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汤昌军的头像

汤昌军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1/18
分享

赶集

9月3日,我在故乡八大家,这天正好是五天一遇的集市。洗漱完毕,便邀小妹陪我去赶集。

热暑甫走,秋凉已临,一日之晨更是天高气爽,令人心旷神怡。我们从步行街金悦宾馆出发,一路向北,过十字路口,在联合街“翠祥面馆”先解决肚子的问题。一碗粥,两根油条,一只咸蛋,一碟花生米,吃得肚大腰圆。服务员竟然似曾相识,笑说:好长时间不来了。我承认:是好长时间未回来了。

抹嘴出来,向北不远拐向西,便是沿河街的菜市场。买菜的人和平时差不多,这与逢不逢集没有多大关系。当下,正是梭子蟹肥美上市的时节,却没见到多少,买一点辣辣馋的想法宣告落空。不过,见到菱角、荷藕、稖头等应季菜蔬,活蹦乱跳的各式鱼虾,闻着随风四散的故土特有的味道,心中很是惬意。

左拐向南,便是桥南街,这里是集市的主战场。宽阔的街道两旁摆满了各种摊位,一些超市、店家也出店经营,售卖服装、鞋袜、水果、膏药、扫帚、菜种、铁器等,还有城里难得见到的配钥匙、修拉链,小喇叭里的方言广告语震耳欲聋,此起彼伏。感觉逛集市的人并不是太多,完全没有了以前人挨人、人挤人的热闹劲儿。

十字路口再左拐,便踏上了焕然一新的兴盛街。这是八丈河南一片的东西主干道,前不久镇政府斥资进行了拓宽整修,即将完工。平整的路面,崭新的路灯,沿街店铺招牌出新,十字路口划上了斑马线,地面上闪烁着红绿灯,非机动车道上划有停车位,等等,一点不输都市模样。欣悦的同时,我心中暗自嘀咕,“建”好以后,便是“管”的问题了,遵章通行,有序停车,卫生保洁,都需要提高居民素质与加强管理并重才行。

九点多,来到华成路,这里的集市已进入尾声,只剩三两个卖鸡鸭鹅的,也在准备收摊子。印象中,这儿摊密人多车难行,今天咋早早地收市了,心中不由得有点纳闷。 

联想到逢集的由来,本是北方相对偏远地区的农村,以集镇为中心点,十天或五天为一个间隔段,周边的百姓赶赴集市,进行商品的买卖交易。在商品流通不发达的年代,集市曾经非常红火。四十年前,我的二妹学做缝纫,便时常去赶集,兜售自己做的服装。天麻花亮就出发,今天到千秋,明天到鲍墩,油布一铺,服装一摆,便开始吆喝做起生意来,真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啊。

可是现在的逢集,已不那么兴隆,卖家多而买家少了。因为现在的街市已很发达,包括土特产品、南北杂货,平时大都能购得,不必等到逢集;而且更重要的是,商品流通模式改变了,青年人热衷的是“网购”;本地的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赶集的以老年人居多,购买力一般般,看得多问得多买的少,而且他们赶的是早市,还要回去烧菜做饭带孙子呢……

小妹告诉我两个信息,一喜一忧。喜的是,兴盛街整治完毕,还将对步行街进行同样的整治。忧的是,八大社区东侧的室内农贸市场已经建成,正在装修,沿河街菜市场将整体搬迁。到时候,居住在街上的人买菜就不那么方便了,特别是以步行为主的老年人,沿河街两侧的门面房价值也将立马“缩水”。

集市兴衰,与时代变迁、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密切相关。乡村集市的式微,既是时代的进步,也是无可奈何的事。说不定哪一天,“逢集”“赶集”这些词语,都要列入“名词解释”了。

趁着集市还在,瞅得空闲,让我们一起赶集去!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