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盖州文艺》的头像

《盖州文艺》

内刊会员

散文
202408/19
分享

老知青返乡记

姜 海

父亲是一位老知青,打我记事起,总是听他将一些当年“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往事,因为时代久远 ,与我不甚相合,于是我就听听了事,并无多大感想,直到近期发生的一件事,改变了我对知青生活以及社会变迁的感想。

父亲有一位老同学,父亲叫他老杨,他们从小一起长起来一起下乡,后来他们各奔前程分别几十年未见,突然一个偶然机会,他二人得以重逢,相见欢自是不必说,把酒言欢,一起回忆当年往事,不由得提到了知青生活,酒酣之后提出想回到当年的小村里看看。

我开车带着两位老人踏上了重拾记忆的行程,一路上辗转到了位于盖州市暖泉镇的一个小村子,没等进村,老杨就指着远方说

“快看,那不是方塘么!记得不,我们夏天来抓过鱼呢”。

“是啊,方塘还在,水也不少,不知道有没有鱼了。”

进了村子,他们给我指着路,熟悉的路就像他们是回自己家一样,应该说这几年农村变化挺大的,在习主席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三农政策贯彻以后,很多农村的房子、街路、旱厕、路灯、村民文化休闲广场都让人感觉很现代,鸡犬相闻一片祥和的氛围。

几经辗转我们最终到了当年的青年点,幸好老房子还在,依稀可以看到当年的模样,只是破败了许多。听说这个老房子曾经住过几任房主,最后闲置了,院子里的草被邻居的羊吃得干净,斑驳的木窗已经看不出颜色,透过窗子看到屋子里状况,墙壁也破露,里面的石头和泥记录了当时的匆忙和简陋。

老杨拉父亲席地而坐,娓娓而谈,

“我记得当时队里干活,女劳力一天十八分,男劳力一天二十分”。

父亲也兴致正浓:“东山的酸枣树很多,一到秋后,树上就挂满了小枣,听说这是一种中药材,晒干后供销社收购,一角二分一斤”。

“当年的老黄牛不见了,上工的铃也不见了,那个老队长也早死了,方塘还在,老房子还在,物是人非几十年呀”

父亲抓了一把土,放在鼻子下,闻了好久,对老杨说:天地迫,从来急,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他们不说话了,眼睛直直地看着院子的一切,好久,也许是阳光太足,我居然从他们的眼角看到了晶莹。

这时候,门外有个老人赶着一群羊走过,见有人在院子里,就走进来看看,父亲眼尖,一下子认出了来人:“老陈三哥!”

老杨也赶紧走上去,握住来人的手“哎呀,三哥,还记得我么”

老陈三哥是本村的老户了,当年和他们年龄相仿,总在一起玩,几十年了居然能相见。

老陈三哥黑黢黢的脸上皱纹很深,眯缝着浊眼,伸手接过老杨递过去的烟,讲诉着这些年的经历。

“还行,我们农村现今条件好了,我们家二小子把我的老房子翻洗了,宽堂大屋的,自来水安上了,不用我天天压水井了,有线电视接上,大电视贴墙上,想看那个台就看那个台,,,大儿子扣大棚,十二个棚子的西瓜和香瓜,,,”

“那不错呀三哥,你现在享福了”父亲笑着说。

“我呀,儿子们给我抓了三十只羊羔子,我就天天放羊,二年了,今年秋就可以卖了,能卖个好价钱,哈哈”

看着三位老人经历过人生的起伏,见识了社会的变迁后仍能笑的爽朗,我不禁在想:对于个人来说,人生难料,在社会面前每个人都是无法左右的,有幸生在盛世,艰辛终会被补偿,面对今天的幸福生活,这三个老人对当年的贫困落后不放弃不认输,与家国同在,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一种父辈精神,一种中国情怀。

我感觉,历史是无情的,精神是不灭的,社会无论如何进步和变化,都需要这样一种精神和情怀,不仅为了记忆,更为了美好的未来。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