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汤昌军的头像

汤昌军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5/18
分享

出差

在单位里工作,总免不了被派遣外出做事,这就是所谓的出差。在我的职业生涯中,第一次出差和最末一次出差,相伴而行的恰是同一个人,不得不信服人生是一个大大的螺旋。

这个人就是吴兄。

吴兄与我,有着好几重关系,来自一个县的同乡,大学同班同学,工作后的同事,单身汉时同住一室,现在又有着共同的业余爱好,标准的“五同”。

犹记得,1983年大学毕业,到市广播电视大学报到的那天,我正从楼梯往上走,恰遇一个人从楼上下来,我抬头,他低首,两个人不禁同时发出惊讶的感叹,原来吴兄和我竟被分配到同一个单位了。他分在校长办公室,我则分在教务处。单位当时没有宿舍,租了盐城中学的招待所给我们暂住,我和吴兄及何君三人一间。

记得第二年春学期开学不久,吴兄找到我,说是领导安排我俩出差去无锡,因当年招生远超计划,有两种教材短缺,而无锡电大有多的,去调剂点回来。不用说,这是趟闲差、美差,我也知道,这是吴兄拉着我一起出去溜达溜达。两个人到了无锡电大,办好正事,尚有点空余时间,便去鼋头渚、蠡园逛了逛,还坐在鼋头渚的大石头上面向浩淼太湖拍了合影照。回程的时候,因为要带着那么多的教材,所以选择了坐轮船。想来,这是和吴兄第二次坐轮船了。第一次,是大一的寒假,在吴兄的“忽悠”下,我们几个射阳老乡结伴坐轮船回家,在扬州湾头上的船。不同的是,那次是坐在昏暗的船舱里,左挨右挤,这次是躺在卧铺床上,看滚滚退后的江河之水和岸上的田野人家。我还乘便构思了吴兄代表校团委布置的演讲稿,当时定下的题目是,“爱国,一个伟大的动词”。到了盐城轮船码头,叫来两辆三轮车,连书带人给拉回单位,圆满完成了工作后第一次出差的任务。

不久,吴兄调任教务二科副科长。又过不久,吴兄调去了市直机关,开始了他的从政生涯。再过不久,我也告别校园,算是步了吴兄的后尘。

虽同处一城,但忙于各自的工作和家事,见面的机会也难得。一般是外地有同学来访,会邀约一起接待,更多的是我遇到工作或生活中的什么难事,便会去找吴兄咨询或帮忙。他总是不厌其烦,既热心热情,又切中肯綮。

日子,就如同串场河水一样,波澜不惊,却又不舍昼夜。一晃,就到了每天要刮胡子的年龄。

吴兄比我大六七岁。十来年前,他从市直一个单位纪检书记的岗位上退居二线,被市文明办聘请去做志愿者。此时,我恰在区文明办主任的任上。那一次,市文明办组织市、区教育系统的有关人员,赴福建厦门等地考察学习。我有幸再一次与吴兄同行。几天时间里,白天并肩考察学习,夜晚对坐促膝长谈,仿佛又回到了同窗共读的青春时光。

当时不知道,这是我职场生涯的最后一次出公差。

吴兄是一个有眼光、有灼见、讲原则、重感情的人,尤其对我,几十年风雨同舟,尽显兄长风范。

前些年,吴兄热衷于写作寓言。近年来,他转而专注于生态诗的创作,且日进有功。寓言和诗歌,分属两种文学体裁,前者是通过故事讲出道理,后者则是通过意境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别林斯基称寓言是“理智的诗”。在我看来,吴兄的寓言也好,生态诗也罢,都含有明显的讽喻或教育意义,是他退而不休、治世襟怀的隐性表达。

吴兄的冷幽默水平极其高明,几近出神入化,可惜很多人领悟不了。我自认是为数不多的能听懂他冷幽默的人。

我们不长不短的几十年中,会结识很多人,但总有那么一两个人,在你的人生中,注定成为平时不惊不扰、需时定在左右的人。

说到底,人生就是一趟或长或短的差旅,谁和你结伴而行,将决定这趟差旅的幸福指数。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