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盖州文艺》的头像

《盖州文艺》

内刊会员

散文
202311/13
分享

再回延安

肖明

  初来延安,看见大剧院的牌匾上“再回延安”四个醒目大字,一下子心魄被动,有一种替革命前辈再回延安的感觉。

  延安,这座英雄的城市,我一见如故。不像江南那么优雅,不像西安那么古朴,不像上海那么繁华,不像北京那么庄严。他简朴、庄重,井然有序,正气凛然,不可侵犯。勇往直前的“丫”字形大街,稳固得让人踏实;延河两岸的杨柳低垂,草木旺盛,平易近人;于清凉寺顶远眺,楼房方方正正,岿然林立,宛如当年革命根据地的一支支队伍,让人肃然起敬。

  大型演出《再回延安》,是沉浸式红色情景剧。剧情通过一个老红军刘宝顺的回忆,以倒序手法再现他在长征途中的经历。爬雪山、过草地,每一个战士都无私无畏,奋不顾身。我身临其境了刘宝顺作为红旗手的革命生涯,革命场景催人泪下,革命友情感人至深。从他17岁开始,接过沉甸甸的五星红旗,到我头顶触手可及的巨幅五星红旗,剧情不断转换场地,无数战友倒下去,无数战友冲上去,红旗始终屹立。刘宝顺是旗手,也与手中红旗一样,是不灭的革命火种,是一束光。剧尾,我抚摸着柔软的五星红旗,周身有暖流穿行,那是红色的幸福、安全和豪迈,同时也饱含对无数革命先烈的敬重与怀念。

   “延安,中国革命的圣地”。这是“延安革命纪念馆”前言的第一句话,浓烈地概括了延安的历史地位和价值。从1935年到1948年,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是中国革命的总后方,可以说,没有这波澜壮阔的十三年,就没有中华民族今天的辉煌篇章。历史,选择了延安的同时,延安选择了铸就中国共产党。

  从延安革命纪念馆我了解到,西北革命根据地又叫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包括陕北根据和由谢子长、刘志丹、习仲勋等领导开辟的陕甘边根据地。

  革命不仅有流血牺牲,也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斗争。挫折是成功之母,更是希望之花。其实,西北革命根据地建立前,谢子长、刘志丹等领导了的“清涧”和“渭华”起义均遭失败。虽然失败,但为陕甘边苏维埃政府的成立奠定了基础,培养了革命骨干。陕甘边苏维埃政府成立时,无记名投票,选举习仲勋为主席,刘志丹为军委主席,并且制定完整的政治、军事、土地、财政等决议案。一系列政策的实施,为土地革命后期,陕甘边是全国仅存的完根据地作了保障,让中共中央和长征有了落脚点,继而让中国共产党有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总后方。

  陕甘边苏维埃政权的建立,是陕甘边区历史上广大农民阶级第一次当家做主。

  在延安,明末,也出生过一名著名的农民起义领袖,他领导的明末农民起义运动由于缺乏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和积极进取的革命火种以及良好的领导人等因素,以轰轰烈烈开始,以自取灭亡结束。他,是李自成。郭沫若在《甲申三百年祭》中为他的“大顺王朝”谢幕总结了教训。毛泽东读过《甲申三百年祭》,深受启发,号召全党指战员要以史为鉴:“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并且在阴暗的窑洞里凭借微弱的灯光,制定了许多反腐败训令和惩治贪污条例,要求党员干部做到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这是优良的革命作风,直到今天,延安一直是为中国革命培养人才的摇篮。

  一代领袖毛泽东,是“伟大的导师、伟大的统帅”,杨家岭、王家坪、枣园旧址的窑洞足可以证实。曾经,我在影视剧里看见窑洞时,很是向往陕北的民俗风情和乡土气息,以为窑洞虽然窄小,却会温暖舒适。然而,走进厚厚黄土被凿挖的洞穴,昏暗、湿气与发霉的气味一起向我袭来,我的身体与呼吸极度不适与难耐。想到毛泽东在这样的环境里书了大量的传世著作,想到毛泽东在这样的环境里坚持指点江山,我的心被五味杂陈窒息了。是什么能让他在这里写出与《孙子兵法》齐名的《论持久战》,是什么能让他在这里成为伟人?是使命!

   窑洞很多时候都是寂寞的,好像西北的“大地之子”横卧在杨家岭、王家坪、枣园等地,吸引我们去朝圣,去研习。

  窑洞,革命的家园,被毛主席翻烂的书籍,被周总理磨破的桌椅,被朱总司令用旧的东西……一桩桩、一幕幕,都是动人的故事。

  延安,不仅有革命先驱的英雄事迹,还有苏区人民为红军捐赠粮食和亲手缝制的鞋袜、毡衣……还有许许多多平凡的人,不平凡的壮举。

  延安,自古就不缺少上善的心灵和忧国忧民的种子。

  唐代诗圣杜甫为躲避“安史之乱”,曾携妻挈子来到鄜州羌村,《羌村三首》(三)是他为了感激羌村朋友和邻人对妻儿的友爱而作。

  杜甫一生是坎坷的,跌宕起伏的。“安史之乱”爆发,他将妻儿在羌村安顿好,便去追随刚刚继位的唐肃宗安邦定国。志气风发时写下了叙事诗《北征》:“煌煌太宗业, 树立甚宏达。”。一年之后,肃宗王朝时局仍乱,战争仍频,百姓仍苦,他的忠君爱国之心又被击得粉碎,内心极其苦闷之余,写下了“萧萧北风劲”,表达对肃宗朝廷的深深失望与担忧。兵荒马乱,为国不能尽忠,为百姓不能尽力,他只能将满腔希望化作疾愤,化作诗篇。如果有如果,杜甫再回延安,参加延安的大革命,他也许不会是文人“诗圣”,而是武将“十大元帅”之一。

  杨家岭旧址七大礼堂,是1942年由中共中央机关工作人员自己动手修建起来的。置身于其中,感觉影视剧里的演员无论表演得如何神似,也不如我此时此刻的站在这里的感受真切,曾经在这里开会的每一个英魂仍就存在,从未远去。著名的“延安文艺座谈会”便是在这里的召开的,应邀出席会议的作家和艺术家有一百多名。在毛主席讲话精神的指引下,时至今日,广大文艺工作者仍坚持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

  有延安,才有今天的国泰民安。看今朝,光秃秃的黄土高坡已退耕还林,不仅窑洞清雅幽深,而且到处苍翠欲滴。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