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青海)
爱家老弟有邀,深情难却,在八月的绵绵小雨里,驾车来到湟水之畔的新庄。
时间正值中午,用餐毕,几位友人玩起麻将,我颇感悠闲,于是决意登山。
新庄农家院背倚灌木丛生一座山,山势陡峭,立于平台向上仰望,若一朵莲花状的山高耸昂首。仔细观之,有栈道弯弯曲曲从山脚延伸至山顶,我便充满了信心。沿着弯曲的上山梯攀登,铁板焊接而成的登山梯如火车铁轨一般向山上通去,坡度很陡。攀登需要费力,当我攀爬到半山腰,铁轨似的攀登梯忽变成水槽,我想起一句话:眼睛看到的不一定是真实的。这里再现了黑格尔辩证法,方见攀山梯一直延伸至山顶,可到了半路梯子变水漕。无梯可攀已成事实,我只好顺其自然,沿羊肠小道往上行走,两边灌木葱郁,绿色树头不时阻挡你前行。可不能半途而废哟,我劝慰自己奉行爬山的决定,说实话,攀爬这通往山顶的小路比登梯还要吃力。 约五十分钟,才爬到了山顶,这时,我已汗流浃背,两脚已裹了厚厚一层泥土……
站立山顶,秋风中夹杂雨点迎面而来,远处的山在雨中如挺起的脊梁,雾霭早已罩住了座座山巅,绿色掩饰着的山寨庄园,在雨中静默着,偶尔传来汽车的鸣笛声,这无疑是有色彩的景致。我不管那雨水淋湿我的头发,让其顺着我的脸颊一串串滴落,这一刻我成了一个幻想家,信口吟诗一首:
绿树庄园雨洒情,
通幽小路留足印。
风光溢美入图来,
哪管东西南北景。
雨滴从一树头自由落下溅至我眼睑处,其冰凉让我不禁一颤。我登此湟水之畔小山,至极顶忽有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觉。
据史料记载,眼前这一方土地,约4000年前就有人类居住,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几千年的生生不息,几千年的远渊流长……当我们站在某一时间或空间的高度审视,整个人类也不过是地球演变过程中之匆匆过程而已,更何况具体一个人和一个地方呢?立高山之巅,远望青唐古城,我想起那残存至今又当作文物的古城墙,每次站在古城墙的废墟上,我就觉得世间的一切纷争、权势、名利、金粉豪华都是飘逸沟谷间的烟云,万古长存的也许就只有残垣断壁和历史天空的回音……
伫立于此,视点高了,视野也很宽广,回看山下的卯寨庄园,它小多了,那院子中间的人工湖水反射天空的倒影,水面上轻浮的鸭子一概看不清楚了,那人工湖似一面很小的镜子泛着点银光。湖边富丽堂皇、宫殿式美观的建筑再也无法从山顶见到其雄伟,只见星罗棋布的屋顶放出点点蓝色和红色。
淅淅沥沥的雨在飘过,灌木丛中雀鸣燕啾声声不断,也许鸟儿们找不到巢了,我寻着鸟叫声向左侧寻去,见一条青砖铺成的小路通向密林深处,曲径通幽倒是真的,却不知那深处是否有禅房和花木?今日无法探究了。
轻轻飘洒的细雨停了,晶莹的水珠在树梢间缠绵,我在朦朦胧胧亮起来的天色里,看见了农家房屋顶上的炊烟,这样的景致在城里已经无踪影了。被雨水淋得茫然的我,移动脚步下山,沿着泥泞的小路走了一段便是红砖砌成的台阶,顺台阶而下自然很快,一会就到了山脚下。我倚栏而望,卯寨农家旁还有好几院落,门前裁满了绿柳松柏,一畦一畦错落有致的花卉,有红的也有紫的,有奶白也有黄的,它们中有玫瑰也有牡丹,有月季也有大理花,最惹人眼球的当属蔚蓝的菊,这耀目的菊占尽了风头,绕花坛的边缘漫延开来。花园中间是个凉亭,飞檐斗拱,彩绘尽染,古色古香。此时,沏一壶好茶,三五知已坐于凉亭,或读诗诵词,或抚琴写意,或放歌抒怀,岂不美哉?
信步于林荫道,停了一会的雨又一次恣肆起来,我来到凉亭捡了一条石凳坐下,蓦然回首,已是"山色空蒙雨亦奇",我一消当初因遇雨游山的扫兴,反觉得有一种寂寥和深沉的趣味吸引了我,我站起身向朦胧的村道望去,透过雨帘见撑着伞趋之若归的人,其行色匆匆,也许人们不解其中之味,可我用心体会了这种心境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