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汤昌军的头像

汤昌军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8/22
分享

克绍箕裘

“克绍箕裘”这个成语,出自《礼记·学记》:“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铁匠铸铁以制器,其子必能缀裘以制衣;弓匠弯竹以制弓,其子必能屈柳以制箕。这是因为耳目濡染、触类旁通的缘故。

从我父子俩从事文秘工作的经历来看,古人诚不欺我也。

我大学中文系毕业、做了五年教师后,阴差阳错,走上了办公室文字秘书的工作岗位,并且一干就是十三四年。后来到基层单位做负责人,虽不直接从事文秘工作了,但积习难改,对上对下的汇报材料、讲话稿大都是自己捉笔,因为感到与其改别人的文稿,还不如自己写来得省事省心。再加上业余爱好文学创作,所以几十年来,可以说一直在“爬格子”。

儿子读中小学的时候,对文学的兴趣只能说是一般般。书橱里的文学名著,他没瞅上几眼,喜欢的是韩寒的作品、新概念作文和《故事会》。虽说也写过一两篇受老师赞赏的作文,但总体而言,不爱文科,所以高考选的是理科,大学读的是现代物流管理专业。毕业以后,先是考上大学生村官,在村里干了一段时间,后来被抽调到开发区党群科,再后来被调到办公室,一来二去,算是与文字工作结了缘。

开始的时候,他主要是负责行政服务工作,偶尔写些会议通知之类的小公文。可能是耳濡目染,更可能是“逼上梁山”,渐渐地,他也写一些简单的综合文稿。有时候发给我看看,或者和我探讨交流一番,但大多数时候是他吭哧吭哧埋头在做,这时候加班加点便成了家常便饭。一次他和我说,知道自己功底不行,只得比别人多花点时间,人家一个小时的活,自己要做三个小时,所以不得不加班。我理解他的同时,也隐隐地心疼,但嘴上说的却是,年轻的时候吃点苦,是件好事。

不知不觉,儿子的公文写作竟得到领导的认可和赏识,哪怕后来职务变动了,也仍在兼着这份“苦差”。忙的时候,他曾有过怨言;累的时候,也曾发过牢骚;可是一旦得到领导肯定、上级表扬的时候,眉头舒展,嘴角漾笑,会抱着篮球去球场宣泄一下心中的畅快和轻松。

谁都没想到的是,今年春天,儿子竟然调到了我原来的单位,且任着和我原来相同的职务,听到这一消息的熟人无不惊诧,甚至有昔日兄弟为此和我浮一大白。只是,他现在专司文字综合工作,要求更高,也比以前更忙了,三五天不回家确属正常。微信里与他开玩笑,再不回家,已不怎么记得你的模样了。

内向、勤恳而外,儿子还是个特别严谨、低调的人。工作上的事情,任我们怎么打问,他也不会说上三言两语。有一次碰到过去的同事问他,现在职务分工的事情,他一笑而过,避而未答。在这些方面,他真的超过了当年的我。

再回到“克绍箕裘”这个成语,为什么“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原来,铁匠锻铸金铁的功夫,在于煅烧金铁使之柔软而便于加工,而皮匠的活计类似,功夫也在于浸泡皮革使之柔软而便于加工。同理,制造弓弩的功夫在于把木料按要求折弯,而制作簸箕的活计也需要把细枝条折弯,两者的技术基本功也类似。所以,优秀冶匠的儿子,必须先学习制作皮衣;优秀弓匠的儿子,必须先学习制作簸箕。

冶炼与制裘,造弓与编箕,看似不相干的事情,却内含着相通的道理。就像我的儿子,学的是物流管理,现在从事的是文秘工作,貌似风马牛,却又有神似之处。

做任何事情,都必须循序渐进,只要先练好基本功,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进,终能到达理想的彼岸。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