中的“女夫子”。当我读完了建华的文章,突然觉得,她自己不也是一位健笔书写才气逼人的“女夫子”吗,真是杨家有女,建华其人,文脉之重,令人侧目。

是为序。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