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妈妈上班的时候总是穿着白色的衣服?
记得在孩子刚懂事的时候,我带着他去爱人上班的医院,儿子看到爱人穿着白色的护士服的时候,问了这么一句。
我轻描淡写地回答他,因为妈妈是白衣天使,当然要穿白色的衣服了。
儿子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而事实上这不是正确的答案,但对于儿子来说,我的回答也许是最恰当的。
自此之后,每当有人问儿子妈妈是做什么工作的,他总会回答说是“白衣天使”。
对于这个称呼,儿子和我的理解是一样的——既纯洁又神圣,从我们的嘴里说出来,也总是自然而然地带着一股不可名状的骄傲。
后来儿子慢慢长大,他才逐渐地了解,这个称呼背后,其实是更多的是苦和累——白天、黑夜,配药、输液、巡视、翻身、鼻饲、吸痰、雾吸、口护、抢救……冬去春来,那一袭白色的背影,总是忙碌地穿梭于病房的每个角落。
他看到过妈妈一路小跑地在多个病房之间奔忙着,几次经过跟前也没有工夫跟我们打招呼;他看到过妈妈摘下口罩后脸上深深的印痕和干裂的嘴唇;他甚至也看到过妈妈因为受到病人无理取闹无端责骂而垂泪……
后来,爱人跟我说,她上班的时候少带孩子来医院——她说倒不是怕孩子看到她的辛苦而会心疼她,而是担心不理解她能够为别人付出那么多,却没有能给自己的孩子该有的陪伴与呵护。
我说,有机会还是要让他多来看看,才能理解什么是责任与担当。
确实,我曾经对于爱人这一份职业的选择,有一种“理所当然”而产生的麻木看法——因为她选择进卫校读护士专业,为生活需要也好,为拯救生命也罢,当护士就是她理所当然的选择。
直到有一次,我自驾外出返回东莞,因为路过医院,刚好得知那天爱人要值夜班到十点钟下班,就决定到她的科室去等着她下班后一起回家。恰巧碰到她参加一场抢救!急救室里时不时传来各种急促的说话声和一些抢救产生的声音,还有急救室外病人家属的焦虑而近乎崩溃的哭声,让局外人的我也感到有些窒息起来!一个小时……两个小时……当我下意识地抬手看手腕上的手表,已是凌晨一点多,心里一直埋怨着——那三个多小时的抢救,受到煎熬的似乎不是病人家属和医护人员,而是那个与病人一点不相关的我。当爱人从急救室出来,向病人家属做个OK手势的时候,我看到她满是汗水而又疲惫的脸上却是一种胜利的神情,我顿时感到羞愧。看着颤悠悠地她走向护士站更衣室换衣服前的那一刻,那一袭渗透着汗水的白色背影,在我的心里刻下了五彩斑斓的生命画卷!
那一次以后,我觉得一定要让儿子知道,他的妈妈不仅仅是一名为生活所需而工作的普通护士,更是一位用平凡的使命恪守职业情操,用逆行脚步守护岁月静好的白衣天使。
从去年底疫情发生以来,作为一名医护人员,爱人也在第一时间响应组织号召,在“请战书”上签名摁手印,并作为后备人员一直在医院待命,随时听令奔赴前线“抗疫”。我记得她在得到通知说要回医院待命时,和儿子一起送爱人回医院后返回的路上,我问孩子:如果妈妈去了湖北,你想跟妈妈说什么话,他居然很淡定地说,让妈妈救多一些病人吧!简简单单的一句话,比我伟大多了。他可能还体会不到生命的脆弱,但他知道生命的珍贵。而我也从儿子这平淡的话语中,从内心里真正感受到爱人作为一名护士的价值所在!也为她选择这个职业感到自豪!
虽说爱人入选东莞第四批援鄂医疗队后因为疫情防控形势好转而最终没有能够到湖北的“抗疫”最前线投入战斗,但也没有什么遗憾,因为那一段时间里,她被抽调到医院的感染科跟班,熟悉防护流程,也到过社区采核酸,到防疫点参加各种防控检测,一刻也没有闲着。后来还代表医院参加市里面组织的护理岗位医院感染防控知识暨个人防护技能竞赛获得三等奖。
冰心老人说:“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是悲凉。”
我相信爱人定会感同身受。毕竟,她自己从一开始选择时就已经明白,护士这个职业,将伴随着她的大半人生,也将是一段漫长的奋斗史,纵然有遗憾、有委屈、有苦累,但我相信她无怨无悔,因为她恪守的是“白水鉴心、衣披群生、天职所在、使命必达”这一职业信条——我认为这大概才是白衣天使的最好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