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斌
老赵在省厅的《金盾奖》诗词大赛上获了二等奖,这个消息惊掉了很多人的下巴:“他一个警察怎么就成诗人了?”
老赵是个屡破要案的刑警,与诗结缘皆因一个案子:十多年前,市纪委双规了于大川,证据链虽较详实,可就是没口供无法找到赃款下落。纪委工作人员煞费苦心,动用了各种手段,均告无效,不得已才向刑警队求援。
老赵接过案子后,便开始了重新审理,力图找出蛛丝马迹。于大川以前曾从事过刑侦、司法等工作,因此,具备较强的反侦察能力。尽管老赵的现场侦查,和问询等极为缜密,可仍然毫无结果,只能望案兴叹。
就在老赵一筹莫展之时,徒弟小冷从旁边劝慰道:“师傅别急,勘察现场时,我在他秘书包里翻到的一封信很可疑。”
听了这话,老赵像即将沉溺时抓住了一根稻草一样,急忙问:“什么信?拿给我看看。”
老赵看着小冷递过来的信,摇着头,不屑地说:“我当是什么宝贝了,不就是他留给老婆的信吗?我早就看了。”
小冷咔吧着一对大眼睛,不疾不徐地说:“这封信虽然前部分是对家人的嘱托,但后面的诗与前文没有任何关联,老于一肚子学问,不该出现这样的败笔。”
老赵立刻警觉起来,重新展开信对这封信后面的诗,认真研究起来。
信的前面无非是陈述他是被冤枉的,告诫妻子要带孩子回老家,不要受他影响等等。紧接着在信的收尾处,附了一首诗: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面对诗句老赵百思不解,只好放下师傅架子,探求地问小冷:“你看是啥意思?”
小冷紧锁着双眉,坚定地说:“我感觉这首诗用在这里,应该是一个暗示。”
老赵略一思忖,立刻像打了鸡血一样,一拍大腿霍地一下站起,大喊一声:“立刻再审这老家伙!”
当老赵拿着信让于大川交代时,他先是一愣,接着从老赵的询问中,意识到老赵没弄懂诗意,便信口答道:“这诗没其他意思,只是我们两口子间的艳诗,写着玩的。”
老赵气愤地说:“你别胡说八道,这分明是你藏匿脏款的坐标。”
于大川冷笑着对老赵说;“这就是我编的艳诗,不信就随你们便。”
坐在旁边的小冷见老赵一时语塞,立刻冷冷地说:“这诗是唐朝张旭所作,你分明是引用的,别自欺欺人了。”
于大川吃惊地看着小冷说:“小警察能有这样学问是我低估了,你既然懂诗,那就自己去找答案吧。”说完便闭上眼睛缄默无语了。
老赵和小冷再次光顾了于家,小冷仿佛漫不经心地翻弄着刚从抽屉里拿出的一本相册,突然,对于大川的妻子石硒问:“这张是在那里照的?”
石硒看着她在小姑子家院外,以远处大石桥为背景拍摄的照片,怯生生地问:“这照片有什么问题吗?”
小冷缓和一下语气,故作轻松地说:“没什么问题,我只是觉得构图比较好,随便问问。”
“哦,这是去年我们在老于他妹家拍......”石硒话说到此,立即煞住,她突然想起在老于的各种信息中都没有这个叫于小川的妹妹。生下妹妹不久,妈妈就患产后风去世了,襁褓中的小妹便送给了别人。近些年,于大川发迹后动用了各种关系才找到妹妹,由于父母都不在了,只有兄妹悄悄相认了,因此,很少有人知道这事。
小冷立刻向老赵耳语了一番,在两人黑白脸的夹攻下,石硒很快就交代出了妹妹于小川的地址。
老赵和小冷在石桥镇找到了于小川家,小冷结合那首诗分析出:这是暗示石硒去找于小川取出脏款逃离。根据这个推断,果然在于小川家里找到了藏匿账款的洞穴。
原来,于大川头两年投资给妹妹家翻建了老宅,同时,他暗中修建了一个洞穴,只有兄妹俩妹妹知道。这次东窗事发,他只能给妻子留信安排后事。
老赵不得不对小冷这个警校毕业的高材生刮目相看,从此便缠上了小冷也迷上了诗词。
退休后,老赵拿出了永不言败的拼劲,苦读唐诗宋词,夜以继日地勤学苦练,终于把百步穿杨的手枪换成了犀利的笔锋,完成了华丽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