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徽州地界上行走,像是走进了一幅水墨画中,不自不觉,就成了画中之人。
行程大致是这样的:第一天中午出发,于傍晚时分到达宏村;次日上午游宏村,午饭前赶到西递,用餐,小憩,然后在霏霏细雨中逛西递古镇;第三日上午赴徽州古城并渔梁坝游览,下午离开。两天半时间,三个地方,完成了终身难忘的一次水墨徽州行。
水墨徽州行,首先是对古徽州有了个大致的直观的了解。
古徽州在安徽省的东南部,统“一府六县”(徽州府:歙县、休宁、婺源、祁门、黟县、绩溪),除婺源在近代划归江西省外,其余都在安徽省境内。曾多次见到有人说起更改地名失败的例子,无一例外会提及,徽州改成的黄山。
宏村位于黄山市黟(yi)县东北部。黟县,因依附黟山而得名。宋代罗愿在《新安志》里提到:“黄山旧名黟山,秦置黟县,取义于此。”西递则位于黟县东南部,与宏村相距仅20公里左右。徽州古城位于黄山市歙(shè)县,这儿是安徽省最南端,是徽州文化和国粹京剧的发源地,也是徽商、徽菜的主要发源地,文房四宝之徽墨、歙砚的主要产地。由西递到徽州古城,大概70公里左右,途经休宁县。此次徽州之行,如果不是时间所限,还想去一下婺源的。
水墨徽州行,让我们印象深刻的,当数徽派建筑和徽菜。
徽派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六大派系之一(徽、闽、京、苏、晋、川),名气最大,影响范围最广,主要流行于古徽州及金华、衢州等浙西地区。徽派建筑的四大特点:马头墙、三雕(砖、木、石)、牌坊、祠堂。
徽派建筑,与我们常见的江南建筑相比,呈现出同中有异的风格特征。总体而言,徽派建筑雄伟高大,而江南建筑小巧玲珑。徽派建筑山野趣味更重,而江南建筑更加精细成熟。
我们这次重点关注的是徽派建筑的外墙。许是因为在山区、注重防卫的缘故,徽派建筑比较封闭,整个对外的高墙基本是实墙,一般不开窗户,少数在楼上开启类似了望孔的小窗。这是因为,徽派建筑一般都是四水归堂,通过天井调节室温,厅堂与天井通融。而吴越之地,夏季潮湿闷热,厅堂多落地隔扇门、大窗户,临河一侧也开启大窗户,以求得通风散热。
再一个就是外墙的颜色。总体上都是白墙黑瓦,但细析起来,也是有区别的。徽派建筑的白墙,原是用石灰刷上厚厚的墙面,有防潮吸湿的作用,但随着时间一长,不断的雨水打湿浸泡,形成了霉点变色,无意中产生了国画中的洇染效果。所以,徽派建筑斑驳的墙面,像时间留下的脚印,更像一幅水墨画。而江南民居的白墙,更多的是洁白如新,纤尘不染,仿佛刚刚粉刷过一般。
徽菜,是全国著名的八大菜系(川、鲁、粤、苏、浙、闽、湘)之一,其主要风味特点为咸鲜为主,突出本味,讲究火功,注重食补,在烹调方法上以烧、炖、焖、蒸、熏等技艺为主。其中,徽菜十大代表菜是徽州臭鳜鱼、李鸿章杂烩、黄山炖鸽、方腊鱼、八公山豆腐、蜜汁红芋、徽州一品锅、徽州毛豆腐、中和汤、符离集烧鸡。
到达宏村的当天晚上,在一家酒店用餐,点了一道徽州臭鳜鱼,味道不错。记得第一次品尝这道菜,是在去桃花潭途经芜湖时,一晃十多年过去了,所幸山河依旧,没有“人面桃花”之恨。
第二天中午到达西递,在一家民宿用午餐,出于好奇,点了一盘毛豆腐,当时并不知道它是一种表面长有寸许白色茸毛的霉制品。等到这道毛豆腐上来了,吃起来还真不错。团中一位兄弟吃得比较多一点,剩下几块,还关照放进冰箱,晚上继续享用。谁料到,约一个小时后,他肚子突然疼起来,并且一阵紧似一阵,十分怕人。在我们手足无措、准备送去医院的当儿,他第二次剧烈呕吐,过后疼痛感一下子消失,如释重负。傍晚在古镇吃了一碗“汪一挑馄饨”,又渐渐恢复了精气神。
事后分析,吃了毛豆腐肚子疼,很可能是消化不良、胃肠功能紊乱引起的急性胃肠炎。人在旅途,吃食还是要稍加注意为好。
徽州文化,广博深邃,被誉为是与敦煌学和藏学并列的中国三大走向世界的地方显学之一。我们这次水墨徽州之行,是行旅匆匆,蜻蜓点水,如有机会,定当再来。正如一家网红打卡点墙上的那句文辞:“西递,我们还会再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