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汤昌军的头像

汤昌军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9/07
分享

孝义之乡荡口

深秋时节,晴暖天气,相伴来到无锡荡口古镇,这里的幽静和闲适,很对我们的胃口。

下榻的“汉庭优佳”,位于古镇东首秋香街内,风流才子唐寅雕像立在路口,似是迎宾门童,给人以风情万种、风流倜傥的感觉。

小憩之后,迎着西天秋阳,我们步入荡口古镇。

荡口古镇,位于锡山区东南鹅湖镇境内,西邻鸿山越国贵族墓群和泰伯墓,东与苏州、常熟接壤,古名丁舍,相传是东汉孝子丁兰故里,因位于鹅肫荡口而得名,是无锡市五个重点保护的历史文化街区(名镇)之一,2010年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享有“小苏州”、“银荡口”之美誉。

秀丽的鹅湖,孕育了历史名镇。镇内居民以华氏居多。这里孝义之风盛行,物华天宝,钟灵毓秀,名人辈出,经济社会发展快速,成为江南粮赋第一乡。这里河道纵横,湖荡密布,小桥流水,环境幽雅。这里历史遗存众多,有华氏义庄、钱穆旧居、关帝庙、华蘅芳生平事迹陈列馆、华君武故居、亨得利钟表馆、王莘故居、会通馆等人文景观。据悉,荡口古镇保护开发的总体定位是:充分利用文化遗存,整合湖泊、田园生态资源,复合打造集文化体验、休闲度假、游憩娱乐、生活居住为一体,影视剧拍摄基地,最适宜憩息、颐养的旅游生活社区。

我们重点参观考察了号称“江南第一义庄”的华氏义庄,一方面因为孝义是荡口文化的重要特征,另一方面则是她最近刚刚履新,负责街道的慈善工作,利用这个机会,了解一下古人的慈心善举,对日后工作可谓大有裨益。

华氏义庄,是江南地区保存最为完整、规模最大、存续时间最长的义庄之一。清乾隆七年由华进思、华公弼父子创建,受到乾隆皇帝嘉奖,华氏子孙陆续修建。现存房屋四进,占地面积约2500平方米。中轴线上,自南向北,依次为隔河照壁、码头及场地、八字照墙、门厅、轿厅、正厅(诒谷堂)和后厅。西路由北往南是仓廒、西花园和典当行。

义庄,是我国古代特有的由某一姓氏家族创办的慈善机构。据讲解员介绍,华氏一族,皆能秉承祖风,广行善举,以“孝”扬名由“孝”而“义”,由此成就华氏义庄立庄之基。在赡养济贫上,华氏义庄根据不同情况,细致划分了日常生活、嫁娶、安葬等慈善政策,济贫扶困,救助鳏寡孤独,同时还利用公产聘塾师设学馆,兴办义学,对才智过人、成绩优异的学子,还设有额外的奖励津贴,并资助外出赴考川资。

在老义庄的带动下,荡口兴起了创办义庄的热潮,襄义庄等10多所义庄先后成立,其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善举之广,在全国亦属罕见。近代,荡口地区社会相对稳定,经贸业发达,文化教育昌盛,百姓居食无忧,这些与荡口众多义庄所发挥的慈善作用有很大关系。

如今,义庄虽成遗迹,但是穿行在这些或完好或残缺的古建筑中,仍可感受到先贤们“以济物为心,种德于子孙”的遗风。

不冷不热的天气,不多不少的游人,不紧不慢的节奏……两个人十指相扣,慢悠悠踱步,真的是很惬意。

密如蛛网的河道,精巧古朴的小桥,傍河而筑的老宅,幽深闲静的小巷……行走在古镇的青石板路上,仿佛可以听到旧时繁忙的桨橹声。

弥漫着数百年木头沉香的雕花门楣下,浸润着崇德、重教、礼让、孝义的家风民风,这些镌刻在脉络精髓中的特质,造就流芳千年的江南古镇。

夜幕笼罩,灯光璀璨,择了一家小酒馆临窗坐下,要了一盘走油肉,一盘青菜炒油面筋,一碗榨菜蛋花汤,听着酒馆老板母女的吴侬软语,有时光静止、不知魏晋之感。

夜色渐深,蹀躞在古镇的街道上,一任晚风吹拂我的衣襟和她的飘发。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