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何冠雄的头像

何冠雄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307/07
分享

倾听一方热土的深情呼唤

——《泾野寻幽》读后感

2023年仲春,当那本40多人精心编撰,洋洋洒洒30多万字,历时两个春秋,带着泥土气息的厚朴之作——《泾野寻幽》面世的时候,我不由得睁大了惊异的眼睛。《泾野寻幽》这是成存义先生主编的一本会员作品集,是泾河文化研究会的最新奉献,是他们继《寸草春晖》《在泾之阳》《仲麓之光》《石中岁月》之后的又一大创作成果,是泾阳地域文化研究的重要收获。

《泾野寻幽》,单就书名而言,足以说明编创者的深刻用意。泾野者,泾河之原野也。寻者,寻找,寻访,探寻也。幽者,深也,非经过一番努力而不可得也。当然不仅仅限于字面的意思,也许还有另一层考量,仿佛与明代关中理学代表人物之一的吕柟有关。吕柟,明代学者、教育家、状元,原字大栋,后改字仲木,号泾野,学者称泾野先生,著有《泾野先生文集》。想必编创者也有仰慕先贤,续写人文经典的良苦用心吧。

头顶一片天,脚踏一方土。泾阳山水俱阳,地灵人杰,自古为京畿要地,关中菜心,号称天府之地。位处黄土高原南部边缘,为黄土高原与泾渭平原的交汇地带,仲山嵯峨拱卫于北,涛涛泾水穿境于南,郑国渠千古流芳,农耕文明,薪火相传。这里历史悠久,文明昌盛,中华人文始祖黄帝在此铸过鼎;战国以来,历代引泾工程遗迹可辨;先贤名士、水工匠人,彪炳史册。正因为这里有厚重的历史遗产,有取之不竭的文化资源,有生生不息的创造精神,才激发了人们不断探索的欲望。

2021年5月,泾河文化研究会在泾阳召开《泾野寻幽》编创座谈会,并就其创作计划征求专家意见,之后便进入了艰苦的约稿、编校、审稿之中。风吹日晒,春夏秋冬。其实,用不着多说,脚步就是最好的回答,也用不着提醒,明眼的人似乎都知道他们在干什么,他们是一群什么样的人。几年来,他们利用业余时间,放弃休息之日,风尘仆仆,深入田野,踏勘历史古迹,搜寻文化遗存,探幽发微,用心体验自己脚下这块土地的厚重与崇高。他们看似平凡朴实,却执着而专注,为了搞清楚哪怕一个很细小的历史文化方面的问题,他们也会付出很大的心血。

我将这本书仔细阅读了一遍,深深地为作者们的成果而自豪。全书分为泾野访古、河渠探微、文脉拾趣、名门佳话、贤达志士、风物民俗、家山记忆、辞赋颂歌8编,共收集75篇诗文和一个附录,及序、后记,集中展现了泾阳地域的文化生活样态,其中既有历史传说、人物故事钩沉,也有寺庙、道观、地方戏曲、地名考证;既有书院、学校的创办过程回忆,也有社会贤达、治水名人事迹介绍、渡口、水文等研究,还有民俗风物、诗词歌赋等内容。

阅读中,我感觉《泾野寻幽》的结构讲究,纲目清晰,所编选的文章虽然题材广泛,风格多样,但编排合理,归类恰当,特别是一条热爱家乡的红线贯穿始终,使这本书的主题昭彰。创作者将热爱家乡的情感诉诸于笔端,他们力求将散逸于尘土中的历史唤醒,让泾阳大地的人物故事、历史事件、历史遗迹发声,于泾野文化星星点点之寻幽探微中,彰显这一方水土的精神和人格魅力。这些质朴无华,饱蘸情感的作品,大多出自生于斯长于斯的普通作者之手,他们写自己的经历,写祖先的过往,写泾野大地的人物故事、山川大地、风土人情,部分作品是在全国各地工作的泾阳籍作者提供的,他们有的虽然已经退休离岗,但心系家乡,感念故土,他们的笔下处处流溢着爱祖国、爱家乡、爱文化、爱亲人的赤子之情,读来令人感动不已。

世易时移,沧海桑田。也许有人会说:天还是那块天,地也是那块地,但天毕竟已经不是那时的天了,地也不是那时的地。岁月更新了,时代变化了,那些束之高阁的文献资料,那些汗牛充栋的书籍,那些沉睡于田野的,地底下的文物,那些历经岁月的文化遗存,他们是不会自己发声的,他们需要人们激活它,更新它,开发它,利用它,从而建立起与他们的某种联系,进而使之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资源和文化营养。

自战国时秦修郑国渠以来,泾野大地以兴水富民为本,延续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同时泾阳又有兴教育才的光荣传统。清末民国以来,先后兴办了瀛洲书院、泾干书院、味经书院、崇实书院、正谊书院及后来的众多小学、女子学校、泾干中学、简易师范、仲麓中学、仪祉农校等办学机构。泾阳又是陕商扎堆的地方,不消说安吴商妇为国捐银的故事家喻户晓,柏筱余先生倾其家财,支持辛亥革命的事迹妇孺皆知,新中国成立后,社树姚家曾有支持抗美援朝战争的豪迈壮举,总之,泾阳商人延续了他们一以贯之的爱国精神和悲悯情怀,当然他们也是兴教育人的重要力量,在支持地方教育事业上发挥积极作用。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从《泾野寻幽》文本的表面来看,似乎只是些零零碎碎的小文章,然这些文章背后的微言大义却令人深思。文本中有一类文章是撰述家族历史、水利开发、洪水灾害的,也有宗庙、地理、习俗、饮食之类的文字。从中可以了解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历史上一些产业发展了,一些产业消失了;一些家族兴盛了,一些家族衰落了;一些人物闪亮登台了,一些人物黯然谢幕了。近代以来,影响泾阳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件莫过于清代陕甘回民反抗清朝的斗争、民国十八年年馑、1930年-1935年修建泾惠渠这三件大事,经过这三件大事,在一定意义上,宣告了泾阳商业中心地位的衰落,而李仪祉先生千辛万苦修建泾惠渠则为泾阳及流域各县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基础。乡土泾阳,也许只是大的历史变迁过程的一个侧面,在社会历史巨变中,泾阳也发生了深刻而微的变化,这些历史的细部需要我们精心梳理,认真研究,以便书写这方热土血肉丰满的真实故事。

掩卷沉思,无限感怀。这部文集的总体质量和水平是可以肯定的,尽管也还有个别篇章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个别观点还有待于进一步商榷,但瑕不掩瑜,我坚信泾阳的历史文化给人们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泾阳人爱国爱家,诚实守信,兴水重教,秉公耿直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发扬。这些精神力量将激励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踔厉奋发,努力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新篇章。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