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源的头像

高源

网站用户

其他
202409/06
分享

茶饮泉城

手拿一瓶冰镇的东方树叶,我步履匆忙地跑回宿舍,外面的太阳感觉像是撒哈拉沙漠移民过来的。吹着空调,靠着椅子,让自己赶快恢复体力值。刚从明水古城回来的我在感叹明水古城超高的可玩性的同时,也抱怨着济南的天气像蒸笼一样,都快把我烤干了。

嘴里那一口冰凉的小茶水还没咽下去,一篇推文猛地出现在了我的眼前——《历下亭之约·跟杜甫吃喝玩乐》。历下亭是哪个亭子,我竟然从来没有听说过,孤陋寡闻了。点开一看,开篇这样写道:“没有什么能比得上闲暇时的乐趣了,闲则能抚琴,闲则能游山,闲则能饮茶,闲则能交益友,闲则能著名书。古代的文人墨客,最喜闲暇时约上三五好友,到绿郊山野,松风竹月,烹泉煮月,吟诗作对。我们称之为‘雅集’。”我接着往下读,想要搞清这究竟是怎么样的一个地方,再往下看,原来这竟然是杜甫、李白和高适一起相聚的地方。济南竟然还有这种地方,竟然还有我没有去过的圣地!我平时就喜欢搞点儿文人雅士的东西,没想到苍天给我送了这样一个满足我所有欲望的地方,必须得去看上一看了!

择日不如撞日,但今天太热了,我实在是不想再出去被蒸一下了,我打开天气预报,看见明天历下区的天气是多云,下午竟还有一些小阴,这再好不过了。

怀着对历下亭的好奇心,我找到了关于历下亭的一些资料。

历下亭是济南名亭之一,位于济南市历下区天下第一泉风景区大明湖东南隅岛上。因其南临千佛山,故名历下亭,亦称古历亭。历下亭历史悠久,历经沧桑,位置也几经变迁。北魏至唐代历下亭在五龙潭处,郦道元《水经注》称“客亭”,是官府为接迎宾客而建造的。唐初始称“历下亭”。天宝四年,诗人杜甫到临邑看望其弟杜颖,路经济南,适逢在开元年间就与杜甫在长安结为忘年交的北海太守李邕至济,在此亭宴请杜甫及济南名士,杜甫当即赋《陪李北海宴历下亭》诗一首:“东藩驻皂盖,北渚凌清河。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云山已发兴,玉佩仍当歌。修竹不受署,交流空涌波。蕴真惬所遇,落日将如何。贵贱俱物役,从公难重过。”

看着历下亭的历史,不免对这个有故事的亭子有着不少敬意。在五龙潭的历下亭早已消失,现在的历下亭在大明湖中心,不如这两个地方都去寻一寻。

我曾经问过一个老济南,正儿八经的济南美食到底有啥,得到的回答和网上的答案大相径庭,但有一样却是每个人都连连点头,那就是济南地域美食——把子肉。

于是我先行来到了现在的五龙潭公园。

到地方后我没有立刻进去,我四处寻觅,找到一家其貌不扬却人山人海的快餐店,他们说往往是这样的小店,才能吃到最正宗最能带给你味蕾享受的把子肉。我还没走进去,只是在外面瞥了一眼,在我的视线范围内,几乎每个人都有一块儿把子肉,更有几位老饕甚至咥了两块儿。我走进去,老板大声地喊道:“老师儿,吃点儿么你,看看来。”放眼望去这些五花八门的菜,我竟产生了每个菜都想尝试一下的想法,但奈何眼大肚皮。于是选择了今天的重头戏把子肉和几个常见的配角。

拿到把子肉,随便找到了一个坐处,看着一片长条大肉,浓油赤酱、五花三层,泛着油亮的红光,赶紧拿起筷子往嘴里送了一口,牙齿先触到微微发焦的猪皮,那是一种富有弹性的抵抗。再来一口,肥瘦相间的肉块缓缓释放出咸香的酱汁。又扒拉上几口浸透了肉汁的大米干饭,五花肉的醇香、大米的香甜,让我忘了一切繁文缛节,一心只想埋头。这简直是我的极致享受。

对比我之前吃过的把子肉,貌似五龙潭旁边的这家更加有泉水的味道。果然好水出佳肴。

我继续向东走去,便到了曲水亭街,北临大明湖,西接五龙潭,这条街也应运而生。看到曲水亭街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矛盾的,既有江南水乡的柔情似水,也有北方固有的清爽豪气,既有老济南人的悠然自得,也有很多小年轻的簪花之旅。矛盾却不失协调,超越时代却又互相包容。曲水亭街的左邻右舍包含众多街道,每一条街道都有着自己的故事。但我们的主角不是曲水亭街,而是从它西边搬家到北边的历下亭。

走出曲水亭街时,天突然变得阴沉沉的,这种天气总是能带给我不一样的感受,特别是济南这种天气一直处在蒸笼状态的城市。阴绵绵的天总是想坐下来静静地喝一杯茶,来休养生息一下,更是陶冶一下情操,思考一些问题。

“好水出好茶,泉水也不差。”这么一句标语吸引了我的注意力。看着这家店的名字,我便想走进去品尝一下这济南泉水泡出来的茶到底有何不同。

一进去,店家的墙上写着“好茶需要好水。济南的泉水,水质佳绝,清冽甘美。用以泡茶,味醇色鲜,清香无比。北宋著名文学家曾巩曾用“滋荣冬菇温常早,润泽春茶味更真”的诗句,来形容济南泉水特别适合泡茶。因此自古以来,饮茶便成为济南人日常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果然名不虚传,我也来品一品这济南的茶水到底有何不同。

这家店分为两个区域,一个是老板所在的生活区域,一进门就能看见一套讲究人摆放的茶具,往左一看,一个个茶碗放在了桌子上,不过出乎我意料的是这些茶碗很有年代感,感觉并不是非常新,也并不是很整洁。屋内异常地安静,一个人都没有。并没有看见老板的影子,我便在外面的地方找了一张桌子,看看老板从哪里来。

一个四五十岁的中年男子出现在了我的面前,肩上扛着挑担,前后各有一只桶,桶里的水随着这个中年男子的上下起伏而颠簸,看着这样的场景,让我想起来了上个世纪的挑水工。离泉水较远或富裕一些的人家,不愿自己挑水吃,便买水吃,这样便催生了一个挑水拉水的行当,干这一行的人称作“水夫”。水夫为用户供水,距离近的就用肩挑——一根槐木担杖,一对木桶。从泉池里盛满水,挑到用户家中,倒进水缸里,以担计价。一般是一个铜钱一担水。改用纸币后,一分钱一担。距离远些的,就用车拉水——在泉边用水桶打上泉水,倒进车上的大桶内,装满后拉到用户门前,再拔开大桶上的木塞,让水流进小桶内,送进用户家中。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这个工作应该是很少见了。所以我一打眼也没看出这究竟是“水夫”还是这家店的老板。他好像没有注意到我,我站起身来想要去找他说一嘴:“老师儿,您是这的老板吗?”他没有回我,气喘吁吁,回过头来看了我一眼,等了好一会儿,他才歇过来说:“对,我是的,是来喝茶的吗?要等一会儿哈,等我先把着两桶水放进缸里。”我笑着沉默不语,准备等着他干完手里的活在搭腔。那个缸就在他生活区域的右半边,乍一看这个缸也极具年代感,少说也得二十多年了。只见他轻轻松松地将这两桶水倒进缸里,两桶水进去,这缸才满了不到一半。他停下来了手里的活,转过头来问我:“喝什么茶,来看看。”我看着正对着门的墙上写着茶的种类,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茉莉花茶,这款茶是我目前最喜欢的茶,恰好是夏天,这茶对我来说再好不过了。

“好嘞,您先稍等,我这就给您上。”我回到刚才坐过的那张桌子,等待着茶水。

“您看着一点儿都不像开店的老板,倒是像挑泉水的水夫。”我打趣地跟老板说。

“我父亲就是干这一行的,后来济南对泉水旅游做了开发,我想着,那为什么不开一家茶馆,既让我父亲提前退休养老,又能让我开个小店养活二老和自己。”老板边给我烧水边跟我说他开这家店的故事。

听完老板的故事,我的茶水被端了上来。我倒是没有了那些喝茶的必要的步骤,但我保留了最重要的一步,那边是细细品味。我将茶壶里的水慢慢地倒进茶碗里,随着热气的突然激发,一股茶香顿时涌入我的鼻子进而到了我的肺我的脑子。果然是好茶,一闻便知。手拿起这一杯,把茶放入嘴边,慢慢地吸溜一口,杯是烫的,茶是柔的,水是甜的。果然没有来错地方,果然是个好地方。

天空中竟飘起了一丝小雨,老板说要不要进屋喝,我婉拒了,因为我喜欢这种阴沉沉却能在这细细品茶的状态,这便是我内啡肽分泌最多的时候了。幸好在这个小院的西头有个屋檐,正好摆了一张桌子,我跑去了这个屋檐下,继续品尝这泉茶。

雨越下越大,看着雨落在地上的激起地上的水花,听着雨敲击地面哗啦啦响的声音,我却躲在屋檐下看着这一切,什么都不用做,什么都不用管,只需要慢慢地品茶。在此刻,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