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军重建军部所在地盐城,地处里下河水网地区,市区河流纵横交错,被称为“百河之城”。
皮岔河,是众多河流中一条极其平常的河。
我,在与皮岔河相识十多年后,得以搬迁到她的岸边居住。朝夕相处的日子里,一点点接近她,一步步了解她,一天天爱上了她。
每天晨光熹微的时候,我会如约而至,来到她的身边,有时候匆匆一瞥,有时候驻足凝视,目送水流潺湲,心中若有所思。
站在北环路皮岔河大桥上,极目西望,那是她的浩荡来处。她上承高邮、宝应、兴化、泰州诸河荡之水,流经建湖县的庆丰、芦沟,盐都的龙冈、张庄,至此进入盐城市区。转身东顾,隐约可见她于不远处的北闸大桥(古天妃闸)归新洋港入海。皮岔河,一路逶迤,奔流到海。
关于河名的由来,《盐城县志》记载,皮岔河在洪桥西称皮大河,洪桥东称皮汊河。《巡河日记》记载,河身宽大,故称之为皮大河,又因岔港多,故又称之为皮岔河。
流水哗哗,仿佛在为我一遍遍讲述那动人心弦的故事--
83年前,即1941年的7月24日凌晨,由新四军鲁艺华中分校教导主任丘东平、教务科长孟波率领的第二队师生200多人,在北秦庄(今建湖县庆丰乡境)被日伪军包围,经殊死战斗,大部分师生成功突围。丘东平和戏剧家许晴、新安旅行团总干事张平等20余名师生壮烈牺牲,邵惟等60余名师生被俘。著名的“九女投河”即发生在此次突围战中。鲁艺华中分校8名女学员叶玲、李锐、方青萍、李馨、季慧、宋莹、王海纹、姚莲娟和1名女记者高静,在突围途中被日军包围。为了不落入敌人魔掌,她们毅然相继投河殉国,溅起一簇簇激越的浪花、一圈圈经久不散的涟漪,成为抵御外侮的轰然绝响。
以前也知道鲁艺华中分校师生的感人故事,尤为感佩“九女投河”的悲壮义举,以为堪与中原的“狼牙山五壮士”、东北的“八女投江”比肩。但直到现在才知道,当年壮烈殉国的九位女杰,愤而所投之河,就是多少年来一直在我们身边默默流淌的皮岔河。
在新四军重建军部纪念馆里,陈列着一件旗袍,背后藏着动人的故事。1986年,王海纹的姐姐将烈士穿过的这件旗袍以及镶有她照片的一枚戒指,捐赠给纪念馆,教育后人铭记历史。
2024年春分这天清晨,当我再次来到皮岔河边,仰望高天流云,俯视清澈河水,近观岸边的劳动者,远眺俨然画图的城镇村庄,心中涌上莫名的感动,仿佛一下子与她亲近了很多。静水深流的皮岔河,原来是一条极其不寻常的河啊!
清明节就要到了,我要去建湖县庆丰镇的东平村,瞻仰华中鲁艺抗日殉难烈士陵园,在“鲁艺华中分院殉难烈士纪念碑”前,线上一束洁白的鲜花,向先烈们鞠躬致敬,并在心中永远记住她们熠熠生辉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