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斌的头像

王斌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3/07
分享

冯婶的新春记忆

冯婶的新春记忆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为了迎接新春的到来,农家人可以说要忙碌整整一个腊月,杀猪、宰羊、大扫除、蒸花馍……传统习俗一样都落不下,每天的工作安排的满满当当,只要三十晚上零点的钟声没有敲响,就不会停下忙碌的脚步;只要初一早上的晨光没有出现,仿佛还是在旧年,农家人就是这么实诚。

笔者的家乡位于山西省晋中市寿阳县平舒乡古城村,由于从小在农村上学、生活的缘故,所以对于村里人过年的记忆和习俗就尤为深刻。正月里闲着无事去冯婶家串门,无意中我们谈到了春节变化这个话题,于是就把现在的春节和以前的进行了一些对比。

冯婶名叫冯代玲,1952年生于山西省盂县大峪村,18岁时嫁到我们村,转眼已过去五十多个春秋,把自己的青春年华献给了家庭,辛勤汗水洒在了古城村那片火热的土地上。

当年近古稀之年的冯婶回忆自己儿时的春节或者光景时,简单明了的用了一个字形容“穷”。那时的日子哪像现在顿顿吃白面、顿顿有肉吃,想吃啥有啥,想喝啥有啥,出门有汽车,这样的好生活是自己从未想到过的,现在的人呢,简直就是在天堂上活着哩。

冯婶说那时家里能够穷到人人身上只有一件衣服和裤子,冬天把棉花絮在上衣和裤子里,到了天气暖和的时候再把棉花“掏”出来,可以说一年到头就那一件,破了的时候补一补继续穿,而且还是直接贴着身子穿上。袜子是越补越厚,待到补丁厚的穿不进鞋里的时候,就把旧补丁拆了重补,而鞋的脚面那部分需要用线来回进行缝满,这样可以减少鞋的磨损度,多穿几年。冯婶说穿着补丁的袜子再穿鞋,夹脚疼的厉害。那会儿9分4的玉茭,一年下来没有收入,家里也没有足够的粮食,一日三餐就是以喝稀为主,她的母亲饿到没有力气干活,整天就是头昏眼花,这样的光景持续了好多年。

过年的时候没有新衣服,三十前一天姊妹三个把身上的衣服脱下来,然后光着身子在炕上待着,直到第二天衣服干了才能穿上下地。

即使再穷,也要三毛钱买张红纸,然后让学校的老师帮忙写对联,过年的时候贴在家里寓意来年日子可以红红火火。

年下,家里的每个人会分下一百斤左右的谷子,父亲则要带着母亲和姊妹三人到磨盘上趁着晚上的时间把谷子碾成米,姊妹三个和父亲在前面推磨,母亲在后面拿着笤帚照应着碾盘上的谷子,一晚上不睡觉。

正月里的伙食是可以稍微改善一下的,但常以小米为主,偶尔也会有一两顿期盼已久的饺子。不过饺子皮是玉茭子面和的,馅以白菜或者萝卜、胡萝卜拌以少许的肉,一口咬下去根本吃不出肉的味道。不过在冯婶的记忆中有一年她的父亲上山砍了很多编筐子用的枝条,编成型后拿到集市上去卖。一个筐子有五六尺那么长,可以用来拉炭,她的父亲正是用卖筐子的钱割了些肉让一家人过了一个美滋滋的年。

在娘家的时候就是吃不饱、穿不暖,学也没上几天,认的字寥寥无几,整天就是和黄土地打交道。18岁那年出嫁后,夫家的生活也没有富裕到哪儿去。公公婆婆早逝,只有大伯子和丈夫俩人相依为命。刚出嫁时,夫家连房子都没有,租家住了一年多。平日里丈夫要给队里放羊,她则跟着农业上的女队长干些农活,一年到头大致如此。

租家总归不是一个办法,按冯婶的话说就是窑洞也得有自己的两间,不然心里没有着落感,于是就在现在的园子沟选了地点箍了三间窑洞,从此那里便成了自己的根。冯婶说刚开始就只有这三间土窑洞,没有院子,人们每天就从窗户跟前走,丢东西也是常事,后来过了几年砌了院墙,大门就用简单的木板钉在一起,一个家总算是有那么点意思了。窑洞内却还是土坯的,整日头上、肩上全是土。直至2008年,家里稍微有了点积蓄,才雇人拉上石灰、找上匠人对窑洞内进行粉刷、打地,看着窑洞内雪白的墙壁,夫妻俩喜上眉梢,终于告别了整日“灰头土脸”的生活,脚底下再也不是坑坑洼洼。

冯婶还讲到,那时孩子还没有满月,被子里的棉花就全都漏出来了,6毛钱的棉花絮在被子里有的地方鼓起来有的地方凹下去,不像好棉花那样舒舒展展的。看见村里的女人们学做衣服的手艺,她就赶紧东拼西凑凑足10块钱交了学费来进行为期20天的学习,这样一家老小的衣服做起来就更有模有样了。

在农业上常年跟着队长忙着农活,一年到头没有休息的时间,即使到了腊月里头也要出勤半月,余下的后半月就要加紧为年的到来忙碌着、准备着。整宿不睡觉给孩子们做新衣、纳鞋底。队里也会适当给分一些“福利”,按人头一人分半斤四两左右的肉,全家过年就靠队里分的这些东西。

正月里要去离古城村40多里地外的大姨和舅舅家,早上丈夫骑着自行车带着冯婶要走一上午的路程,而且路也特别不好走,给亲戚拿的是玉茭子面和白面搅和在一起蒸的8个馍,中午时分亲戚炒一锅杂烩菜,再馏上一些馍,由于路途较远,要住一晚,第二天回的时候亲戚再拿2—4个馍作为回礼,这便是那时的“走亲戚”。

后来几年,经济稍微宽裕,家里又果断添置了大物件——160元的“豪华”家具“太行牌”缝纫机,有了机器的协助,这样做一些女红活就更方便了。

又过了几年,光景一天天好起来,又陆续添置了熊猫牌12吋的黑白电视机,吃的起纯白面,大米也上了餐桌,逢年过节可以买得起肉,再不用过以前那种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了。唯一遗憾的是自己的父母穷了一辈子,没能够享受一下现在的幸福生活。

如今老伴也已经走了8年,儿女们都在外,只有一个人守着偌大的院子,对于老伴那种泪流满面的思念也早已走了出来,十几亩地也分在了子女名下,每天串串门、刷刷手机是日常,而且冯婶嗓子也特别好,从小就喜欢唱,闲来无事就通过唱戏机来模仿名家演唱,不断的练习后现在听起来唱的真是有板有眼,这个春节我还特意帮冯婶录了几段自己的演唱视频上传至短视频平台,粉丝的点击量还是很可观的。

用冯婶的话说以前的日子真的可以说苦不堪言,哪像现在,柜子里的被子、衣服是新的,身上穿的是新的,做饭也是靠电,生活特别幸福,实在没事的时候也会找点事干来打发时光,比如会用缝纫机按照网上的一些鞋垫照片给自己的子女们缝一些鞋垫。冯婶还特意拿出自己的鞋垫作品让我看,真的特别漂亮。

老百姓的生活一天比一天甜蜜,老百姓的日子也一天比一天幸福,短短数十载,我们彻底告别了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出门有了更多选择的交通工具,朝发夕至已经不是梦想。老百姓对于生活的要求有了更高的追求,选择更适合自己多元化的文化生活来充实自己。

听着冯婶的诉说,就像是看一帧帧今夕照片的对比亦或者看一部时代发展的电影,听着听着眼眶噙满了泪水,是对冯婶那些年贫穷生活的同情,更是对一位普通庄稼人一路走来终于过上好日子的欣慰。

其实,庄稼人就是这样,一辈子扎根农村,没有多大的抱负,踏踏实实的靠着自己的力气抚养儿女长大成人,一辈子守着那间住了几十年却仍住不腻的屋里,任凭外面发生了什么都和自己无关。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