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文革中发生的黑白颠倒的事情,既然是假的总有它平反昭雪的时候。苏季林母亲王文珊烈属被打成黑五类的事情平反昭雪也将在不久实现。
第18章、株连亲属(3)
李延生又恭敬的说:″谢谢主任叔的提携!如果真有那么一天,主任叔您和王红卫主任你们俩,那可就是我李延生的再生父母!
俗话说士为知己者死!今后二位如有用到的地方只要说句话,我李延生定当肝脑涂地,以死报答您和王红卫主任的知遇之恩!″
张孝三从抽屉里取出钢笔和一本印有”交河县革命委员会″字样的信纸递给李延生说:″来,延生,你的字写的好,这两份证明你来写,写好了咱俩立刻一起骑自行车去城里邮局,为了保险直接用掛号信把证明寄出去,就等着看苏老三一家在山东高密的热闹好了!"
李延生笑着补充说:”主任叔,我觉得为了更保险,写好了证明除了您盖上咱西三里村革委会的公章之外,咱俩顺便再去趟县革委找王红卫主任,让他在证明上再加盖上交河县革命委员的大公章!″
张孝三大笑道:"你说的对,咱们就这么办!"
不久两封同时加盖着村、县两级革委会公章的公涵证明,分别摆在了山东高密第一机床厂和高密狮子口大街居委会的办公桌上! 令人们不解的是,苏季林这个解放初期即参加工作的铸造车间的冲天炉最老资格的老工人,除了说话粗鲁嘴不饶人之外,可是全厂一个有名的人物!更是第一机床厂铸造车间冲天炉无人可替代的老技术工人。
别看此人身材瘦小,浑身却有一股用不完的大力气,他可以把比他高半头的同龄人轻松的摔倒在地。干活时他更不惜力气,技术又好,家庭出身虽是中农成份,可是其大哥苏东林是革命烈士;其二哥又是伤残军人,一开始公私合营他开始受到领导的器重。所以自从建国初,便有位领导想培养他。怎奈此人既具备了上述优点的同时,也具备嘴不绕人,脾气暴躁,再加上文化低识字不多,明显是一个直来直去的大老粗人物。
因此有人说他是沾了嘴的光,没人敢轻易招惹他;同时他也吃了嘴的亏!平时工作上技术高,多干了活受了累,领导本想给他评个劳模,却被他几句发牢骚的臭话便冲掉了。因此原来想培养他的领导,也只好在指出他的缺点的时候,只好让他继续努争取改掉一些毛病再考虑后发展他了。
然而苏季林努力改正缺点,争取入党的这种档口上运动开始了。随着运动的深入发展,原来器重苏季林的领导先是被打倒, 后来又调走了。工厂也出现了半停产的状态。苏季林也被从掌握冲天炉关键技术的岗位也被撤换了下来。
由于一家老小六口人还等着吃饭,当工厂处于半停产那状态时苏季林并没闲着,白天照常去本厂点卯;晚上他被一个农村生产大队偷偷办起的铸造厂,悄悄请了去开冲天炉。尽管那时去外面干了活,也不敢要工资,只能以共产主义协作,帮农村村办企业技术指导名义前去,每晚上只能以夜餐费的名义,发给他两包青岛钙奶饼干,尽管当年两包饼干仅仅价值伍角钱。
运动乱过一段时间之后,当重新开始抓革命促生产的时候,被冷落了许久的苏季林才又恢复了炉前工岗位。同时苏季林还是一个热心肠,无论对亲属还是对工友谁经济上有困难只要找到他,他都会尽力而为仗义疏财。
别看苏季林脾气不好嘴不饶人,此人却是一个天生的大孝子!虽说他的父亲苏宝杭是个老教师,两个哥哥都有很高的文化,可是由于在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惨死死在了汉奸手中。
他是被母亲王文珊一手带大的家中最小的一个孩子!因家道中落,两个哥哥又跑去当了八路军,因此他仅读了两年书就辍学回家务农和母亲相依为命,从此顶起了一个家。
或许正是从小家庭的变故,造就了他这种桀骜不驯的特殊性格!然而唯独在母亲面前,苏季林始终却象一只温顺的小绵羊。每天下班回到家里,他不管心中多烦身上多累,他都会首先一头扎进母亲王文珊屋里,坐在娘身边娘长娘短的和娘说些让娘喜欢听的话逗娘高兴!
别看苏季林脾气不好,他却有一个性格温柔的贤妻孟桂珍。苏季林一九五三年刚成年,便拿着姐夫高禄成给他写的一封推荐信,从老就河北交河西三里村来到了高密城,便到了当时高密合聚铸造厂当了学徒工。
当年高密城几个铸造厂的老板都是交河人,由于其他几个厂效益不好开不出工资来,唯独合聚铸造厂效益好工资高。而这个厂的最大股东刘北超不仅是交河人,而且还是苏季林姐夫高禄祥的师傅。一九三七年春天,苏季林的姐夫高禄祥十六岁刚到高密学徒时,也是在四个交河人开的铸造厂里学徒的。
当年那个铸造厂的厂址设在高密城墙外东北角,康河商业街东岸有个地方向东拐了一个小弯。开始四个交河铸造人开的四合工铸造厂,就设在这个小康河回旋拐弯处东岸;也就是狮子口大街西端,高密公安局北边不远处。这个地方后来子修马路的时候也就变成了一条南北大马路的中心。
苏季林的姐夫高禄祥本来是想推荐苏季林去这个四合工铸造厂学徒,但听老乡们说这个厂目前效益不好,无钱给工人开工资。所以便又给自己的师傅另写了封推茬信,把内弟苏季林推荐到了高密合聚铸造厂当了学徒工。
恰巧一九五六年国家开始对全国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高密的几个铸造厂便同时合并成了高密第一机床厂的铸造车间。自然苏季林也就随着企业的变化,成了国营企业的正式职工。随后他也从老家交河西三里村,把母亲和新婚不久的妻子孟桂珍,一同接到了高密城就在狮子口大街的一条胡同里租房子安了家。后来又经多年积累,苏季林一家就在狮子口大街的轿杆六胡同盖了自己的房子。
不久妻子孟桂珍也在酒厂找到了工作。只是妻子孟桂珍在三年困难时期下放职工时被就匹下放到了城关农村菜农队当了菜农。好在苏季林的母亲户口在狮子口大街居委会,所以后来苏季林三个子女的户口也就随着祖母王文珊落户在了街道居委会,成为城镇户口。或许这也是老天对苏季林这个大孝子的一种补偿。
那个年代的过来人都明白,当年的城镇户口和农村户口可是具有天壤别的!可以想向若非有老母亲户口在狮子口大街居委会,苏季林三个儿女的户口,肯定要随母亲孟桂珍的戶口落在农村无疑了!对于后来人来说,户口落在哪里都无谓,可是对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人来说,那却是关系到子女后代工作生活的天大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