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郭荣瑜的头像

郭荣瑜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201/24
分享

光阴飞逝亦无痕

 文一(青海)

  一

我常常喜欢信步于小区南边九眼泉公园的林荫小道,只见婆娑婀娜的柳条迎风摆动修长的臂膀,碧绿苍翠的松柏向上挺直不畏风雨的脊梁,菊芋和蜀葵红了一路,将万千宠爱奉献给养育了它的大地。见高大白杨树冠的空隙里伸出的翘角红绿相间,知道不远处高台上有一观景亭,可登临远眺。脚步移到此处,一切观察均于不经意间:翘首向北遥观,山之巅高塔耸立,亦有纵横电网夹杂其中,又见空中飞行之物轰隆隆呼啸而过,那便是飞机。右前方是青塘城南边塔尔山,山脚下是高速,一辆辆急驰的车显得急不可耐,从眼前风驰电掣般驶过,每个驾车之人狠不得从这一点一跃而起飞到目的地那一点,然后形成一条长虹般的弧线。焦躁和不安显而易见,剩下来就是喧嚣尘上和孤独寂静并存……

猛然间觉得:这世界上的事物千姿百态,又演绎寒来暑往,花开花落,有自己的运行规律。可万物又是那样匆忙,急匆匆来又急匆匆去,就象湟水河从西北湍急而来又飞溅着浪花向东南奔去。云雀穿林过水不停地鸣叫,几只喜鹊从高大树顶飞下来又是一次次衔着树干筑巢,刚启哨的小麻雀跟在老麻雀后面一会儿飞上树梢,一会儿又飞到地面,这么辛苦这么匆忙只是为了捉小虫子吃。见长条曳动,望一池秋水涟漪轻舞,就见到了风的踪影,无形的风变化成有形的靓丽。这一切起于不经意间显得匆匆忙忙,就像太阳每天从东山升起不知何时又从西山落下去了,当晚霞红光曜天,装饰古城,洒满河面时,见哗哗的流水,觉时光之流转,这流去的不会再来,我们或许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二

其实,这北山和南山相距并不遥远,开车或许不到半小时就能从北走到南。这使我若有所悟的心动,曾经从高空将目光投过飞机的舷窗鸟瞰过,一路见大片大片的黄土高坡,绿色的地块寥寥无几,经历了无数次风沙浸蚀,远离海洋,干旱少雨,中国西北部绵延千里的大山裸露了光秃秃地脊梁。视觉不同,感受也不一样,站在西宁的南山一望,高楼若镶嵌于绿色之中,湟水河明镜似的发射着白光,蜿蜒盘旋东去,北山葱茏碧绿。已到花甲之年,只去过北山寺一次,几排雕梁画栋的庙堂,几间绿苔红墙的僧舍,几棵经年高大的古树……,恰好目光透视过那古树绿荫的缝隙,远望见到南山一隅,翠色如染,青山郭外斜!若是在飞机上高空鸟瞰万物,一切都变小了。见到高速路如一条很细长的丝带,急驰的汽车像只蚂蚁蠕动,山像一个接一个的小土堆,生长于河岸、路旁、山间的绿色像梅花鹿脊背上的斑点,一小片一小片的样子了!至于行走的人小的只是个针尖般的小点而已。临雨流以静对,访草木以素心,登高极目知天地之大,置己苍茫知寸身之微。若要真能参透其中意味,必先悟孟子之语:"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孔子登上了东山,便觉得鲁国变小了;登上了泰山,便觉得天下变小了。所以看过大海的人,别的水就难以吸引他了;在圣人门下学习过的人,别的言论就很难吸引他了。多么深刻的体悟。这段话用极富哲理的比喻,启示我们登高才能望远,厚积才能薄发。高屋建瓴,循序渐进,必有所成。

以上的话必是正确,无可厚非。而我倒想起另外一种情形,见山之高,乃说巍峨乎峰巅,观河之流,则叹浩荡乎千里,见树之绿,就唱郁郁而葱茏!由此可见,高山、河流、树木所拥有的除去自身再无别的,它们身上的一切形容词都来自人类的杜撰。其实我们完全明白,一盆漂亮的君子兰不会因为你的贫贱和屈辱而改变,也不会因为你的高贵和荣耀而放肆。如果说有那么一些改变,只能是人类本身,动物和植物只不过承担了更多的象征,背负了太多的重荷罢了!唯一可爱的便是人们惜花爱草的心情,和谐共生的心思。那画家笔下的牛马鱼虾,草木花鸟,湖海江河,高山峡谷无一不是如此矣!

 三

傍晚时分,好去登山,说是山其实是座不高的小土坡,但植被很好,全是槐杨松柳覆盖。那盛夏时开得艳红的野花已不见踪影,曾经恣意的蒿草尖显露黄色,偶尔见槐树丛中挺直几棵火焰树,橘红色的叶点缀其中十分好看,秋色秋意渐浓。夕阳已开始亲吻西边远出的山巅,将落日的金光直射向万里河山。不一会儿,见月亮挂到了天上。很长时间没有看到过月亮,心里潜滋暗长了一种亲切,是童话?还是儿时的回忆?那偏僻的小山村的形象浮现于脑海里,有月亮的夜晚就有故事,坐在农家的土炕上,几束银色的光向格子样的老式木窗户投射进来,照着母亲的脸也照着我的脸,那银白色的光变成一条条丝带,我伸出手去抓它,可怎么也抓不住。常常在故乡有月亮的夜晚行走,行至东山月亮在东山顶上,走到小河边,月亮在小河里,又在头顶的天上,我走到那儿月亮跟到那!"月行却与人相随"。后来母亲老了,月亮好象没有儿时的纯净。我长大了,我似乎忘记了月亮的样子,如今我也老了,我掐指算着到了每月农历十五的这一天,希冀着能看到圆圆的月亮……

"今人不见古时月, 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 共看明月皆如此。"

真所谓时光不老,明月依旧啊!免不了有点"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的伤感!

  四

再过十几天快到虎年的春节了,回眸一笑,似乎捧手机的时间比捧书本的时间多多了。朋友圈的点赞、无聊的"心灵鸡汤",甚至是公众号中自认为不错的文章让我翻了个遍,可静下心来一想,脑子里空空如也,日子就像是鞋底板的泥尘,连一个清晰的脚印都不曾留下。忽然之间觉得,日子于百无聊赖中打发。耳闻目睹着那些热衷官职者兴高采烈,不分春夏秋冬浸泡于尔虞我诈的官场,喝彩劲舞;好游山玩水者,名胜古迹必去,花海瀑布必到,今天一组九寨沟的靓照,明天几张喀纳斯的剪影,惊艳了朋友圈;善棋牌游戏者,日子过得潇洒,三天一相逢,五天一小聚,出没于酒店会所私房菜,聚必玩麻将,吃要有美味,玩须得开心,其乐融融矣!生命的日历就这样一页一页往下扯,每每听到这样的"消遣"心里觉得那便是杜耳恶闻。更觉得有那么点"人为物累,心为形役"。该是怎样的一种感受和滋味呢?亦人各不同,士各有志。记得电视剧里有个情节:清亁隆爷下江南,见大运河上熙熙攘攘,南来北往的舟楫,顾问左右道:"他们都在忙些什么呢?"身旁的和珅答道:"无非名利二字。"这个答案难道不准确吗?我们不可以和珅语而废其言。

诚如波斯诗人莪谟伽耶玛所说,人,来不知从何处来,去不知向何处去,来时并非本愿,去时亦未征得同意,糊里糊涂在世间逗留一段时间。在此期间,是心为形役呢,还是立德立功立言呢?大主意还得自己拿。因为立德立功立言,说来容易,做起来何其艰难。

 五

《大学》有云:“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一个人身心宁静,思虑才能周全;思虑周全,才能有所收获。这样的心境是人人追求的。

乌台诗案发生的时候,并非只有苏轼一个人遭到惩罚,牵连者众多,其中就有苏轼好友王定国。苏轼被贬黄州,王定国亦被贬到蛮风瘴雨的广西宾阳。更悲惨的是,王定国的孩子卒于宾阳,他自己也得病,几近死亡。遭受这样的折磨后,人虽然活下来,不死应该也只剩半条命了。可是,在五年后,王定国北归,他和他的侍女柔奴都是肤愈泽而貌加丰,原因何在?苏轼在与他们交谈后,深有感慨,写下《定风波》这首词: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这首词的序:王定国歌儿曰柔奴,姓宇文氏,眉目娟丽,善应对,家世住京师。定国南迁归,余问柔:“广南风土,应是不好?”柔对曰:”此心安处,便是吾乡。”因为缀词云。

一直羡慕王定国,相貌英俊,如玉琢成;年轻貌美的柔奴是上天赐予他的。人们都说柔奴歌喉美妙,歌声感染力强,听到她悦耳的歌声,如同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柔奴从遥远的宾州归来,容光焕发,显得更加年轻。微笑的时候,仿佛带着岭南的梅香。试问道:“岭南生活条件应该是很艰苦的吧?”柔奴回道:“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此心安处是吾乡”,这不仅是给苏轼的答案,也是给世人答案。这是处世的一种境界,早在唐代就有类似的诗词表达这一意:如白居易的“身心安处是吾土,岂限长安与洛阳”,“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等等,这体现的是善处穷通、随缘而适的思想,这种思想与苏轼的潇洒旷达相契合,因此他大为赞赏。在苏轼的作品中也多次表达了类似的思想,如被贬黄州时的“安土忘怀,一如本是黄州人,元不出仕而已”,在海南时的“我本海南民,寄生西蜀州。忽然跨海去,譬如事远游”。还有一句极为相似的“此心安处是菟裘”。苏轼作这首词虽然赞扬的是柔奴的思想,同是也是在宣扬自己的人生哲学。

此所谓心安才能理得。

我喜爱读东坡的诗词赋,更钦佩他豪气干云的词情。他诗句中的"菟裘"是古代鲁国的一个地名。 后世借指官员告老退隐后的处所 。我自问之,我的"菟裘"在何处?说完以上的故事,身在"我心安处的菟裘",面朝大海,在阳光下沐浴,眼前正好是一幅海上日暮的景致:夕阳将整个海面和西边的天空云霞染红了!一条火红的光带在海面上跳跃,这海天一色的博大和无边的光焰汇聚起一种壮阔和磅礴,其中有层峦叠嶂之景,有引吭高歌之韵,有逶迤不绝之美!

行文至此我又想起李白的诗: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太白之诗语沁人心脾,心境如此宽广,令多少后辈震撼并叹为观止。时光匆匆,光阴荏苒。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如诗不成,可否依照石崇金谷园宴客赋诗之先例,罚酒三杯乎?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