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兰田的头像

高兰田

网站用户

小说
201810/31
分享

人生路连载

3章、城区学校

在老城区外的西北角,是河北省重点中学之一的交河第一中学。这所中学教师队伍中,在一九六六年之前曾经聚集了一群来自全国著名大学的毕业生;正可谓名师出高徒,随着教师中形成号称”五虎上将”的几大名教师,这所省级重点中学的毕业生也就频频为京、津、沪几所全国名大学,源源不断的提供了生源。

当年在交河县同时拥有两个省级重点高中:交河县第一中学和泊头中学,一个县内并驾齐驱,同时有两个重点中学的情况实属罕见!这也是因为泊头虽然属于交河县,可是其他各个方面,属于县级政府的机关,泊头却也是应有尽有。这在当年全国这种情况,也是极少见的。

所谓’”五虎上将教师的意思,其实就是指高考中要考的五门主要课程的教师中,各科都有一位桃李满天下的名师,达到了平时上课几乎不用备课,而临近高考抓重点题的能力,几乎可以达到占高考卷子内容百分之八十以上内容的精度!尤其令人叫绝的是每年高考之后,本校应届毕业生中被全国重点大学录取率,竟然常能达到应届毕业生的百分之八十以上的骄人成绩!

不过交河县北城墙内外的这个特殊地形,倒是无意中为一九六三年那场因太行山上游暴雨成灾,造成的水淹河北多县的大水来临时,提供了一个直接在城内高地筑起一道大堤的位置。在大水来临时,交河县城顺势以城内较高地势建起大坝,保住了除北城墙里面低洼处之外绝大多数建筑物。

此后河北省每年春、秋两季一直履行着,几十万人的治河大军在海河黑龙港流域大地上奋战了十几个年头。同时也为交河县此后多年参加河北省大规模治理海河流域,留下了一段治河历史。

      交河老县城过去由于交通闭塞,工商业发展远不如泊镇。但是交河县历史上却有两个方面闻名全国:交河鸭梨,以其皮薄、核小、含糖高水分大闻名于世;交河铸造,近百年来交河铸造人的足迹遍布全国各地,故而在当年的机械行业就有了这样一句话:哪里有铸造业哪里就有交河人,没有交河人不开铸造厂的说法。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那个特殊时期,曾发生过不少在外地铸造业闯荡多年的交河铸造人,遭遇到了全家被遣返原籍,或者其家人下放回到交河原籍的事件。因此在交河老县城也就曾经发生了许许多多,与这些小人物相关的故事。

一九六六年冬季。交河县城关第一实验小学。校长石光明刚刚打扫完外面三大间办公室的卫生,刚想进自己里面的单间去收拾一下,就听办公室门外有人敲门,急忙开门一看,原来正是前不久自己答应的五年级二班的一男一女两个学生,分别介绍从外地新转学来的,那两个学生和家长今天同时都来报道了。

转学新生家长是两个中年妇女,一个是典型的农村妇女打扮,说一口标准的方言;另一个虽然身穿旧衣服,但是从气质、神态各方面一看绝对不是当地普通妇女;再看跟在身后的一男一女两个新生 ,都是明显属于大城市学生的气质。

石光明急忙陪着笑脸把来人迎进大办公室内,让来人坐在长条大会议桌的椅子上;先送走了两个五、二班的那两个在校学生,他们是这俩转学新生的入学介绍人。

石光明这才关好房门笑道:“今天天真冷,刚上班我光忙着打扫卫生,这办公室的炉子我还没来的及点呢。”

“哟,您是这么大学校的校长,还用您自己亲自点炉子呀?按说这么大学校,怎么也该配个勤杂工来干这些杂活呀。青华,你快去替你们校长点炉子。”男生家长对男生说。

石校长听出男生母子尽管说的都是交河方言,不过男生口音中却夹杂着浓重的青岛口音。

女生家长也忙说:“灵芝,你也快去帮着你同学一块去给校长点炉子。”母女俩说的是纯正的天津口音。

石光明忙笑着说:“不用大家帮忙。过去学校里是有勤杂工的……现在,勤杂工取消了。反正活不多我自己也就都干了。真的不麻烦同学们了。咱们还是抓紧办公事吧,等会还要开全校大会,可千万耽误不得。点炉子事小,还是等开完会我自己再慢慢点吧。请把转学介绍信先给我吧,你们俩同学再把《学生登记表》填一下,学校需要存档。”

说着石光明从抽屉里取出两张《学生登记表》的空白表格,分别递给两个新生。两个新生急忙接过表格,又从各自的书包铅笔盒里拿出钢笔,开始低头聚精会神的各自填自己的《学生登记表》。

石光明从家长手中接过两张转学介绍信,看完后高兴的说:“这位男同学高青华是从青岛转学来的,青岛真是好地方,那可是咱们国家的避暑圣地呀!奥——这位家长你说,你家住西北关。高青华转学的原因是?奥,青岛那里已经开始有武斗事件了。社会不安定因素多,家长担心孩子安全的心情可以理解。你们是一九六零年困难时期下放回原籍的职工家属,高青华是一九六三年大水淹了西北关的学校之后,才跟随父亲在青岛读书的。这也好,回到家乡读书也就解她父亲的后顾之忧了。毕竟咱们老家是个小地方,比起大城市要安定许多了。”

石光明又看着朱灵芝的介绍信说:“这位女同学朱灵芝是从天津转学来的。这位家长听口音就是纯正的天津口音。你们的转学原因是?奥,你是属于全家遣返回原籍。像你们这种情况,最近转学回来的还真不少。你的老家是城里北街,知道知道,你们朱家在交河城里那也是大家族。你们都是从大城市转学来的学生见多识广,一定比我们这小县城的学生素质更高一些。当然了,大概你们之前也都了解过,咱这学校也是在全沧州地区算得上是名校之一,号称小宝塔,而且曾经出过很多优秀学生;师资力量更是集中了全县的名师。

石光明看完登记表,把自己写给班主任老师的一张新生入学分配表递给高青华说:“现在的时间不早了,你们分配的班级我已经按排好了,你们俩都去五、二班,找班主任郝永生老师报道就行了。登记表留下,你们拿着这张便条到班里去报到就可以了。对不起了,今天就说这些吧。我还要抓紧准备开大会的事……”

说话间石光明己经起身作出送客的姿势了。本来还想再多问些学校情况的家长和学生也忙起身告辞了。

高青华和朱灵芝背着书包,手中拿着校长填写给班主任老师的便条从办公室出来,回头向各自的妈妈告别。两位母亲本欲送孩子去见下班主任老师,见俩孩子己快步朝后面的班级走去,高青华的母亲便说:“大妹子,孩子都大了,让他们自己多锻炼锻炼也好。咱们也回去吧。”

朱灵芝的妈妈有些迟疑的说:“那,好吧。只是我家灵芝从小也没有独立生活过,一直就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高青华的母亲笑道:“这样的话,那就更要让孩子多锻炼锻炼了!特别像咱们两家这种情况,现在咱已经回到农村生活了,应该让孩子多锻炼锻炼了,咱们又不能跟孩子一辈子。你说对不对?让他们自己去班里报到更好,刚才校长说马上要开大会了,咱去班里,恐怕人家班主任也没时间和咱们说话。你家在北大街住,我家在西北关,咱姐俩正好可以走一路,咱姐俩也正好拉拉家常。”

目送两位学生家长和新转入校两个学生离去,石校长长叹了口气,心里酸酸的感到不是滋味。以前自己这个全县名校的学生,大部分都是县级领导和县直机关干部子女。那时候转入一个学生,即便是县级领导的子女入学,见到自己的时候,那也是有求于自己笑脸相迎;领导和普通机关干部有求于自己时,时常还会用报纸包两条好烟之类礼品。即便有时自己拒之不收,那也经常可以和这些有权人士结下情谊,为以后遇事互相帮助预留了机会。

可是自从今年下半年以来,不仅大多数转学的人不再送礼了,即使偶尔有人带来点礼物自己也不敢收了。还有一个最大的变化,过去找上门来求转学的大多是有权部门的人。而目前,前来和自己提出新生转学的却常常是本校五、六年级的在校生。对干外来人员的转学要求,石光明还是常会婉转推拖一下以显示自己校长权威的,不过也不敢太得罪人,过些天送过人情之后也还是会给解决的。可是对于本校教师和高年级学生介绍转入的学生,作为校长石光明却不敢拖延,更不敢拒绝!因为他最担心他会马上在全校大会上,遭到这些高年级学生和教师的报复!

他刚刚说的全校大会到是真的,只是当着新转入学生和家长,他没好意思说等会要开的全校师生大会,是对他石光明这个校长的批斗会。

本来本学校在校生年令小,以及很多学生家长又属于领导干部,也属于运动中被批斗的对象之列;再者最大年令的学生大多数也才仅仅十二、三岁,所以本校开始的时候并没有师生闹事。

当然也有个别因为连续留级和上学太晚的特殊原因,有个别学生到了上小学六年级的时候,也有十五、六岁的特例!

要说倒霉,石光明觉得自己就倒霉在一个特例女学生身上。

那个女生本来就上学很晚,因为学习不好又了留级,到了六年级的时候年令就十六岁了。除了年龄大几岁,尤其是这个女生因为成熟早,六年级的学生看上去发育成熟的,就像一个十八九岁的女孩子的样子,不仅人长得白白净净、亭亭玉立,而且人也长得很漂亮,属于那种让男人见了,非常容易产生非分之想的女孩子。

而女孩子所在班的班主任,就是年轻男教师王启顺。那个班那个女生和班主任年轻老师王其顺,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俩人先是从眉目传情,很快就发展到了肢体接触和搂搂抱抱;时间不久俩人干柴烈火就很快发展到了 从放学后偶尔偷情,继而俩人就干脆整晚上偷偷睡在王启顺的单身宿舍兼办公室里,甚至在王其顺的单间办公室兼宿舍里,还曾经被多人撞破俩人的奸情。

再后来家长发现女生大了肚子,经详细盘查,才弄清了真相;为此家长找到了学校里。此事在学校里弄得沸沸扬扬好长时间。

师范专科学校毕业刚参加工作不久的王其顺,是个在人才、口才各方面都很出众的男青年,本来是一个很有前途的一个青年教师。可是这么大的问题反映到石光明这里,作为一校之长,怎么能不过问呢?石光明刚开始处理此事的时候,确实还是本着与人为善的本意来处理此事的。

以石光明的本意觉得王其顺也是一个出身农村的穷苦孩子,能够考上师范学校,又当上第一实验小学的教师确实也不容易,本来王其顺的年龄也比那个十六岁的女生大不了几。所以,石光明本着以批评教育和解决问题为主的原则,私下和王其顺几次谈话,要王其顺答应女生家长的要求:目前俩人先履行个订婚仪式,并且先悄悄把孩子生下来,让女方家长先给养着;过两年等女方到了婚龄俩人再正式登记结婚,让王其顺正大光明的娶那个女学生做妻子。

本来王其顺觉得,自己是个吃城镇商品供应粮的国家正式教师,而且以自己的容貌和才学等条件,他并不想真正娶一个小学文化的农村女孩当妻子。当时他不过是受那个早熟女孩,浑身散发出来的那种青春气息吸引,再加上女孩也真的喜欢上了这个年轻帅气的青年教师,致使俩人才干柴烈火的搞到了一起。

可是事后王启顺每每一想到自己好不容易才考上师范专科学校,好不容易才脱离了贫穷的农村,成为一个吃国家商品供应粮的城镇人口!无论如何他也不能接受,自己再找个农村户口的妻子,让自己将来的孩子继续成为一个乡下人! 

由于当年我国对年轻人的个人生理卫生教育不到位,更缺少计生避孕措施。因此俩人不计后果的在王其顺的单人办公室兼宿舍里,如胶似漆的几度恩爱,几度翻云覆雨的忙碌着耕耘、播种,却根本就没有想到过,他们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以至于竟然发展到了女孩怀孕几个月了,俩人竟然都不知道。直到女孩家人发现,女孩子的肚子渐渐大了起来,直接带女孩去医院做了检查,才知道了事情的真相。

虽然王其顺从内心里真的不情愿,娶一个小学文化的农村女孩做妻子,当初王其顺也只不过仅仅是想和那个漂亮的女孩玩玩。但是事已如此,又经过石光明反复作作工作,最后王其顺迫于各种压力,俩人也就只好正式订了婚,并准备先把孩子生下来。王其顺基本上也就默认了,这门先奸后娶,而且还进门就可以当爹的婚姻。

可是就在那个女孩小学六年级刚毕业,全家满心欢喜的悄悄准备嫁妆的关键时刻。运动开始了。王其顺参加了造反组织,不仅顿时让他感到自己的权威性比原来大多了,同时还很快认识并接触了更多有正式工作,吃城市商品供应粮美女的机会;相比之下他觉得自己应该断然决定推掉婚约,重找一个各方面条件更好的女孩做妻子。

因此王其顺首先欺骗女孩说,自己这种情况未婚先生孩子的做法会毁了自已的事业!所以动员女孩先去打了胎,等婚后再要孩子。女孩觉得俩人不仅已经生米煮成了熟饭,而且还有了婚约,尤其是校长都代表学校组织做了大量的工作,所以为了王启顺的前途和事业考虑,就真的瞒着家人和王启顺一起去医院打了胎。可是刚打了胎,王启顺便翻脸无情的提出了解除婚约的要求。

为此事王其顺在学校受到严肃处分,他却把不满记到了心里,把仇恨记到了校长石光明的身上。王其顺便开始在本学校拉扰了几个教师,带领高年级学生开始了批斗校长的活动。

石光明见开会时间还不到,便看起了新入学生随着转学证明填好的登记表。本来新转学的学生登记表,应该是由家长提出转学申请的时候提前填写了,经过学校领导审核同意转学之后,学生才能入学的。正常情况下,当然主要也是为了等待家长多来几次,也会让家长会知难送些礼物的。

既然现在不敢收礼了,所以石光明对于本校教师和高年级学生介绍转学来的干脆人情送到底,凡来者不拒,让转学者一次办成!

如此做法也确实博得不少人心,也确实减少了不少敌对者,从而让自己在台上挨批斗的时候也就少受不少罪。

石光明清楚地记得从下半年以来,自己这个学校接收了不少从全国各大城市,尤其是从距离最近的北京、天津转来的不少学生,从登记表上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家长属于被批斗对象,其中既有家庭出身被全家遣返原籍的,也有被打倒的老干部全家遣返原籍。对于这些家庭的孩子转学,石光明是抱着一种同病相怜的心情对待的。

 

当高青华和朱灵芝找到第四排教室甬道左边第一间教室时,各班门前都是聚集了一群学生,正在说说笑笑、打打闹闹乱哄哄的,好象各班正在准备排队还没开始排的样子。

高青华心说校长说马上要开会,看来他们来的正是时候。

朱灵芝看到门前上方的小木牌上的字,忙说:“咱们到了,五、二班,就是这个教室。”

俩人隔着玻璃看到讲台在教室西头,忙走到教室西门,见一个三十多岁的男老师正朝门外走。

高青华忙笑问道:“老师,请问您就是郝永生郝老师吧?我们俩是新转学来的学生,这是校长写的条子。我叫高青华,她叫……”

“郝老师,我叫朱灵芝。”

郝老师接过校长写的便条看了下,笑道:“欢迎两位新同学加入五、二班。马上要开全校大会,你们俩就到最后面那张空闲桌先放下书包,马上出来排队吧。”

当高青华和朱灵芝放下书包跑出教室的时候,班长冉波和介绍高青华转学的高青亭一同向高青华在打招呼友好示意。介绍朱灵芝转学的女同学也悄悄和朱灵芝打招呼。这时全班似乎己经整好队,大家都在等待他俩了。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他俩急忙跑到队伍中站到了最后面。

朱灵芝悄悄问道:“那个带队的你也认识?”

 “你说的那个带队的是班长?他叫冉波,也是我们西北关的,论辈分也是我们哥们。”高青华笑道。

朱灵芝羡慕的说:“你才转学来就这么熟悉。不像我回到我父亲的老家,两眼一抹黑我谁都不认识。”

说话间,队伍已经开始向第二排和第三排教师之间的会场行进了。

高青华依旧和朱灵芝一面走一面笑声说道:“没事,过段时间就都熟悉了。我家一九六零年秋天刚下放回到老家的时候,比你们现在困难大的多了!我们连说话都被人骂我们是山东侉子;我和妹妹饿的没力气,冬天家里又没有炉子取暖,每天就到大街上向阳的地方晒太阳取暖。好多小孩就围着我们起哄,喊我们兄妹俩是老蔫。

人家那些原来一直在农村的人,每家都有一些积蓄,人家在大食堂吃不饱饭,回到家里都可以偷偷开小灶。可是我们刚刚下放回来,家里真是什么东西也没有,也就只能挨饿了。我们在大食堂吃的是掺了好多米糠和粉碎了的玉米芯;喝的粥里是掺加了野菜、树皮的稀粥。说句实话不怕你笑话,吃了这些东西胃肠拔干,大便都拉不下来。

就这点吃的东西全家还要节省出点来,喂养我们那个刚刚断奶的小弟弟。每天吃饭的时候,母亲都会单独给弟弟买一个纯玉米面的小窝头,和一小碗纯玉米面的稀粥,带回家里单独喂弟弟吃饭。每当弟弟吃饭的时候,我和妹妹俩人都会围在母亲和弟弟身旁,不错眼珠的紧紧盯着弟弟、盼着弟弟掉下些许干粮渣。每当弟弟掉下干粮渣的时候,我和妹妹都会迅速抢到自己手中填进嘴里。

有时候我和妹妹,也难免会对母亲从我们嘴里给弟弟节省粮食,让弟弟单独吃纯粮食饭,既羡慕又嫉妒而发泄牢骚。每当此时,母亲都会严肃的教育我们:你们俩小时候断奶以后,吃的是青岛特产钙奶饼干和鸡蛋、肉食、牛奶;现在你们弟弟只能吃这些粗粮,你俩还好意思和弟弟攀比吗?弟弟还太小,总不能让他也和你们一样吃糠咽菜吧?等弟弟大了,他是不会忘了从小他是靠吃从哥哥、姐姐嘴里省下的粮食,把他喂大的恩情的!

一九六零年,当时正是国家三年困难时期的第一年,也是咱们国家最困难的时期!不仅我们吃不饱饭,听说就连国家领导人也一样饿肚子!当时国家整顿企业,不仅下马了不少企业,下放了一大批干部和职工本人;同时还下放了一大批在职的干部和职工的家属。当时国家提出的口号是:我们都有一双手,不在城里吃闲饭!当时由于粮食奇缺,所以每人每天都实行粮食四两化。城镇职工供应商品粮四两都饿肚子;农村当时吃大食堂,大食堂毛粮四两,再让大、小队干部多吃、多占一些,吃到嘴里连三两毛粮都不够。“

朱灵芝惊讶的说:“真的?想不到你还有这些经历呢。刚才在办公室我好像听你妈妈说,你不是一直跟着你爸爸在青岛读书吗?”

高青华摇了摇头说:“我回青岛上学,那是一九六三年那场大水淹了河北多个县后,我一、二年级是在西北关的村办小学,大水不禁冲垮了家里的房子,学校也被冲垮了。所以那年秋天,我爸爸才把我带到青岛去读了几年书。现在山东运动已经开始出现了武斗了,我爸爸担心有危险就把我送回来了。”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