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过年,家家过年。岁岁相同,人人不同。虽然出了正月,年味儿渐渐淡去,但年事儿却总在眼前,悄悄走进心里,慢慢变成记忆。龙年便从“春节记事”开始。
写对联
春节到了,当我把十几个大红灯笼挂在小区里,一下就为节日营造了氛围。然后,找笔倒墨开始写对联。
每年家里的对联都是“三我牌”,即“我撰我写我贴”。但心中祈盼国泰民安,日子红红火火。
对联都是与家庭有关的内容,突出“自力更生”,在个性化中图个喜庆和吉利。
第一联:葛门葛事年年好
家教家风日日新
横 披:万事如意
第二联:兔诵一家寿康事
龙吟几代福乐诗
横 披:紫气东来
第三联:忠孝文明写葛事
仁勤最美传家风
横 披:和谐幸福
贴完对子,心中有不尽的感悟。因为在生活中,人们不用去追求大富大贵,只要有家有爱,快乐安康就是好日子。
画龙画
每年贺岁,我都亲手涂鸦画生肖,抹上几笔表心意。
当再次拿起那支“老爷笔”,滴几滴水洇开干枯的沉墨,在一张用过的A4纸背面,尽情去“创作”的时候,很有一种满足感和获得感。
其实我根本不会画画,更不懂画理,只是凭那么一点热度,给亲友一些新鲜感。从鼠年春节开始,这是我“画”的第6个生肖画儿,自得其乐不亚于一壶老酒带来的醇香和沉醉。
因为这“烂笔头”和残墨让人有一种新奇感,捎带着趣味儿给家人和朋友们送上了真情祝福,仿佛融入到人间春意中,感受生活的美好。
但人们常说:画龙画虎难画骨。果然未见其硬度,在柔性中弯曲摆动延伸,是汉字的草书形状,又有太极的风格,充分显示了以柔克刚的境界,骨气骨质骨力尽在柔中。
同时,人们也说:龙腾虎跃显神威。作为民族图腾和象征,其形象总是高大威猛,气场宏大,力量十足,有些让人望而生怯。或觉得怒目圆睁,龙须飞动,鳞片闪耀,摇头摆尾,张牙舞爪才有气势。相反,其应当也必须有另一种或好多种不同的形象,它是来到人间的使者,是生命年份的代表,更俱亲和力。
过去学到的典故“叶公好龙”“九龙治水”等印象很深,民间的“二月二龙抬头”,以及舞龙灯、赛龙舟等活动也有关注。当然对“龙的传人”“真龙天子”的事儿也有所了解。
所以,不会画画儿的“画龙”,只好删繁就简,意境为主,细节为辅,有头有尾,无鳞无爪,能辨能认即可。真可谓“大胆的写意”,或“胆大的创意”。这已无关紧要,方家云不屑一顾,外行说不值一提,同道讲不值一文。但我却敝帚自珍,孤芳自赏自娱自乐!
百家饭
在历朝历代,百姓的“饭碗”都是大事,365天里上上下下老老少少都为此而忙碌。
但人们的心目中,把春节这顿年夜饭看得最重。可以说一年到头集全家之力,把最香甜的、最可口的、最好吃的、最具特色的、最有代表性的“精华”都拿出来。那一桌丰盛的饭菜,不仅仅代表着家人的团圆,亲情的凝聚,也寓示着回望劳作的成果,总结一年的收获,更是享受节日的快乐,开启新春的新生活。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一代一代人把年夜饭都赋予了时代的色彩,沉淀成了文化,融入了人文精神。
今年家里的年夜饭没啥大变化,但却有了不同的感觉。因为《河北日报》做了“百家年夜饭 活力中国年”的特别报道,在全省范围内选择了有特点的家庭、岗位、人员,记录他们普通又不普通的年夜饭。其乐融融中感受年味儿里的传统文化和时代新风,真情满满中尽享节日带来丰富的物质和精神大餐。
从城市到乡村,从家庭到岗位,从个人到群体,不同的年夜饭里是红红火火踏踏实实平平安安快快乐乐的日子。这正是新时代最典型的幸福时刻,也是人民过上好日子的真实写照。因为小康的生活,是有品质的生活,是与高质量的发展相匹配的生活,是我们不断追求的幸福生活。
“百家年夜饭”这个点子,是庆祝建党百年时我做的选题策划,拟定了“百年百村百家饭”题目。想通过乡村百姓人家的年夜饭,看实施精准脱贫和乡村振兴战略给农村带来的变化。这是我“三个一百系列”中的一项。
1999年我提出“百县百校百基地”的建议,意为全省100多个县与全国100多所高校对接,建100多个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和科研基地。此建议经省青联提交省政协成为提案。
在纪念建国70周年的时候,我又提出了“百工百业百品牌”的想法。意在寻找和总结河北的品牌。因为此前我的提案《用河北的特色打造河北的品牌》,被有关部门采纳并写进了省委八届五次会议的报告中。
1月20日,在省政协会上,我见到河北日报社赵兵社长,跟她说了想法和建议。她非常认可,很快就做了安排。
当看到《河北日报》联版推出的《百家年夜饭 活力中国年》专题后,我特别激动,心里暖暖的,自己的这个想法实现了。这顿“百家饭”真真正正成为龙年春节的“饕餮盛宴”,写在了史册上,留在了人民中。
拜年礼
磕头拜年,红包给钱。
每年的春节,吃完团圆饭,晚辈就开始给长辈拜年。跪拜礼是大礼,也是最有传统文化的礼节,既有庄重感和仪式感,又有亲切感和真诚感。
当跪在父母前磕头行礼,送上心中的祝福的时候,那一刻欢笑中泪眼朦胧,仿佛一下回到了人之初,再次沉浸在父爱母爱中,感受无忧无虑的童年快乐,寻找到了自己的来路,重温昨日的美好时光。
跪着跪着,岁月逝去。
磕着磕着,青春不在。
说着说着,白发增多。
笑着笑着,亲朋挥手。
今年是老妈走后的第二春节,姐姐已是家中的“领队”,我们请姐姐坐在沙发上,晚辈们给姐姐拜年。
我代表哥哥嫂子妹妹妹夫给姐姐拜年,看到姐姐眼圈儿红了,我也动了感情。姐姐是家中的老大,是我们的带头人,在她的带领下“葛门葛事”广受赞誉,获得了“全国最美家庭”“首届新时代中华家风家教典范”“唐山市文明家庭”等称号。与共和国同龄的姐姐吃苦受累最多,照顾老爸老妈付出的最多,为家里大事小事奉献的最多。家人们看在眼里,都记在心上。
最后,大哥大嫂、二哥二嫂、妹妹妹夫拥抱姐姐,表达了新春的祝福。
颁大奖
颁奖是家里过年的大事儿。因为这是“年度家庭突出贡献”的表彰活动。
以老爸老妈生肖设定的“吉祥玉兔奖”“如意金马奖”,是对家庭成员一年中努力奋斗的肯定,也是对老爸老妈深切的怀念。
两尊大奖杯在节日里特别耀眼,每年这个时候,按性别颁给获奖者,年味儿有了一种仪式感。家里的颁奖会已经举办了十几年了,每个人都很看重这个“家庭大奖”。
今年的获奖者是妹夫冯文学和二嫂张淑荣。
一年来文学兢兢业业,一直坚守在外甥开的小店里,为了生活忙碌奔波,担起了家庭责任。他笑着说:“我给儿子打工!”
二嫂克服困难,任劳任怨操持家务。手术后在身体恢复的过程中,把家事打理的井井有条,从来不计较得失。让人敬佩!
当姐姐和大嫂把奖杯颁给文学和二嫂时,屋里响起一阵掌声,大家一片欢笑。然后颁发了奖品,他们获得了价值1280元的驼绒毛毯。
其实,每个家庭的日子都很平淡,特别是老爸老妈走了,好像就没了“家”,没了投奔的地儿了。但那种血脉亲情是难以割舍的,也是永远断不了的。尤其是好家风的传承,是家长们言传身教的结果,是一代一代人共同努力弘扬的过程。
送家酒
“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宁丢一群,不落一人。”这是老妈常念叨的老话儿,也是存在家里的老理儿。
记得小时候,一有好吃的了姐姐让着弟弟,哥哥留给我们。一家人从未因为吃的用的争吵过。每到生产队分红了,可以挤出钱来添件衣裳了,姐姐哥哥们都是推来让去的,都会替别人着想。那时日子虽然艰难,但家挺温馨,省吃俭用成了家里的好传统。
现在每到年节,家里备了东西,按老妈留下的规矩,姐姐都会分份,全家人一起分享。
腊月二十八那天,我让外甥冯杰去了趟姥家,给二舅三舅送去10箱“浭阳春”酒,这是他们爱喝的家酒,让老哥儿俩慢慢享用。
俩舅比老妈小,都是传统的庄稼人,一辈子土里刨食儿。二舅今年88岁,三舅86岁,身板儿都挺硬朗。他俩平时在家干些简单的农活儿后,就是悠闲自在的享受天伦时光。
姥爷姥姥共有3男4女7个儿女,老妈排行在二。她虽然不是老大,但在兄弟妹妹中挺有“权威”,说话挺占地儿。当年姥爷被掳到日本当劳工,老妈帮姥姥带着弟弟们艰难度日。他们对老妈有深厚的感情,也非常尊重。
现在,孩子们都大了,日子越来越好。早已当了太爷的舅舅,正感受着儿孙满堂、孝道亲情的幸福和快乐。俗话说“娘亲舅大”,那种血脉亲情永远是生命之本,是生活之源!
因为,好日子必从孝老敬亲开始!
看窗口
风渐渐柔和了,地上的冰雪悄悄消失了,年味儿也越来越淡了。
但小区里的大红灯笼却依然喜庆,列队在春风中轻轻摇摆,哼着自己无声的节日小曲儿,悠然自得地为龙年站台,点缀着百姓的生活。
楼与楼之间,南北阳台被阳光划定了温差,在楼下刻画出走动的阴影,变化中融入时光的行程,轮回中散发着清新的味道,随之时光从眼前坦然流逝。打开思绪的窗口,便是春暖花开。
此时,大红灯笼便是最美的风景,也是龙年红红火火的好兆头。从灯笼看窗口,家家户户艳丽的窗花、鲜花,仿佛映出百姓的心花,掩饰不住期盼,对美好的日子充满了希望。
此刻,五星红旗格外醒目,有了这面旗,百姓心里就有了主心骨儿。因为只要在共和国的旗帜下,就能克服一切困难,就可创造无数奇迹,就会有更好的白子。所以,节日里窗口国旗飘扬,那就是百姓真挚的情感表达,就是爱国爱家的实际行动。
百姓的窗口,心灵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