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三祥的头像

李三祥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11/22
分享

师恩难忘【散文】

师恩难忘【散文】

侯石代

冬日的阳光普照整个大地,辐射到各个角落驱走了寒气,一扫立冬前后寒气而变得温和滋润,本想着趁着星期天好好的睡个懒觉,解一解一周的疲劳,天生就是个忙碌的命,何况是这么好的天气,又怎能辜负如此美好的时光呢。

择日不如撞日,带上和煦的阳光踏上了回家的路。

回到了家里,打开门窗透一透气,让房子吸收一点新鲜空气,一束光线从窗口照了进来,正好照在地图上,一种熟悉又亲切的线条走进了视线,那是一幅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看一看地图就觉得心里有一种无法表述的愉悦,更能想到已故恩师何永仁先生和何永义先生,生性爱好历史和地理的缘由,两位恩师的独到的精湛的讲义深深的扎根于心间,时时激励着我,鼓舞着我,尤其是两位恩师的高尚品质,鼓励和帮助了许多落后生最终高中榜首。

恩师何永仁先生是代历史的,他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研究和探讨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讲义精典活泼生动,有自已独到的见解,讲到那一国就把那一国的地形图画在黑板上,从华夏的黄河流域的文明和长江流域的文明到世界的两河(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的文明,从半坡氏族到古代希腊,从中国近现代史的屈辱史(鸦片战争)到中国革命的探索史(戊戌变法)和中国革命史(辛亥革命),从封建和半封建的殖民地到军阀混战时期的中国现状,结合教材的内容浓缩成了自已的精髓,一堂课正听得入迷,下课的钟声敲响,后来成为一校之长,依然对讲义精益求精,治学严谨,一生桃李满天下,堪称一代师魂。又是著名诗人,书法家,著有《砚边集》。

“地理地理,知地识理”,这是地理老师何永义先生常说的话,也是我的班主任,就是要知道某个地方有什么矿产资源,有几条重要河流,有什么特色产业,气旋与反气旋对气候的影响等等,假期回家由于顺路,一同坐班车到平南,都是他老人家掏的车费,记得在一次寒假补课期间,专门打发班长刘自强到银行取了一些钱,帮助偏远困难学生,并极力向学校建议延长供电时间,让学生们省点煤油供做饭之用。

两位恩师对每一位学生一视同仁,特别是对落后生一而再再而三的鼓励,有许多落后生都是两位恩师鼓励帮助考上大学并走上领导岗位的。

盛夏的一天下午,我去看望了恩师李三祥先生,李老师爱妻何晓茹女士,何永仁先生之爱女,我的校友,一进门很是热情,端来了水果等时令鲜味,和先生聊了一下午,谈论了许多话题,相谈甚欢,偌大的客厅除了沙发和茶几外,剩下的空间几乎被全部的书籍所占用,都是全国各地作家的作品,一个电话,一部《西部散文大辞典》寄到了家,我先睹为快,晚饭后,李老师赠送两本书,一本是先恩师何永仁先生的巜砚边集》和他的《官屯岭上的牧歌》,这种温馨而又惬意的关爱兴奋的我当晚抱着两本书进入了梦乡。

一生平庸无所做为,却遇上了几位恩师的淳淳教诲,这种得天独厚的优势是我人生最大的福份,汪川中学虽地处偏辟,但那是一个师资力量非常强大的学校,是秦城区的一所名校,是一个煤油灯精神的学校,煤油灯下走出了许多优秀的人才,微弱的煤油灯冒着浓浓的烟味发出的一束弱光,照亮了奋发努力的莘莘学子的人生道路,这些优秀的人才又用自已的强光照亮了各行各业,我能得到他们的教诲,缘于一位影响我一生的既是恩师又是表哥的安波老师,一位优秀的化学老师后来却在教育战线系统的纪检岗位上奉献一生的优秀的久经考验的国家纪检干部,是他把我带到了那里并极力帮助我完成学业,遇到了许多优秀的老师,碰到了诗人汪浩德先生,吃一口苹果和一囗馍馍就能写一首诗的语文老师和后来当记者的余剑峰先生。

我的表哥安波老师,与我结下了刻骨铭心的师生情谊,又有着打断骨头却连着筋的亲人离合情缘,为人厚道善良,纯朴孝道,乐于帮助人,缘于祖母和母亲两辈人的情缘,这种血浓于水的亲情网延续了几辈人,没有他的极力资助我是没能力完成学业的,想把这种积压在心中很久的心结表达出来,试着写了一篇《表哥的情怀》以释放深藏内心深处的情怀,因表哥不太支持而作罢,但他对我的那份超兄弟之间的情份只能永远埋藏在心底,也足见表哥的另一个优秀品质,为人朴实低调,高风亮节的情操和博大宽阔的胸怀。

提起英语,压根就没有学过这门课程,偏偏地又成为考试的重点科目,为此学校专门开办夜间晚自已补习英语,大量的时间花了进去,但效果不理想,汪道直老师是当时学校专门从学生中选拨的优秀的英语补习老师,他那深厚的英语水平弥补了学校英语教学的空白和不足。还时时鼓励我不要泄气,课外还曾经与汪老师,柏国荣老师下过相棋。

在前年的春节同学聚会宴上,在秦都盛宴,见到了刘望海老师和李臻老师,还有我的表哥和汪文化老师,汪文化老师还是那么热情,抱着我还是在校时的“兄弟”称呼。

这是一次时隔近三十年的一次巨大的同学联谊盛宴,昔日的同学少年,妙龄少女,有县级领导干部,也有医学专家和教授,也有为人师表的老师,还有企业老总,包括了我在内的无业人士,虽在不同岗位上奋斗,功成名就也罢,碌碌无为也好,但岁月不饶人,经历了岁月的痕迹已对不上号了,只好自报家门或在校时同学们起的外号,浓浓的酒香又使我想起了恩师何永义先生所说的一句话“一辈同学三辈亲”。

近年来有了充裕的时间,写一点心得体会发于朋友圈,本着记录一下自已的生活,打发时间,增添一点生活乐趣,未曾想恩师李三祥先生推荐上头条和百度空间或手机搜狐网,并写诗盛赞鼓励,一路的鼓励和关爱使我对文字写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先生的鼓励和厚爱伴随我稳步地成熟和成长,后又在市公园小学又愚到了高级教师诗人田华老师把写于五一期间的《劳动创造了世界成就了人生》和《家乡的洋槐花开了》以及《诗圣光环照耀店通面》投向了秦州微刊并陆续发表,又和秦州微刊编辑宋老师取得联系,有几篇文字在微刊上连续发表,极大的鼓舞了我的写作热情。

渐渐地发现写作能治愈心灵的创伤和弥补自身的不足和缺陷。也许有人会说,把日子都混成那样了,还有那心思,故弄玄虚的出出风头,炫耀一下自已,不管怎么样,有几位恩师和知心朋友的鼓励和支持足矣,我的内心是踏实的,每投一篇,一经发表,心里象生了孩子一样的高兴和愉悦。相对于那些讽刺挖苦打击的言语却是很渺小的。

趁着休假回一趟老家真好。每每发一篇文字,心里是满满的收获和喜乐,恩师的鼓励和支持,朋友们的关心和抬爱,更是一份真挚的关爱和鞭策,这种朴实真淳的情谊时时激励和鼓舞着我,唯有一丝不苟坚韧的走好每一步才真正的象回到自已的家一样的踏实。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