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郭宪伟的头像

郭宪伟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11/05
分享

悬空一惊魂

             作者: 郭宪伟

见识过空中楼阁吗?

如果没有,那我告诉你,山西有一个,叫悬空寺。

悬空寺在赫赫有名的五岳之一的恒山,为古建筑奇观。那年去山西旅行,从大同前往五台山,专程取道恒山,前往一游。

中午在大同被在此经商的乡友热情所染,多酌了几杯,从大同南下,便一路沉睡,待被朋友叫醒时,刻有“北岳恒山”的石碑已赫然耸立在眼前了。

抬头一望,但见四周山势壁立千仞地倾将过来,似乎欲将人压成齑粉,便觉得胆战心惊,连连咨嗟:好一个形胜险峻之地哟。

悬空寺在哪里呢?

看,在那儿!

随着朋友的手势望去,对面那扇刀劈斧削连天而横的崖壁上,有一处似乎有些异样,揉揉眼睛仔细看去,才发现这异样的东西是挂在崖壁之上的一座寺庙,十几根细细的柱子从崖上立起,勉强撑住摇摇欲坠的庙宇,给人感觉好像打个喷嚏,就会“轰隆”一声,从崖上坍塌似的。

当地有民谣:悬空寺,半山高,三根马尾空中吊。

由此观之,恒山派想要在此弄拳劈腿,大打出手,绝无可能。当今那些所谓的武打明星们,要拍摄影视作品,即使有吊车、威亚一类新鲜玩意,也不可能在其上飞檐走壁凌空厮杀。相信他们的功夫,就真是傻瓜了。

这样的寺庙,能上去吗?

能,当然能上,不信你试试。导游坚定地驳回我的置疑。

从停车的地方下到沟里,再向上攀登,一巨石如横空出世般滚落眼前,上面有石刻大字“壮观”。让人奇异的是,“壮”字的右下角,多出了一点。有朋友说这是写错了。导游说“非也”,太白先生所写,焉能有错。说当年李白到此游览之后,心潮难平,提笔留下“壮观”二字,写后犹感未能尽意,于是又加上一点,意思说悬空寺不仅壮观,而且比之天下其他名胜古迹还要壮观一点。这是无可稽考的传说,从来的风景名胜,都要想方设法和名人扯上瓜葛,附庸一下风雅,文人们自然成了最好的广告招牌了。不过,悬空寺倒是值得所有名人们为之而赞叹的。明代徐霞客就曾毫不吝惜地称它是“天下巨观”。我甚至认为,李白的“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的绝句,极有可能就是站在这楼上触景生情七步而诗的吧?

沿绝壁拾级而上,来到半岩中的寺庙门前,有石碑镌文,说悬空寺原名玄空阁、崇虚寺,位于山西省浑源县城南4公里金龙峡中,始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十四年(490),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经历代修葺,明清时期达到极盛,但从未改变北魏时的结构。悬空寺面对恒山,背倚翠屏,上载危岩,下临深谷,楼阁悬空,凌云飞渡,属古代栈桥式悬壁寺庙,为建筑史上一大奇观,云云。

站在寺下,仰望悬空寺,一个“悬”字便成了它最大的特征。

寺庙悬挂于危岩壁上,仅有几根吊脚楼似的细木支撑,看上去实在是悬之又悬。悬空寺由三组歇山式寺庙构成,每组为三层叠式,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中间楼梯相连,一组比一组高地悬挂于岩壁中。走进寺里,顿觉狭小窄逼,山门仅容一人而进,进去后发现,各殿宇中的门,也都小得不能两人同时而进,不仅如此,所有的殿堂、楼阁、回廊、楼梯都非常窄小,就连佛神塑像形体都缩小了比例,大多只有一米高。虽无高高在上的威严之势,却有慈眉善目的亲近之感。这显然是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的匠心营造。

悬空寺虽然体例不大,却有40余处殿堂,大殿、二殿、配殿、杂殿、钟楼、亭台楼阁、栏杆回廊应有尽有,且布局巧妙而精致,复杂而有序,交错叠折,千变万化,游人在寺里行走,如入迷宫一般,稍不留意,就会头晕目眩,找不到出路。上去后,我们只得老老实实按照标识走,否则就会迷失路径,转不出来。

悬空寺的40余间殿阁里,塑有铜、铁、石、泥神像八十多尊,据说其中的脱沙佛,千手观音均为罕见的艺术珍品。最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在小小的悬空寺里,孔子、老子、如来、弥勒、观音和关帝等同住一寺,共享人间香火。这种“儒而圣,圣而道,道而佛”的三教和睦转化的宗教氛围,实为罕见,耐人寻味。

悬空寺全为木结构,或许因为年代久远,走在上面“吱嘎”作响,有晃动之感,感觉随时都会垮塌。这还不算什么,最要命的是不可往下看,倘若伸头向下探望,深渊即现眼前,脚下立即发虚,腿肚发紧,心惊胆战,血压升高,不得不闭目抚膺,喘息待定后方可再行,再行时便战战兢兢,亦步亦挪,艰难蹀躞。我们一行中的杨女士,有恐高症,上去后,不经意向下望了一眼,立即“妈呀”一声,天旋地转,面色如土,趴在岩壁不敢动弹,喘息半天后才由朋友搀扶着艰难下去,不敢再游。中午我在大同多喝了几杯,上得寺时,酒意未消,走在楼廊间,脚下尚有晃荡之感,转过一角时,突然一个趔趄,身子便向栏外飞去,吓得后面的人一声惊叫,幸而我抱住一根廊柱,才没有摔下深渊。惊魂甫定,酒全变成了冷汗冒出,醉意倏然全无。

但是,不要怕,悬空寺虽然危楼高险,却是异常稳固的。

古代建筑师们对力学是深得其奥妙的。中国众多的寺庙,大都是建在地上的,即使是山岩上,也都是将建筑主体置于土石之上的,而悬空寺却是建在半空中的,没有任何土石承载寺庙之重。这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寺庙是如何建造的呢?古人远比我们想象的要聪明得多,他们用了栈道营建法:

首先在悬崖上凿洞,将木梁三分之二部分插进岩洞,伸出的三分之一的部分与山崖成90°直角,然后在一根根横木之上架设寺庙主体,让横木起着主要的承重作用。其次,为了防止横木因重压而断裂,又在横木的凌空的一头,用细木柱竖立支撑,一般情况下,立柱仅仅是摆设,只有当寺庙重量达到一定程度下坠时,立柱才为横梁分担重力。叹为观止的是,古人在修建时又将这种建筑结构的真实意图隐蔽起来了,所有的横梁都不露声色地隐藏在寺庙之下了,远远看去,整个悬空寺就是由十几根细木撑起的。“半插飞梁为基,巧借岩石暗托”,这种结构惊险,造型奇特的建筑艺术,在“悬”的基础上,又凸现了一个“巧”字,难怪有人在栈道石壁上要刻上“公输天巧”(注)四个溢美之字。

我问导游,悬空寺为何历经1500余年而不朽?

导游让我抬头细看。

巨大崖壁从寺庙顶上呈斜状往上延伸,巧好遮住了悬空寺的上空。原来整个建筑是建在崖壁中一个略微凹进去的地方,巨大的山岩将雨雪彻底遮挡住了。即便是从山口刮进来的风,也被凸出的岩壁所阻挡,到达不了悬空寺。无了风霜雨雪的蹂躏,悬空寺的千年不朽也就有了绝妙的答案。

令人奇怪的是,在这座举世无双的寺庙里,没有看见仙风飘然的僧人,没有听见呢喃呓语的经声,没有听见缥缈空灵的禅音,只有严守在寺庙内外的工作人员和络绎不绝的游客,奇巧瑰异的悬空寺少了一分玄妙与禅意,多了一分世俗与喧扰,让人在惊魂落魄之时,不能把灵魂放逐到一个静谧空远之处。这不能不让人凭生出一丝遗憾和惆怅。

当我离开悬空寺时,禁不住数次回望,雾霭中的悬空寺似乎在云中飘动。“蜃楼疑海上,鸟道没云中。”古人的智慧和才能在恒山之中建造了一座真正的空中楼阁,奇诡之极,经典之极,瑰伟之极!

——————

(注)公输,即鲁班,春秋鲁国人,姓公输,名般,般与班同音通假,故称鲁班,有木工祖师之说。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