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葛昌秋的头像

葛昌秋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410/21
分享

三个山水画家的“三问”境界

迁西有山,四面环山。

迁西有水,方圆见水。

迁西,中国北方一个极为普通的地方,却因为有山有水而远近闻名。又因为有画山有画水的群体而引人注目。

人们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而今这方水土养育了一方爱山爱水、知山知水、醉山醉水的“山水人”。他们生于斯长于斯,开门见山,低头戏水,山长在骨子里,水浸在血液中,那份与山与水的真情难分难解难以割舍。春夏秋冬、风霜雨雪、昼夜阴晴、酸甜苦辣都印在了人生的足迹中,成为艺术创作的素材。

袅袅炊烟回绕山腰;薄薄晨雾飘游水面;灿灿阳光镶嵌林间;累累硕果点缀农家;板栗开口黄叶飞笺;青核结队柿点笼灯;日映长城月挂枝头;虫鸣星夜泉溪私语。仿佛这里都是风景,都是美丽的画图。

然而在无情的岁月中,人们对此大都司空见惯,变得熟视无睹,身在美中不知美,人在景中未言景。牵牛荷锄赶驴拉磨,日出耕山日落听蝉,把美丽和风景都融在了平淡的日子里,世世代代周而复始。

当熟悉的景致触碰到发现的眼睛,平实的热爱点燃追求的激情,山便浓缩笔端,水即放开色彩,人就描绘画卷。家乡的山水变成了多姿多彩的“山水艺术”,栗乡的儿女挥笔飞墨勾勒点染时代的景色,迸发出对这片土地的挚爱真情。那就是从心中到纸上的表达,就是一张张山水画作品。

看山水易,说山水难;写山水易,画山水难。但在有志者眼里,在追求者途中,在创作者笔下,都有了一个个真实的答案。关真全、刘祥飞、王艺辉就是知难而进的迁西人,用作品做诠释山水的画家。

他们是老、中、青三代人,在不同的人生经历中,曾经同攀一座山、同走一条河、同听一道泉、同赏一棵树、同闻一种花……浓浓的乡音让三人情结一源,感在一处,心向一路。

他们成长的经历和艺术创作的道路,是“跋山涉水”的过程,也是家乡和世界对接交融的证明。虽然他们在艺术上各有追求,作品各有特色,表现形式不同,笔墨风格迥异,但究其艺理,寻其根脉,探其思想,却几尽相同,达到了“三问的境界”。

其一为问山。

问山的脉络、山的结构、山的气势;

问山的风骨、山的性格、山的品质;

问山的历史、山的文化、山的故事;

问山的物象、山的树木、山的鸟兽;

问山的人迹、山的四季、山的喜怒;

问南疆的朗润奇险;问北国的粗犷雄壮;问西域的旷达纯厚;问东方的清秀朴实;

在青山关,问长城的万里雄魂;在喜峰口,问抗战的英勇悲壮;在景忠山,问世间的松风泉韵。当面对太平寨世界最古老的岩石,敢问沧海桑田的变化,古岩就是一本大书,记载着岁月的更迭,见证着时代的变迁,承传着文脉绵延。读懂了古岩,就知道了历史。

就山水画而言,自宋元以来画者众多,但被后人推崇的名家却寥寥无几。尽管他们的笔墨技法不可逾越,但其风格境界却难以继承,重要的是很少有人去深谙其历史背景。在国力不强,内忧外患,被人欺辱,民族歧视,战乱不堪的年代里,许多人无能为力,只好归隐山林,或不闻世事,或被迫独处,求得一息安宁,此境遇中的作品,只能表达自己内心不爽的情绪,画卷中无可奈何的感触自然流露,其格局和气度自然受到影响,故不可取也。

而山水画的繁荣时代,创作的最佳时期,还应属当今社会。辩证地去吸取前人的经验,用扬弃的方法更有益,师古不泥才是境界。所以,在他们的作品中,充满了时代感,崭新的气息散发着浓郁的芬芳。因为山水画中,意境魂魄第一,笔墨技法次。

问山,得其坚实的脊梁。

其二为问水。

问水的源头、水的走向、水的归宿;

问水的风度、水的奔放、水的孤傲;

问水的温度、水的内涵、水的高深;

问水的甘苦、水的纯真、水的柔情;

问水的伴侣、水的活力、水的生物;

问春天的清新妩媚;问夏日的欢快爽利;问秋时的沉稳丰富;问冬季的冷静凝神。

在长河,问社会的长治久安;在洒河,问产业的钢铁意志;在还乡河,问百姓的生活生态。当面对滦河,问母亲河大爱无疆的品质,绢绢细流汇聚的力量,滋养这片土地,造福人民生活,润泽津门的坦荡胸襟。潘家口、大黑汀蓄集了大地的精华,为华北积攒了生命的源泉。母亲河昼夜不息默不作声,她却宣示着那份挚爱忠贞。滴水之恩报以涌泉,感恩之举奉以赤诚。

此时,水中有山,山中有水。水即是山,山即是水。山水之间刚柔相济,动静相谐,两岸树木繁茂,草荣花开,人畜两旺,百业俱兴,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构成了时代的真景色,令人梦想绽放。

此境,历朝历代绝无仅有!前贤们只能“望此兴叹”,也只能留下“载舟覆舟”的几句文言,说明了一个浅显的道理罢了!所以,在他们的笔下,水不再是简单的表述,即使是寥寥数笔,也有深深的用意,水中见得真情,水中蕴含取向。因为山水画中,内容展现为重,形式地域次之。

问水,得其深䆳的灵性。

其三为问心。

问心的归属、心的感悟、心的触动;

问心的记忆、心的发现、心的创造;

问心的热度、心的空间、心的高度;

问心的考量、心的灵动、心的涵养;

问心的收获、心的持久、心的维度;

问顺境的自然平和;问逆境的坦然果敢;问荣耀的清醒透彻;问痛苦的释然坚强;

在忠心,问心路历程,选择做人从艺的道路。在信心,问心力目标,确定努力追求的价值。在爱心,问心地孝善,懂得尽心尽责的作为。在内心,问心性展现,规范自己扎扎实实搞创作,把内在的阳光灿烂,对家乡山水的认识感悟,对艺术创作的理念,结合擅长的表现手法,置身于伟大时代的背景中,绘就散发正能量的美丽画卷。只有经得住人民和历史检验,那才是优秀的作品。

艺术就是政治,其宗旨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发展服务。笔墨是内心的情感表达,作品是时代的真实写照。不论什么时候,作者必定受当时政治文化的影响,都有拘限性,都会有时代的烙印。所以,面对前人的辉煌,他们不拒古人,不拘传统,博采众长,兼收并蓄,才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面貌。因为山水画中,人品人性为贵,大小多少次之。

问心,得其无愧的选择。

其实,选择画山水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山水画家心中很重,千万座大山丘陵,千万条江河溪泉,都要揽入怀中,装在心里;山水画家心中很累,无数历史的名家名作,无数当代的大家大作,都应研习品读,记在心中;山水画家心中很苦,想超越前人是艰难,想超越自己更艰难,都要努力实践,记在心间;更重要的是,面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大好形势,山水画家又多了一份时代责任,多了一份家国情怀,记录和描绘祖国的大好河山。当了山水画家,面对壮丽的山河那一刻,就有了“大我的境界”!虽然不是徐霞客,也不是郦道元,但必须把祖国的山山水水刻在心房,这是一个山水画家的基本素养。

当山水画家达到了“释怀的状态”,把心中的一切清零,心中既无山又无水,那便是新的境界,翻过了高山,跨越了河流,开始自己的创作。

关真全是迁西山水画的领军人物,他曾徒步走滦河,把两岸的山水人文收入笔下,变成了自己的作品。由此带出一支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山水画家队伍。那一幅幅作品如他的为人一样,散发着淡淡的栗花清香,品之历久弥新,为迁西的山山水水画出了一个个答案。他对艺术的追求,如滦水奔流生生不息,弥漫着赤子真情,被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协副主席冯远先生称为“守望山水精神的艺术践行者”。他就是迁西山水画的“精神高地”!

刘祥飞喜爱家乡,凭着敦厚的性格,扎实的功底,取得了非凡的成绩,成为迁西加入中国美协的第一人,并担任中国山水画协会迁西分会会长,义务教授家乡更多的美术爱好者,把家乡的美景推向全国。他一年四季在熟视中奔走,有时却静若山石,平如泓水,潜心理性和感性的对接,渐渐形成了“我自为我自有我在”的个性追求。在中国国家画院,列为著名山水画家龙瑞先生的高足后,作品已成“祥飞气候”。

王艺辉在大学执教,他一直不忘乡音,不仅“传道授业”,而且“术业专攻”,用艺术理念和道德伦理担当教书育人责任,做到了教学与创作并行,理论与实践并重,达到了高学历有高水平。他讲究山水画的物境、情境、人境,努力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因此深得著名书画家梅墨生先生的赏识,收为入室弟子。“他从传统里面出来,他是有自己的一种审美情趣的,就是因为有了这种情趣,他的画有一种老辣、厚拙、苍茫而又不失温润的感觉和味道。所以他的画内涵丰富,给别人看了有深度,有东西耐看。”中国国家画院国画院副院长范扬评价。艺辉的作品有了“独特神韵”。

这就是他们的“精、气、神!”

站立在迁西的大自然中,他们代表一座山峰,一块山石,一棵山树,三人携手乡情、乡音、乡恋化做一条河,写成了“山”字;艺术追求,创作风格、表现方式有别,三人三笔即是“水”字。三代人报效桑梓的真情,呈现出文脉传承的最好“画”卷,为后人树立了“山水画”的典范!

我们这个时代,真的需要这样的山水人文,只有这样我们艺术才能走的更好,行的更远,在高原形成高峰!

迁西,是个有山有水的好地方!

迁西,是个有山水画家的好地方!

三人行,我看行!真行!

中秋于无弦无韵屋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