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三祥的头像

李三祥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6/22
分享

石鸡临绝壁,飘然凤凰台

“州图领同谷,驿道出流沙”,唐朝有人来秦州,陇右行吟留佳句。

向往古典诗歌里独到的风景,追寻着古代诗人的足音,阅读盛唐隆宋大元绝胜的人文景观,感发于文字间流淌的绵长文脉,趁着当地中考这一难得的自由时光,去陇南徽县或成县,探访当地名山,行游青泥古道,以寄情山水的情怀,作一次访古游学之旅,在追蹑古人书要读万卷,路要行万里的心迹下,一念顿起,便下定了此去成县旅游的决心,访一访杜甫草堂,登览鸡山顶峰。

公元759年冬天,流寓秦州的大诗人杜甫,从秦州城出发,沿着陇蜀古道一途,经赤谷南下,在汉源十月之交,一路艰难跋涉,出铁堂峡,过盐井,沿着西汉水流域西和境内的寒峡(今祁家峡)、法镜寺(今石堡)、青阳峡、石龛(八峰崖石窟)、龙门镇,经同谷泥功山抵达县城,后择地筑茅茨在今成县七里飞龙峡口的凤凰山下,东河又名长丰河,杜甫寓居同谷期间,就住在凤凰台下的凤凰村内,宋代以后在这里建有杜甫草堂。杜甫草堂靠近古青泥河古栈道北侧一端,河岸对面,是奇峰高峻的山崖,陡立突兀,人不至高顶。东河自北向南流入峡内。山腰有高台,瀑布,传说汉世有凤凰栖其上,所以称其为凤凰台。“亭亭凤凰台,北对西康州”,“山峻路绝踪,石林气高浮”,路下是激流波荡的万丈潭渊,路途险绝,形诸笔端,其间行路难走可见一斑。在这里,诗人度过了一段最为艰难困苦的日子,其中滋味,读《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可知其悲愤与哀伤。

第一次去成县在1992年,那是我刚参加工作后的第三个年头。人生有幸,赶改革开放初期的那段悠悠岁月。在农村土地包产到户和承包经营的一派大好形势下,自己分配到当地的一所农村中学任教。九十年代初,伴随着南巡讲话掀起的又一波改革浪潮,当时的中国大地,可谓是东方吹来满眼风,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富裕起来的人们,开始把眼光转向了旅游观光带动社会经济发展的精神文化之路。“五一”长假,学校组织单位的教职员工,决定去与秦城区临近的陇南地区成县旅游,目标景点就是上鸡山!稳妥起见,学校指派我和当时负责财务的一位老同志提前一天出发,任务就是打前站,为后续团队预定食宿宾馆。

那次成县之行,我们搭乘天水开往成县的班车,一路前行,留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地方,就是车辆越过稍子坡梁,进入当时的娘娘坝乡,看道路两边的植被,已然是满眼葱绿,一派绿意繁茂的景象,越往徽成县方向走,地表植被的绿化程度,越是富有江南一带的特质与气息。过了大山坝,沿途经徽县麻沿河,过江洛镇,顺着洛河谷底穿行出谷,车过泥阳镇,时隔不久即抵达成县县城。一路风景,令人饱享眼福,真是一次别开生面的旅途。

在我们抵达成县的那天晚上,当地夜间的一场透雨,让我们登览鸡山看风景的心愿,终究未能实现,留下几多遗憾。等到了第二天,当后续团体人员乘坐的两个大班车与我们见面,从当地旅游主管部门处得到的消息,由于下了一个晚上的雨,导致上山的部分路段封闭,从安全角度考虑,取消原登山计划,临时通知,大家可以在县内城自由转转,按通知的时间上车返程。

时隔三十二年,为了弥补心里记着,而脚下却一直未曾走过的登览鸡山这样的心愿,2024年6月15日,上午九时许,我又一次踏上了从天水发往成县的客班,作一次行游鸡山的圆梦之旅。

成县古称同谷。站立在成县街头,纵目西望,见鸡峰山绝壁屹立,于群山屏岭之间,陡然端居,俨然如城头看月,沉雄有天含万仞之象,而其状托云,又恰似天庭金鸡,引颈长鸣,一唱绝响,声闻千载,青泥古道思人间送晨报晓之遥。据宋代成州知州晁説之《濯羽轩记》记载:风起于西岐,过凤县而以凤名,过凤凰山而以凤凰名,过鸡山而误目为鸡,故称鸡山。

在位于南环西路的南河桥头,坐上从县城开往鸡峰山森林公园的客车,西行约五公里,一路驱车盘旋上山, 车行有半个小时的行程,便来到位于大坪卫生院附近的鸡峰山国家森林公园景区停车场。看路边的景区牌标显示,从入口到终点距离5公里。在附近山崖下面的一处开阔地带,有一处坐北朝南的庙宇建筑群落,看西端墙体侧面上鸡峰山雷神殿几个红书大字,知道这里是一处其他地方很少见到的雷神庙。在靠近公路南面的一侧,有一座新建的雷神庙大戏台。这样的布局,与各地民间爷庙对戏楼的格局别无二致,终究是一种传统标准的设计样式。

当天的行踪,可以说亦是一种无果而终的结局。

以自己一贯的作派,本来是一路徒步前行,一边用携带的相机,边走边拍自己感兴趣的风物光景的。

从步行通道的阶梯入口上去,穿行在通往鸡峰山主峰二字梁嵋洛峰的甬道间,清新的空气,密密扎扎的竹林树影,呈现眼境的巨石古木,时不时传来的鸟鸣声唤,让人顿生爽心悦目之感。

大约爬行了有三四路之遥,感觉曾经受过跌伤的右腿膝盖关节部位,已经有点隐隐丝丝的不适与疼痛之感,稍顿休息,顺便拿出背包里自带的的茶杯喝水解渴。

继续往前行走了一段路径,碰见从山上下来的一对男女,打听离终点的距离还有多远。那男人背着包裹走在前面,说那离峰顶还远着哩,自己从上面下来,已经走了将近一个半小时辰了!

待他们擦肩而去,再往上走,时隔不久,又见有下山的一男一女,看那女客手拄一根棍杖缓慢行走,男人提着包袋跟在后面,看年龄,大概是母子关系。老太太慈眉善脸,当我再次探问离峰顶还有多远,老人家说,你这个时候上去,离老君殿都还有一段路哩,最好上去了住在上面,待明天再下来。我在上面碰见有三个天水来的游客,他们就是昨天住在山上的,上午在山上转过了才下的山。

听老人家这样一说,我当即向她说了声感谢的话,就掉头转身,折回原路下山了。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