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茵陈
绵茵陈,别名白蒿、细叶青蒿、安吕草,牛至、田耐里、因尘、马先、茵陈、绒蒿,管状花目、菊科、牛至属植物蒿经冬不死,春则因陈根而生,故名因陈或茵陈。
初春,陪父母上山溜达,偶然间发现微微的绿色的茵陈,隐藏在看似枯黄的荒山之中,为了群山翠绿,厚积薄发。汪曾祺在《葡萄月令》开篇文,说茵陈蒿碧绿,是为了抛砖引玉,引出后文的美好的葡萄。
和葡萄相比,茵陈就是像块砖。它结实、野生,不用压枝、不用培土、不用上架,更不用打农药。葡萄就像“名角”,生来是要唱大戏的,架子搭的足,先把舞台铺满才出场。而茵陈则像吃青春饭的,刚把青年唱过就没戏了。
戏总是让人觉得老。茵陈其实也是老的。“此虽蒿类,经冬不死,更因旧苗而生,故名茵陈。”可茵陈又不老,它的根是旧的,心却年轻,逢春便发。
茵陈真正有效率的生命是只有三月。因为华佗老先生这样评价茵陈,:“三月茵陈四月蒿,四月青蒿当柴烧。”
据说华佗老先生有次给一黄痨病人治病,苦无良药。过了一些天,他发现病人竟然好了。一问,人家说是吃了一种绿茵茵的野草。华佗一看是青蒿,便去采,给其他黄痨病人试服,但都没用。华佗又去问人家吃的是几月的蒿子,说是三月的。华佗恍然大悟,春三月阳气上升,百草发芽,就是三月的蒿子有用。
农历三月茵陈长大了一些,正好药用。一朵一朵,绿茵茵的,青春逼人。虽然还是清纯得很,不谙世事,可叶子的背面已经开始泛白,像蒙了一层薄薄的雾,有些朦胧之意。一朵一朵地采回来,晒干。晒干后的茵陈最特别,异常柔软,绵绵的,所以又称做“绵茵陈”。我最喜欢把茵陈握在手里,滑滑的,像春天里刚做完就忘记的一场梦。细想,可能喜欢的就是这“绵”,一种妥帖、温暖、春风般的质地。
茵陈的戏不多,可它有“撒手锏”,它是清利湿热、祛疸退黄的高手。人其实最脆弱,湿热一旦入侵,就会浑身无力,食欲不振,像霜打过的茄子,变黄发蔫,毫无生气。刚出生的婴儿会出现“新生儿黄疸”,全身皮肤黏膜变黄,严重时眼睛也变成黄色。大人就是“肝炎”,甲、乙、丙、丁、戊都会冷不丁地冒出来报到。
很喜欢茵陈。因为它疗效好,见效快。特别是退黄疸,立竿见影,用一天就一个样。茵陈的“青春逼人”之气一入场,那些湿气热气都会节节败退,直至退出原本不属于它们的领地。有邪就有正,邪总是不能压正。上帝很会安排,一物降一物,绵绵的茵陈正好用以驱逐绵绵的湿气。
春天,多么美好的季节啊,茵陈最懂得,决不能辜负这绝美的时光。抓一把茵陈,绵绵柔柔的,无骨一样,明明握在手心,可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悄悄溜走,真像是我们的青春。
不是谁都可以成为“名角”,可以爬得像葡萄一样高,风化成葡萄干后还是风韵犹存。但是做茵陈还是可以的。趁着这大好的春天,活出青春的朝气和蓬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