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重阳节过去,秋意渐浓,昼夜温差也不断加大,野外的人们匆忙地回家歇息。植物经过一路风光,已完成向果实输送全部积累的任务。在秋风的吹打下,张张叶片逐渐失去当初的光彩,变成红色、黄色或其他颜色。度过短暂的晚年后,自然而然地飘落下来,匆忙地寻找最后的归宿。
深秋虽凄凉,但也是丰收的季节。漫山遍野,田头地角,房前屋后的果实都泛着金红色,透着果香。
由于工作原因,我已经二十多年没去故乡后山的桔子园了。在我的脑海里,桔子树的形象已经模糊不清,但我不会忘记一件事:这里的桔子特别甜,而且是无籽的,品名叫做“温州蜜柑”。承包这个园子的人是一位中年农民,我们都叫他老陈。他待人热情,种桔子有一套经验。据他说,桔子的肥料全是用菜子枯做的,因此种出的桔子特别甜,而且甜度恰到好处。那时名传四方,也给他带来不少物质财富,他盖了洋房,购置了当时最时髦的家具和电器,成为村里的富裕家庭。
在采摘桔子的季节,老陈常常邀请我们到他家做客,品尝他种出的桔子,听他讲述种植桔子的经验。每当他讲述种植桔子的经验时,总是滔滔不绝。但现在回想起来,我什么也没有记住,只记得一句话:一棵桔子树就是一个儿子。当时这话确实有一定的道理。
后来我知道,随着桔子品种的不断更新,桔子的品质也越来越好,大量的“温州蜜柑”不断被淘汰,各地的桔子园大多失去管理,杂草丛生。长在树上的桔子无人采摘,困难的家庭纷纷求助新闻媒体,呼吁爱心人士前来采摘爱心桔子,解决桔子无人问津、无法支付采摘工资的问题。有时,年过后出差在路上,我看到很多桔子还长在树上,无人采摘。稍懂植物学的人都知道,果树的果子今年不采摘,预示着这棵树来年就结不了果。我想:后山老陈的桔子园也难逃此命运。老陈也应该改行谋生,或许已经老了,在家养老了。
今年,我偶然碰到多年未见的老陈。一见面,老陈的形象大大超出我的想象,时隔二十多年,他看起来不但没有老,反而更加年轻了,穿着也不像我想象中的老农民,他依然是一位致富的小老板。在一番交谈后,我才知道他没有改行,也没有回家养老,而是在经营着后山的桔子园。
到了收果的季节,在他热情的邀请下,我抽出时间去了一趟后山的桔子园。在快到达的路上,我感觉到桔子园的道路变宽了,更加平坦了,园内的桔子树似乎还是我记忆中的样子,但管理更加规范、科学。但奇怪的是,桔子树的茎部很粗大,树干也不小,枝条却很细小。果实饱满、均匀、颜色一致,枝条上的果实连接在一起,挂满了枝条,压得枝条枝枝往下垂。我站在桔子树前思考:果实的形状确实不同于我记忆中的样子,但树还是原来的树,土地还是原来的土地,种树的人还是原来的人,为什么会结出不同的果实呢?
对于这样的果实,我实在不想品尝,甚至没有尝试的兴趣。热情的老陈上前,熟练地剪下两个递给我,并不断地催促我品尝。我只能勉强地剥开桔子,四等分的果肉让我眼前一亮,霎时就勾起了我的食欲,因为眼前这个桔子皮薄、水分充足、筋络少、果渣少,可以说是无渣的,这是怎么回事呢?
老陈大概看出了我的想法,他一边给我采摘桔子,一边跟我说:前几年我的桔子园也遭遇了和其他桔子园一样的命运,我曾经考虑把这些桔子树砍掉当柴烧,放弃这个不赚钱的行业。市特产站的一位技术员救了我这个桔子园,在向我介绍新品种的同时,还传授了高接换种的新技术,使这个新品种在最短的时间内就投产,让我一下子回到了过去的辉煌。
的确,要想几十年不变老,就需要不断地学习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