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顾锁英的头像

顾锁英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9/19
分享

冬日,又遇著名军旅作家王宗仁

     2020年岁末,我受邀“中国散文年会”组委会之邀,踩着冬的韵律,怀拥一腔对文学的执着追求,从南京三个多小时的高铁,踏上了北京的土地,参加“2020年中国散文年会暨颁奖盛典”,收获了冬日里一抹最温暖的阳光。
      一年一度的中国散文年会,是全国散文界最隆重、最权威的年会盛典。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高洪波、作家梁晓声、阿成、王宗仁、刘庆邦、鲍尔吉、原野、张锐峰、蒋建伟、巴根、蒋殊、俞胜等都和与会作家们一起参加活动。就是在这样的散文年会上,我有机会结识了著名军旅作家王宗仁老师。记得2019年年会上,我就邂逅了王宗仁老先生并聆听了他的名家讲座——“新时代,我们向柳青学习什么”。2020年的散文年会上,我又遇到了我崇敬的军旅作家王宗仁老师,并聆听了他“有关金锐奖得主小七作品研讨会”的精彩演讲。
      王宗仁老师,陕西扶风人。著名军旅作家,中国散文学会秘书长,鲁迅文学奖得主。著有散文集《藏地兵书》、《情断无人区》、《雪山无需》、《藏羚羊跪拜》等四十余部,现居北京。王老从1958年入伍走进军营,在青藏高原历任汽车兵、团政治处干事、书记、青藏兵部宣传处新闻干事等。在青藏高原被称作为“世界屋脊”,海拔四千多米的雄伟的昆仑山、唐古拉山、喜马拉雅山为伍,与风暴、石头、冰川为伴,在青海格尔木青藏线上驻扎七年,后调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政治部创作室创作员、主任、专业作家、文学创作一级。
      宁静、神秘、诡谲的青藏高原,蜿蜒崎岖的绵绵青藏线上,留下王宗仁老师多少青春的汗水,留下他不懈努力、多年坚持的文学梦想。王宗仁老师从小学毕业就喜欢写作,他14岁开始在《陕西文艺》发表第一篇作品,从此就奠定了他想当作家的梦想。青藏高原的军旅生涯,面对苍茫雄浑的高原,巍巍昆仑、严寒冰冻、极度艰辛的生活环境,都是他创作的源泉,也使他的文学梦、作家梦扬起了远行的风帆。青藏高原有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素材,青藏高原恶劣的环境和戍边艰辛的汽车兵生活,赋予了王宗仁老师生命的坚强和创作的灵感。乃至他后来调离了青藏高原,写出的作品很多仍是以高原为主。因为他将他的心、他的爱、他的情都留在了青藏高原。那里雪山的倒影、圣洁的冰湖、高远的蓝天······他将青藏高原视作第二故乡,在离开青藏高原的年月里,他只要一有可能就会扑向高原。曾一百二十次翻越唐古拉山,创造了一个文人、军官、一个作家的最高纪录。其中有上百次是自费进藏深入生活,用手中的笔,心中的情,抒写、歌颂青藏高原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变化及典型的人和事。
      和王宗仁老师的相识应该说是在九十年代中期。虽说相识,但那时我们还未缘悭一面,只是我和王老师的作品相遇。我曾兼任《青海日报》和《青海青年报》的通讯员、特约记者。被誉为“昆仑之子”作家的王宗仁老师的散文《感悟唐古拉》、《喜忧楚玛尔河》等和我的散文、写意国画、摄影作品常在《青海青年报》副刊相遇,至今我还完好无损的珍藏着。也许正由于我们都曾是来自青藏高原,有着共同的情结:痴爱高原、情系高原。是青藏高原极其艰辛严峻的生存环境磨砺了我们,是巍巍昆仑、辽阔无边的旷古大漠迷恋着我们,我对王宗仁老师也更多了一份亲切崇敬感。
      年会上,王宗仁老师不厌其烦地给与会作家签名留言。名家讲座课间时刻,我将收藏在手机里二十几年前王老师作品和我作品相遇的图片给他看。突兀,深感王老师的目光如两把尖锐的箭一般射向我的手机屏幕,他惊讶不已,用带有一点陕西口音的语调连连称道:不易、不易,这么久了你还留着······忽而,他抬起头来,目光仿佛越过北京散文年会的现场,飞向、停落在那个遥远的青藏高原。他又忆起了什么······片刻,他收回放飞的思绪和目光,随即拿起笔来,给我留下了他的电话号码······
      从北京返回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一位在文学的道路中不断跋涉、奉献了大半辈子的王老已经八十多岁高龄,仍在孜孜不倦地潜心创作。几十年来,王宗仁老师将他的笔触、情感、甚至生命交给了巍巍雪山、荒原大漠和那里顽强战斗的高原官兵······时光,染白了他的鬓发,也记录下他奉献的点点滴滴。青藏高原不会忘记他!青藏高原广袤无垠、深沉凝重的大地更会镌刻下他高原人的脊梁。2018年,由湖南作家、高级编辑、青海师范大学地理学科学院客座教授甘建华老师组稿主编的大型柴达木文史巨献《盆地风雅》一书,卷一32页和卷六282页都写到了王宗仁老师。写到他对青藏高原、对柴达木这片诡谲神奇土地的热爱和奉献。有幸我的个人词条也被甘建华老师收入此文献的第二卷第80页中。最近,由甘建华老师主编、张珍连老师策划的《名家笔下的柴达木》大型文史巨著,这部书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发行,全国多家权威、主流媒体相继进行了报道,王宗仁老师也是该书编委会的顾问。老骥伏枥,已耄耋之年的王宗仁老师仍笔耕不辍,在文学的道路中跋涉、攀登。
      春节前寒潮来袭的那些日子,我惦记着崇敬的王老师。我拿起手机,拨通了王老的电话。他精神矍铄,侃侃而谈,声音高亢激昂。他问我2020年荣获中国散文二等奖的散文刊发在哪一期。我说是刊发在2020年《散文选刊.下半月》第九期,标题是《窗外,飞来一只远方的斑鸠》时,王老师几乎是“拍案叫绝”,连连称赞“这个标题取得好!这个标题取得好。”他并谦虚地说有空会好好读一下。王老师谈到他六十年代在青藏线上当汽车兵的经历,透过无线手机,我仿佛感觉到了,感觉到阵阵雪域高原之风拂过我的脸颊,仿佛我们面对面坐着交谈。他说六十年代终年驾车奔驰在青藏高原线上,每日只有大山、风雪、严寒作伴。要想学习看书很难,没有时间没有书。一次,他在长江源头的楚玛尔河兵站食堂发现有本《可爱的柴达木》之书,他兴奋不已,如饥似渴地捧读了起来,以致耽误、延误了出发的时间。他还用随身携带的小笔记本作了摘抄,时隔几十年,王老师说虽然笔记本中的墨迹已经淡化了,可他还是保存着······王老正兴致勃勃、绘声绘色地讲述着,从电话中传来他家有人敲门的声音,我主动提出改天再聊,他家来客人了。我们匆匆相约,争取2021年中国散文年会再相逢。
      搁笔之际,窗外已是春色满园、莺歌燕舞。祝愿我敬仰的王老先生辛丑年身体健康,创作丰收······

(作者:顾锁英)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